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新一代大学生,为响应国家、社会和学校对青少年亲身体验社会环境、关注社会问题的要求及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号召,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开展了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实践调研课题。整个调研历时四个月,以下是对这整个调研活动过程的报告。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幸福感影响因素 社会保障
我们首先就课题本身研究了它的背景与意义。一方面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们了解到两方面的背景内容。(1)新生代农民工地位与客观现状是他们虽已成为社会主体,但身份仍然尴尬。之所以说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主体是因为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为8487万,占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已经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68.6%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自中西部,72.3%的新生代农民工在东部地区务工。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广东地区农民工。虽然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整体较高;大多数人不再“亦工亦农”,而是纯粹从事二三产业;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工作勤奋,仍是吃苦耐劳的一代。并且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在城市定居的打算,但是收入太低和住房问题成为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定居最主要的困难和障碍。(2)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现状不容乐观,略低于传统农民工。他们的幸福感显著低于本地城镇居民,而且女性幸福感高于男性。另一方面,我们从各种媒体新闻杂志了解到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意义。农民工幸福感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晴雨表”,是幸福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在吸纳农民工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的同时,要考虑如何为农民工们提供服务,使他们能够更幸福地工作和生活,更好地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幸福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和谐社会、幸福社会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从另一个方面讲,随着利益分配方式的多元化和社会阶层关系的复杂化,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相互交错,日益复杂微妙。各阶层或利益群体的幸福感,都从某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某些矛盾的存在和本阶层的利益诉求。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和矛盾,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就要受到威胁,和谐社会、幸福社会建设就要受到影响。
接着我们就这个课题提出了课题研究计划。我们确定了课题的重点难点并明确了我们的创新之处。我们认为这个课题的重点难点在于心理健康问题、家庭状况及成员分布、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问题以及农民工的收入支出状况对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力。同时,我们希望能够在这个课題上有创新,因而我们会从正面与侧面同时进行分析,并且会通过走访、网上问卷及实际调查问卷多种方式力图得出覆盖较为全面的结论。
然后我们便开始了实践调查。我们的实践调查历时四个月,共分为四期。
第一期调研的形式采取上门走访的形式,通过走访广东汕头非城区一带的新生农民工的留守家庭成员,从侧面了解探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来源因素。这也是我们本次调研的主要特点,即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新生代农民工,而不拘泥于只在新生代农民工身上探究问题的答案。而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守家庭成员的走访,我们发现以家庭成员的角度,他们认为收入、职业性质、未来前景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最重要的三个因素。
第二期的调研采用采访的形式,通过采访了广州天河区龙洞当地一些环卫工人、校内保洁员、校内纺织女工等一些农民工群体,从正面直击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来源因素。我们发现收入、社保、子女教育是他们最重视的评定幸福感的三个因素,同时我们也察觉这一部分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较为令人担忧,存在不少过度自卑及过度忧虑的心理问题。这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第三期的调研我们采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目标是社会中各群体对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看法。我们一共在网上收集了八十份问卷,从而从侧面了解社会上对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看法。网上统计数据显示近95%的人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得到全面充分的社会保障。而对于当今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地位的问题,30%的人认为农民工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对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33%的人认为无所谓什么地位,众生都是为了生存各谋出路,而37%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处于社会较底层只能从事高强度低技术工作出卖劳动力。
第四期的调研我们采用实地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在广州黄浦区及珠江新城一共发放了一百二十份调查问卷,询问新生代农民工各种关于他们幸福感的问题。问卷中我们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各方面的因素都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基本情况如下:(一)文化程度方面接近80%的人有中学及大专文凭;(二)户籍方面超过90%非本地;(三)社保方面在我们调查范围内居然有1/8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任何社保,而余下80%中78%的人五保也不齐全;(四)月收入方面除了极少数少于1000元,大部分收入在1000~4000元每月,并且超过50%的人认为物价及房租可以勉强承受,大部分人的收入都是用在当前消费;(五)政策方面多数人都选择毫不关心的选项;(六)交往圈方面数据分布均匀,没有特定对象;(七)职业方面数据分布也较为均匀,但转工频率也较高,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与没有的各占一半,多数人表示在工作中遭受过性质较轻的不公平待遇;(八)生活压力方面大多数人生活压力较大但表示可以忍受;(九)未来前景方面75%的人觉得担忧但少数有明确规划。(十)总体的幸福感自我评分中32%的人是5~6分,45%的人是7~8分,20%的人自评满分。
综合以上四期各方面的统计数据及走访采访等深入了解,我们小组得出的结论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中,收入、社保、工作状况排在前三位。我们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各方面问题时,若要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也应当从这三方面入手。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小组的成员感受到,庞大民工群体一直都是中国社会所关注的弱势群体,高强度的工作,微薄的收入,高频率的工作转换,不公平的工作待遇,给了这个群体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又由于他们学历低,技术水平有限,所以一些民工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表示基本满意。但大多民工明确表示在大城市生活缺乏安全感,甚至有的已经对社会失去了信心,认为做什么努力都是徒劳的。所以庞大的民工群体潜藏着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治安问题。由于低收入又保障不足,背井离乡,必然存在心理失衡,接而各种极端行为的出现挑战着整个社会的治安。
我们认为民工群体需要社会的足够认同和关怀,需要的是一份温暖,一份平等的对待,而不是干巴巴的冷漠。给予农民工应有的保障,善待民工,减轻民工的心理压力,确确实实提升民工的幸福感,缩小贫富差距,是国家政府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从而也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实现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以上便是我们小组这四个月来进行调研所得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幸福感影响因素 社会保障
我们首先就课题本身研究了它的背景与意义。一方面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们了解到两方面的背景内容。(1)新生代农民工地位与客观现状是他们虽已成为社会主体,但身份仍然尴尬。之所以说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主体是因为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为8487万,占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已经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68.6%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自中西部,72.3%的新生代农民工在东部地区务工。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广东地区农民工。虽然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整体较高;大多数人不再“亦工亦农”,而是纯粹从事二三产业;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工作勤奋,仍是吃苦耐劳的一代。并且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在城市定居的打算,但是收入太低和住房问题成为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定居最主要的困难和障碍。(2)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现状不容乐观,略低于传统农民工。他们的幸福感显著低于本地城镇居民,而且女性幸福感高于男性。另一方面,我们从各种媒体新闻杂志了解到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意义。农民工幸福感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晴雨表”,是幸福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在吸纳农民工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的同时,要考虑如何为农民工们提供服务,使他们能够更幸福地工作和生活,更好地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幸福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和谐社会、幸福社会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从另一个方面讲,随着利益分配方式的多元化和社会阶层关系的复杂化,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相互交错,日益复杂微妙。各阶层或利益群体的幸福感,都从某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某些矛盾的存在和本阶层的利益诉求。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和矛盾,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就要受到威胁,和谐社会、幸福社会建设就要受到影响。
接着我们就这个课题提出了课题研究计划。我们确定了课题的重点难点并明确了我们的创新之处。我们认为这个课题的重点难点在于心理健康问题、家庭状况及成员分布、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问题以及农民工的收入支出状况对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力。同时,我们希望能够在这个课題上有创新,因而我们会从正面与侧面同时进行分析,并且会通过走访、网上问卷及实际调查问卷多种方式力图得出覆盖较为全面的结论。
然后我们便开始了实践调查。我们的实践调查历时四个月,共分为四期。
第一期调研的形式采取上门走访的形式,通过走访广东汕头非城区一带的新生农民工的留守家庭成员,从侧面了解探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来源因素。这也是我们本次调研的主要特点,即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新生代农民工,而不拘泥于只在新生代农民工身上探究问题的答案。而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守家庭成员的走访,我们发现以家庭成员的角度,他们认为收入、职业性质、未来前景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最重要的三个因素。
第二期的调研采用采访的形式,通过采访了广州天河区龙洞当地一些环卫工人、校内保洁员、校内纺织女工等一些农民工群体,从正面直击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来源因素。我们发现收入、社保、子女教育是他们最重视的评定幸福感的三个因素,同时我们也察觉这一部分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较为令人担忧,存在不少过度自卑及过度忧虑的心理问题。这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第三期的调研我们采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目标是社会中各群体对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看法。我们一共在网上收集了八十份问卷,从而从侧面了解社会上对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看法。网上统计数据显示近95%的人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得到全面充分的社会保障。而对于当今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地位的问题,30%的人认为农民工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对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33%的人认为无所谓什么地位,众生都是为了生存各谋出路,而37%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处于社会较底层只能从事高强度低技术工作出卖劳动力。
第四期的调研我们采用实地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在广州黄浦区及珠江新城一共发放了一百二十份调查问卷,询问新生代农民工各种关于他们幸福感的问题。问卷中我们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各方面的因素都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基本情况如下:(一)文化程度方面接近80%的人有中学及大专文凭;(二)户籍方面超过90%非本地;(三)社保方面在我们调查范围内居然有1/8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任何社保,而余下80%中78%的人五保也不齐全;(四)月收入方面除了极少数少于1000元,大部分收入在1000~4000元每月,并且超过50%的人认为物价及房租可以勉强承受,大部分人的收入都是用在当前消费;(五)政策方面多数人都选择毫不关心的选项;(六)交往圈方面数据分布均匀,没有特定对象;(七)职业方面数据分布也较为均匀,但转工频率也较高,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与没有的各占一半,多数人表示在工作中遭受过性质较轻的不公平待遇;(八)生活压力方面大多数人生活压力较大但表示可以忍受;(九)未来前景方面75%的人觉得担忧但少数有明确规划。(十)总体的幸福感自我评分中32%的人是5~6分,45%的人是7~8分,20%的人自评满分。
综合以上四期各方面的统计数据及走访采访等深入了解,我们小组得出的结论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中,收入、社保、工作状况排在前三位。我们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各方面问题时,若要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也应当从这三方面入手。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小组的成员感受到,庞大民工群体一直都是中国社会所关注的弱势群体,高强度的工作,微薄的收入,高频率的工作转换,不公平的工作待遇,给了这个群体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又由于他们学历低,技术水平有限,所以一些民工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表示基本满意。但大多民工明确表示在大城市生活缺乏安全感,甚至有的已经对社会失去了信心,认为做什么努力都是徒劳的。所以庞大的民工群体潜藏着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治安问题。由于低收入又保障不足,背井离乡,必然存在心理失衡,接而各种极端行为的出现挑战着整个社会的治安。
我们认为民工群体需要社会的足够认同和关怀,需要的是一份温暖,一份平等的对待,而不是干巴巴的冷漠。给予农民工应有的保障,善待民工,减轻民工的心理压力,确确实实提升民工的幸福感,缩小贫富差距,是国家政府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从而也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实现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以上便是我们小组这四个月来进行调研所得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