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成长的关键。家长和教师都不可忽视孩子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孩子的情绪对于自身与他人都有着极大地影响,积极的情绪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而消极的情绪通常会抑制孩子的各个方面。同样地,教师的情绪也会影响教师自身和孩子,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成绩等造成较大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当以身作则,控制并调节好情绪,因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长辈们共同的心愿。
【关键词】身心健康;情绪调节;正能量;关注;态度
一、了解情绪,把握特点
对孩子情绪调节的研究非常具有前景,也抑制在国内外发展心理学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同时也累积了许多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对于那些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在家里往往过着“小皇帝”的日子,被家长宠爱着,他们来到学习后,便要开始学会与同学、老师相处,很多事情并不是能任由自己的性子来,因此,一些孩子会因为情境转换的不适应,从而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在不同的环境中,孩子对于情绪的调节方式有所不同。教师应当对在不同情境中使用的情绪调节策略作进一步的扩大跟比较,了解其结果和意义,以及对孩子情绪平衡和人机交流的影响。了解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引导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控制好情绪,这是教师所应尽的责任。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同学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增进感情,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让孩子慢慢地健康成长。
二、关注表现,及时调节
一般来说,孩子都比较单纯,他们的情感、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不会遮遮掩掩。例如刚刚还是不开心的样子,鼻涕眼泪一把,转而心情又好转,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依旧与同学们一起玩耍嬉戏,破涕为笑。教师应当给予高度关注,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调节,让学生逐渐学会自己调控情绪,真诚地与身边的人进行交流。
大家都知道“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但是要做好它,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合适地引导。例如,当学生脾气暴躁,语言开始不文明的时候,老师可以说类似这样的话:“如果是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会先静下来,仔细想一想,他为什么会骂我?这里面有没有误会?还有什么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法。” 这样的话,相信任何人,包括学生听了,都会静下来仔细想一想吧。学生们同处于教室之中,基本是一样的环境,难免会有磕碰,教师对于学生之间的吵架、打闹,不应该简单地严厉管教,而是应当加以细心地引导,或许“不打不相识”,孩子之间能够成为关系更好的朋友,也可以在学习上互帮互助。培养学生进行独立、安静地思考,多阅读一些文学作品,陶冶自己的情操,给自己的心灵找一个安静的角落。
记得有一个寓言故事,有一只狐狸想要寻找一些食物来充饥,找了无数个地方,最后只找到一个酸柠檬,但是狐狸却对其他的动物们说:“柠檬味甜,正中下怀。”用一些理由来告诉自己,自己是幸运的,所拥有的东西都是好的,适当地减轻内心的不快乐。用心理学的一个新型词语来说,就是“正能量”。教师要给予学生“正能量”,鼓励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摆在他面前的一些困难和挫折,相信自己可以克服,让孩子从心底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学会调控自己的消极情绪,将其转化为积极的动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活出自己的态度!
三、教师情绪的研究与控制
对于情绪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对于教师的情绪研究属于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也十分关键。随着心理科学对内心世界探索地不断深入,有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开始慢慢地注意情绪调节在其自身生活与工作中的重要性。对教师来说,掌控好自己的情绪工作,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绩效,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互相的,甚至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成绩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因此,调节情绪的工作是也是十分必要的,工作和学习都需要适宜的情绪。对教师来说,在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的是正面情绪,而不是负面情绪,永远不要带着“情绪”上课,情绪的调节工作即调节教师在工作中的负面情绪。教师可以增加和丰富自己的日常活动,组织同学一起参与一些课外活动,适当缓冲负面情绪,削弱负面情绪表达对其心理健康产生的负作用,对个体情绪的健康表达作必要地补充与调节[3]。
研究表明,情绪智力与情绪工作有着显著正相关性[2]。通过相关性分析和路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运用情绪对于人的行为有着直接的联系,无论是自己的情绪还是他人的情绪,都对这些被情绪影响的被动行为有着直接效应,情绪对自身的主动行为也同样有着直接的效应。
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作为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走出负面情绪,带给学生一定的“正能量”。教师身为学生的榜样,应当以身作则,要能够很好地控制与调节自身情绪,不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到自己的行为与学生的心理,而是应当正面地、正确地促进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这也是每一位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心愿。
参考文献
[1] 蒋长好,石长地,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pp129-133
[2] 刘衍玲,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3] 李娇,情绪表达自我调节的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关键词】身心健康;情绪调节;正能量;关注;态度
一、了解情绪,把握特点
对孩子情绪调节的研究非常具有前景,也抑制在国内外发展心理学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同时也累积了许多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对于那些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在家里往往过着“小皇帝”的日子,被家长宠爱着,他们来到学习后,便要开始学会与同学、老师相处,很多事情并不是能任由自己的性子来,因此,一些孩子会因为情境转换的不适应,从而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在不同的环境中,孩子对于情绪的调节方式有所不同。教师应当对在不同情境中使用的情绪调节策略作进一步的扩大跟比较,了解其结果和意义,以及对孩子情绪平衡和人机交流的影响。了解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引导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控制好情绪,这是教师所应尽的责任。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同学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增进感情,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让孩子慢慢地健康成长。
二、关注表现,及时调节
一般来说,孩子都比较单纯,他们的情感、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不会遮遮掩掩。例如刚刚还是不开心的样子,鼻涕眼泪一把,转而心情又好转,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依旧与同学们一起玩耍嬉戏,破涕为笑。教师应当给予高度关注,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调节,让学生逐渐学会自己调控情绪,真诚地与身边的人进行交流。
大家都知道“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但是要做好它,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合适地引导。例如,当学生脾气暴躁,语言开始不文明的时候,老师可以说类似这样的话:“如果是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会先静下来,仔细想一想,他为什么会骂我?这里面有没有误会?还有什么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法。” 这样的话,相信任何人,包括学生听了,都会静下来仔细想一想吧。学生们同处于教室之中,基本是一样的环境,难免会有磕碰,教师对于学生之间的吵架、打闹,不应该简单地严厉管教,而是应当加以细心地引导,或许“不打不相识”,孩子之间能够成为关系更好的朋友,也可以在学习上互帮互助。培养学生进行独立、安静地思考,多阅读一些文学作品,陶冶自己的情操,给自己的心灵找一个安静的角落。
记得有一个寓言故事,有一只狐狸想要寻找一些食物来充饥,找了无数个地方,最后只找到一个酸柠檬,但是狐狸却对其他的动物们说:“柠檬味甜,正中下怀。”用一些理由来告诉自己,自己是幸运的,所拥有的东西都是好的,适当地减轻内心的不快乐。用心理学的一个新型词语来说,就是“正能量”。教师要给予学生“正能量”,鼓励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摆在他面前的一些困难和挫折,相信自己可以克服,让孩子从心底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学会调控自己的消极情绪,将其转化为积极的动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活出自己的态度!
三、教师情绪的研究与控制
对于情绪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对于教师的情绪研究属于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也十分关键。随着心理科学对内心世界探索地不断深入,有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开始慢慢地注意情绪调节在其自身生活与工作中的重要性。对教师来说,掌控好自己的情绪工作,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绩效,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互相的,甚至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成绩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因此,调节情绪的工作是也是十分必要的,工作和学习都需要适宜的情绪。对教师来说,在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的是正面情绪,而不是负面情绪,永远不要带着“情绪”上课,情绪的调节工作即调节教师在工作中的负面情绪。教师可以增加和丰富自己的日常活动,组织同学一起参与一些课外活动,适当缓冲负面情绪,削弱负面情绪表达对其心理健康产生的负作用,对个体情绪的健康表达作必要地补充与调节[3]。
研究表明,情绪智力与情绪工作有着显著正相关性[2]。通过相关性分析和路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运用情绪对于人的行为有着直接的联系,无论是自己的情绪还是他人的情绪,都对这些被情绪影响的被动行为有着直接效应,情绪对自身的主动行为也同样有着直接的效应。
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作为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走出负面情绪,带给学生一定的“正能量”。教师身为学生的榜样,应当以身作则,要能够很好地控制与调节自身情绪,不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到自己的行为与学生的心理,而是应当正面地、正确地促进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这也是每一位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心愿。
参考文献
[1] 蒋长好,石长地,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pp129-133
[2] 刘衍玲,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3] 李娇,情绪表达自我调节的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