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果县凤梧镇的壮族网络歌圩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壮族网络歌圩是当代壮族群众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创造出有别于传统的歌圩文化,具有鲜活的时代特性。本文对广西平果县凤梧镇壮族网络歌圩现象进行探究,分析其特点、主要微媒体使用频率、对壮族山歌传承的影响等,为广西壮族网络歌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16年7月,笔者以协办方工作人员身份参加了第三期中美民俗影像记录田野工作坊暨第二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博士生论坛活动,7月21-25日,笔者与其他五名组员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平果县凤梧镇进行了以凤梧壮族山歌为主题的民俗影像记录田野调查。在拍摄采访过程中,笔者对凤梧当地能歌善唱的代表人物韦秀灵、卢海棠进行了专访,发现了他们使用微信群、QQ群进行对歌的网络歌圩现象。壮族网络歌圩是當代壮族群众创造的壮族山歌文化新形式,其主要形式是利用电脑、移动设备等现代媒介进行山歌对唱或山歌创作。近年来,学术界对于广西壮族网络歌圩的研究较少,且多为介绍性研究,广西壮族网络歌圩的研究有待深入。
  壮族是一个伴歌而生的民族,唱山歌是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歌圩是壮族群众在特定时间、地点举行的对歌活动形式。简言之,歌圩即壮族民众的对歌场所,歌圩对于壮族传统民歌的产生、传承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壮族网络歌圩是当代壮族群众创造的壮族山歌文化的新成果,它在传统壮族山歌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创造出有别于传统的歌圩文化,具有鲜活的时代特性。其主要形式是利用电脑、移动设备等现代媒介,由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歌手进行山歌对唱或山歌创作,常见的方式有微信群对歌、QQ群对歌,山歌论坛跟帖对歌、山歌网站进行视频对歌等。壮族网络歌圩的外延部分是壮族群众使用桂柳话或壮语对唱的,以及用计算机刻录成CD或DVD光盘产品的,并发布到网络上的节目。
  一、平果县凤梧镇壮族歌圩形式及现状
  (一)凤梧镇壮族歌圩形式
  广西百色市平果县主要有壮、汉、瑶等族人民,据广西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平果民族事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止,平果县总人口为512084人,少数民族人口为483254人,其中壮族459815人,占总人口的89.8%。凤梧镇位于平果县北部,距县城67公里,为壮族聚居地。
  和其他壮族聚居地一样,凤梧镇的壮族民众热爱唱山歌,山歌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壮族传统婚嫁礼仪中,对唱山歌贯穿于迎娶的全过程。在桂西一带,男方的迎亲队伍由村中能歌善唱的小伙子组成;女方也会选择能歌善唱的姑娘组成送亲队伍。当迎亲队伍到达姑娘村寨前,女方的姐妹们从村口至新娘家门口,设置路障挡住迎亲队伍。双方需要对唱山歌,首先由女方唱,男方即对。如果姑娘对男方的对歌感到满意,就撤去一道路障,直到路障全部撤除,方可进入新娘家。在凤梧镇当地婚嫁仪式中也是如此,不对唱山歌,新娘是不出来与新郎见面的。
  笔者在凤梧镇采访当地远近闻名的山歌歌手韦秀灵,了解到韦秀灵18岁初中毕业后就开始给村里人当伴娘,与迎亲隊伍的小伙子对唱山歌,往往都让对方对不出来主动认输,韦秀灵因此在凤梧镇小有名气。从18岁至今,今年56岁的韦秀灵与山歌的难舍缘分已延续38年。
  凤梧镇壮族歌圩不仅是人们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还是人们满足其求知、审美、艺术等精神生活需要的重要方式。在凤梧镇中老年人中,山歌有着重要的意义,他们年轻时,经常劳作后坐在山头哼唱山歌,愉悦心情。是否会唱山歌成为当时择偶的标准,尤其是女性,会唱山歌能为自己增添个人魅力,更易受到男性的青睐。韦秀灵的丈夫黄敏锋最初便是被妻子的美妙歌声吸引,后让家人上门提亲说媒。
  (二)凤梧镇壮族歌圩现状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广西壮族歌圩受到冲击。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爱唱山歌的人逐年减少,加上歌师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山歌面临着传承危机。在凤梧镇,山歌只有中老年人会唱,年轻人大多已不懂唱山歌。
  二、凤梧镇壮族网络歌圩分析
  (一)田野调查记录分析
  7月24日17点,住在韦秀灵家不远的一位青年女性到她家来找她,笔者询问后发现,原来这名青年女性正打算邀请韦秀灵帮她在一个微信山歌群里对歌。55岁的韦秀灵对于智能手机和微信的使用不熟悉,因此需要青年女性在一旁协助发送。这位青年女性找韦秀灵帮唱是因为自己对歌水平有限,知道韦秀灵能歌善唱,且多次在比赛中获奖。除了微信对歌群,青年女性还加入了一个QQ对歌群,她们也会偶尔在QQ群里对歌。
  韦秀灵说她自己喜欢通过微信群、QQ群的方式进行对歌,因为不认识对方是谁,也看不到对方,因此自己对起歌来更放得开,无论什么类型的歌都可以对。在传统的面对面对歌中,情歌类型的山歌一般很少对,因为这类山歌表达过于直白,有很多人因为对唱情歌而动真情,所以已婚妇女一般不会和对方对情歌。在网络歌圩中则没有对唱情歌的顾虑。韦秀灵每天都会在这名青年女性的邀请下通过网络歌圩的方式对歌,有时对到凌晨两点都浑然不知。
  7月22日,笔者和其他小组成员在凤梧镇壮族师公文化馆参观时,发现师公班成员卢海棠在房间里对着手机屏幕唱山歌,其歌声嘹亮悠长、感情真挚。原来,卢海棠正在一个微信对歌群里和群成员对歌。卢海棠通过微信群对歌已有两年,他加入的微信群名称为“开心一族”,现有群成员100多人。笔者在卢海棠的邀请下加入了“开心一族”对歌群,发现群成员发言十分活跃,每天都有两百多条消息甚至更多,其中以群成员对歌的语音消息为主。因为微信群成员都是凤梧镇人,所以在微信群里彼此间均用凤梧镇的壮语方言来交流、对唱山歌。
  微信对歌群里有许多会熟练对唱山歌的群成员,能一连对唱多首山歌。2016年8月6日16:48分,群成员@梁总一口气唱了二十首山歌,群成员纷纷说他是歌王,给他发鼓掌表情、鲜花表情以表支持;19:34分,群成员@妞妞一连唱了13首山歌;21:36分,卢海棠与群成员@晨对歌,女方唱来男方对,一直对到22:42分,连续对歌1小时6分。由此可见,微信群里对歌气氛浓厚。   微信对歌群虽然是凤梧镇民众自发建立的,但遇到群主专门为群成员组织的微信群对歌活动时,群主会自设几名群成员为管理员,对微信对歌群作一些特别规定。例如,在特定的对歌交流活动中,有歌手开始对歌时,其他群成员只能静静聆听,不能发语音消息或者发图片、红包等进行干扰,否则会被管理员移出对歌群。
  卢海棠说,凤梧镇的山歌没有固定的名字,不规定山歌要对多少句。在微信群里,如果对歌某一方临时有事不方便对歌,对歌便停止,也有别人帮顶唱的情况出现。“我们唱凤梧镇山歌,不管唱什么类型的山歌,每一首歌都是20个字。”卢海棠介绍,每一首山歌的内容都不同,比如他和群成员@晨曦的对歌情况是女方唱什么,男方就对什么,因此讲究对歌双方的随机应变。
  卢海棠解释了四句他与@晨曦用壮语对唱山歌的歌词大意(汉语意义):
  (前提背景:互不相识的一对男女在路上相逢)
  男(唱):我们可以对歌来解心中的烦闷吗?
  女(对):我不是你的朋友和爱人,我只是路过的人。
  男(唱):虽然我们不是朋友,但我们有缘来到这里相逢,可以唱唱歌,解解心中的烦闷。
  女(对):你们师公(指卢海棠的师公职业),佛法不能随便传,山歌不能随便唱。
  (二)凤梧镇壮族网络歌圩特点分析
  凤梧镇壮族网络歌圩有其自身的特色,具体表现为:
  1.以微媒体问哦传播媒介
  在凤梧镇壮族网络歌圩中,显著的传播媒介为微信、QQ形式的微媒体。
  2.以网络为传播背景
  微媒体一旦脱离了网络,就不能完成信息传播的任务。前面提到韦秀灵到请她帮忙对歌的青年女性家中,就是因为这位青年女性家中有无线网络,方便语音信息的快速发送,且可以省去流量费。
  3.以智能手机为主要传播载体
  在凤梧镇壮族网络歌圩的田野调查中,笔者发现的网络歌圩现象都是當地壮族民众通过智能手机中的微信、QQ软件进行语音对歌。究其原因,一是在凤梧镇,受经济水平影响,电脑还没有完全普及到每家每户,凤梧镇上使用电脑的家庭并不多;二是智能手机在凤梧镇民众中较为普及,智能手机外观小巧、便于携带,且可以替代电脑的部分功能,是较为方便的移动通信设备,智能手机因此成为凤梧镇网络歌圩的主要传播载体。
  4.发送、接收信息没有时空限制
  微媒体的显著优点是:民众使用智能手机,就能与千里之外的其他主体连接在一起。“我加入的微信对歌群里有将近100多人,我也就认识十来人。”山歌歌手卢海棠说,微信对歌群里的群成员是各自拉自己认识的爱唱山歌的好友进群的,群成员的家乡分布在凤梧镇各个村落,但现在他们在不同的地方工作、生活,其中以在广东打工的居多。身处异地的同乡人以微信对歌群为纽带,以歌会友。
  (三)主要微媒体使用频率比较
  在对凤梧镇网络歌圩进行田野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微信对歌群的使用要比QQ对歌群使用得频繁,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微信的使用率較广
  2016微信用户数据指出:微信已覆盖90%以上的智能手机,并称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使用工具。微信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文字短信的沟通模式,将即时通信应用在语音消息上,便于沟通,也不用担心话费的高昂。虽然手机QQ也增加了语音等功能,但微信利剑先发,主推音频信息功能,且受众面广。
  2.微信群邀请群成员更便捷
  微信群加入只要群成员邀请好友加入即可,较之于QQ群要经过群主同意以及发验证信息的加入方式,加入微信群更为便捷。在微信对歌群里,群成员通过简单邀请即可把自己的微信联系人中爱唱山歌的朋友拉进群里,和大家进行对歌交流。笔者观察发现,卢海棠加入的微信山歌群就是通过他不断邀请自己认识的爱唱山歌的好友而使群成员数量逐渐增多。
  3.微信红包功能广受喜爱
  在微信对歌群中,当歌手进行对歌时,群成员觉得歌手唱得出彩,往往通过给歌手发红包的方式给予这名歌手鼓励。红包的金钱数额可以不大,但发送和领取渗透着听众对歌手的祝福、鼓劲,这种感恩领受的人情互动,充分利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礼尚往来的习俗以及中国人领红包求吉利的心理。如果是发给群成员的随机红包,则激发了大家拼手气、比人品的娱乐社交作用。
  三、壮族网络歌圩对壮族山歌传承的影响
  网络歌圩推动了壮族歌圩文化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网络歌圩的出现,可以让对唱山歌感兴趣,但对歌水平有限的青年人和中老年歌手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例如,前面提到的青年女性邀请韦秀灵帮忙对歌,在听韦秀灵对歌的过程中,青年女性或多或少会掌握一些对歌技巧,使自己的对歌水平得到提升。而像韦秀灵这样爱唱山歌的中年歌手,也从网络歌圩的新形式中得到乐趣,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和群里的歌友一起对歌,简单便捷。
  在广西壮族山歌传承濒危的情况下,网络歌圩对山歌传承发挥了积极作用。网络歌圩是顺应时代潮流而出现的新型对歌形式,它只是换了一种媒介来进行山歌对唱。在人类社会中,空间的分割从来就不是物理的,它始终具有文化的意义。文化空间包括物理空间(最浅层次的)、心理空间、社会空间、人文空间等,它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然而,这里所说的文化空间不仅仅是指文化的地域性,更重要的在于它的结构和意义。其实,传统歌圩就是一个文化空间,网络歌圩则可看作是一个虚拟的文化空间。虽然网络歌圩是在受到现代媒介以及互联网+微媒体的时代背景影响下出现的新形式,但这些都是外因,真正起内因作用的还是山歌的主体——参与对歌的壮族群众。网络歌圩的对歌方式转变是壮族人民自己主动选择接受的新形式,虽然对歌形式变了,但其核心不变,即通过对歌来抒发感情,让自己心情愉悦。
  四、结语
  综上所述,壮族网络歌圩是丰富、传承壮族歌圩文化以及促进壮族濒危歌圩文化发展的有力举措。也可以说,壮族网络歌圩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歌圩在新时代发展下的生存策略。
  (广西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本文以鲁作家具为研究对象,重点阐述鲁作家具的起源、特点及其代表的山东民俗文化,分析探讨了鲁作家具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的价值和地位。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具,中国传统家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物。历经秦汉,到唐、宋、元、明、清,中国传统家具随着时代和民俗文化的变迁,民间家具涌现出不同的派别,如苏作、京作、广作等。长期以来,众人只问苏京广,而不知有鲁。鲁作家具起源于明式家具,清代
期刊
#
12月17日上午,2018年度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评动员部署会在省公安厅法制总队会议室召开.厅法制总队及从各市州参与考评的32名法制民警参加了会议,副总队长赵云涛就做好实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文学人文情怀教育对人的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培养出合乎社会需求的高中生,同时也是为了高中生能够成长为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人,高中生在学习时要注重感悟文学
穆老师将满语词分为常音词与变音词两大类:未入句,读某词时,如果与规范语(书面语)的音一致,就是常音词;如果不一致,发生了某些音声变化,就是变音词。这完全符合满语实际。必
9月刚刚开始,日本皇室便爆出新闻:公主要出去租房住!rn原因是:9月3日,日本皇室的真子公主宣布婚期,而东床驸马爷却是一介平民.按照皇室规矩,公主下嫁平民,必须“脱离皇室,搬
期刊
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美国的中东政策是其在大中东地区所有政策和战略的总和.美国中东政策具有较强烈“问题取向”,而中东的难题不但数量众多,而且缺乏一
期刊
中国和意大利同属大陆法系国家,中国的许多刑法理论都借鉴了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理论其主要表现为,因而其刑法理论有其共通之处.如,在犯罪未遂领域也有许多相同之处.犯罪未遂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者,我常常为汉民族没有史诗而遗憾,譬如,《诗经·大雅》中的《大明》和《生民》,前者叙述周人的开国史,后者咏叹后稷的诞生,但何以就没有发展成为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