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的教研室,是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和自身培养提高的学术性集体,是学校的基层教学管理组织,其主要职能包括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组织科研课题研究、协助校里进行教学常规检查等。本文对学校教研室文化建设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教研室文化;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教研室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以及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搞好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研室工作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教学合格评估的重点。学校教研室文化因其关涉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培塑,因而在促进教师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教研室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加强领导,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搞好学校教研室的管理与建设工作。
一、教研室文化建设应该有一个整体的构想和目标
要建设成为一个优秀的教研室,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需要有一个整体的构想和奋斗目标,要从档案建设、制度建设、提高教研室整体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等方面去完善教研室的工作,不能够有间断,教研室建设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长抓不懈。
二、坚持开展教研室文化活动,加强目的性
教研室活动是教研室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作,必须持之以恒,抓紧抓好,并形成制度,每学期正规的有组织的教研活动应不少于10次。必须坚持教研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每次至少解决一个问题,注重实效。
三、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前沿阵地
师资培养是教研室建设的重点,青年教师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教研室应给每个青年教师制订出培养规划,落实措施并进行阶段检查。必须坚持对青年教师实行四定:一是定专业方向,确定他们在一定时期内教学工作的主要方向;二是定进修计劃,规定青年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读完哪些书,要求做好读书笔记;三是定要求,要求他们在三至五年时间内过五关,即教师基本技能关、教学关、实践指导关、学生工作关、科研起步关;四是定导师,指定一至两位中老年教师负责指导,通过跟班听课、批改作业、上习题课、辅导课和主讲某些章节,使他们逐步熟悉各个教学环节,在教研活动中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传授教学方法和讲课艺术,严格开课条件,加强试讲,把好教学关。
四、积极开展教学效果的检查评估、教改和教育科研活动
教学工作是教研室第一位的工作,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检查评比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协助校系组织期中教学检查,检查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教书育人、师生关系以及教学进度,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在教研活动中公布并向系部领导汇报,期末协助系部进行教学效果的态势分析。
五、选好带头人
教研室主任是本教研室各项教学和科研活动的直接参加者和组织者,与教师紧密联系。因此,教研室建设的成功与否教研室主任起着关键的作用。一般来说,教研室主任的任职条件有如下四条:①坚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上级决议,事业心强、办事公正、团结同志,有良好的师德。②教学、科研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是教研室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应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副教授以上职称。③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和较强的改革意识,懂得教育教学规律。④具有较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增强全体教研室成员的凝聚力。
六、重视教研室的各项业务建设
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完善教研室档案;②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如明确教研室主任的权利和职责,制定教研室活动制度、听课制度、考核制度、值班制度等,使教研室工作有章可循;③注意对教研室成员的听课记录、听课次数、讲课效果、每次教研活动情况、每一学期和每一学年的教研活动总体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并存档,以免时间拖延造成遗漏。
七、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的原则
应充分发挥教研室学术集体的作用,重视基础性研究工作,多组织专题研究,加强科研协作,注意与中学教学建立联系,加强对接研究,努力探索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加强科研工作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活跃教研室学术气氛,造就和培养青年人才。科研工作还可以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八、虚心求教,学习其他优秀教研室的成功经验
通过互相学习,可以取长补短,进一步促进教研室的建设。学校教研文化重建虽然是一个相对具体的变革事项,但是由于它牵涉的问题非常繁杂。
九、教研室文化建设需要一种持久的“内动力”
这种内动力有时候可以通过外在的刺激来提供或强化,也可能需要必要的制度进行规约与限制,但是,若要获得真正持久的内动力,必须要有自觉的人和自觉的群体。他们投入变革,并不是因直接的利益驱动,亦不是受强制力量所左右,而是“因变革的过程使他们感受到了自身的智慧和内在力量,感受到另一种学校生活的方式,生命有新的体验和活力”。所以,有着足够的文化自觉的人,才是学校教研文化建设之核心与根基。
综上所述,学校新型教研文化,一方面是人之“所为”,它呈现为人通过积极的创造性实践而创生出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或许也是更为根本的方面则表现为一种活的流动态的文化,这种文化在具有新质的日常化的学校教研活动中体现出来。在这一意义上,学校新型教研文化之重建过程,正是具有文化自觉意识的新型教师,在具有变革特质的教研活动中积极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在强烈的自觉意识引导下的自我发展过程。文化的内在的意蕴则往往要通过对诸多外在表现形式进行“沉入根底”式的体悟与辨识,方能有所领悟。因此,新型学校教研文化的创生,是一项深度变革,它绝不像一些人所理解的那样,由身处局外的文化包装公司就可以完成。而是必须在合理的价值观指导之下,与学校真实的变革实践融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叶澜.我与“新基础教育”——思想笔记式的十年研究回望.
[2]孙元涛.学校教研文化重建论略[J]教育科学论坛,2007(10).
[3]岳欣云.教学研讨文化与教师个性发展[J].教师教育研究, 2006(2).
[4]李政涛.什么是教研组文化[J].上海教育科研, 2006(7).
[5]李政涛.“教研组文化”的当代转型[J].上海教育科研,2006(8).
作者简介:许珑缤(1990-7-6),男,吉林延吉市,单位:延边大学师范学院,专业:小学教育硕士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关键词:教研室文化;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教研室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以及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搞好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研室工作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教学合格评估的重点。学校教研室文化因其关涉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培塑,因而在促进教师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教研室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加强领导,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搞好学校教研室的管理与建设工作。
一、教研室文化建设应该有一个整体的构想和目标
要建设成为一个优秀的教研室,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需要有一个整体的构想和奋斗目标,要从档案建设、制度建设、提高教研室整体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等方面去完善教研室的工作,不能够有间断,教研室建设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长抓不懈。
二、坚持开展教研室文化活动,加强目的性
教研室活动是教研室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作,必须持之以恒,抓紧抓好,并形成制度,每学期正规的有组织的教研活动应不少于10次。必须坚持教研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每次至少解决一个问题,注重实效。
三、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前沿阵地
师资培养是教研室建设的重点,青年教师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教研室应给每个青年教师制订出培养规划,落实措施并进行阶段检查。必须坚持对青年教师实行四定:一是定专业方向,确定他们在一定时期内教学工作的主要方向;二是定进修计劃,规定青年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读完哪些书,要求做好读书笔记;三是定要求,要求他们在三至五年时间内过五关,即教师基本技能关、教学关、实践指导关、学生工作关、科研起步关;四是定导师,指定一至两位中老年教师负责指导,通过跟班听课、批改作业、上习题课、辅导课和主讲某些章节,使他们逐步熟悉各个教学环节,在教研活动中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传授教学方法和讲课艺术,严格开课条件,加强试讲,把好教学关。
四、积极开展教学效果的检查评估、教改和教育科研活动
教学工作是教研室第一位的工作,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检查评比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协助校系组织期中教学检查,检查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教书育人、师生关系以及教学进度,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在教研活动中公布并向系部领导汇报,期末协助系部进行教学效果的态势分析。
五、选好带头人
教研室主任是本教研室各项教学和科研活动的直接参加者和组织者,与教师紧密联系。因此,教研室建设的成功与否教研室主任起着关键的作用。一般来说,教研室主任的任职条件有如下四条:①坚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上级决议,事业心强、办事公正、团结同志,有良好的师德。②教学、科研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是教研室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应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副教授以上职称。③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和较强的改革意识,懂得教育教学规律。④具有较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增强全体教研室成员的凝聚力。
六、重视教研室的各项业务建设
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完善教研室档案;②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如明确教研室主任的权利和职责,制定教研室活动制度、听课制度、考核制度、值班制度等,使教研室工作有章可循;③注意对教研室成员的听课记录、听课次数、讲课效果、每次教研活动情况、每一学期和每一学年的教研活动总体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并存档,以免时间拖延造成遗漏。
七、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的原则
应充分发挥教研室学术集体的作用,重视基础性研究工作,多组织专题研究,加强科研协作,注意与中学教学建立联系,加强对接研究,努力探索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加强科研工作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活跃教研室学术气氛,造就和培养青年人才。科研工作还可以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八、虚心求教,学习其他优秀教研室的成功经验
通过互相学习,可以取长补短,进一步促进教研室的建设。学校教研文化重建虽然是一个相对具体的变革事项,但是由于它牵涉的问题非常繁杂。
九、教研室文化建设需要一种持久的“内动力”
这种内动力有时候可以通过外在的刺激来提供或强化,也可能需要必要的制度进行规约与限制,但是,若要获得真正持久的内动力,必须要有自觉的人和自觉的群体。他们投入变革,并不是因直接的利益驱动,亦不是受强制力量所左右,而是“因变革的过程使他们感受到了自身的智慧和内在力量,感受到另一种学校生活的方式,生命有新的体验和活力”。所以,有着足够的文化自觉的人,才是学校教研文化建设之核心与根基。
综上所述,学校新型教研文化,一方面是人之“所为”,它呈现为人通过积极的创造性实践而创生出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或许也是更为根本的方面则表现为一种活的流动态的文化,这种文化在具有新质的日常化的学校教研活动中体现出来。在这一意义上,学校新型教研文化之重建过程,正是具有文化自觉意识的新型教师,在具有变革特质的教研活动中积极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在强烈的自觉意识引导下的自我发展过程。文化的内在的意蕴则往往要通过对诸多外在表现形式进行“沉入根底”式的体悟与辨识,方能有所领悟。因此,新型学校教研文化的创生,是一项深度变革,它绝不像一些人所理解的那样,由身处局外的文化包装公司就可以完成。而是必须在合理的价值观指导之下,与学校真实的变革实践融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叶澜.我与“新基础教育”——思想笔记式的十年研究回望.
[2]孙元涛.学校教研文化重建论略[J]教育科学论坛,2007(10).
[3]岳欣云.教学研讨文化与教师个性发展[J].教师教育研究, 2006(2).
[4]李政涛.什么是教研组文化[J].上海教育科研, 2006(7).
[5]李政涛.“教研组文化”的当代转型[J].上海教育科研,2006(8).
作者简介:许珑缤(1990-7-6),男,吉林延吉市,单位:延边大学师范学院,专业:小学教育硕士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