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在课堂的导入、提问及课堂课后练习等教学环节都要做到有效,使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环节;个性培养;全面发展;有效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令许多数学教师深思的问题。那么何为有效教学呢?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进步,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即为无效教学。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预设问题的有效性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问题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课堂教学中预设问题的要注意:
1.数量要适中
一堂课如果预设太多的问题,让学生长时间地处于思考中,学生就会厌倦、懈怠,教学质量就会下降。要给学生足够的练习、讨论时间,多预设一些“问中有练,练中有问”的题型。
2.预设问题要难易适中,防止滑过重要知识点
课堂教学中预设问题要难易适中,问题浅了不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深了又启发不了学生的思维,知识要讲“有所知,有所不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教师需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正确估计,从学生实际出发,准确把握难度。
3.课堂教学中预设问题要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教育理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的可能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适度的内容,调动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困难发展水平,然后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所以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认知发展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预设的问题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果过于复杂,受益的学生寥寥无几,提问也只能流于形式、走过场,导致多数情况下教师自问自答。
4.预设问题要有价值,要具有启发引导性
“有疑而问”本是天经地义,但浅显的问题,往往问而无疑,学生对答如流,表面上互动得轰轰烈烈。但实际效果如何呢?学生从这些问题中得到了什么呢?这种设问除了在形式上给人一种热闹的感觉外,没有什么教学价值。
5.预设问题要遵循的原则
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要遵循针对性原则、层次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来预设问题。
①针对性原则:提问的针对性要求教师必须围绕教学中的关键点来设计。
②层次性原则:提问的层次性是指教师围绕教学目的,对某个问题的解决设计一些“子问题”作铺垫来降低思维难度,这就是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③趣味性原则: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兴趣,因此如果教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所以,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为此,教师要吃透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因素。
二、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的有效性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的有效性方法非常重要,笔者认为课堂上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价值,培养兴趣?,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学生才会刻苦努力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让学生自主地去了解学习它。
2.建立师生关系,提升自我能力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引导学生养成这样一种“学习——思考——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必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深化重点,化解难点,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应在备课时苦下功夫,有独到的眼光,平时应注意收集好题、经典题,建立自己的题库,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大纲、考点,做一个智慧型研究者,通过精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规范书写。对同类题放在一起讲评,有利于总结、归纳、提炼,有利于学生区分,形成专题研究,提高课堂效率,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消化时间。教师何不通过观察学生独立审题、解题过程,让学生暴露不同的思维倾向,从而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学生从错误中反思自己、形成共识。这种课堂教学方式,学生们的认识是深刻的,甚至是终身难忘的。此外,课堂还要培养学生数学的基本思想、解题的方法、书写的技巧等。
三、练习的有效性
数学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式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因而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练习的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特别要注意:
1.关注课堂练习的基础性,适量性,层次性
在设计课堂练习中教师必须考虑到练习的难度和层次性,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由易到难进行安排,达到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的目的。课堂练习要力求做到练习量少,重复性少,层次性强。
2.关注课堂练习的多样性、挑战性、趣味性
课堂练习的设计如果不具有多样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学生很难保持持久的兴趣,因此,设计课堂练习不仅在题型上力求多样性,填空、选择、解答、证明分别运用,而且应注重实践性、创造性,同时要将平淡乏味的数学问题置于有趣的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愉快而富有挑战的情况下完成知识的构建。要让学生尽可能“跳一跳”就可以摸得着,不能一味增大问题的难度,致使学生望而生畏。
3.关注课堂练习的差异性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同一水平的练习很难达到同一效果,同一问题对于数学困难生较难,而对于优秀学生则可能索然无味,因此,优质课堂练习的设计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具有差异性,真正体现因材施教。
4.关注课堂练习的及时反馈
①集体反馈订正,即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作业后,师生对答案,教师当堂点评,缩短了错误信息在学生头脑中的停留时间,有效的把错误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②针对性面批辅导,教师在巡视中,发现个别学生存在的错误,及时给予面批辅导,并在教师帮助下及时纠正过来。
总之,教师要理解有效课堂教学的真谛和内涵,把握好各教学环节的有效性,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学会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在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方面得到发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环节;个性培养;全面发展;有效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令许多数学教师深思的问题。那么何为有效教学呢?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进步,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即为无效教学。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预设问题的有效性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问题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课堂教学中预设问题的要注意:
1.数量要适中
一堂课如果预设太多的问题,让学生长时间地处于思考中,学生就会厌倦、懈怠,教学质量就会下降。要给学生足够的练习、讨论时间,多预设一些“问中有练,练中有问”的题型。
2.预设问题要难易适中,防止滑过重要知识点
课堂教学中预设问题要难易适中,问题浅了不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深了又启发不了学生的思维,知识要讲“有所知,有所不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教师需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正确估计,从学生实际出发,准确把握难度。
3.课堂教学中预设问题要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教育理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的可能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适度的内容,调动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困难发展水平,然后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所以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认知发展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预设的问题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果过于复杂,受益的学生寥寥无几,提问也只能流于形式、走过场,导致多数情况下教师自问自答。
4.预设问题要有价值,要具有启发引导性
“有疑而问”本是天经地义,但浅显的问题,往往问而无疑,学生对答如流,表面上互动得轰轰烈烈。但实际效果如何呢?学生从这些问题中得到了什么呢?这种设问除了在形式上给人一种热闹的感觉外,没有什么教学价值。
5.预设问题要遵循的原则
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要遵循针对性原则、层次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来预设问题。
①针对性原则:提问的针对性要求教师必须围绕教学中的关键点来设计。
②层次性原则:提问的层次性是指教师围绕教学目的,对某个问题的解决设计一些“子问题”作铺垫来降低思维难度,这就是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③趣味性原则: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兴趣,因此如果教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所以,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为此,教师要吃透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因素。
二、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的有效性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的有效性方法非常重要,笔者认为课堂上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价值,培养兴趣?,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学生才会刻苦努力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让学生自主地去了解学习它。
2.建立师生关系,提升自我能力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引导学生养成这样一种“学习——思考——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必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深化重点,化解难点,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应在备课时苦下功夫,有独到的眼光,平时应注意收集好题、经典题,建立自己的题库,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大纲、考点,做一个智慧型研究者,通过精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规范书写。对同类题放在一起讲评,有利于总结、归纳、提炼,有利于学生区分,形成专题研究,提高课堂效率,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消化时间。教师何不通过观察学生独立审题、解题过程,让学生暴露不同的思维倾向,从而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学生从错误中反思自己、形成共识。这种课堂教学方式,学生们的认识是深刻的,甚至是终身难忘的。此外,课堂还要培养学生数学的基本思想、解题的方法、书写的技巧等。
三、练习的有效性
数学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式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因而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练习的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特别要注意:
1.关注课堂练习的基础性,适量性,层次性
在设计课堂练习中教师必须考虑到练习的难度和层次性,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由易到难进行安排,达到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的目的。课堂练习要力求做到练习量少,重复性少,层次性强。
2.关注课堂练习的多样性、挑战性、趣味性
课堂练习的设计如果不具有多样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学生很难保持持久的兴趣,因此,设计课堂练习不仅在题型上力求多样性,填空、选择、解答、证明分别运用,而且应注重实践性、创造性,同时要将平淡乏味的数学问题置于有趣的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愉快而富有挑战的情况下完成知识的构建。要让学生尽可能“跳一跳”就可以摸得着,不能一味增大问题的难度,致使学生望而生畏。
3.关注课堂练习的差异性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同一水平的练习很难达到同一效果,同一问题对于数学困难生较难,而对于优秀学生则可能索然无味,因此,优质课堂练习的设计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具有差异性,真正体现因材施教。
4.关注课堂练习的及时反馈
①集体反馈订正,即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作业后,师生对答案,教师当堂点评,缩短了错误信息在学生头脑中的停留时间,有效的把错误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②针对性面批辅导,教师在巡视中,发现个别学生存在的错误,及时给予面批辅导,并在教师帮助下及时纠正过来。
总之,教师要理解有效课堂教学的真谛和内涵,把握好各教学环节的有效性,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学会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在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方面得到发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