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理性主义的传统与发展

来源 :哲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kd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性一般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或思维活动。理性主义(又称唯理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是推崇人的理性、反对中世纪以神为中心、宣扬信仰至上的经院哲学的理性主义哲学派别。如果狭义地使用这个名词.它是一个与经验主义相对立的近代哲学认识论的一派,是公元16-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反对经院哲学的产物。(参见陈修斋)可见,后者是前者的继续,是进步思想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在社会生产力提高、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下,使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系统化和理论化.对认识方法和认识理论进行深入探讨的结果。
其他文献
任何一个民族都必然面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而任何一种完整的文化都必然对这些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由此,从生成一个文化的功能性结构的角度看,科学乃是一个完整的文化必须具备的基本成分。
周礼全先生的文集被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出版了。最初选编了大约60万字,后来应出版社的要求一再压缩,形成目前的样子。经过删减,许多非常好的学术论文没有能够保留下来,这是非常遗憾的。但是有几篇文章,我认为是无论如何也要保留的。《(论“所以”)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以下简称“《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2000年10月30日至31日,我国大陆、台湾和来自日本、英国、美国、匈牙利、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俄罗斯的60余名学者聚集北京,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这样一次旨在共同研究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0世纪的基本经验,展望它在21世纪发展前景的国际性学术盛会,在我国尚属首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教授亲自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发展哲学事业,迎接伟大时代”的重要讲话。
期刊
从20世纪80年代初关于人性、人的本质和人道主义的讨论,到80年代中后期关于主体性问题的深入探讨,再到90年代以来方兴未艾的所谓“人学”热,中国哲学界对于人的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个基本的共识是:人也是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对象,在马克思哲学中,并不存在所谓“人学的空场”。
通常人们在“善”的语境中混为一谈的其实是关于“做(成为)人”的形上价值追求与日常生活尤其是利益博弈中循规蹈矩与人为善这样两件事。在我看来,规范伦理学各基本理论主张——道义论、效果论及晚近兴起的德性论(Deontology、Consequentialism、Virtueethics)——间的理论冲突均可由此两方面的缠夹不清获得某种总体性的理解。其意义在于
战国时期的公孙龙的《指物论》,因其高度抽象,两千多年来解读者虽众,总是人言人殊,成为中国哲学史上最难懂的一篇文字。近百年来,由于有了西方哲学包括逻辑学作为比较对象和解剖工具,《指物论》的解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未能完全解开其中的谜团。本文试图在近现代学者解读《指物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指物论》的理论来源,对这篇文字作出新的解读。
国内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概念、判断、推理等,既是形式逻辑的思维形式,也是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它们的区别在于前者从静态和纯形式的角度来加以考察,后者则从动态和内容的角度来加以考察。一般地说,这种观点不算错,但太笼统,缺乏仔细的分析。还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辩证逻辑在形式上之所以有别于形式逻辑,就在于它研究的是辩证概
期刊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出版庞元正的《决定论的历史命运——现代科学与辩证决定论的建构》(以下简称“《命运》”)一书。据作者“后记”说,该书是在“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指导下,并与“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系统科学家、哲学家”共同研读下完成的。其中最具“独创性”的是.从现代自然科学成果中概括出“可能域”和“概率性”范畴。把它作为逻辑起点.重新建构了辩证决定论的理论体系(以下简称“新决定论”)。该书获得199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三等奖。《命运》获奖自有其标准。这里无意提出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