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政治与社会》作为中职思政课的主干课程,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旨在培育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爱国主义情怀,提高职业素质、法治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认同和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职生的政治意识和法治意识较薄弱,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不强,容易受到教唆和误导,因此,在当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在中职思政课中加强对中职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增强中职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是中职思政课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经济政治与社会》在培育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传统,缺少培育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目标方向
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完全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的情况,忽视了三维教学目标向核心素养综合目标的转变,以及和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根据课堂反馈,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多地停留在认知和能力目标上,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度较低,也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教学活动脱离实际,影响培育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实施成效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教材内容也相对滞后。在部分教学活动中,教师只单一讲授课本内容和案例,缺乏时效性,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和专业发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部分教学活动盲目追求课堂气氛和活动趣味性,流于形式,忽视培育核心素养的目标实现,效果不佳。
(三)教学评价单一,降低培育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激励效果
一是评价内容单一,过于看重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和运用,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二是评价方式单一,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大多采用原始的“加分制”评价方式,忽视了对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师生互动中的過程性评价,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
针对《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的特点和授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突破教材内容和知识点的局限性,从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转变为重视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核心素养培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利用学科知识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成长。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经济政治与社会》课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笔者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 年版)》的指引,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做到“三个坚持”。第一,坚持以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课程教学目标,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意识。第二,坚持遵循“三贴近原则”,让理论知识情景化、具体化和生活化。第三,坚持渗透职业生涯教育,让学生感悟这门课在生活实践、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和实用性。下面笔者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三方面来浅谈具体实施策略。
(一)优化教学目标,明确核心素养的培育方向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查理德阿兰兹提出:“教学目标的设置会给教师和学生一种方向感,并帮助学生意识到他们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的目标”。教学目标设置是否合理,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效果。三维教学目标强调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强调的是学生全面发展所需要拥有的素养品格,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基于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是三维教学目标的继承和超越,应从原来的教学目标上整合和优化。
如在《个人收入与理财》一课中,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 年版)》的指引,结合学情,笔者做出了以下调整(详见表1)。调整后,原来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目标更加有机地统一起来。不仅强调学生个人发展,还强调个人发展、国家制度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让学生理解、认同和关注国家政策,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
(二)巧设教学活动,丰富核心素养的培育方式
1.“串案”教学
原本来自于生活,扎根于生活的思想政治课程,向生活世界回归,关注学生主体的“生活体验”,是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的一项基本原则。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生活素材,创设或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环境和经历的案例,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针对《经济社会与政治》的课程特点,笔者在课中采用“一案到底”或者“多案递进”的教学方式,把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系统化和生活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最终提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如《个人收入与理财》一课中,教材内容较多,学生难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笔者在课中则以“居民老赵的收入”作为主线题材,创设了一系列情景开展教学活动,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教学环节流畅紧凑,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动力(详见表2)。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合作探究,理解我国分配制度与个人劳动的关系,理解劳动者可通过参与社会劳动和合理合法的投资来实现个人财富增值,进而把劳动观念、投资理财观和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指导日后的生活实践。
2.“时政”教学
思想政治学科最大的特点是政治性和时代性,但教材的更新相对滞后。教师在授课时引入时政热点内容与教材内容整合,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和丰富有趣,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形成关注时事政治的习惯,增强国家主人翁的意识和使命感。
如在《对外开放》一课中,题材较大,如处理不好,课堂就会变得空乏,无法回归学生自身行为与意识。笔者引用了华为公司的一系列热点话题开展教学(详见表3)。整节课主题连贯,教学内容充满热度,引发学生共鸣。通过华为公司的崛起和挑战,让学生学会分析国内外形势,辩证看待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树立爱国自强的意识来突破竞争和打压。同时,感悟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发展密不可分,学会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增强对国家政策的认同,日后为国家做贡献。
“时政”教学同时可用于课后实践。教师可通过社交平台,引导学生分析评议时政热点,作为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
3.“专业”教学
“职业精神”是中职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特有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和学生专业发展的融合,培养学生积极劳动态度和良好劳动习惯,树立正确职业观和职业道德,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
如《美丽中国》一课,针对学前教育班的专业技能,笔者以美丽中国的主题画作作为主线任务,学生在创作和探讨中,领悟生态文明建设对个人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共建共享的观念,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到美丽中国的建设中(详见表4)。学生在课中感受到思政课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三)创新评价方式,激发核心素养的培育动力
思政课“抬头率”低的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教师可改变以往单纯的加分激励,创新评价方式。教学评价也不能只针对学生的知识获得,应着眼于激励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思维品格的形成。针对《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笔者创设了两类教学评价方式。
一是游戏闯关类。如在《个人收入与理财》中,设计了一张理财地图(见图1)和《小当家大富翁》的游戏。课中,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探讨获取相应的虚拟资金,并用虚拟资金选择不同的方式做投资。最终,有小组实现财富增值,有小组却因投资不慎亏损。学生在游戏体验中,初步形成正确的消费观理财观,实现在“做中学”“做中悟”。
二是拼图类。如在《美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政府服务人民》三课中,笔者采用了“贴图”(见图2)的方式作评价,每张贴图都有一个主题,如“环保”“幸福家园”“爱国”等,在总结升华环节,学生可根据小组完成的贴图谈谈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启发感悟。这样的评价方式紧贴课题和实际生活,新颖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作为思政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和改革创新,最终将会实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责任编辑朱守锂
一、《经济政治与社会》在培育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传统,缺少培育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目标方向
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完全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的情况,忽视了三维教学目标向核心素养综合目标的转变,以及和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根据课堂反馈,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多地停留在认知和能力目标上,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度较低,也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教学活动脱离实际,影响培育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实施成效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教材内容也相对滞后。在部分教学活动中,教师只单一讲授课本内容和案例,缺乏时效性,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和专业发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部分教学活动盲目追求课堂气氛和活动趣味性,流于形式,忽视培育核心素养的目标实现,效果不佳。
(三)教学评价单一,降低培育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激励效果
一是评价内容单一,过于看重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和运用,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二是评价方式单一,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大多采用原始的“加分制”评价方式,忽视了对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师生互动中的過程性评价,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
针对《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的特点和授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突破教材内容和知识点的局限性,从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转变为重视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核心素养培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利用学科知识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成长。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经济政治与社会》课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笔者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 年版)》的指引,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做到“三个坚持”。第一,坚持以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课程教学目标,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意识。第二,坚持遵循“三贴近原则”,让理论知识情景化、具体化和生活化。第三,坚持渗透职业生涯教育,让学生感悟这门课在生活实践、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和实用性。下面笔者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三方面来浅谈具体实施策略。
(一)优化教学目标,明确核心素养的培育方向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查理德阿兰兹提出:“教学目标的设置会给教师和学生一种方向感,并帮助学生意识到他们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的目标”。教学目标设置是否合理,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效果。三维教学目标强调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强调的是学生全面发展所需要拥有的素养品格,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基于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是三维教学目标的继承和超越,应从原来的教学目标上整合和优化。
如在《个人收入与理财》一课中,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 年版)》的指引,结合学情,笔者做出了以下调整(详见表1)。调整后,原来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目标更加有机地统一起来。不仅强调学生个人发展,还强调个人发展、国家制度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让学生理解、认同和关注国家政策,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
(二)巧设教学活动,丰富核心素养的培育方式
1.“串案”教学
原本来自于生活,扎根于生活的思想政治课程,向生活世界回归,关注学生主体的“生活体验”,是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的一项基本原则。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生活素材,创设或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环境和经历的案例,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针对《经济社会与政治》的课程特点,笔者在课中采用“一案到底”或者“多案递进”的教学方式,把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系统化和生活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最终提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如《个人收入与理财》一课中,教材内容较多,学生难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笔者在课中则以“居民老赵的收入”作为主线题材,创设了一系列情景开展教学活动,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教学环节流畅紧凑,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动力(详见表2)。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合作探究,理解我国分配制度与个人劳动的关系,理解劳动者可通过参与社会劳动和合理合法的投资来实现个人财富增值,进而把劳动观念、投资理财观和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指导日后的生活实践。
2.“时政”教学
思想政治学科最大的特点是政治性和时代性,但教材的更新相对滞后。教师在授课时引入时政热点内容与教材内容整合,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和丰富有趣,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形成关注时事政治的习惯,增强国家主人翁的意识和使命感。
如在《对外开放》一课中,题材较大,如处理不好,课堂就会变得空乏,无法回归学生自身行为与意识。笔者引用了华为公司的一系列热点话题开展教学(详见表3)。整节课主题连贯,教学内容充满热度,引发学生共鸣。通过华为公司的崛起和挑战,让学生学会分析国内外形势,辩证看待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树立爱国自强的意识来突破竞争和打压。同时,感悟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发展密不可分,学会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增强对国家政策的认同,日后为国家做贡献。
“时政”教学同时可用于课后实践。教师可通过社交平台,引导学生分析评议时政热点,作为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
3.“专业”教学
“职业精神”是中职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特有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和学生专业发展的融合,培养学生积极劳动态度和良好劳动习惯,树立正确职业观和职业道德,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
如《美丽中国》一课,针对学前教育班的专业技能,笔者以美丽中国的主题画作作为主线任务,学生在创作和探讨中,领悟生态文明建设对个人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共建共享的观念,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到美丽中国的建设中(详见表4)。学生在课中感受到思政课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三)创新评价方式,激发核心素养的培育动力
思政课“抬头率”低的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教师可改变以往单纯的加分激励,创新评价方式。教学评价也不能只针对学生的知识获得,应着眼于激励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思维品格的形成。针对《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笔者创设了两类教学评价方式。
一是游戏闯关类。如在《个人收入与理财》中,设计了一张理财地图(见图1)和《小当家大富翁》的游戏。课中,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探讨获取相应的虚拟资金,并用虚拟资金选择不同的方式做投资。最终,有小组实现财富增值,有小组却因投资不慎亏损。学生在游戏体验中,初步形成正确的消费观理财观,实现在“做中学”“做中悟”。
二是拼图类。如在《美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政府服务人民》三课中,笔者采用了“贴图”(见图2)的方式作评价,每张贴图都有一个主题,如“环保”“幸福家园”“爱国”等,在总结升华环节,学生可根据小组完成的贴图谈谈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启发感悟。这样的评价方式紧贴课题和实际生活,新颖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作为思政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和改革创新,最终将会实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