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唐诗俄译中的意象转换

来源 :理论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ming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中俄交流的不断深入,唐诗俄译逐渐成为中俄文化交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由于中俄两国存在文化背景、民族性格、思维方式等差异,唐诗中的意象又具有含蓄性和浓厚的中华民族特色,因此意象转换成为唐诗俄译的一大难点。本文中笔者将以三首经典唐诗俄译版本为例,浅析目前唐诗俄译中意象转化难点的成因,并提出在意象转换方面优化唐诗俄译的建议。
  【关键词】唐诗俄译;意象转化;文化差异
  一
  唐诗是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古籍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唐诗意象复杂,表意含蓄,即使是学习汉语的外国学者也很难直接阅读唐诗原文,因而在中华文化输出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唐诗译本。优质的唐诗译本,不仅能帮助国外学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是我国自身文化传播的一张金名片。
  唐诗的俄译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但成果大部分是俄国翻译家的译作,而中国学者对于唐诗俄译的研究略显不足,特别是缺少对俄国诗歌翻译家的译作中出现的误解分析。俄国早期翻译的唐诗译文中存在误译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俄罗斯公民吸收中国文化,甚至可能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产生不良影响。首先笔者将简要回顾中俄唐诗俄译的历史,并简析在俄译实践中,中俄译者对意象的理解差异及成因。
  (一)中俄唐诗俄译的历史
  20世纪中叶起我国学者开始唐诗俄译的尝试。如习成功的《中国古诗俄译欣赏》、《唐诗俄译选》等,为早期唐诗俄译与中华文化传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近年来又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唐诗俄译进行研究,如武汉大学的毛志文别出心裁,从结构的角度剖析唐诗俄译,其运用洛特曼结构诗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重复、平行对照来分析唐诗语言结构,指出还原唐诗中的语义链对于在翻译中还原诗歌意境的重要性,用于指导唐诗俄译的翻译实践①。童丹与熊友奇则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根据格式塔心理的闭合性原则来分析译者的完形活动,丰富了古诗词俄译的指导理论②。赵秋野同样关注到心理学角度,从文化心理学以及民族语言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唐诗俄译中语义认知的差异。早期译者和当代译者对于古诗词俄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为唐诗俄译奠定了基础。
  俄国方面对于中国古诗词翻译的热情更为高涨,20世纪俄国汉文学的奠基人阿列克谢耶夫院士从1911年就开始发表了李白的多篇译作。十月革命之后,阿列克谢耶夫院士继续倡议对中国诗歌进行研究,并于1920年提出了翻译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宏大构想。目前唐诗俄译在俄罗斯最为经典的分别是由费德林编选,由亚历山大罗夫,巴斯曼诺夫等15人翻译并于1956年出版的《中国古典诗歌集(唐代)》 ;以及由郭沫若和费德林编选并于1957年出版的《中国诗歌集》第二卷(唐诗)这两个版本的译本。③
  (二)中俄对意象的理解差异及成因
  意象是诗歌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所谓意象,就是通过现实中实际存在的“象”来寄托诗人希望表达的“意”。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做到含蓄优美、意蕴深长,就是因为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借助意象,诗人不需要直接抒情就可以表达出内心情感。也正因为诗歌中意象的存在,中国古典诗词才经得起世代人的反复咀嚼,历久弥新。
  跳出诗歌的圈子,意象在人类生活中其实无处不在。由于意识是客观物质在主观世界的反映,我们几乎无法找到一个不包含人类情感、观点与评价的事物。同样的事物会因为描述的人主动或在潜意识中希望表达的情感不同而发生变化:天空中漂浮的同样一朵白云,心情愉悦的人看来像蓬松甜软的棉花糖,情绪低落的人看来可能就像张牙舞爪的野兽。而在人类社会中,一些有特点的事物被赋予了一些固定的含义。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自然环境之下被人类赋予的意义有时会大相径庭。在下文中为了便于理解,笔者将“意象”的范围扩大,衍生至所有附着人类情感的物质。
  笔者认为,中俄对意象的不同理解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文化背景
  中俄不同的文化背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两国人看待事物的方式。中俄两国都有相当长时间的专制统治背景,统治者的意志与传统对本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在中华文化中,龙是尊贵的象征,是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的图腾,中华民族更是自称“龙的传人”。但是在俄罗斯,龙往往象征着邪恶,黑暗,在俄罗斯的国徽中央就有白银骑士用金色长矛刺死恶龙的图腾。
  2.自然环境
  同样含义的成语、俗语在中俄不同自然环境之下也会被选取不同的意象:比如“雨后春筍”用于形容某一事物或现象大量出现,就像下过雨后的竹林里,竹笋争先恐后地钻出地表的景象。但是在俄罗斯,这句成语的版本是:Как грибы после дождя. 选取的意象是“蘑菇”。这是由于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俄罗斯人常常见到森林里仿佛一夜之间长出来的大片的雨后蘑菇。而很少有俄罗斯人见过竹笋,因此如果在“雨后春笋”的翻译中直接使用“竹笋”这一意象,会让俄罗斯的读者感到困惑,即使通过现代发达的互联网技术查询到了“竹笋”,这一“象”传达的“意”的有效性和认同度也会大打折扣。
  3.语言与谐音
  谐音是人类为事物赋予精神含义的另一途径。而同一意象在不同语言中的谐音往往是不同的。比如在中文中,“柳”与“留”发音相近,因此古人离别时往往有折柳相赠之风俗。“折柳”这一举动寓含“惜别怀远”之意,表达对离人的不舍与祝福。但在俄语语境中“柳树”就没有这一层含义。甚至在俄语语境下,柳树往往代表着“死亡”、“悲哀”。如涅克拉索夫在《葬礼》一诗中写道:Под большим плакучими ивами/Успокоился бедный стрелок.(在一棵高大的垂柳下,长眠着一位不幸的射手。)
  4.民族性格
  在面对同一事物时,拥有不同性格的民族对其会产生不同的评价。被誉为“战斗民族”的俄罗斯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力量,情感表达热烈奔放;而中华民族在情感表达上趋于内敛,讲究微言大义,欣赏含蓄柔美的文学作品。   以“兔子”这一意象为例,虽然中国也有“狡兔三窟”的成语,但总体而言一提到“兔子”,中国人第一反应出的联想词往往是“可爱”,“善良”,“纯洁”等正面词汇,兔子默默无言,谨慎细致的特点也受到中国人的喜爱。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嫦娥奔月就有玉兔相随。在《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中,兔子被选为中国人的代表,素食主义的兔子被赋予了中国人爱好和平的意义。
  而“战斗民族”俄罗斯就看不惯兔子那副吞吞吐吐的做派。在俄罗斯文化中,兔子(заяц)代表着胆小怯懦的人,甚至是鬼怪与邪恶的象征。例如在俄罗斯寓言《狐狸、兔子与公鸡》中,狐狸把兔子赶得无路可走,而兔子除了哭什么也不会,最后在公鸡的帮助之下才成功赶走了狐狸。俄罗斯人还认为,看见兔子横穿过路意味着马上就要祸事临头。除此之外,俄语中有成语“труслив как заяц”——胆小如兔。“лучше умереть орлём,чемжить зайцом”——宁可像鹰那样死去,也不愿意像兔子似的苟且偷生。在口语中,兔子还指的是不买票乘车或看戏的人:“ехать зайцем”(无票乘车),“пробратьсязайцем в театр”(无票混进剧场)。④
  二
  为了更好地在具体翻译实践中体会上文所分析的意象理解差异及成因,笔者将通过对三首经典唐诗:《赠汪伦》、《春夜洛城闻笛》和《回乡偶书》不同译文的比较研究,进一步分析唐诗俄译中的意象转化,并总结目前唐诗俄译的特点,提出翻译实践中进行意象转换的建议。
  (一)《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Ли Бо уже в лодке своей сидит,
  Отчалить ему пора.
  Вдруг слышит--кто-то на берегу
  Поет, отбивая такт.
  И Озера Персиковых Цветов
  Бездонной пучины глубь
  Не мера для чувства, с каким Ван Лунь
  Меня провожает в путь.
  (Перевёл Л. Эйдлин)⑤
  《赠汪伦》是李白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之一。全诗语言平实,却字字句句都流露出诗人对友谊的歌颂,对友人的感念,对故交的眷恋。这首赞颂友谊的诗作被多次译为俄文。本诗语言通俗易懂,各个版本的译文大同小异。均用遵循原文的意象表达出了作者对于友谊的歌颂与怀念之情。
  本诗采用了首联和颔联写景,颈联和尾联抒情的描写方法,译者在翻译的时候也严格遵循了这种表达方式。颔联 “忽闻岸上踏歌声” 中的“踏歌”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唱歌艺术,具体形式为手拉着手,踏着拍子唱歌,这是全诗中最有中国民间艺术特色的一个意象,也是不同译本中译文差别较大的一句。囿于中俄两国文化差异的限制,这一意象在不同的俄译版本中还原度不尽相同。上面选取的译文中用 “отбивая шаг” 将歌声伴着脚步的节奏感描写出来,是比较忠于原文的翻译方法。其他版本中还有 “Как слышит с берега он песни ритм” 将“踏歌声” 意译为“歌曲的节奏”,这就略显望文生义,没有将中文语境中“踏歌”的情景感表现出来。
  颈联和尾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是全诗的高潮部分,也是诗人的抒情部分。上面的译文使用 “мера” (程度、标准)这一意象,解决了中俄语言和思维上的差异,直接表达出了诗人“用桃花谭的深度来衡量汪伦与自己的友情”这个蕴藏在诗文背后的意义。在巴莱绍夫(Э. Балашов)的另一版本译文中将这两句译为:“Глубины персиковых вод/ хоть в десять тысяч чи/ Ван Луня дружеское сердце/ не знает вовсе дна” 将“千尺”直接翻译为“десять тысяч чи”,引入了俄罗斯人从未使用过的“чи”(音译自汉语中的“尺”)这一意象,很容易给俄罗斯读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后文的处理较前文更加妥当,译者使用了“дружеское сердце”(友善的心灵)这一意象来表达友谊,用“не знает вовсе дна”中的“дно”(底部)来表达这份友情之深刻已经到了深不见底的程度。
  (二)《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Чьей-то яшмовой флейты
  Витают чуть слышные звуки,
  Их ветер весенний подхватит Лоян наполняя.
  Этой ночью мотивы из ?Сломанной ивы?
  В ком не пробудят тоску по родимому краю!
  《春夜洛城聞笛》是李白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或二十三年)客居洛阳时所作。全诗以“闻”为诗眼,运用合理的想象与夸张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是中国古代思乡诗的代表作之一。不少译者对这首诗进行了俄译。本诗一大特色为颈联中的用典,由折柳衍生到思乡之情,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诗句成为翻译中的难点。
  此译文是笔者在已掌握的译文中对比出的还原度较高的版本,不仅忠于原文翻译出了“象”,同时尽可能表达出了贴合本诗内容的“意”。
  首句“谁家玉笛暗飞声”中一个“暗”字,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笛声在浓重静谧的夜色中婉转悠扬,若隐若现的美感;一个“飞”字,更是体现出了玉笛声的圆润通透,轻盈悦耳。译文中 “витать”(降临、笼罩) 恰到好处地翻译出了这种 “随风潜入夜” 的轻盈和朦胧感。另一版本的译文:“Яшмовой флейты звуки/ летят из чего-то дома” 虽然用“лететь”直译出了 “飞” 的意思,但是较第一个版本相比少了些悠扬而婉转,朦胧而飘忽的意味。   颔联“散入春风满洛城”,示例中的译文基本忠于原文,但是相较于另一个版本的译文少了一些意境:“На крыльях весеннего ветра/ Рассеялись по Лояну.” 与示例中仅仅用 “подхватить(托起)” 相比,这一版本的译文“На крыльях весеннего ветра”(乘着春风的翅膀)不仅还原了原文的意思,而且用暗喻的手法,增强了译文的文学性;且后者译文中的“рассеяться”意为“飘散”,与第一版本译文“наполнять”(使充满)相比,有如烟花绽放夜空后四散的火光融进夜色的每一個角落一般,更加贴近原文“散入”的意境,同时也蕴含了“充满”之意。
  最后两联是抒情部分,其中“此夜曲中闻折柳”是全诗翻译的难点,早先版本中有“В напевах сегодняшней ночи/ о сломанной слышу иве ”(在今晚的这首歌里,我听见的内容与折断的柳树有关)这样的翻译,虽还原了原文中的意象,但是由于中俄两国的文化背景与语言谐音的不同,“折柳”在两国语境中的含义也完全不同。在俄语语境中“折柳”的含义与在中文语境中相比略显单薄,如果直译会造成俄罗斯读者的困扰。示例中的译文将“折柳”直接处理成?Сломанной ивы?,个人认为这是一种合理的翻译方式。因为本诗中的“折柳”指《折杨柳》笛曲,因此可以直接译为曲名,此处译者可以再通过脚注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此外“Я слышу в ночной серенаде о сломанной ветви ивы” 这一译文中的“серенада”意为中世纪意大利和西班牙夜晚于情人窗下演唱的月下情歌或夜歌,符合西方的文化习惯,这样的译法会让外国读者更容易理解,更有代入感。但在实际翻译中也要考虑到其情感色彩与全诗所要表达的思乡之情是否一致。
  (三)《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一:Юнцом я покинул дом
  стариком возвращаюсь
  мест родных неизменно наречие
  да поредели мои виски
  встречаюсь с детьми
  но им меня не узнать
  спросят с улыбкой:
  ?Откуда к нам прибыл гость??
  译文二:Я ребёнком из отчего дома ушёл
  воротился уже стариком
  моей родины говор звучит как тогда
  у меня ж нa виcкax cедина
  и соседские дети глядят на меня
  — нет, они незнакомы со мной —
  и смеются и просят,чтоб гость им сказал
  из каких он приехал краев.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于晚年回乡之时所作,全诗用平实的写景和抒情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归乡的喜悦和家乡物是人非的惆怅之情。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⑥
  本诗语言平实,表达的是人类共同的思乡之情。在这一情感里中俄文化差异性较小,因此翻译难度不大。上面两个版本选取的意象基本都忠实于原文,且都能够表达出原诗的情感。首联和颔联“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运用细节描写,通过“鬓毛衰”这一细节变化,见微知著,借助两鬓这一意象表达出诗人阔别家乡近五十年的感慨。译文一中“поредеть”(变得稀少)一词,更贴近原文“衰”的意思;相比较之下译文二直接用“cедина”(白发)这一意象,与原文“鬓毛脱落稀少”的意思略有不符。但是从意义上来看,译文二大胆在原文基础上,结合诗人想要表达的意思进行再创造。在俄语语境下,两鬓斑白与鬓毛稀少,前者或许更能让读者理解诗句中主人公年华已逝,历经沧桑的形象特征。
  “少小”这一意象的合理选取要求译者深入了解诗歌背景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当年离乡的作者虽刚刚中举,却已经逾而立之年(三十七岁),译文一中的“юнец”多指没见过世面的少年,而“ребёнок”通常指婴儿,小孩子,因此相比较而言此处译文一的意象选取得更加合理。
  在此很难比较两个译本哪一个更好,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译文的处理各有千秋。译文二虽然在原文基础上做了诗歌以外的发挥,但是在整体情感传达和诗文韵律方面更胜一筹。
  三
  通过了解唐诗俄译的历史,中俄不同语言环境下意象的不同理解以及对三首代表性唐诗的俄译意象转换分析,笔者可以初步总结出唐诗俄译中意象转换的部分特点,并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
  (一)目前唐诗俄译在意象转换方面的特点
  1.意象转换基本忠于原文
  目前的俄文译本中对唐诗的翻译大多忠于原文,这种意象选取的方式从一方面来看可以保证译文在文本上的还原度,同时避免误译、曲解的状况。
  但由于中俄对于意象的不同理解,有时过度拘泥原文会使翻译的传意效果大打折扣,“象”是还原了,但是“意”没传达出去或者没有用本国人更易接受的方式有效传达。比如上文中提到的《赠汪伦》俄译版本中对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句翻译为“Глубины персиковых вод/ хоть в десять тысяч чи”意象是都忠于原文,但是译文中的“чи”(尺)这一陌生意象会大大降低俄罗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共情能力。   再如《春夜洛城闻笛》 中“Я слышу в ночной серенаде о сломанной ветви ивы” 这一译文中用月下情歌或夜歌“серенада”翻译原诗中《折杨柳》这首“夜曲”,虽然与诗文原本意象完全不同,但符合西方的文化习惯,或许更容易引起俄罗斯读者的共鸣,也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2.部分译文惯用总括性词汇进行意象轉换
  作为中国读者,在读俄译后的唐诗时,总能遇到这样的译文:不能说它意象选取错误,但总让人觉得“差了点火候”。这时候就说明意象选取不够“精确”。
  比如《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一句,对于“少小”有“юнец”和“ребёнок”两个版本的译法,如果不了解本诗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读者不会发现问题,诗人想要传达的情感也在两个版本中都能得到表现。但是若仔细推敲,当年离乡的作者已经三十七岁,而“ребёнок”通常指婴儿,小孩子,因此相比较而言此处译文一的意象选取得更加合理。
  (二)唐诗俄译意象转换的建议:
  结合上文对于中俄双方对意象的理解差异及成因分析,以及对三首诗歌的解读,笔者初步得出如下建议:
  (1)在意象选取中可以不用过分拘泥于原文。
  (2)用更为准确的词汇代替总括性词语。
  (3)对于无法用本民族词汇代替的外来词,可以借助注释帮助理解。
  例如《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折杨柳》这一曲名既不为俄语读者所熟知,又很难在俄语语境中找到对应词语,此时如果用其他词汇代替会破坏原诗的韵味,因此译者可以选择在译文中保留原来的意象,在注释中阐明《折杨柳》这一乐曲的背景。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在保留原诗韵味的基础上又便于读者理解。
  在不同文化环境导致希望传达的“意”与原文中的“象”产生微妙冲突时,是忠于“象”还是忠于“意”,是唐诗俄译,乃至所有翻译中需要抉择的永恒难题。本文在初步研读唐诗俄译本的基础上,主要对于唐诗俄译中的意象选取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中国古诗词俄译仍然需要更多理论研究来继续完善,以期将我们的中华文化宝库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古诗词传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注释
  ①毛志文.《重复,平行对照与中国古诗的俄译》[J]. 中国俄语教学,2017,36(1)
  ②童丹,熊友奇.《译者的完形活动与诗词俄译》[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35(3)
  ③刘淑梅,赵晓彬.《中国唐诗的俄译研究》[J]. 中国俄语教学,2006,25(1)
  ④http://ey.xdf.cn/201309/9669899.html?from=groupmessage
  ⑤习成功.《唐诗俄译选》[M].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9(70)
  ⑥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2-53)
  参考文献
  [1]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2-53)
  [2]习成功.《唐诗俄译选》[M].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9(70)
  [3]童丹,熊友奇.《译者的完形活动与诗词俄译》[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3
  [4]刘淑梅,赵晓彬. 《中国唐诗的俄译研究》[J]. 中国俄语教学,2006,1
  [5]毛志文. 《重复、平行对照与中国古诗的俄译——以唐诗为例》[J].中国俄语教学.2017,1
  [6]童丹,白文昌.《中国古典诗词俄译文本的探析——以意象转换为视角》[J].外语学刊.2012,4
  [7]童丹,王利众.《中国古典诗词的俄译视角——意象转换》[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8]范莹.《从诗歌意象管窥中俄文化差异》[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2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工业生产中,尤其是在化工生产和石油行业,精馏操作是化工行业生产中重要的操作单元,是用来分离均相液体混合物的主要手段,由于自身存在很高的能耗,同时也具备节能效应而备受化工行业的关注。在市场产品生产过程中降低生产能耗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精馏的操作过 程就具备节能的效果。   【关键词】精馏;节能;发展趋势  引言  石油行业等化工生产中重要的分离操作单元就是精馏。 大多数的融合液
期刊
【摘 要】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水平在不断提升,交通设施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关键内容,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现阶段,我国公路建设里程的增加速度有所减缓,国家对高速公路养护技术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技术人员需要注重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的应用,以满足新时期公路建设的实际需求,文章主要针对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新时期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预防
期刊
摘要:当前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和对工业化的不断探索过程中,我国的机械制造机器自动化加工技术也跟着迈上了新的台阶。基于此,文章就实现机械制造机器自动化的重要意义、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过程以及机械制造机器自动化加工技术创新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提高我国的机械制造机器自动化加工技术的发展水平,促进我国的工业化发展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机械制造;机器自动化;加工技术;重要
期刊
【摘 要】现如今随着我国拉动内需的启动,基础建设也将得到良好的发展,而工程机械需求和產量也都会不断的提高。因此我们应对齿轮轴材料的选用、热处理方式以及机械加工等进行有效的优化,从而提高齿轮轴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延长齿轮轴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工程机械;齿轮轴工艺分析;优化措施  引言  在工程机械当中,齿轮轴的主要作用是对回转零件起到支撑作用,从而使回转运动能够得以实现,并传递相应的转矩和动
期刊
【摘 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针对于当前的空间特性的数据访问控制模型的建设进行研究,在进行数据访问控制模型建设过程当中,以空间特性为基础。对整个模型内部体系进行全面的划分和研究,从而实现对数据的有效访问及控制。本文在分析过程当中,基于空间特性的数据访问控制模型的基础,结合实际设计需求,进行空间数据访问框架的分层设计。在设计过程当中,针对空间数据的数据库的扩展及
期刊
【摘 要】功能性体能训练已经在许多项目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很好的训练效果,近年来功能性训练在经过研究并取得一定效果之后,已经开始在赛艇专业运动队中广泛应用,但是将功能性体能训练引入到赛艇运动当中来改进赛艇运动员的技术等训练的方法和研究较少。赛艇是一项传统的奥运会比赛项目,它是由一名或多名桨手利用桨与船艇和桨架的杠杆原理来进行运动的。优秀的赛艇运动员需要有良好的力量、耐力、灵敏、协调、平衡等素质。赛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竞技健美操运动在国际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通过与国际的逐渐接轨,实现了由短期、简单的健美操训练,向全面、系统的体系转变,素质训练中的柔韧性有着较为关键的作用。柔韧专项训练在健美操中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想要取得优异的成绩,就需要从规则和特点出发,对竞赛以及项目进行研究,以此来进行系统的、全面的、专项的、针对的以及科学的训练,各阶段的训练需要用到不同的方式方法。所以,健美操竞赛不断的
期刊
【摘 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我国不断推进城市化园林建设,为了满足园林绿化的种植技术要求,在不断探索中发现了反季节种植技术。在园林绿化中反季节种植技术,可以减小季节对城市绿化施工的影响效果,从而促进园林绿化的良性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反季节种植技术目前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反季节种植技术还存在着许多的不成熟,深刻地影响着园林绿化施工建设,在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更好地利用反季节种植技术,
期刊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旅游行业变得更加数据化。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大数据已经渗透到旅游管理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旅游服务、旅游设施还是旅游产品。大数据综合了人民需要、政府政策以及旅游资源多方面的信息,把旅游变得更加系统化和舒适化。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文章通过对目前旅游行业中大数据的分析,阐述了大数据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旅游管理;应用;探讨研究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范围越来越广,规模越来越大,但在施工过程中技术和管理都存在一些问题,造成很多工程达不到要求,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没有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1.园林绿化施工的主要特点  (1)舒适性,市政园林景观绿化工程很多时候都是人们休闲放松活动场所,所以在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中应该要充分考虑到人们使用时舒适型,在施工过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