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必须以培养习惯为抓手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un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天天在喊要搞素质教育,但素质到底是什么?我们却难以用一两句话来讲清。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该文章对素质有了一个非常简洁的解释:素质只是不用提醒。意思是说,当某些规范要求经过训练后,在没有别人提醒的情况下我们都能自觉地遵守了,那才可以说,该规范要求已经内化成我们的素质了。
  还有一个词与素质联系很紧,这个词就是文化。文化不是空洞的,文化是通过人的素质实实在在表现出来的。 据我的理解,素质和文化是相通的,就个人而言,是素质;就集体而言,就是文化。文化实际上就是集体成员的素质。举个例子来说,开会时不需要人提醒就能把手机置于关闭或静音状态,如果是一个人做到了,就是一种文明素质;如果大家都这样做,才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从这一意义上说,建设校园文化就是提升学校集体成员的素质。
  那么如何来建设校园文化,提升集体成员的素质呢?我以为,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1 注重细节。文化是通过细节来反映的。如我国的春节文化是通过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事情表现的;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都是属于文化的反映。到了一定的节日,人们去做一定的事情,是不需要任何提醒的,人们会自觉自愿地去做;如果不去那样做,心中就会感到不安。我们抓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向这方面努力——把行为规范细化,让每一个成员都牢记在心,自觉接受约束,时时都感到不遵守规范是不行的。比如,我们说教师要爱学生,那么怎样才算是爱学生?我们就应该有具体的行为要求,开始时可以先列出个七条八条,还应该有严格的监督考核措施与之配套,谁要是违反了,就会立刻受到处罚。久而久之,爱学生的要求才能变成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才能真正成为一种文化。
  2 注重引领。有句古话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抓好文化建设就要营造一种环境,一种氛围,让大家置身其间,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受到同化。所以需要注重引领:一是舆论导向。要建设良好的集体舆论。对好的事情,大加褒扬,对不好的事情及时贬斥。当一个群体中形成了正确的舆论,每一个成员的一言一行就要受到它的监督,这种监督就是一种导向,时间一长,人们不需要监督也能自觉按照规范去做了。那文化也就形成了。文化一旦形成,反过来就会对人产生强大的影响作用,就像麻影响蓬的生长一样。二是领导带头。“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在一个集体中,领导喜欢什么,他的下属成员一般也就会表现出什么样子。有一所学校,第一任校长喜欢书法,结果学校的写字教学搞得很好,教师们练书法的积极性很高。第一任校长退休后,第二任校长喜欢唱歌,结果几年下来,学校的艺术教育有了特色,文艺演出连连获奖。第二任校长调走之后,第三任校长喜欢体育运动,结果没有多长时间,学校的体育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所以,建设校园文化,领导必须把好舵,带好头。比如,要建设文明的无烟校园,校长就必须带头戒烟。要是校长烟瘾很大,在公共场合也控制不住烟瘾,还要吞云吐雾,那建设无烟学校就只能是在口头上说说罢了。
  3 注重坚持。建设校园文化,说到底,就是培养所有集体成员的良好习惯,改变所有集体成员的不良习惯。我们知道,人的心理规律是这样的:在新的条件反射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定型”之前,总是不稳定的;而旧的条件反射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定型”在彻底瓦解之前,又总是具有某种回归的本能。对此,心理学家詹姆斯说得非常具体,他认为培养人的习惯,必须坚持训练,不能破例,因为“每一回破例,就像让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次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次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可见,习惯的培养和改变,最需要的是持之以恒,最忌讳的是一曝十寒。这也恰似烧水,烧一壶水,连续烧,一会儿就烧开了;如果烧烧停停,即使耗掉十倍的燃料和时间,也未见得烧开。比如,学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废纸的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长期坚持不懈训练的结果。试想,如果有人来检查时就突击抓一下,检查结束就松下来,再检查时就再抓,这样做能有效果吗?
  总之,“播种行为,就可以收获习惯。”当师生们不需要任何提醒,也知道按照规范去做了。这就可以说,他们的好习惯已经养成了,素质提升了,良好的校园文化建成了。所以,建设校园文化必须以培养良好习惯为抓手,以提升素质为目标,从小事抓起,从领导做起,注重引领,严格训练,持之以恒。
其他文献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已进行多年,却始终步履维艰。较难攻克的堡垒,诸如高考制度改革、新课程改革、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收费、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等,其中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因与家长、学生、社会关系不大而往往被人们忽略。但这项改革如果不能在短期内较好地解决,必将影响其他改革的顺利进行,因为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教师问题解决不好,很多事都无从谈起。  引起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直接动因,是20多年来中国基础教育形势的
记得某县教育委员会主任在一次“全县教育行政工作会暨学年度教育工作考核表彰大会”上语重心长地向与会校长提出了六个问题:校长办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校长主要精力做什么?校长工作的着力点是什么?我凭什么当校长?我比前任校长强在哪里?我给后任校长留下什么?笔者认为,这六个问题,值得当今学校的每一个校长深思。    校长办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校长办学的主要目标——成就每一个教师,成长每一个孩子。校长既是
改进备课管理,倡导有效备课    目前,我们在备课检查中发现:教师有明显的“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教师一味追求项目完备,书写认真。格式统一规范;其次,学校检查也常常以一种固定的模式和规范来要求教师,缺乏弹性。以至于有一些优秀教师将大量精力花费在应付学校的检查之中,使备课与课堂教学成为两张皮。  实践:我校倡导多样化的备课形式。教师备课可以是旧教案修改、优秀教案集上修改、电子备课、在备课本上备课、
人与车辆在道路上行驶都明白“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的道理,遵守交通安全指示灯的提醒将会给许多家庭带来平安与幸福。同样道理,校长也应警觉学校管理的指示灯,按照指示灯带来的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会使学校的管理显出平稳而高效的局面。    红色指示灯——校长要慎行    当路口亮出红灯时,任何人都不能越雷池一步,如果一意孤行的话,将会酿出灾祸。那么学校管理中出现红灯时,虽没有车祸那样让人心寒,但从发展
某校教师周前会上,校长从回顾总结上周工作,其中分别表扬了表现好的方面,同时也指出存在的不足,到布置本周工作,对本周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整个过程,校长一直神情严肃,语气慷慨激昂,全然没有一点笑容。教师在下面听得神情紧张,心情沉重,大气不敢出,生怕校长说出什么不好的事来,即使是校长表扬了很多方面,教师也只是顶多松口气,自我安慰一下。  是什么原因导致会议如此紧张?是教师工作失职。不到位?从校长对教师表
2020年5月1日,是首都城市管理发展史上极具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全国第一部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简称“新条例”),经过再次修订后正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