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柑橙加工企业,除了将柑橙加工成橙汁,还把橙皮做成生产饲料等副产品,剩余废料则加工成电厂燃料,使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美国晨星公司投建了85个不同种类的乳类加工厂,每年向市场提供400多种奶制品。还有企业能把玉米加工出Z000多种产品……这些被高度延展的农业产业链和令人惊叹的深度加工,都需要有技术、有实力的专业工商资本介入才能实现。
农业产业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一环。美国、台湾等农业发达国家、地区都是通过农业产业化、企业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它们的成功经验或有差异,但都经历了产业化的道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领先者的历史和经验,也许就蕴含着今天的中国农村建设的成功之道。
美国:三类企业支撑农业产业化
上百年的历史演化和市场竞争中,美国形成了农业食品产业体系、农业生态产业体系等众多农业产业体系。目前,农业食品产业体系在全球约有2万亿美元的销售额,大部分为跨国公司所控制,而全球从事食品行业的十大跨国公司中,有6家就是美国的公司。
美国农场大多数以产业化方式运作,美国农业企业主要依靠专业化分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美国的棉花农场专业化比例为76.9%,大田作物农场为81.1%,果树市场为96.3%,牛肉市场为87.9%,美国很多优势企业的成功大,都是紧紧围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展开的。
美国的农业产业体系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发达的、多样化的深加工、销售和流通。在美国,有许多企业将生产和营销分离,通过合同关系,把加工、流通、销售环节完全让给专业厂商来经营。按照农产品加工企业与生产者和经营者结合的方式,目前加工企业主要有综合型、契约型、合作社型三种:
1.综合型农产品加工企业
这类企业是工商资本兴办的企业,工商资本直接渗透到农业,将农业生产与产前、产后各关联环节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经营体内,形成完全纵向一体化的综合经营,企业一般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经营范围涉及产、供、销各个领域。如科罗拉多州的蒙福特公司,在该州两个地方经营两个各有400英亩土地、10万头牛的肉牛养育场,年产肉牛40万头;在其他州拥有谷物种植农场和饲料厂。有运输车队、屠宰厂和包装供应公司,并按照合同向美国各地的定点饭店供应牛肉。
这类企业的特点:一是集生产和服务于一身,能减少各环节之间的交易费用,从而降低了经营成本;二是能够在内部各部门之间平衡盈亏,使总公司保持总体盈利;三是农业的产前、产后部门与农业生产直接结合在一个经济实体中,免去了许多中间环节;加快了产品进入加工和投放市场的速度。
2.契约型农产品加工企业
是指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建立严格的经济责任和稳定的业务关系,通过工商企业负责向农场主供应农用物资,提供技术服务,保证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农场主则按照合同向对方提供农产品,并且保证合同规定的数量、质量、交货期限等条件。通过合同契约把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连结起来。
这类企业的特点一是合同双方均保持经济上、法律上的独立性,各自实行独立核算。农业生产与产品的加工销售是由不同的经营者独立进行的,双方能够发挥各自的经营灵活性和积极主动性;二是通过合同建立了严格的经济责任和稳定的业务往来关系,从而保障了一体化经营的正常运行;三是把农产品的产、供、销诸环节整合咸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四是加工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3.合作社型农产品加工企业
这类企业由农业合作社兴办。合作社的每个农户都与合作社订立合同,一般为期三年。合同规定各种条件和双方承担的义务,如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供货期限和地点等。如果农户达不到关于产品质量的规定或其他要求,合同可以提前废除。期满后台同可以重订,条件也可以修改。
192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被誉为“合作社大宪章”的《帕尔·沃尔斯太德法》,对合作社成员的资格、权利、义务以及内部的管理和利益分配做了具体的法律界定。桑克斯特公司就是一家由农业合作社兴办的果汁加工企业,有6500个社员。社员生产的水果先由分布在全加州的65个收购点进行收购,然后分类、包装,质量稍差的水果送到桑克斯特公司加工成果汁或水果制品。该公司每年加工100万柠檬、120万吨柑橙,产品销往美国各地。以色列:犹太人创造“沙漠奇迹”
以色列政府一方面积极进行商品生产的宏观指导,设有专门的国际市场信息研究机构,负责定期向农户发布信息,指导种植。国家推广服务中心的市场委员会指导农民掌握市场信息,组织出口,供过于求时,指导农民进行农产品加工和新鲜产品储存,以减少价格的大幅度波动,稳定市场,保护农民利益。
以色列国土面积少、耕地面积和淡水资源有限,农业品种着重朝优质、高产、高效、具有比较优势和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种植业主要以柑橘、番茄、辣椒和花卉等高价值、特色农产品为主,畜牧业主要以鸡、奶牛和羊为主。而价值相对较低的水稻、小麦和油菜等大宗农作物产品则主要依赖进口。
以最具特色的果蔬植物和观赏植物培植为例:农业经营者把农业温室当成工厂车间进行运作,使温室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温室面积从上世纪80年代的900公顷发展到2005年的3200公顷。通过利用温室大幅度地提高了温、光、水、土地等稀缺资源的利用率。目前,鲜花生产已成为以色列一大支柱农产品,占整个农产品的7.6%,占新鲜农产品的31%,种植面积达2000多公顷,95%的鲜花销往欧洲市场,成为世界上鲜花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之一。
市场农业战略使以色列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国资源,创造了较高的农业附加值,农产品大批出口欧洲、北美乃至远东市场。95%花卉、70%棉花常年出口,每年各类蔬菜和水果的年出口量分别高达9.5万吨和33.3万吨。2005年农产品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41%。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高科技与农业的紧密结合,使科研成果得以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以色列建立了一套科研机构与农业相结合的科发体系。科研人员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技术指导、咨询和培训,同时担当科技推广者和技术承包的实践者,科研人员与农户签订服务合同,定期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使农民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为发展农业而发展起来的农业技术也成了为以色列创造价值的工具。在发展温室农业中,科学家成功开发了一系列计算机软硬件,实现温室中供水、施肥和环境自动化控制的温室管理技术,为适应以色列缺水的自然状况发明和发展起来的节水滴灌技术……都成了以色列的出口产品。
台湾:功能强大的农会
台湾的农业非常发达,农会是推动台湾农业发展的农村组织。独具特色,而且功能强大的台湾农会总会给参观者很大的震撼。台湾的农会能够办金融、推广技术、促进销售、维护农民 权益……台湾农会设理事会、监事会、总干事,下面还有信贷部、技术推广部、会务部、产品营销部、加工厂……
农信部是台湾农会核心部分,台湾农村一直是农会办信用社,一个乡一个农会,一个乡农会办一个农村信用社,也就是农信部。每个乡的贷款规模,一般在20亿到100亿新台币之间,一个乡才1万人左右,就有这么庞大的贷款资金。台湾一个乡的贷款总额是大陆一个县的几倍!而且他们的贷款利率极低。台湾农村的金融是农民的金融,农村信贷部的利息收益很庞大,利息收益用来推广技术、营销、加工农产品、支持农业策略联盟的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可以说没有农村农信部就没有农会,因为农信部提供了农会组织所需的运作成本。而且,台湾农民的土地、房子都可以在农信部作抵押。现在台湾农民1甲地,大概15亩,可以贷款900万新台币,有的地方更高一些。农会有一个土地估价的职能部门,而不是由政府部门来估价。
台湾农会的第二个部门是农技推广部和产销部,台湾农业技术的推广主要靠农会。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推广费用主要来自于农会,政府也给予补贴。政府按照自己的农业产业政策的方向,比如,分析国际市场,鼓励台湾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行“一乡一品”。如果某个产品在国际上面有市场,要推广这一项技术,就对产品有优势的乡进行技术方面的补贴,让它去推广这方面的技术。所以,政府的资金直接投向符合它的产业政策的方向。
农会的推广部门下边还有产销班,农会在里(村)里边建立产销班,产销班就是生产或销售的班组,按照农会的统一标准去组织生产,一个农会都有自己统一的农产品品牌。产销两方面都有自己农产品营销的部门。例如,台南屏东的洋葱最好,如果在台北市场里买到它的洋葱技术含量指标不达标,那么上面的条码可以追溯到哪一个农会生产的,哪一个产销班生产的,甚至哪一个产销班的哪一块地生产的,这个地的生产者是谁。农产品的营销系统达到这样的水平,必须按农会的统一标准执行,不能砸农会的牌子,谁要砸了农会的品牌就把他开除出农会,还要加以很重的处罚。农会与农会间有竞争,它们的技术标准是统一的,品牌的意识非常强,所有生产是编了班组,按照技术标准来生产的。
德国:将合作社精神进行到底
德国是世界合作社发源地,合作社对德国的农业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德国早在1867年就制定了第一部《合作社法》,后来又多次修改完善。
在运作过程中,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反映了农民社会经济利益,对政府政策制定具有强大和持久的影响力,农民的根本利益可以得到保障。农民参加合作社还可以取得很大的经济利益:一是在生产交易活动中减少中间损失;二是在资金融通方面能免除债息过高的风险;三是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共同享受增值的好处;四是在共同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和设施方面互通有无;五是通过农业产业内部分工,能享受和提供完善的社会化服务,如良种供应、病虫害防治、卫生防疫、机械维修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
合作化精神也渗透到德国的土地政策中,德国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和出租,把原本规模很小、没有生命力的小农场联合起来,调整零星小块土地,使之连片成方,使农场规模不断扩大,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粮食总产量跃居欧盟第二位。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的大多数农业合作社为了扩大影响力,纷纷走上联合发展之路。许多合作社都加入了地区性合作社联盟、专业性合作社联盟和全国性合作社联盟,这些联盟在互通情报、控制市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场主投资开办的合作企业是合作化的第一层次,地区联盟或专业性联盟开办的企业就属于第二层次,而全国联盟或跨国联盟则算是高级层次。
启示录
对比我国和发达国家、地区的农业发展,可以看出我国不仅在农业生产技术、规模上还处于落后阶段,而且在农业发展政策、组织架构上也还有很多急需突破和完善。
1.建立农民自己的合作组织
市场经济条件下,分散生产经营和势单力薄的农业经济,难以与大规模的工业和商业进行平等竞争,其利益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海外农业发展经验表明,只能通过建立各种各样的合作组织解决了这一问题。中国应从政策上培育跨地区乃至全国性的行业协会,让合作组织代表农民的利益,成为农民在产业化发展中的谈判代表。首先要将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组成一个个分布在农村基层的经济联合体,由农民自身发挥主导和支配作用。在此基础上,将已建立起来的单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连接起来,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组成跨行政区域甚至全国性的合作经济组织系统,同样由农民在其中发挥主导和支配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应当作为组织的主体,而不是成立一个管理农民的各级行政组织。
2.工商资本介入农业市场
农业要实现产业化,必然需要延长农业产业链,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仅靠发展农村自己的加工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如美国柑橙加工企业桑克斯特,除了将柑橙加工成橙汁,还把橙皮做成生产饲料等副产品,剩余废料则加工咸电厂燃料,使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美国晨星公司投建了85个不同种类的乳类加工厂,每年向市场提供400多种奶制品。比如有的企业能把玉米加工出2000多种产品……这些被高度延展的农业产业链和令人惊叹的深度加工,都需要有技术、有实力、专业的王商资本介入才能实现。
根据美国经验,通过合同关系,把深加工、流通、销售环节完全让给专业厂商来经营是一个必然的选择。美国经验中,按照农产品加工企业与生产者和经营者结合的方式,有综合型、契约型、合作社型三种类型,都需要有工商资本不同程度的介入。在我国,工商资本的介入,不仅需要有国家政策的允许和支持,还依赖于农村合作组织的完善。因为在目前一盘散沙的农村,工商资本进入后面临的合作谈判对手是个体的农民,合作不易达成。而且在没有形成一个农民合作组织之前,资本与农民之间的力量对比悬殊过大,容易造成资本掠夺农民的情况。只有通过理性代表农民整体利益的合作组织与工商资本建立平等合同关系,互惠互利,才能使资本在农业领域获得长远的发展。
3.改革农村金融体制
改革农村金融组织,应实行农业企业投入主体多元化。农业银行、农业开发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应加大对农业企业投入,开列农业企业贷款专项资金项目,支持农业企业发展。
同时,还应积极发展农村各类金融组织,构建新型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以非国有银行为主体的、基于市场机制的受法律制约的、规范的、多样化的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银行,组建各种农村基金(如农业企业基金、农业风险投资基金等),动员各种物质资源,连接各个农业投资主体,构建农村多元化的农业企业投资新体系。我国曾提出“在农村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金融组织”,但政策出台三年,全国没有一个成功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村金融组织浮出水面,因为没有 生存空间。按照《银行法》及金融法规规定:经人民银行批准、实缴资本5000万以上者可以开办农村合作商业银行,拥有两个亿资金者可以开办私人银行。这个门槛太高,限制的是农村的金融流通,这样的金融组织在农村是很难产生的。
4.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
充分发挥各级供销合作社和外贸部门购销农产品的主渠道作用。建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和农产品流通的信息网络体系,通过农村民间流通协会、农产品市场信息冈站及经纪人等渠道,提供中、长期市场预测信息,帮助企业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经营。大力发展和培植农产品加工和运销的龙头企业,实行以销定产,推行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切实解决好农产品销售难问题,从而推进农业企业化进程。积极推行农业清洁工作,大力发展国际畅通的绿色产品和安全食品,从根本上解决产后难销问题。
5.逐步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
农村承包制解决了农民吃饭问题,若要让农民致富,则需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发挥规模效益。推进农业企业化经营,首先必须解决好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问题,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在保持所有权和承包权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动和使用,实现土地经营的规模化。一是实行土地经营权的绝对集中,实现绝对规模经营。这种经营方式有股份合作、反租倒包、转包等。二是实行土地经营权的相对集中,实现企业带动式的相对规模经营。三是实行产品经营权的区域化集中,实现市场拉动式的规模经营。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市场拉动和农民的自主选择,实现一种或几种产品的相对集中生产,形成区域规模,以市场特别是批发市场为龙头带动各种专业化生产和区域化种植。
6.推进农业高科技产业化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发展过程其实就是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过程。我国农业要实现产业化、现代化,必须实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是在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和应用基础上形成的企业群或企业集团的总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以农业高新技术为主形成新兴产业的过程。要使我国在农业领域实现高科技产业化,必须加强对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使农业高新技术转化为产品,形成农业高新技术产品的大规模生产。这个过程,应该是以农业企业为主体进行研发、推广、应用,政府应处于支持、扶持的辅助地位。
[编辑 周云成]
农业产业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一环。美国、台湾等农业发达国家、地区都是通过农业产业化、企业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它们的成功经验或有差异,但都经历了产业化的道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领先者的历史和经验,也许就蕴含着今天的中国农村建设的成功之道。
美国:三类企业支撑农业产业化
上百年的历史演化和市场竞争中,美国形成了农业食品产业体系、农业生态产业体系等众多农业产业体系。目前,农业食品产业体系在全球约有2万亿美元的销售额,大部分为跨国公司所控制,而全球从事食品行业的十大跨国公司中,有6家就是美国的公司。
美国农场大多数以产业化方式运作,美国农业企业主要依靠专业化分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美国的棉花农场专业化比例为76.9%,大田作物农场为81.1%,果树市场为96.3%,牛肉市场为87.9%,美国很多优势企业的成功大,都是紧紧围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展开的。
美国的农业产业体系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发达的、多样化的深加工、销售和流通。在美国,有许多企业将生产和营销分离,通过合同关系,把加工、流通、销售环节完全让给专业厂商来经营。按照农产品加工企业与生产者和经营者结合的方式,目前加工企业主要有综合型、契约型、合作社型三种:
1.综合型农产品加工企业
这类企业是工商资本兴办的企业,工商资本直接渗透到农业,将农业生产与产前、产后各关联环节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经营体内,形成完全纵向一体化的综合经营,企业一般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经营范围涉及产、供、销各个领域。如科罗拉多州的蒙福特公司,在该州两个地方经营两个各有400英亩土地、10万头牛的肉牛养育场,年产肉牛40万头;在其他州拥有谷物种植农场和饲料厂。有运输车队、屠宰厂和包装供应公司,并按照合同向美国各地的定点饭店供应牛肉。
这类企业的特点:一是集生产和服务于一身,能减少各环节之间的交易费用,从而降低了经营成本;二是能够在内部各部门之间平衡盈亏,使总公司保持总体盈利;三是农业的产前、产后部门与农业生产直接结合在一个经济实体中,免去了许多中间环节;加快了产品进入加工和投放市场的速度。
2.契约型农产品加工企业
是指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建立严格的经济责任和稳定的业务关系,通过工商企业负责向农场主供应农用物资,提供技术服务,保证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农场主则按照合同向对方提供农产品,并且保证合同规定的数量、质量、交货期限等条件。通过合同契约把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连结起来。
这类企业的特点一是合同双方均保持经济上、法律上的独立性,各自实行独立核算。农业生产与产品的加工销售是由不同的经营者独立进行的,双方能够发挥各自的经营灵活性和积极主动性;二是通过合同建立了严格的经济责任和稳定的业务往来关系,从而保障了一体化经营的正常运行;三是把农产品的产、供、销诸环节整合咸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四是加工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3.合作社型农产品加工企业
这类企业由农业合作社兴办。合作社的每个农户都与合作社订立合同,一般为期三年。合同规定各种条件和双方承担的义务,如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供货期限和地点等。如果农户达不到关于产品质量的规定或其他要求,合同可以提前废除。期满后台同可以重订,条件也可以修改。
192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被誉为“合作社大宪章”的《帕尔·沃尔斯太德法》,对合作社成员的资格、权利、义务以及内部的管理和利益分配做了具体的法律界定。桑克斯特公司就是一家由农业合作社兴办的果汁加工企业,有6500个社员。社员生产的水果先由分布在全加州的65个收购点进行收购,然后分类、包装,质量稍差的水果送到桑克斯特公司加工成果汁或水果制品。该公司每年加工100万柠檬、120万吨柑橙,产品销往美国各地。以色列:犹太人创造“沙漠奇迹”
以色列政府一方面积极进行商品生产的宏观指导,设有专门的国际市场信息研究机构,负责定期向农户发布信息,指导种植。国家推广服务中心的市场委员会指导农民掌握市场信息,组织出口,供过于求时,指导农民进行农产品加工和新鲜产品储存,以减少价格的大幅度波动,稳定市场,保护农民利益。
以色列国土面积少、耕地面积和淡水资源有限,农业品种着重朝优质、高产、高效、具有比较优势和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种植业主要以柑橘、番茄、辣椒和花卉等高价值、特色农产品为主,畜牧业主要以鸡、奶牛和羊为主。而价值相对较低的水稻、小麦和油菜等大宗农作物产品则主要依赖进口。
以最具特色的果蔬植物和观赏植物培植为例:农业经营者把农业温室当成工厂车间进行运作,使温室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温室面积从上世纪80年代的900公顷发展到2005年的3200公顷。通过利用温室大幅度地提高了温、光、水、土地等稀缺资源的利用率。目前,鲜花生产已成为以色列一大支柱农产品,占整个农产品的7.6%,占新鲜农产品的31%,种植面积达2000多公顷,95%的鲜花销往欧洲市场,成为世界上鲜花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之一。
市场农业战略使以色列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国资源,创造了较高的农业附加值,农产品大批出口欧洲、北美乃至远东市场。95%花卉、70%棉花常年出口,每年各类蔬菜和水果的年出口量分别高达9.5万吨和33.3万吨。2005年农产品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41%。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高科技与农业的紧密结合,使科研成果得以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以色列建立了一套科研机构与农业相结合的科发体系。科研人员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技术指导、咨询和培训,同时担当科技推广者和技术承包的实践者,科研人员与农户签订服务合同,定期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使农民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为发展农业而发展起来的农业技术也成了为以色列创造价值的工具。在发展温室农业中,科学家成功开发了一系列计算机软硬件,实现温室中供水、施肥和环境自动化控制的温室管理技术,为适应以色列缺水的自然状况发明和发展起来的节水滴灌技术……都成了以色列的出口产品。
台湾:功能强大的农会
台湾的农业非常发达,农会是推动台湾农业发展的农村组织。独具特色,而且功能强大的台湾农会总会给参观者很大的震撼。台湾的农会能够办金融、推广技术、促进销售、维护农民 权益……台湾农会设理事会、监事会、总干事,下面还有信贷部、技术推广部、会务部、产品营销部、加工厂……
农信部是台湾农会核心部分,台湾农村一直是农会办信用社,一个乡一个农会,一个乡农会办一个农村信用社,也就是农信部。每个乡的贷款规模,一般在20亿到100亿新台币之间,一个乡才1万人左右,就有这么庞大的贷款资金。台湾一个乡的贷款总额是大陆一个县的几倍!而且他们的贷款利率极低。台湾农村的金融是农民的金融,农村信贷部的利息收益很庞大,利息收益用来推广技术、营销、加工农产品、支持农业策略联盟的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可以说没有农村农信部就没有农会,因为农信部提供了农会组织所需的运作成本。而且,台湾农民的土地、房子都可以在农信部作抵押。现在台湾农民1甲地,大概15亩,可以贷款900万新台币,有的地方更高一些。农会有一个土地估价的职能部门,而不是由政府部门来估价。
台湾农会的第二个部门是农技推广部和产销部,台湾农业技术的推广主要靠农会。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推广费用主要来自于农会,政府也给予补贴。政府按照自己的农业产业政策的方向,比如,分析国际市场,鼓励台湾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行“一乡一品”。如果某个产品在国际上面有市场,要推广这一项技术,就对产品有优势的乡进行技术方面的补贴,让它去推广这方面的技术。所以,政府的资金直接投向符合它的产业政策的方向。
农会的推广部门下边还有产销班,农会在里(村)里边建立产销班,产销班就是生产或销售的班组,按照农会的统一标准去组织生产,一个农会都有自己统一的农产品品牌。产销两方面都有自己农产品营销的部门。例如,台南屏东的洋葱最好,如果在台北市场里买到它的洋葱技术含量指标不达标,那么上面的条码可以追溯到哪一个农会生产的,哪一个产销班生产的,甚至哪一个产销班的哪一块地生产的,这个地的生产者是谁。农产品的营销系统达到这样的水平,必须按农会的统一标准执行,不能砸农会的牌子,谁要砸了农会的品牌就把他开除出农会,还要加以很重的处罚。农会与农会间有竞争,它们的技术标准是统一的,品牌的意识非常强,所有生产是编了班组,按照技术标准来生产的。
德国:将合作社精神进行到底
德国是世界合作社发源地,合作社对德国的农业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德国早在1867年就制定了第一部《合作社法》,后来又多次修改完善。
在运作过程中,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反映了农民社会经济利益,对政府政策制定具有强大和持久的影响力,农民的根本利益可以得到保障。农民参加合作社还可以取得很大的经济利益:一是在生产交易活动中减少中间损失;二是在资金融通方面能免除债息过高的风险;三是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共同享受增值的好处;四是在共同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和设施方面互通有无;五是通过农业产业内部分工,能享受和提供完善的社会化服务,如良种供应、病虫害防治、卫生防疫、机械维修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
合作化精神也渗透到德国的土地政策中,德国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和出租,把原本规模很小、没有生命力的小农场联合起来,调整零星小块土地,使之连片成方,使农场规模不断扩大,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粮食总产量跃居欧盟第二位。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的大多数农业合作社为了扩大影响力,纷纷走上联合发展之路。许多合作社都加入了地区性合作社联盟、专业性合作社联盟和全国性合作社联盟,这些联盟在互通情报、控制市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场主投资开办的合作企业是合作化的第一层次,地区联盟或专业性联盟开办的企业就属于第二层次,而全国联盟或跨国联盟则算是高级层次。
启示录
对比我国和发达国家、地区的农业发展,可以看出我国不仅在农业生产技术、规模上还处于落后阶段,而且在农业发展政策、组织架构上也还有很多急需突破和完善。
1.建立农民自己的合作组织
市场经济条件下,分散生产经营和势单力薄的农业经济,难以与大规模的工业和商业进行平等竞争,其利益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海外农业发展经验表明,只能通过建立各种各样的合作组织解决了这一问题。中国应从政策上培育跨地区乃至全国性的行业协会,让合作组织代表农民的利益,成为农民在产业化发展中的谈判代表。首先要将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组成一个个分布在农村基层的经济联合体,由农民自身发挥主导和支配作用。在此基础上,将已建立起来的单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连接起来,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组成跨行政区域甚至全国性的合作经济组织系统,同样由农民在其中发挥主导和支配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应当作为组织的主体,而不是成立一个管理农民的各级行政组织。
2.工商资本介入农业市场
农业要实现产业化,必然需要延长农业产业链,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仅靠发展农村自己的加工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如美国柑橙加工企业桑克斯特,除了将柑橙加工成橙汁,还把橙皮做成生产饲料等副产品,剩余废料则加工咸电厂燃料,使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美国晨星公司投建了85个不同种类的乳类加工厂,每年向市场提供400多种奶制品。比如有的企业能把玉米加工出2000多种产品……这些被高度延展的农业产业链和令人惊叹的深度加工,都需要有技术、有实力、专业的王商资本介入才能实现。
根据美国经验,通过合同关系,把深加工、流通、销售环节完全让给专业厂商来经营是一个必然的选择。美国经验中,按照农产品加工企业与生产者和经营者结合的方式,有综合型、契约型、合作社型三种类型,都需要有工商资本不同程度的介入。在我国,工商资本的介入,不仅需要有国家政策的允许和支持,还依赖于农村合作组织的完善。因为在目前一盘散沙的农村,工商资本进入后面临的合作谈判对手是个体的农民,合作不易达成。而且在没有形成一个农民合作组织之前,资本与农民之间的力量对比悬殊过大,容易造成资本掠夺农民的情况。只有通过理性代表农民整体利益的合作组织与工商资本建立平等合同关系,互惠互利,才能使资本在农业领域获得长远的发展。
3.改革农村金融体制
改革农村金融组织,应实行农业企业投入主体多元化。农业银行、农业开发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应加大对农业企业投入,开列农业企业贷款专项资金项目,支持农业企业发展。
同时,还应积极发展农村各类金融组织,构建新型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以非国有银行为主体的、基于市场机制的受法律制约的、规范的、多样化的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银行,组建各种农村基金(如农业企业基金、农业风险投资基金等),动员各种物质资源,连接各个农业投资主体,构建农村多元化的农业企业投资新体系。我国曾提出“在农村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金融组织”,但政策出台三年,全国没有一个成功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村金融组织浮出水面,因为没有 生存空间。按照《银行法》及金融法规规定:经人民银行批准、实缴资本5000万以上者可以开办农村合作商业银行,拥有两个亿资金者可以开办私人银行。这个门槛太高,限制的是农村的金融流通,这样的金融组织在农村是很难产生的。
4.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
充分发挥各级供销合作社和外贸部门购销农产品的主渠道作用。建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和农产品流通的信息网络体系,通过农村民间流通协会、农产品市场信息冈站及经纪人等渠道,提供中、长期市场预测信息,帮助企业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经营。大力发展和培植农产品加工和运销的龙头企业,实行以销定产,推行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切实解决好农产品销售难问题,从而推进农业企业化进程。积极推行农业清洁工作,大力发展国际畅通的绿色产品和安全食品,从根本上解决产后难销问题。
5.逐步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
农村承包制解决了农民吃饭问题,若要让农民致富,则需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发挥规模效益。推进农业企业化经营,首先必须解决好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问题,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在保持所有权和承包权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动和使用,实现土地经营的规模化。一是实行土地经营权的绝对集中,实现绝对规模经营。这种经营方式有股份合作、反租倒包、转包等。二是实行土地经营权的相对集中,实现企业带动式的相对规模经营。三是实行产品经营权的区域化集中,实现市场拉动式的规模经营。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市场拉动和农民的自主选择,实现一种或几种产品的相对集中生产,形成区域规模,以市场特别是批发市场为龙头带动各种专业化生产和区域化种植。
6.推进农业高科技产业化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发展过程其实就是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过程。我国农业要实现产业化、现代化,必须实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是在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和应用基础上形成的企业群或企业集团的总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以农业高新技术为主形成新兴产业的过程。要使我国在农业领域实现高科技产业化,必须加强对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使农业高新技术转化为产品,形成农业高新技术产品的大规模生产。这个过程,应该是以农业企业为主体进行研发、推广、应用,政府应处于支持、扶持的辅助地位。
[编辑 周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