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使用Hoffmann外固定架治疗胫骨下段骨折22例。结果:按照Helfer标准评价,平均随访10个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除1例外,全部解剖复位,或恢复力线。优11例,良6例,中4例,差1例。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18.2%)。结论:应用Hoffmann外固定架治疗胫骨下段骨折,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迅速,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及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胫骨下段骨折 手术 Hoffmann外固定
资料和方法
2003年1月~2004年4月收治胫骨远端平台骨折和胫骨远端的骨折22例,男16例,女6例,平均34岁(8~68岁)。高能量损伤18例,合并损伤4例。其中股骨干骨折、股动脉损伤1例,足外伤1例,锁骨骨折1例,腰椎压缩骨折2例,对侧跟骨骨折1例。致伤原因:车祸14例,高空坠落伤2例,压伤6例。按照AO分类,A1型2例,A2型3例,A3型3例,C1型3例,C2型5例,C3型6例,闭合骨折8例,开放骨折14例。按照Custito-Andenson分型,Ⅱ型1例,ⅢA型1例,ⅢB型18例。16例并发腓骨骨折72%。全部使用Hoffmann外固定架。
手术方法:12例开放骨折急诊手术,4例石膏托固定,6例跟骨牵引,拾高患肢,手术推迟4~8天直至皮肿胀消退到满意、皮肤出现皱纹后可进行手术。本组16例合并腓骨骨折,10例使用克氏针固定,6例病人没有行腓骨固定,其中2例软组织条件较差而不适合做固定,4例为胫骨关节外骨折,没有必要复位腓骨。恢复腓骨长度后,复位胫骨远端关节面,使克氏针或螺钉固定。9例关节外胫骨骨折直接单纯使用Hoffmann固定架固定,在主要骨折块前为中心作长度4~8cm的切口,进行最小限度的骨膜剥离,利用次主要骨折块作为复位其他骨折块的窗口,复位关节内骨折。关节面使用克氏针固定,4例進行了植骨,干骨后端固定后使用Hoffmann固定架和胫骨干固定到一起。对有远端粉碎性骨折者,首先处理固定远端部,使用2mm克氏针自腓骨的后侧向胫骨前内侧穿出,然后上外固定针调整方向,第2根克氏针自内踝后内侧向前外侧穿出,第3根固定元端骨折块。所有克氏针均上张力,与胫骨和外固定架连为一体。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5~10天。8例伤口Ⅰ期愈合,2例开放损伤伤口延迟闭合,在4例ⅢB型骨折中,术后14天内高渗糖纱布湿敷后闭合,本组无植皮和皮瓣转移者。远端骨折者,术后鼓励早期踝关节主动或被动活动,合并关节内骨折者,3个月禁止负重;关节外骨折者,允许足趾在骨愈合允许的情况下逐渐负重。
结 果
按照Helfer标准评价,平均随访10个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除1例外,全部解剖复位,或恢复力线。优11例,良6例,中4例,差1例。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18.2%)。
讨 论
跨关节外固定可以增加远期踝关节的活动功能[1]要求的坚固内固定,满足了提早活动以改善功能的需要。然而长期跨关节固定和石膏托制动(60天)的确难以取得满意的致病效果[2]。本组通过使用Hoffmann外固定架治疗22例,无须跨关节固定,同使用钢板相比减少了对软组织的剥离,降低了皮肤坏死和深部感染的危险[3]。
胫骨下段开放粉碎性骨折关节周围5cm以内关节外骨折,是选用这种外固定架治疗适应证[3]。而对于软组织条件较好的低能量损伤性骨折,仍以钢板内固定为主[3]。使用Hoffmann外固定有如下优点:①损伤小:克氏针和有限的钢针作内固定物,能把损伤程度降至最低,固定可靠;②交叉克氏针可以对骨折块产生把持作用,托起骨折块,必要时再加用松质骨踝钉可稳固固定骨折;③无须跨越关节,不需用石膏托保护,术后3~4天就可活动关节,6~8周后可逐渐负重,对软骨修复效果较好;④可通过胫骨前的骨进行关骨块的复位满意率较高。本组94%骨折能达到解剖复位,说明通过有限的切口也能进行可接受的关节面重建,减少并发症,可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荣国威,瞿桂华,刘诉,等.骨折外固定.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62-263.
2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811-826.
3 王亦璁,主编.骨与关节损伤.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08-118.
关键词 胫骨下段骨折 手术 Hoffmann外固定
资料和方法
2003年1月~2004年4月收治胫骨远端平台骨折和胫骨远端的骨折22例,男16例,女6例,平均34岁(8~68岁)。高能量损伤18例,合并损伤4例。其中股骨干骨折、股动脉损伤1例,足外伤1例,锁骨骨折1例,腰椎压缩骨折2例,对侧跟骨骨折1例。致伤原因:车祸14例,高空坠落伤2例,压伤6例。按照AO分类,A1型2例,A2型3例,A3型3例,C1型3例,C2型5例,C3型6例,闭合骨折8例,开放骨折14例。按照Custito-Andenson分型,Ⅱ型1例,ⅢA型1例,ⅢB型18例。16例并发腓骨骨折72%。全部使用Hoffmann外固定架。
手术方法:12例开放骨折急诊手术,4例石膏托固定,6例跟骨牵引,拾高患肢,手术推迟4~8天直至皮肿胀消退到满意、皮肤出现皱纹后可进行手术。本组16例合并腓骨骨折,10例使用克氏针固定,6例病人没有行腓骨固定,其中2例软组织条件较差而不适合做固定,4例为胫骨关节外骨折,没有必要复位腓骨。恢复腓骨长度后,复位胫骨远端关节面,使克氏针或螺钉固定。9例关节外胫骨骨折直接单纯使用Hoffmann固定架固定,在主要骨折块前为中心作长度4~8cm的切口,进行最小限度的骨膜剥离,利用次主要骨折块作为复位其他骨折块的窗口,复位关节内骨折。关节面使用克氏针固定,4例進行了植骨,干骨后端固定后使用Hoffmann固定架和胫骨干固定到一起。对有远端粉碎性骨折者,首先处理固定远端部,使用2mm克氏针自腓骨的后侧向胫骨前内侧穿出,然后上外固定针调整方向,第2根克氏针自内踝后内侧向前外侧穿出,第3根固定元端骨折块。所有克氏针均上张力,与胫骨和外固定架连为一体。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5~10天。8例伤口Ⅰ期愈合,2例开放损伤伤口延迟闭合,在4例ⅢB型骨折中,术后14天内高渗糖纱布湿敷后闭合,本组无植皮和皮瓣转移者。远端骨折者,术后鼓励早期踝关节主动或被动活动,合并关节内骨折者,3个月禁止负重;关节外骨折者,允许足趾在骨愈合允许的情况下逐渐负重。
结 果
按照Helfer标准评价,平均随访10个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除1例外,全部解剖复位,或恢复力线。优11例,良6例,中4例,差1例。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18.2%)。
讨 论
跨关节外固定可以增加远期踝关节的活动功能[1]要求的坚固内固定,满足了提早活动以改善功能的需要。然而长期跨关节固定和石膏托制动(60天)的确难以取得满意的致病效果[2]。本组通过使用Hoffmann外固定架治疗22例,无须跨关节固定,同使用钢板相比减少了对软组织的剥离,降低了皮肤坏死和深部感染的危险[3]。
胫骨下段开放粉碎性骨折关节周围5cm以内关节外骨折,是选用这种外固定架治疗适应证[3]。而对于软组织条件较好的低能量损伤性骨折,仍以钢板内固定为主[3]。使用Hoffmann外固定有如下优点:①损伤小:克氏针和有限的钢针作内固定物,能把损伤程度降至最低,固定可靠;②交叉克氏针可以对骨折块产生把持作用,托起骨折块,必要时再加用松质骨踝钉可稳固固定骨折;③无须跨越关节,不需用石膏托保护,术后3~4天就可活动关节,6~8周后可逐渐负重,对软骨修复效果较好;④可通过胫骨前的骨进行关骨块的复位满意率较高。本组94%骨折能达到解剖复位,说明通过有限的切口也能进行可接受的关节面重建,减少并发症,可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荣国威,瞿桂华,刘诉,等.骨折外固定.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62-263.
2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811-826.
3 王亦璁,主编.骨与关节损伤.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0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