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造智慧城市,AI科技人才是關鍵,您認為澳門AI人才市埸怎樣?解決AI人才需求有哪些途徑?
教青局教育研究暨資源廳黃健武廳長:智慧城市是21世紀城市規劃和發展的主流。早前,國務院及主管部委也就建設智慧城市的主要方向、原則和目標等訂定了指引,澳門智慧城市發展策略及重點領域建設,亦將成為特區政府未來發展的重大戰略。
配合特區智慧城市的發展策略,本局期望人工智能可跟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並朝向兩個核心內容發展。第一,發展智慧教育,運用大數據,分析和掌握學生的學習差異,提供個性化、精準化的學習計劃,達到因材施教。第二,培養創新人才,推動相關教育活動在各校持續發展,使學生成為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
具體而言,本局願景為逐步在學校實現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基礎的“智慧教育”體系,推動整體教師提升資訊科技能力,借助學習系統的功能,達到學生個性化和精準化學習的目的。另外,建議推動各校創意和實踐性教育活動的網絡,開發及引進應用性教育課程,開展不同類型的應用性科普活動,把人工智能和其他科學和資訊科技知識引入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解難能力、實踐能力和協作能力。
(一)發展智慧教育,達至因材施教
在非高等教育範疇將有序推進以學習者為中心,包含教學、學習、評估等環節的循環式回饋的“智慧教育”體系,運用大數據及雲計算等技術,可協助教師即時分析、即時回饋、即時調整學生的學習計劃,以達到因材施教,及更有效和適切的培育人才的目標。
運用資訊科技建立一個適應性學習系統(Adaptive Learning System)以實現智慧教育(下稱“學習系統”)是本局一個思考的方向,“學習系統”將能採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資料,例如學習模式、學習時間、評估結果等等,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資料進行處理和分析,建立學生的學習模型,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習系統自主調整向學生提供合適的學習順序、學習資源、學習路徑,從而達到學生個性化和精準化學習的目的。
希望能組織各方專業方量,以本澳“課框”和“基本學力要求”為基礎, 以部分學科為試點,有序建構具本澳特色的“學習系統”,並以中央運作的雲計算服務形式向學校提供服務。
此外,尚需推進“提升整體教師運用資訊科技教育的能力”,及“建立資訊科技教育教研制度”等措施,讓智慧教育得以順利開展。
(二)培養創新人才,建設創意澳門
習近平主席在2018年9月10日出席全國教育大會發表重要講話時提到,教育方面要積極投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重培養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而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正是特區政府進一步推動教育改革,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發展策略。
配合上述人才的培養方向,在非高等教育範疇將在教學和人才培養上深化多項措施,並以創意和實踐為方向,培養更多有助特區可持續發展的人才。
澳門科技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曾祥財副教授:特區政府提出要打造智慧城市,AI科技人才是關鍵,然而,澳門AI人才是非常匱乏的,從學界教師到科研人才都缺。要解決各界對AI科技人才的需求,有兩個途徑:其一,最快的途徑是引進內地、香港或臺灣的AI科技人才來澳從事教育或科研工作;其二,也是一個長遠解決問題的途徑,是通過專業的教育系統地培養本地人才,但這非三年、五年可見到成效。兩者各有千秋,至於如何選擇,視乎特區政府持短期的還是長遠的發展規劃。
澳門電腦學會陳永健理事長:政府提出打造智慧城市多年,但至今智慧城市有何進展,似乎坊間看不到,這絶對和澳門缺少推動智慧城市的科技人才有關。人才何來? 政府官員總是說要重視人才的培養,但說易做難,不是說完成了大學教育就是人才,故我認為,在培養人才方面,不要捨近求遠,而是優先由現成的在職人士著手,加大對在職人士的轉型培訓工作,鼓勵在職科技資訊人士終身學習,成為具跨界專業知識的人才,為推動澳門打造智慧城市的科技人才。因為未來智慧城市是通過技術的整合,以智能應用將各類服務優化,對社會生態進行重構。
澳門培正中學創新科技科劉冠華主任:澳門一向很缺乏資訊化科技類人才,過去中學電腦課會教學生編寫程式,後來教學偏重了多媒體製作教學,反而不再重視編寫程式,久而久之,以致出現了軟件設計人才斷層的局面。
如今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由大數據,到物聯網,到如今AI(人工智能)的大熱,培養AI(人工智能)人才更是全球都面對的發展問題,澳門要打造智慧城市尤甚,但是,培養人才非一時三刻可逹成,如何解決這一發展樽頸,本澳社會各界都要深入思考。
至於具體的做法,我認為不外乎兩個途徑,一是,適當從外地引入AI人才,比如與內地阿里云合作,引入力助澳門科技發展的高端人才;二是,由大學中學開設專業課程培養人才梯隊做起,這就要求做好教師在職培訓工作,同時,作為教師要有自學的精神,因資訊發展快,如果不提升知識,很快就會被淘汰。
教青局教育研究暨資源廳黃健武廳長:智慧城市是21世紀城市規劃和發展的主流。早前,國務院及主管部委也就建設智慧城市的主要方向、原則和目標等訂定了指引,澳門智慧城市發展策略及重點領域建設,亦將成為特區政府未來發展的重大戰略。
配合特區智慧城市的發展策略,本局期望人工智能可跟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並朝向兩個核心內容發展。第一,發展智慧教育,運用大數據,分析和掌握學生的學習差異,提供個性化、精準化的學習計劃,達到因材施教。第二,培養創新人才,推動相關教育活動在各校持續發展,使學生成為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
具體而言,本局願景為逐步在學校實現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基礎的“智慧教育”體系,推動整體教師提升資訊科技能力,借助學習系統的功能,達到學生個性化和精準化學習的目的。另外,建議推動各校創意和實踐性教育活動的網絡,開發及引進應用性教育課程,開展不同類型的應用性科普活動,把人工智能和其他科學和資訊科技知識引入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解難能力、實踐能力和協作能力。
(一)發展智慧教育,達至因材施教
在非高等教育範疇將有序推進以學習者為中心,包含教學、學習、評估等環節的循環式回饋的“智慧教育”體系,運用大數據及雲計算等技術,可協助教師即時分析、即時回饋、即時調整學生的學習計劃,以達到因材施教,及更有效和適切的培育人才的目標。
運用資訊科技建立一個適應性學習系統(Adaptive Learning System)以實現智慧教育(下稱“學習系統”)是本局一個思考的方向,“學習系統”將能採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資料,例如學習模式、學習時間、評估結果等等,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資料進行處理和分析,建立學生的學習模型,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習系統自主調整向學生提供合適的學習順序、學習資源、學習路徑,從而達到學生個性化和精準化學習的目的。
希望能組織各方專業方量,以本澳“課框”和“基本學力要求”為基礎, 以部分學科為試點,有序建構具本澳特色的“學習系統”,並以中央運作的雲計算服務形式向學校提供服務。
此外,尚需推進“提升整體教師運用資訊科技教育的能力”,及“建立資訊科技教育教研制度”等措施,讓智慧教育得以順利開展。
(二)培養創新人才,建設創意澳門
習近平主席在2018年9月10日出席全國教育大會發表重要講話時提到,教育方面要積極投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重培養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而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正是特區政府進一步推動教育改革,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發展策略。
配合上述人才的培養方向,在非高等教育範疇將在教學和人才培養上深化多項措施,並以創意和實踐為方向,培養更多有助特區可持續發展的人才。
澳門科技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曾祥財副教授:特區政府提出要打造智慧城市,AI科技人才是關鍵,然而,澳門AI人才是非常匱乏的,從學界教師到科研人才都缺。要解決各界對AI科技人才的需求,有兩個途徑:其一,最快的途徑是引進內地、香港或臺灣的AI科技人才來澳從事教育或科研工作;其二,也是一個長遠解決問題的途徑,是通過專業的教育系統地培養本地人才,但這非三年、五年可見到成效。兩者各有千秋,至於如何選擇,視乎特區政府持短期的還是長遠的發展規劃。
澳門電腦學會陳永健理事長:政府提出打造智慧城市多年,但至今智慧城市有何進展,似乎坊間看不到,這絶對和澳門缺少推動智慧城市的科技人才有關。人才何來? 政府官員總是說要重視人才的培養,但說易做難,不是說完成了大學教育就是人才,故我認為,在培養人才方面,不要捨近求遠,而是優先由現成的在職人士著手,加大對在職人士的轉型培訓工作,鼓勵在職科技資訊人士終身學習,成為具跨界專業知識的人才,為推動澳門打造智慧城市的科技人才。因為未來智慧城市是通過技術的整合,以智能應用將各類服務優化,對社會生態進行重構。
澳門培正中學創新科技科劉冠華主任:澳門一向很缺乏資訊化科技類人才,過去中學電腦課會教學生編寫程式,後來教學偏重了多媒體製作教學,反而不再重視編寫程式,久而久之,以致出現了軟件設計人才斷層的局面。
如今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由大數據,到物聯網,到如今AI(人工智能)的大熱,培養AI(人工智能)人才更是全球都面對的發展問題,澳門要打造智慧城市尤甚,但是,培養人才非一時三刻可逹成,如何解決這一發展樽頸,本澳社會各界都要深入思考。
至於具體的做法,我認為不外乎兩個途徑,一是,適當從外地引入AI人才,比如與內地阿里云合作,引入力助澳門科技發展的高端人才;二是,由大學中學開設專業課程培養人才梯隊做起,這就要求做好教師在職培訓工作,同時,作為教師要有自學的精神,因資訊發展快,如果不提升知識,很快就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