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建筑工程的投资越发增加,如果混凝土浇筑处理不好,就会导致混凝土的表面产生裂缝或贯穿性裂缝,以致影响工程整体的耐久性和防水性。因此,加强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引 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项目也越来越多。混凝土施工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建筑的质量。因此,对混凝土浇筑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成为了建筑工程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1 混凝土浇筑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的混凝土一次浇筑量较大,结构厚实,一般要求连续浇筑,不留缝隙。混凝土结构在浇筑后,由于它的体积较大,水泥的水化热积聚在混凝土内部不易散发,而表面的散热却比较快,如果这种内外温差产生的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拉力极限时,就会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在浇筑混凝土的后期,当混凝土内部逐渐散热冷却产生收缩时,由于受到基底或已浇筑混凝土的约束,接触处将产生很大的内应力,在混凝土正截面形成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当时龄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便会产生裂缝,甚至贯穿整个混凝土断面,形成贯通裂缝,由此带来严重的危害。
由于近几年来中建筑工程的增多,混凝土的使用很普遍,因而施工单位对混凝土浇筑、测温及养护手段也随之完善,施工技术也较为成熟,施工难度同时也在降低。正是由于这种混凝土施工的普遍常见,在这段期间,施工单位对混凝土施工的重视程度降低,套用也较为普遍,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松懈,放松了对混凝土的监测监控工作。在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工作中,也较为随意,没有足够的重视,给混凝土带来了极大的质量隐患因而。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各项控制措施,采取相应的手段确保质量。
2 混凝土施工准备
2.1 原材料选用
混凝土前期的制作主要是由一定比例的水泥、水、沙市以及添加剂通过搅拌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最终形成的。原材料的优劣直接决定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因此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应该谨慎。要遵循经济合理原则,尽量选用能减少混凝土绝对温升的水泥、活性掺合料和外加剂,有效降低水泥水化热,推迟水化进程,降低温度收缩度和水泥放热的速度及放热最高峰值,避免出现温缩裂缝。具体的实施方法有:(1)在施工用水的选择上,制定检测水性的体系,尽量选择水性比较平和的水,不能用污染严重和矿物质超标的水。(2)在水泥的选择上,应符合建筑工程的具体要求,一般多采用通用的水泥。(3)沙石的选择。选择质地优良、颗粒均匀的沙石,确保搅拌的均匀。
2.2 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
配合比的比例决定混凝土的适用度。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要合理,既要确保强度,还要降低水化热,而且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可泵性,以此减少水泥的用量。可对 32.5M Pa的矿渣水泥进行选用,水泥用量则为 340kg/m 3。
1 级粉煤灰的掺量为 l00kg/m 3,是水泥用量的 29%。为了增加混凝土的可泵性、节约水泥用量,有效的方法是将粉煤灰加在混凝土中。
3 混凝土施工过程
混凝土的浇筑是混凝土进入建筑主体的使用阶段,也是混凝土施工的重要阶段。混凝土浇筑时应该与模板充分结合以增加建筑主体的坚固性;浇筑的时间和位置也应得相应的控制。由于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十分繁杂,为了更好的施工,必须规范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具体做法是:浇筑前开展模板相关参数的检查工作,重点检查:钢筋的位置、保护层的厚度、混凝土垫块的数量以及安置的预埋件表面是否与模板紧密相贴,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施工记录表上。必须及时清除模板内的杂乱物品和钢筋上的污渍,待确认合格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对于模板上的缝隙和预留孔洞应加强保障其严密性,严防被堵塞的情况发生。特别是对混凝土结构物的结构特性竖向分布时的浇筑,应遵循从低到高的原则,进行分层浇筑。具体的说,就是先在底部进行浇筑保证水泥砂浆同混凝土的完整性。混凝土的浇筑工程一般是连续不间断地,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不得不暂停的情况下,也应尽量缩短暂停的时间,务必在底层混凝土还没有完全凝结前完成上一层混凝土的浇灌。如果浇筑的暂停时间大于初凝时间的话,应该在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方案明确标识,在受剪力较小、便于施工的位置预留施工缝,因为施工缝是混凝土的新旧结合点,容易导致结合的效果不好,成为工程的薄弱点。
混凝土在浇筑入魔后要立即进行充分的振捣,让混凝土填满模板的每个角落,而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上层混凝土的振捣,确保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在浇筑中的混凝土中有时会存在气泡,所以需要经常敲打该部位的墙柱模板,保证混凝土结构表面平整,强度等各方面性能都符合设计要求。
4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的建议
4.1 注意水泥水化热对工程的影响。
水泥水化热在放热过程中,其放热的速度和放热最高峰时放出的热量,对水泥在水化过程中的进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当水化过程过快时,造成温度变化大,对工程结构物的总体质量构成直接威胁。由于温度变化大,忽冷忽热,极易出现裂缝,对工程结构物的性能大大降低,导致工程结构物的经久耐用性不强。
4.2 注意施工条件对混凝土配置的影响
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混凝土的配制常常受施工条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原材料质量差、施工不规范、缺乏相关制度保障,混凝土配料比与实际设计方案不同等方面,导致混凝土质量强度不高。
4.3 注意其他因素对混凝土浇灌的影响
在混凝土浇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浇灌前选择混凝土的运输方式,安置的预埋件表面是否与模板紧密相贴,钢筋、预留孔洞、支架等构件是否达到工程质量要求。这些影响看似对工程结构影响不大,且比较繁琐,因此必须在混凝土浇灌时应多加注意。
5 养护及加强测温
浇筑混凝土 12 小时之后,应对混凝土进行浇水加以养护,前两次必须通过喷雾器喷射进行养护,否则在水的压力下,混凝土的表面会有所破坏。之后借助麻袋对其表面进行覆盖,并湿润麻袋。依据矿渣硅酸盐水泥的要求,混凝土养护时间为 14 天,同时确保覆盖物的湿润。如果工程的实施处于夏季,则会遇到暴风雨,且天氣变化异常。为此,要将足够的保温材料放置在施工现场中,做好相关的保温准备,依据混凝土内部温度监测结果和气温变化,对保温层厚度进行相应的调整。
6 浇筑完成后的保护
浇筑完成后,利用钢管在周边扎成拦杆,确保在混凝土抗压强度未达到 12N/m m 2 之前,不能有人通过。混凝土较容易受到破坏,如果 12N/m m 2耐的抗压强度没有达到,就不能在混凝土上面进行材料运输、测标高、放线、支模搭设等工作。当混凝土浇筑好后,用薄膜覆盖表面,避免在下雨天时,混凝土表面浆被雨水冲掉。
7 结束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施工是土建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施工技术之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的土建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也影响着工程交付后的使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究,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通过关键技术的合理把握,从而确保建筑施工中工程建设质量的有效提升,更好地为国家基础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姜桂珍.建筑施工中大体混凝土施工要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2).
[2]顾大伟.浅谈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风,2015(06).
[3]王凯.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5(10).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引 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项目也越来越多。混凝土施工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建筑的质量。因此,对混凝土浇筑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成为了建筑工程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1 混凝土浇筑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的混凝土一次浇筑量较大,结构厚实,一般要求连续浇筑,不留缝隙。混凝土结构在浇筑后,由于它的体积较大,水泥的水化热积聚在混凝土内部不易散发,而表面的散热却比较快,如果这种内外温差产生的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拉力极限时,就会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在浇筑混凝土的后期,当混凝土内部逐渐散热冷却产生收缩时,由于受到基底或已浇筑混凝土的约束,接触处将产生很大的内应力,在混凝土正截面形成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当时龄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便会产生裂缝,甚至贯穿整个混凝土断面,形成贯通裂缝,由此带来严重的危害。
由于近几年来中建筑工程的增多,混凝土的使用很普遍,因而施工单位对混凝土浇筑、测温及养护手段也随之完善,施工技术也较为成熟,施工难度同时也在降低。正是由于这种混凝土施工的普遍常见,在这段期间,施工单位对混凝土施工的重视程度降低,套用也较为普遍,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松懈,放松了对混凝土的监测监控工作。在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工作中,也较为随意,没有足够的重视,给混凝土带来了极大的质量隐患因而。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各项控制措施,采取相应的手段确保质量。
2 混凝土施工准备
2.1 原材料选用
混凝土前期的制作主要是由一定比例的水泥、水、沙市以及添加剂通过搅拌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最终形成的。原材料的优劣直接决定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因此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应该谨慎。要遵循经济合理原则,尽量选用能减少混凝土绝对温升的水泥、活性掺合料和外加剂,有效降低水泥水化热,推迟水化进程,降低温度收缩度和水泥放热的速度及放热最高峰值,避免出现温缩裂缝。具体的实施方法有:(1)在施工用水的选择上,制定检测水性的体系,尽量选择水性比较平和的水,不能用污染严重和矿物质超标的水。(2)在水泥的选择上,应符合建筑工程的具体要求,一般多采用通用的水泥。(3)沙石的选择。选择质地优良、颗粒均匀的沙石,确保搅拌的均匀。
2.2 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
配合比的比例决定混凝土的适用度。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要合理,既要确保强度,还要降低水化热,而且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可泵性,以此减少水泥的用量。可对 32.5M Pa的矿渣水泥进行选用,水泥用量则为 340kg/m 3。
1 级粉煤灰的掺量为 l00kg/m 3,是水泥用量的 29%。为了增加混凝土的可泵性、节约水泥用量,有效的方法是将粉煤灰加在混凝土中。
3 混凝土施工过程
混凝土的浇筑是混凝土进入建筑主体的使用阶段,也是混凝土施工的重要阶段。混凝土浇筑时应该与模板充分结合以增加建筑主体的坚固性;浇筑的时间和位置也应得相应的控制。由于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十分繁杂,为了更好的施工,必须规范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具体做法是:浇筑前开展模板相关参数的检查工作,重点检查:钢筋的位置、保护层的厚度、混凝土垫块的数量以及安置的预埋件表面是否与模板紧密相贴,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施工记录表上。必须及时清除模板内的杂乱物品和钢筋上的污渍,待确认合格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对于模板上的缝隙和预留孔洞应加强保障其严密性,严防被堵塞的情况发生。特别是对混凝土结构物的结构特性竖向分布时的浇筑,应遵循从低到高的原则,进行分层浇筑。具体的说,就是先在底部进行浇筑保证水泥砂浆同混凝土的完整性。混凝土的浇筑工程一般是连续不间断地,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不得不暂停的情况下,也应尽量缩短暂停的时间,务必在底层混凝土还没有完全凝结前完成上一层混凝土的浇灌。如果浇筑的暂停时间大于初凝时间的话,应该在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方案明确标识,在受剪力较小、便于施工的位置预留施工缝,因为施工缝是混凝土的新旧结合点,容易导致结合的效果不好,成为工程的薄弱点。
混凝土在浇筑入魔后要立即进行充分的振捣,让混凝土填满模板的每个角落,而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上层混凝土的振捣,确保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在浇筑中的混凝土中有时会存在气泡,所以需要经常敲打该部位的墙柱模板,保证混凝土结构表面平整,强度等各方面性能都符合设计要求。
4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的建议
4.1 注意水泥水化热对工程的影响。
水泥水化热在放热过程中,其放热的速度和放热最高峰时放出的热量,对水泥在水化过程中的进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当水化过程过快时,造成温度变化大,对工程结构物的总体质量构成直接威胁。由于温度变化大,忽冷忽热,极易出现裂缝,对工程结构物的性能大大降低,导致工程结构物的经久耐用性不强。
4.2 注意施工条件对混凝土配置的影响
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混凝土的配制常常受施工条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原材料质量差、施工不规范、缺乏相关制度保障,混凝土配料比与实际设计方案不同等方面,导致混凝土质量强度不高。
4.3 注意其他因素对混凝土浇灌的影响
在混凝土浇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浇灌前选择混凝土的运输方式,安置的预埋件表面是否与模板紧密相贴,钢筋、预留孔洞、支架等构件是否达到工程质量要求。这些影响看似对工程结构影响不大,且比较繁琐,因此必须在混凝土浇灌时应多加注意。
5 养护及加强测温
浇筑混凝土 12 小时之后,应对混凝土进行浇水加以养护,前两次必须通过喷雾器喷射进行养护,否则在水的压力下,混凝土的表面会有所破坏。之后借助麻袋对其表面进行覆盖,并湿润麻袋。依据矿渣硅酸盐水泥的要求,混凝土养护时间为 14 天,同时确保覆盖物的湿润。如果工程的实施处于夏季,则会遇到暴风雨,且天氣变化异常。为此,要将足够的保温材料放置在施工现场中,做好相关的保温准备,依据混凝土内部温度监测结果和气温变化,对保温层厚度进行相应的调整。
6 浇筑完成后的保护
浇筑完成后,利用钢管在周边扎成拦杆,确保在混凝土抗压强度未达到 12N/m m 2 之前,不能有人通过。混凝土较容易受到破坏,如果 12N/m m 2耐的抗压强度没有达到,就不能在混凝土上面进行材料运输、测标高、放线、支模搭设等工作。当混凝土浇筑好后,用薄膜覆盖表面,避免在下雨天时,混凝土表面浆被雨水冲掉。
7 结束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施工是土建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施工技术之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的土建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也影响着工程交付后的使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究,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通过关键技术的合理把握,从而确保建筑施工中工程建设质量的有效提升,更好地为国家基础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姜桂珍.建筑施工中大体混凝土施工要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2).
[2]顾大伟.浅谈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风,2015(06).
[3]王凯.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