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许她的名字不叫江南,但血液里流淌着那份如水的气质;也许她讲的不是吴侬软语,一颦一笑间却透出说不尽的温柔。
也许她的名字不叫江南,但血液里流淌着那份如水的气质;也许她讲的不是吴侬软语,一颦一笑间却透出说不尽的温柔。她是二十四桥边月下吹箫的玉人,她是红楼观园里含泪葬花的粉黛。骚人墨客,只言片语,却令她遥遥地生动在我极富古典韵味的想象里。十里春风,温香软玉,看尽世间的繁华与衰败,她只缓缓转过身,留给历史一个美丽的背影。
她叫扬州,是个与众不同的女子。
踏着幽幽的石板路,呼吸着潮湿的空气,老屋深巷,林园柳下,运河堤旁,我在找寻她的模样。
驼岭巷有了扬州八怪纪念馆已变得飘洒、悠扬。但向巷东更深处探去,一棵苍老、颓败的老槐树在路旁长眠。寒冷的冬日里,它衣衫褴褛,却依然傲立风中,好似要诉说千年的故事。旁边的石碑代其为之,原来,游侠淳于棼就是抱着它幻出“南柯一梦”。逝者如斯,抚摸着苍老的树干,我仍能想见老树当年的枝繁叶茂和小巷的宁静适意。古人似乎都爱梦于扬州,杜牧也有诗云“十年一觉扬州梦”。这就是扬州,一个能让人放慢脚步,静静享受生活的桃源。
袅袅升烟,模糊着扬州的绸绵。早晨,古韵的淮扬茶社里,稀稀散散地坐着些略带困意的扬州人,随意点上一壶清茶,几笼汤包,伙计应声而到,很快将早点摆满整个木桌。就着醋,微微咬上一口,油黄的汤汁顺着嘴角流出,美味顿时融化了我朦胧的困意,再呷上一口茶,带走口中的油腻,叫人神清气爽。“早上皮包水”,这清晨的扬州叫人浮想联翩。
八点过后的晚上,小秦淮河畔的桨声灯影终究敌不过老扬州这朴实的澡堂。端茶的老师傅,敲背的中年汉子,修脚的小伙子在大厅里忙碌着。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扬州的男人们总会来这里悠哉地泡会儿澡,出池后自会有人递上滚热的毛巾,擦拭干爽再围上条浴巾,躺在木榻上,叫来自己熟识的师傅敲背按摩舒活筋骨,赶走一天的疲劳。累的话小睡片刻,有了兴致便参与进旁边天南地北的谈论。“晚上水包皮”,这傍晚的扬州载人漫游蓬莱。
徜徉在青砖灰瓦的东关街,沿着小巷品味古城,一家谢馥春突然映入我的眼帘,红底金字的牌匾,一个大大的香包顺着门楣垂落下来,古朴娟秀的装饰让我仿佛置身于古代扬州美女的闺房。细读门两侧 “胭脂水粉梅妆影,冰麝龙涎醉客心”的对联,婉约温雅,回味无穷。早就听说“苏州胭脂扬州粉”,红袖添“香”,群钗增艳,《红楼梦》中也不难读到曹雪芹对扬州香粉的赞誉之词。“周而复始,谢又复春”,扬州香粉里最著名的就是这谢馥春。迎着小店清雅的乐声缓缓推门而入,售货小姐带着浅浅的微笑向我讲述百年谢馥春的故事。轻轻打开鹅蛋粉精致古典的椭圆小盒,幽幽的一缕桂花香似青烟出岫,令人心旷神怡。清代,谢馥春是进贡宫廷的珍品。三千佳丽,对镜梳妆,纤纤玉指蘸取洁白细腻的香粉薄薄一层饰于脸庞,清水出芙蓉。
从东关街出来,径直走进对面那窄窄的街巷。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彩衣街。我不禁觉得,裁衣的不是师傅手里的剪刀,而是这二月的春风。曾经的这里,扬州城最好的裁缝店一家挨着一家,它们几乎成了扬州女人的衣橱。时光荏苒,老店纷纷关门歇业,如今只剩下唯一一家。来彩衣街,我想去探访这家老店。寻前觅后,走走停停,却仍不见它的踪影。踏入路边一家小铺向店主打听,从交谈中得知了地址,更得知这家老店远近闻名。“启明唐装”,一进门,便看见老师傅戴着老花镜,左手握木尺,右手拿划粉,不慌不忙地画着布样。左侧的布料柜里,满满都是绫罗绸缎。一件件彩衣似斑斓的蝴蝶从这里飞出,装点了多少女人的梦。
走累了,随手招停一辆三轮车,以车代步,继续寻访古城。车夫是一个热情的师傅,他一边慢悠悠蹬着三轮车,一边乐呵呵地为我介绍扬州,“扬州这些年城市建设和古城保护做得着实不错,很多人来旅游,我还拉过不少外国游客,他们都对扬州竖大拇指呢。”纯朴可爱的扬州人,言语中满溢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啊,这样一个美丽惬意的小城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
“一年三百六十日,春夏秋冬各九十。冬寒夏热最难当,寒则如刀热如炙……”走进这千百年来不曾炫耀的苏唱街,耳边似乎还能响起这念白。和路边晒太阳的老人闲谈,如今在苏唱街再也听不到的《拾金》在老人的话语中复活。这已被扬州话渗透的昆曲打开了老人们的话匣,讲述着当年身怀绝技的徽班优伶们在此商量曲目,切磋技艺,盛况不亚于秦淮河上的婉约成风。从此,时而抑扬顿挫时而缠绵悱恻的昆曲感动了苏唱街,感动了扬州,开创了“扬昆”一说。扬州唱响了昆曲,昆曲也唱响了扬州瘦马。“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板桥先生写下了清代“满城丝管”的扬州。这些贫苦人家的女孩被买进戏班,从此熟谙琴棋书画。日后会有极少数成为柳如是,抑或董小宛,但多数都将默默无闻的做一辈子戏子。放下城南的苏唱街,绕至城北的个园,刚踏上青色的石板路,《拾金》余音未了的耳边却传来了古雅的《广陵散》,配上这松香缠绕的广陵古琴,仿佛真是从晋朝飘来的嵇康之声。广陵古琴承载着扬州人对古人的追忆,对尘世烟硝之外的向往。扬州,这不霸气却大气的古城,将古琴文化漫向世人,洗净红尘。泡一杯茶,听一首曲,不再挣扎,已然潇洒。
“绿杨城郭是扬州”,步入新胜街的深巷,绿杨旅社更像一位老者,风雨飘摇大半个世纪,依然沉坐在这老街内。红灰砖砌成高高的阁楼,墨绿漆刷出雕花的阳台。默默走近这中西合璧的三层建筑,黑色的大门立在正中,散发着神秘古老的气息。跨步进入大厅,右手是木制的前台,左手一块石牌上记述了这座旅社百年的历史。蒋介石,郁达夫,陈毅……多少名流大家仍历历在目。向里走去,一个由浅绿色柱子围起的通天舞池依稀勾勒出那民国战乱中的歌舞升平画面。顺着之字形楼梯拾阶而上,当手指划过一扇扇琉璃彩窗时,更可感触这座扬城“国际酒店”昔日的繁华。直至三楼,走上吱吱呀呀的地板,驻足于平台栏杆前,俯瞰整座旅社,好像它便是扬州古老历史中浓重的一笔。而我握着的这扶手,是静静观望历史的记录者,它见证了当年多少名商富贾云集,太太小姐倚窗眺望,整夜的车马喧哗,何等辉煌的过去……
夜,披上了它神秘的面纱,循着延伸向远方的路灯,不知不觉踱步到了古运河边。一江春水,两岸烟花,古运河如同锦衣夜行的女子,灵动、迷人。低头凝视这悠悠河水,深不可见的水底是否埋藏着扬州一世的繁华。盛况不再,好景仍留。运河洗去了扬州的胭脂水粉,才有了如今清丽脱俗的风华。
扬州,这个女子深居简出,不动声色,却让人甘愿从云影荷裳,落红垂柳里一点一滴揣摩她的心。
我想枕着一江运河水,盼她夜夜入梦。
纵使今夜只有蟾光依旧。
唯愿相思常在,魂绕扬州。
也许她的名字不叫江南,但血液里流淌着那份如水的气质;也许她讲的不是吴侬软语,一颦一笑间却透出说不尽的温柔。她是二十四桥边月下吹箫的玉人,她是红楼观园里含泪葬花的粉黛。骚人墨客,只言片语,却令她遥遥地生动在我极富古典韵味的想象里。十里春风,温香软玉,看尽世间的繁华与衰败,她只缓缓转过身,留给历史一个美丽的背影。
她叫扬州,是个与众不同的女子。
踏着幽幽的石板路,呼吸着潮湿的空气,老屋深巷,林园柳下,运河堤旁,我在找寻她的模样。
驼岭巷有了扬州八怪纪念馆已变得飘洒、悠扬。但向巷东更深处探去,一棵苍老、颓败的老槐树在路旁长眠。寒冷的冬日里,它衣衫褴褛,却依然傲立风中,好似要诉说千年的故事。旁边的石碑代其为之,原来,游侠淳于棼就是抱着它幻出“南柯一梦”。逝者如斯,抚摸着苍老的树干,我仍能想见老树当年的枝繁叶茂和小巷的宁静适意。古人似乎都爱梦于扬州,杜牧也有诗云“十年一觉扬州梦”。这就是扬州,一个能让人放慢脚步,静静享受生活的桃源。
袅袅升烟,模糊着扬州的绸绵。早晨,古韵的淮扬茶社里,稀稀散散地坐着些略带困意的扬州人,随意点上一壶清茶,几笼汤包,伙计应声而到,很快将早点摆满整个木桌。就着醋,微微咬上一口,油黄的汤汁顺着嘴角流出,美味顿时融化了我朦胧的困意,再呷上一口茶,带走口中的油腻,叫人神清气爽。“早上皮包水”,这清晨的扬州叫人浮想联翩。
八点过后的晚上,小秦淮河畔的桨声灯影终究敌不过老扬州这朴实的澡堂。端茶的老师傅,敲背的中年汉子,修脚的小伙子在大厅里忙碌着。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扬州的男人们总会来这里悠哉地泡会儿澡,出池后自会有人递上滚热的毛巾,擦拭干爽再围上条浴巾,躺在木榻上,叫来自己熟识的师傅敲背按摩舒活筋骨,赶走一天的疲劳。累的话小睡片刻,有了兴致便参与进旁边天南地北的谈论。“晚上水包皮”,这傍晚的扬州载人漫游蓬莱。
徜徉在青砖灰瓦的东关街,沿着小巷品味古城,一家谢馥春突然映入我的眼帘,红底金字的牌匾,一个大大的香包顺着门楣垂落下来,古朴娟秀的装饰让我仿佛置身于古代扬州美女的闺房。细读门两侧 “胭脂水粉梅妆影,冰麝龙涎醉客心”的对联,婉约温雅,回味无穷。早就听说“苏州胭脂扬州粉”,红袖添“香”,群钗增艳,《红楼梦》中也不难读到曹雪芹对扬州香粉的赞誉之词。“周而复始,谢又复春”,扬州香粉里最著名的就是这谢馥春。迎着小店清雅的乐声缓缓推门而入,售货小姐带着浅浅的微笑向我讲述百年谢馥春的故事。轻轻打开鹅蛋粉精致古典的椭圆小盒,幽幽的一缕桂花香似青烟出岫,令人心旷神怡。清代,谢馥春是进贡宫廷的珍品。三千佳丽,对镜梳妆,纤纤玉指蘸取洁白细腻的香粉薄薄一层饰于脸庞,清水出芙蓉。
从东关街出来,径直走进对面那窄窄的街巷。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彩衣街。我不禁觉得,裁衣的不是师傅手里的剪刀,而是这二月的春风。曾经的这里,扬州城最好的裁缝店一家挨着一家,它们几乎成了扬州女人的衣橱。时光荏苒,老店纷纷关门歇业,如今只剩下唯一一家。来彩衣街,我想去探访这家老店。寻前觅后,走走停停,却仍不见它的踪影。踏入路边一家小铺向店主打听,从交谈中得知了地址,更得知这家老店远近闻名。“启明唐装”,一进门,便看见老师傅戴着老花镜,左手握木尺,右手拿划粉,不慌不忙地画着布样。左侧的布料柜里,满满都是绫罗绸缎。一件件彩衣似斑斓的蝴蝶从这里飞出,装点了多少女人的梦。
走累了,随手招停一辆三轮车,以车代步,继续寻访古城。车夫是一个热情的师傅,他一边慢悠悠蹬着三轮车,一边乐呵呵地为我介绍扬州,“扬州这些年城市建设和古城保护做得着实不错,很多人来旅游,我还拉过不少外国游客,他们都对扬州竖大拇指呢。”纯朴可爱的扬州人,言语中满溢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啊,这样一个美丽惬意的小城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
“一年三百六十日,春夏秋冬各九十。冬寒夏热最难当,寒则如刀热如炙……”走进这千百年来不曾炫耀的苏唱街,耳边似乎还能响起这念白。和路边晒太阳的老人闲谈,如今在苏唱街再也听不到的《拾金》在老人的话语中复活。这已被扬州话渗透的昆曲打开了老人们的话匣,讲述着当年身怀绝技的徽班优伶们在此商量曲目,切磋技艺,盛况不亚于秦淮河上的婉约成风。从此,时而抑扬顿挫时而缠绵悱恻的昆曲感动了苏唱街,感动了扬州,开创了“扬昆”一说。扬州唱响了昆曲,昆曲也唱响了扬州瘦马。“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板桥先生写下了清代“满城丝管”的扬州。这些贫苦人家的女孩被买进戏班,从此熟谙琴棋书画。日后会有极少数成为柳如是,抑或董小宛,但多数都将默默无闻的做一辈子戏子。放下城南的苏唱街,绕至城北的个园,刚踏上青色的石板路,《拾金》余音未了的耳边却传来了古雅的《广陵散》,配上这松香缠绕的广陵古琴,仿佛真是从晋朝飘来的嵇康之声。广陵古琴承载着扬州人对古人的追忆,对尘世烟硝之外的向往。扬州,这不霸气却大气的古城,将古琴文化漫向世人,洗净红尘。泡一杯茶,听一首曲,不再挣扎,已然潇洒。
“绿杨城郭是扬州”,步入新胜街的深巷,绿杨旅社更像一位老者,风雨飘摇大半个世纪,依然沉坐在这老街内。红灰砖砌成高高的阁楼,墨绿漆刷出雕花的阳台。默默走近这中西合璧的三层建筑,黑色的大门立在正中,散发着神秘古老的气息。跨步进入大厅,右手是木制的前台,左手一块石牌上记述了这座旅社百年的历史。蒋介石,郁达夫,陈毅……多少名流大家仍历历在目。向里走去,一个由浅绿色柱子围起的通天舞池依稀勾勒出那民国战乱中的歌舞升平画面。顺着之字形楼梯拾阶而上,当手指划过一扇扇琉璃彩窗时,更可感触这座扬城“国际酒店”昔日的繁华。直至三楼,走上吱吱呀呀的地板,驻足于平台栏杆前,俯瞰整座旅社,好像它便是扬州古老历史中浓重的一笔。而我握着的这扶手,是静静观望历史的记录者,它见证了当年多少名商富贾云集,太太小姐倚窗眺望,整夜的车马喧哗,何等辉煌的过去……
夜,披上了它神秘的面纱,循着延伸向远方的路灯,不知不觉踱步到了古运河边。一江春水,两岸烟花,古运河如同锦衣夜行的女子,灵动、迷人。低头凝视这悠悠河水,深不可见的水底是否埋藏着扬州一世的繁华。盛况不再,好景仍留。运河洗去了扬州的胭脂水粉,才有了如今清丽脱俗的风华。
扬州,这个女子深居简出,不动声色,却让人甘愿从云影荷裳,落红垂柳里一点一滴揣摩她的心。
我想枕着一江运河水,盼她夜夜入梦。
纵使今夜只有蟾光依旧。
唯愿相思常在,魂绕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