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市场变幻莫测,即使是不同的专业分析师对短期的市场走势的判断都有可能存在巨大的分歧,如:2012年初券商对本年度大市预测的点位,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在3000点和2200点附近;被券商推荐最多的十只个股有七只下跌,最高的跌了37%。
而投资可以说是每个家庭最无助的环节:一方面银行存款利率无法抵御通货膨胀;另一方面,普通投资者无法通过短期炒作从投资市场上获得长期而稳定的回报。
海外发达国家的理财师同行们在为普通家庭制定投资方案的时候,都会比较一致地向客户传播一些有一定实践验证的投资理念。这些投资理念和理论在业界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当这些理念植根在理财师的服务中,理财师不仅实现了其投资风险教育者的社会功能,同时也实现了其自身定位和价值的发现。这些理念中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就是长期投资和分散投资。
“资产配置”占收益总值的91.5%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是一个非常有效而朴素的投资原则,假如投资者非常确信某一资产标的在一定时期内会产生最大的投资回报,他会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该资产标的中去,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1952年,哈里M·马科维茨发表了著名的“投资组合选择”(《金融杂志》第7期,1952年3月),他把不同收益形式的投资资产混合构成投资组合,然后建立了数学模型来说明这样混合可使得投资组合的波动性得以减弱。
资产配置的重要性同样可以从美国在1974年至1983年间对91项大型退休计划项目的研究结果得到证明。该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投资计划每季度的收益由三方面的因素决定:资产配置、选择时机和证券挑选。“资产配置策略”占了季度收益总值的91.5%,“选择时机”占1.8%,“证券挑选”占4.6%,其他因素占2.1%。
这样的结果可能会使很多客户大吃一惊,因为过往很多时候他们都认为“选对证券和选对操作时机才是赚钱之道”,甚至理财师也常常以投资专家的面目出现,为客户选择证券(或产品),告诉客户买入或赎回的时点,不期然就把自己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建立在投资回报的预期上了。但事实告诉我们,资产配置对客户投资的影响更为深远。
长期投资无用?
当中国的A股指数从2007年的10月开始持续下跌超过70%以后,很多人开始持长期投资无用论。这种论断随着股市的下跌似乎越来越有说服力,很多人都因为没有及时出逃而牢牢被套,然后抱怨说长期投资无用。
长期投资能够盈利的重要实践依据是:从国际成熟市场的历史数据分析,证券市场价格波动体现了明显的单边特征,股票价格总体上具有长期不断上涨的历史趋势。
根据美国易卜生协会(Ibbotson Association)出版的《股票、债券、短期国库券和通货膨胀年鉴》的统计,美国短期国库券从1925年底至1998年底平均复合增长率为3.8%,在同一时间段中,大型公司股票的年复合报酬率达到了11.2%;小型公司股票的年复合报酬率达到了12.4%;而同一时期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3.1%。
虽然很多人会认为海外成熟市场并不能代表中国市场,但不要忘了海外成熟市场也是从新兴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上述易卜生年鉴囊括了自1926年起至今美国各种投资方式历史绩效的资料总汇。该年鉴显示,美国经历了1929年的股市大崩溃,1930年代初的大萧条,19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50年代的人口爆炸,1960年代的对越战争,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1987年的“黑色星期五”,本世纪初科技股泡沫破灭以及9.11恐怖事件……尽管如此,证券价格总体呈上涨趋势。同时在资产配置的前提下,资产类别不只是包括股票,还包括债券、房产、货币,甚至海外的资产。
市场专家认为:“市场择时的困难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牛市所产生的回报有太大的比例是在市场熊转牛的初期产生的。市场择时投资者在关键时刻的观望态度,会使得他错失太多的机会”。
长期的投资回报不是以每年固定的投资报酬率递增的,但很明显,牛市的平均升幅大大地超过了熊市的下降幅度。在牛市中取得的平均增长部分弥补了一般熊市中损失的部分。
但如果错失了一些重要的投资机会,结果可能不同:根据对美国标普500指数从1990年到2000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全部10年共2905个交易日的年复合平均报酬率为14%,如果错失了其中涨幅最大的10天的话,年复合投资报酬率下降至9.8%,如果错失了涨幅最大的40天的话,则下降至1.9%。
行业共识缺位
当今中国理财业在客户理财教育方面始终比较欠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行业内部在“普通家庭投资者应该如何投资”这方面缺乏共识。即使长期投资、资产配置、分散投资等理念一直被提起,也不断受到外部噪音的影响和质疑。
而这种外部噪音往往来自所谓的“专业投资者”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投资专家”,但事实上他们也知道他们的那套追涨杀跌的方法对普通投资者其实并不适用。但毫无疑问,他们的一些观点正在影响着这些普通投资者,而理财行业却似乎毫无作为。
即使是在行业内部,无论是分散投资还是长期投资在国内都存在较大误区。由于以产品为导向的理财服务模式盛行于市,有的理财师便认为客户购买不同的金融产品就是分散投资了。这是一个误区,因为资产配置并不等于把客户的资产进行无序的购买。而对于长期投资,大家则总以少数股票的涨跌来证明它在中国是不可行的,或认为持有不卖就是长期投资,这本身也充满了误会。
扶持客户走出短期盲目投资
海外同行们探索出来的投资理念其实是一个综合体。他们把金融理财规划作为一个核心工具,了解客户的家庭财务信息,未来的理财目标,计算出客户实现人生不同阶段理财目标所需要的投资回报率,结合客户的风险属性,然后把客户的资产配置在不同资产类别里。
理财师在投资期间的工作就是监督投资回报对客户家庭理财目标的影响,以及对不同投资产品的投资经理进行监督,如果投资经理的投资状况发生问题,则会建议客户更换投资经理;如果客户的投资目标因为市场波动而没有实现,或原先的资产配置发生变化,就会对客户的资产配置和产品配置进行调整,被称为“到期资产再配置”。
通过资产配置分散客户的投资风险,并把资金的短期波动局限在客户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这对在市场较为低迷的状态下客户恐慌心理的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客户能专注于长期的投资回报,而不为短期的市场波动所影响,对其在投资决定中少犯错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金融理财的本质即是要把客户从短期盲目的投资中解放出来,使得客户有明确的投资和理财目标,然后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满足其人生不同阶段的需求。因此长期投资、分散投资的理念是金融理财服务的基础。
海外同行们在投资理念上形成的共识值得中国从业人员反思,因为对客户而言,没有投资理念的投资行为是可悲的;没有投资理念的理财师是可怕的;而对整个行业而言,没有投资理念的理财行业是无序并走不远的。
而投资可以说是每个家庭最无助的环节:一方面银行存款利率无法抵御通货膨胀;另一方面,普通投资者无法通过短期炒作从投资市场上获得长期而稳定的回报。
海外发达国家的理财师同行们在为普通家庭制定投资方案的时候,都会比较一致地向客户传播一些有一定实践验证的投资理念。这些投资理念和理论在业界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当这些理念植根在理财师的服务中,理财师不仅实现了其投资风险教育者的社会功能,同时也实现了其自身定位和价值的发现。这些理念中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就是长期投资和分散投资。
“资产配置”占收益总值的91.5%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是一个非常有效而朴素的投资原则,假如投资者非常确信某一资产标的在一定时期内会产生最大的投资回报,他会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该资产标的中去,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1952年,哈里M·马科维茨发表了著名的“投资组合选择”(《金融杂志》第7期,1952年3月),他把不同收益形式的投资资产混合构成投资组合,然后建立了数学模型来说明这样混合可使得投资组合的波动性得以减弱。
资产配置的重要性同样可以从美国在1974年至1983年间对91项大型退休计划项目的研究结果得到证明。该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投资计划每季度的收益由三方面的因素决定:资产配置、选择时机和证券挑选。“资产配置策略”占了季度收益总值的91.5%,“选择时机”占1.8%,“证券挑选”占4.6%,其他因素占2.1%。
这样的结果可能会使很多客户大吃一惊,因为过往很多时候他们都认为“选对证券和选对操作时机才是赚钱之道”,甚至理财师也常常以投资专家的面目出现,为客户选择证券(或产品),告诉客户买入或赎回的时点,不期然就把自己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建立在投资回报的预期上了。但事实告诉我们,资产配置对客户投资的影响更为深远。
长期投资无用?
当中国的A股指数从2007年的10月开始持续下跌超过70%以后,很多人开始持长期投资无用论。这种论断随着股市的下跌似乎越来越有说服力,很多人都因为没有及时出逃而牢牢被套,然后抱怨说长期投资无用。
长期投资能够盈利的重要实践依据是:从国际成熟市场的历史数据分析,证券市场价格波动体现了明显的单边特征,股票价格总体上具有长期不断上涨的历史趋势。
根据美国易卜生协会(Ibbotson Association)出版的《股票、债券、短期国库券和通货膨胀年鉴》的统计,美国短期国库券从1925年底至1998年底平均复合增长率为3.8%,在同一时间段中,大型公司股票的年复合报酬率达到了11.2%;小型公司股票的年复合报酬率达到了12.4%;而同一时期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3.1%。
虽然很多人会认为海外成熟市场并不能代表中国市场,但不要忘了海外成熟市场也是从新兴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上述易卜生年鉴囊括了自1926年起至今美国各种投资方式历史绩效的资料总汇。该年鉴显示,美国经历了1929年的股市大崩溃,1930年代初的大萧条,19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50年代的人口爆炸,1960年代的对越战争,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1987年的“黑色星期五”,本世纪初科技股泡沫破灭以及9.11恐怖事件……尽管如此,证券价格总体呈上涨趋势。同时在资产配置的前提下,资产类别不只是包括股票,还包括债券、房产、货币,甚至海外的资产。
市场专家认为:“市场择时的困难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牛市所产生的回报有太大的比例是在市场熊转牛的初期产生的。市场择时投资者在关键时刻的观望态度,会使得他错失太多的机会”。
长期的投资回报不是以每年固定的投资报酬率递增的,但很明显,牛市的平均升幅大大地超过了熊市的下降幅度。在牛市中取得的平均增长部分弥补了一般熊市中损失的部分。
但如果错失了一些重要的投资机会,结果可能不同:根据对美国标普500指数从1990年到2000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全部10年共2905个交易日的年复合平均报酬率为14%,如果错失了其中涨幅最大的10天的话,年复合投资报酬率下降至9.8%,如果错失了涨幅最大的40天的话,则下降至1.9%。
行业共识缺位
当今中国理财业在客户理财教育方面始终比较欠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行业内部在“普通家庭投资者应该如何投资”这方面缺乏共识。即使长期投资、资产配置、分散投资等理念一直被提起,也不断受到外部噪音的影响和质疑。
而这种外部噪音往往来自所谓的“专业投资者”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投资专家”,但事实上他们也知道他们的那套追涨杀跌的方法对普通投资者其实并不适用。但毫无疑问,他们的一些观点正在影响着这些普通投资者,而理财行业却似乎毫无作为。
即使是在行业内部,无论是分散投资还是长期投资在国内都存在较大误区。由于以产品为导向的理财服务模式盛行于市,有的理财师便认为客户购买不同的金融产品就是分散投资了。这是一个误区,因为资产配置并不等于把客户的资产进行无序的购买。而对于长期投资,大家则总以少数股票的涨跌来证明它在中国是不可行的,或认为持有不卖就是长期投资,这本身也充满了误会。
扶持客户走出短期盲目投资
海外同行们探索出来的投资理念其实是一个综合体。他们把金融理财规划作为一个核心工具,了解客户的家庭财务信息,未来的理财目标,计算出客户实现人生不同阶段理财目标所需要的投资回报率,结合客户的风险属性,然后把客户的资产配置在不同资产类别里。
理财师在投资期间的工作就是监督投资回报对客户家庭理财目标的影响,以及对不同投资产品的投资经理进行监督,如果投资经理的投资状况发生问题,则会建议客户更换投资经理;如果客户的投资目标因为市场波动而没有实现,或原先的资产配置发生变化,就会对客户的资产配置和产品配置进行调整,被称为“到期资产再配置”。
通过资产配置分散客户的投资风险,并把资金的短期波动局限在客户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这对在市场较为低迷的状态下客户恐慌心理的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客户能专注于长期的投资回报,而不为短期的市场波动所影响,对其在投资决定中少犯错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金融理财的本质即是要把客户从短期盲目的投资中解放出来,使得客户有明确的投资和理财目标,然后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满足其人生不同阶段的需求。因此长期投资、分散投资的理念是金融理财服务的基础。
海外同行们在投资理念上形成的共识值得中国从业人员反思,因为对客户而言,没有投资理念的投资行为是可悲的;没有投资理念的理财师是可怕的;而对整个行业而言,没有投资理念的理财行业是无序并走不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