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商品“二分法”的理论探析——新技术革命时代劳动价值论认识的一个可能视角

来源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c2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品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分析与批判的起点。但是,囿于当时的经济发展程度,真正进入马克思经济分析视域的商品都是物质商品,整个商品世界划分为劳动力与其它商品。新技术革命时代,应该重新审视马克思商品“二分法”的内在逻辑,深入研究马克思在各期经济学手稿中对非物质商品的精辟论述,从而在充实与完善马克思商品“二分法”的基础上深化认识劳动价值论。
其他文献
收购、兼并、重组已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有效途径。多数企业在收购、兼并、重组的过程中,重点考虑的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市场和人员,而对于企业是否存在HSE方面的风 Acqui
"点对点"快报体系是A公司及其集团公司在多年生产经营过程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型指导接单模式,其根据当前市场价格的变动控制当前订单的销售价格,该方法对于保证企业利润、加
摘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课文内容情境,引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小学生能够非常敏锐地感知色彩丰富的形象,鲜明丰富的色彩等,并能把它们很深地记在脑海里。在语文课堂上,应适当地以实物、图画、动画形式展现课文内容,以生动的形象,鲜明的色彩给学生强烈的感染。   關键词: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案例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摘要:小学生一周有两堂作文课,我注意过确实有很多老师讲得很精彩,但学生还是茫然不知如何落笔。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们都皱着眉,挠着头,完成了僵硬、呆板、空洞的作文。我想這样的场面仍然发生在大部分的作文课上。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对身边的,有真实体验的事视而不见,为什么不会用已经具有的表达能力,写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过的鲜活的生活,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感情呢? 我也做了一些尝试。试图充份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