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密一例肉鸡病毒性关节炎诊断与防控

来源 :家禽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g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21)7-0028-03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鸡群7日龄出现少量瘫痪病鸡,25~26日龄瘫痪病鸡有明显增加趋势,每天都能挑出瘫痪病鸡(图1),死淘20~60只/栋(4.1万)/d。
  1.2 瘫痪病鸡以撇腿(图2)、瘫坐(图3)为主,发病严重鸡舍累计死淘率在5%左右。
  1.3 扩群或免疫等管理性的应激加剧瘫痪病鸡的淘汰率增加。
  1.4 大群采食、饮水、周增重均符合标准。
  2 解剖
  跗关节皮下少量黄色炎性渗出(图4),跟腱水肿、出血(图5、图6),少量血渣渗出物。
  3 实验室检测
  3.1 血清学检测
  采集发病鸡血清11份进行病毒性关节炎的抗体检测,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该鸡群病毒性关节炎的血清离散大、抗体阳性率、抗体滴度偏高,属于野毒感染产生的抗体,ELISA检测结果见表1。
  3.2 病原学检测
  3.2.1 采集发病鸡只组织样品,分别进行无菌处理,利用RT-PCR检测方法,设计病毒性关节炎的引物进行检测,发现该鸡群存在病毒性关节炎感染,RT-PCR检测结果见表2。
  3.2.2 将RT-PCR检测阳性样品进行基因测序,将基因测序结果进行序列比对,根据遗传进化分析,该鸡群分离的肉鸡病毒性关节炎ARV-R-SDGM-20190912分离株与基因II(MG822669-C-II)屬于同一进化分支,因此该分离株属于基因II,测序结果见图7。
  4 结果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解剖,结合病原学结果来看,该分离株为病毒性关节炎病毒(基因II)。
  5 防控措施
  5.1 加强种源净化
  避免从阳性种鸡场引种,加强种鸡的疫苗免疫,为雏鸡提供保护性母源抗体。
  5.2 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对存在病原污染的鸡舍内外环境、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清扫及消毒,建议使用碘制剂或过氧乙酸进行消毒;提供营养全价的饲料、清洁的饮水;保持鸡舍干燥及通风良好;尽可能的减少管理中的各种应激反应。
  5.3 选择对型的疫苗进行免疫
  目前病毒性关节炎流行毒株以I型、II型和V型为主,相互之间交叉保护弱,建议选择免疫谱广、针对性强的疫苗进行免疫,种鸡免疫程序参考表3。
  5.4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
  保证全进全出,保证留出足够批次间的空舍时间(2~3周),选择多种消毒剂进行交替使用消毒,控制病毒水平传播的途径。
其他文献
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及其毗邻牧区牧民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中,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类群。麦洼牦牛是川西北牧区特有的一个地方牦牛类群,为当地牧民的衣食住行提供了物资来源。近年来,麦洼牦牛因近亲交配、超载放牧及群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引起其品种退化、生产性能降低和出栏时间延长,因此,麦洼牦牛的选育迫在眉睫。四川省龙日种畜场有麦洼牦牛核心育种场,在场内采用开放式群体继代选育法,按照性能特征组建了3个麦洼牦牛家系,家系内严格选留优秀的种公牛和种母牛,利用冻精和人工授精技术进行严格的选种选配,建立完善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21)7-0024-04  凡有鸡的地方,就会有球虫的存在、球虫病的发生。规模化笼养蛋鸡集自动喂料、自动饮水、自动清粪、自动集蛋、全环控鸡舍于一体的4层或8层笼养,每栋规模达5.5万或11万。尽管规模化笼养蛋鸡实现了鸡、粪分离,但蛋鸡与鸡粪带存在不同程度接触,仍然会发生球虫病。  1 球虫病对规模化笼养蛋鸡的危害 
摘 要:藏鸡具有良好的克服低氧损害、低氧适应性能力。基于鸡红细胞生成与珠蛋白表达分析,选择403只隐性白鸡、111只藏鸡为样品,低氧环境分别选择为13%氧含量、12%氧含量,采取全期低氧、阶段性低氧模式,对上述2个品种鸡的血红蛋白突变、位点等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藏鸡对低氧适应能力较强,在低氧环境诱导下,藏鸡胚胎的珠蛋白量增加。  关键词:高原低氧适应性;藏鸡胚胎;Hb分子  中图分类号:S83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21)7-0031-02  雞传染性滑膜炎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的总称,临床上常以关节肿大、滑液囊和腱鞘出现炎症病变等为特征。在世界各地的家禽养殖主产区广泛传播流行,发病后很难根治,严重影响鸡群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1]。该病发病初期临床特征不显著,一般养殖户不能及时进行鉴别诊断,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