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民营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发展,中小民营企业不断壮大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但其在做大做强过程中遭遇到的战略、经营、报告、合规等风险问题日益严重,为防范风险、提高经营效率,我国逐渐尝试发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但因起步较晚,许多中小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并未有效建立。缺乏良好的控制环境、风险意识薄弱、信息不对称、控制活动不完善、控制监督不强等一系列问题都使内控体系较为脆弱。解决之道在于:管理层、治理层及会计人员三大管理主体改善企业控制环境、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建立流畅的信息渠道、完善内部控制活动、重视加强监督检查。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完善
引言
近年来,我国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关注度日益增加,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其发展的政策。在我国成为环球第三个实施企业全面内控审计的国家的背景下,更多企业着手于贯彻实施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工作,这为中小民企研究内控体系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由于中小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在经营过程中面对的风险又较大,需要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因而研究该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内控体系的对策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形成适合中小民企、符合当今经济形势的内控体系,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和内部管理水平,才能防范舞弊、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资本再生能力,从而达到实现经营目标、促进中小民企进一步健康发展的目的。
一、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维护资产的完整性、保证会计记录正确和可靠性,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系列自我调节、自行制约的评价、控制管理规范,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会计控制主要与资产、账目、财务报告直接相关,而内部管理控制则与之没有直接影响,如组织计划、经营政策、内部人事技术管理等控制。
内部控制体系贯穿于整个经营活动,存在于决策、执行、监督各个阶段,是作为企业的自律系统,对企业各事项进行识别。中小民营企业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促进治理层、管理层实行职责分离,提高经营透明度,控制内部腐败,促进工作人员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相互联系与制约,保护单位财产的安全,促进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二、民企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控制环境不良
由于家族式管理模式在中小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经营权往往集中在管理者手中,使董事会、监事会权限一再缩小,甚至形同虚设,不利于机构之间分权制约。而中小民企往往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岗位设置少,容易造成分工混乱,不利于员工之间职责分离。
中小民企的管理者大多数其实并不注重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知识熟悉程度也不全面,不少企业甚至存在做假账、恶意逃税、行贿受赂等行为,致使财务工作方面紊乱,账项缺少可靠性,会计信息失去准确性。
(二)风险意识不强
中小民营企业负债能力有限,融资困难,抵御风险能力较差,而很多中小民营企业风险意识薄弱,无法及时防范、发现、控制风险,缺乏合理完备的风险评估机制,在决策过程中更倾向于依靠个人经验,且将重点放在资金安全和利润指标上,忽视了潜在风险的存在,如客户信用风险、坏账增加风险等。
(三)信息系统不健全与沟通不顺畅
对于组织机构简单的中小民营企业而言,上级与下级之间的纵向沟通较为流畅,但不同机构、不同人员之间的横向沟通较为贫乏,这不利于提高经营效率,造成资源浪费。
对于外部沟通,中小民企对供应商与客户的信息获取不重视,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没有形成科学的信息系统。
(四)控制活动不力
在授权方面,中小民营企业经营者往往权利高度集中,并不下放一定职权给下属,虽履行了作为经营者的责任,但同时也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工作堆积,致使质量降低。
在职责分离方面,中小民营企业存在责、权、利混乱的问题,一些企业工作职员身兼多职,或员工相互推卸责任,且有不同岗位人员共同共同承担责任的特有现象,阻碍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实物控制方面,中小民营企业对资产和记录的核对工作不完善。一些企业设置账外账,资产管理混乱,定期盘点记录不准确,影响资产的安全,影响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使企业无法了解实际应有的实物和实际利润。
在业绩评价方面,中小民营企业对发现的异常差异未能及时调整,控制标准的制定受主观因素影响,并不客观、科学,使企业控制目标不明确。
(五)内部监督不到位
在中小民营企业中,内部审计机能弱化,很多民营企业内部并未设立审计部门。一些民营企业虽已设立内部设计机构,但内部审计人员却是家族人员,审计技术落后,且营私舞弊的可能性较高,无法独立、公正评估风险。一些民营企业监督系统不合理,对审计工作缺乏主动性,无法持久实施监控。一些民营企业审批复核职能流于形式,缺乏人员正确会计信息及部门绩效。
三、完善民企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控制环境
良好的控制环境,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范围。
一,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作为企业治理体制的核心内容、内控制度的基础,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首先要解决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必须建立起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制约平衡的机制,各司其责,发挥董事会在内部控制的核心作用,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强化监事会职能,同时必须受股东大会制约。根据企业需要合理设置岗位,避免因事设职,避免不相容岗位出现一人多职情况。
二,通过广泛宣传内部控制的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内部教育培训、召开会议,提高企业人员尤其是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度,提高管理者素质,规范管理管理者行为,对管理者违反规定的行为严加惩戒,落实内部控制职责。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抛弃任人唯亲的旧模式,完善用人机制,注重人才选拔、培训和考核,使企业各业务能配备专业技术强、经验丰富、综合能力强的人员,充分发挥企业人员的主创性。此外,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实施惩戒分明制度,对优秀人员表扬、升职、发奖金、给予一定福利补贴,对行为不当的人员批评、降职、扣工资甚至调换或解雇人员。
(二)构建风险评估体系
风险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无法避免,但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有利于提高风险识别、评估和防范能力。民营企业应根据自身优劣势以及外部环境存在的威胁,分析自己面临的风险,进行事项识别。对识别出来的风险事项进行评估,了解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之后,对风险制定应对措施,从而防范和控制风险,帮助企业减少风险损失。
(三)改善信息系统建设
保持信息流通畅通,减少信息不对称,有利于民营企业加强信息披露,保证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准确化。
一方面,民营企业内部要定期召开会议,各部门管理者将工作进度情况、经营利润达标情况及时向上层汇报,由上级领导总结工作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制定调整计划,再向各部门下达指令,重新规划部署;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要注重保管客户和供应商档案资料,建立信息联网,减少信用危机,主动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报告,主动与外部审计者沟通,主动与同行的其他优秀民营企业、大型企业、国外先进企业交流,吸取经验,取长补短。
(四)加强内部控制活动
一是要明确职责分工与权力牵制,对必要岗位实行轮番换岗制。
二是要加强对实物资产的控制。与审计师联系,定期盘点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对各业务循环中的会计资料、记录、账本严格保存监管,保证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防止信息失真,防范舞弊行为。并进行账账核对、账项核对等,对资金调度、物资使用实行全程监控,防止权力滥用现象出现。为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民营企业还应考虑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问题。
三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标准。在风险管理战略指导下制定明确的控制目标,并加以分解,根据总体目标以及具体分目标及时纠正偏差,使中小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评估调整及进行审计时有依据保障。
(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通过内部审计控制及外部政府监管、社会公众监督,有利于促进企业规范行为,增强经营管理。
内部审计制度应遵守独立性原则,内部审计人员应设置两名以上,不应由亲属担当,应独立于审计部门,保证权力牵制和审计公正。联系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并由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及时进行信息披露。
四.结束语
研究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仅有助于会计人员更深入了解内部控制的特点,也有利于治理层、管理层、会计人员从多方面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本文分析了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作用,针对内控的五大要素探讨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根据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为民营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防范风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许永斌,张宜霞.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其建设框架研究[J].会计之友,2013(29).
[2]薛国友,宋杰.民营小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24).
[3]白洁.浅谈中小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必要性[J].江苏商论,2014(2).
[4]许永斌,张宜霞.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其建设框架研究[J]会计之友旬刊,2013(29).
[5]刘清香.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
[6]蒲林昌.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08(5).
[7]霍欣,冯雯静.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商,2013(20).
[8]管仁强.浅析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商论,2011(5).
[9]颜炜,谢丽丽.民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对策[J].经营与管理,2010(5).
[10]宋海燕.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六步法”[J].中国总会计师,2011(1).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完善
引言
近年来,我国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关注度日益增加,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其发展的政策。在我国成为环球第三个实施企业全面内控审计的国家的背景下,更多企业着手于贯彻实施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工作,这为中小民企研究内控体系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由于中小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在经营过程中面对的风险又较大,需要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因而研究该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内控体系的对策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形成适合中小民企、符合当今经济形势的内控体系,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和内部管理水平,才能防范舞弊、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资本再生能力,从而达到实现经营目标、促进中小民企进一步健康发展的目的。
一、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维护资产的完整性、保证会计记录正确和可靠性,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系列自我调节、自行制约的评价、控制管理规范,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会计控制主要与资产、账目、财务报告直接相关,而内部管理控制则与之没有直接影响,如组织计划、经营政策、内部人事技术管理等控制。
内部控制体系贯穿于整个经营活动,存在于决策、执行、监督各个阶段,是作为企业的自律系统,对企业各事项进行识别。中小民营企业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促进治理层、管理层实行职责分离,提高经营透明度,控制内部腐败,促进工作人员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相互联系与制约,保护单位财产的安全,促进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二、民企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控制环境不良
由于家族式管理模式在中小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经营权往往集中在管理者手中,使董事会、监事会权限一再缩小,甚至形同虚设,不利于机构之间分权制约。而中小民企往往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岗位设置少,容易造成分工混乱,不利于员工之间职责分离。
中小民企的管理者大多数其实并不注重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知识熟悉程度也不全面,不少企业甚至存在做假账、恶意逃税、行贿受赂等行为,致使财务工作方面紊乱,账项缺少可靠性,会计信息失去准确性。
(二)风险意识不强
中小民营企业负债能力有限,融资困难,抵御风险能力较差,而很多中小民营企业风险意识薄弱,无法及时防范、发现、控制风险,缺乏合理完备的风险评估机制,在决策过程中更倾向于依靠个人经验,且将重点放在资金安全和利润指标上,忽视了潜在风险的存在,如客户信用风险、坏账增加风险等。
(三)信息系统不健全与沟通不顺畅
对于组织机构简单的中小民营企业而言,上级与下级之间的纵向沟通较为流畅,但不同机构、不同人员之间的横向沟通较为贫乏,这不利于提高经营效率,造成资源浪费。
对于外部沟通,中小民企对供应商与客户的信息获取不重视,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没有形成科学的信息系统。
(四)控制活动不力
在授权方面,中小民营企业经营者往往权利高度集中,并不下放一定职权给下属,虽履行了作为经营者的责任,但同时也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工作堆积,致使质量降低。
在职责分离方面,中小民营企业存在责、权、利混乱的问题,一些企业工作职员身兼多职,或员工相互推卸责任,且有不同岗位人员共同共同承担责任的特有现象,阻碍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实物控制方面,中小民营企业对资产和记录的核对工作不完善。一些企业设置账外账,资产管理混乱,定期盘点记录不准确,影响资产的安全,影响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使企业无法了解实际应有的实物和实际利润。
在业绩评价方面,中小民营企业对发现的异常差异未能及时调整,控制标准的制定受主观因素影响,并不客观、科学,使企业控制目标不明确。
(五)内部监督不到位
在中小民营企业中,内部审计机能弱化,很多民营企业内部并未设立审计部门。一些民营企业虽已设立内部设计机构,但内部审计人员却是家族人员,审计技术落后,且营私舞弊的可能性较高,无法独立、公正评估风险。一些民营企业监督系统不合理,对审计工作缺乏主动性,无法持久实施监控。一些民营企业审批复核职能流于形式,缺乏人员正确会计信息及部门绩效。
三、完善民企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控制环境
良好的控制环境,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范围。
一,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作为企业治理体制的核心内容、内控制度的基础,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首先要解决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必须建立起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制约平衡的机制,各司其责,发挥董事会在内部控制的核心作用,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强化监事会职能,同时必须受股东大会制约。根据企业需要合理设置岗位,避免因事设职,避免不相容岗位出现一人多职情况。
二,通过广泛宣传内部控制的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内部教育培训、召开会议,提高企业人员尤其是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度,提高管理者素质,规范管理管理者行为,对管理者违反规定的行为严加惩戒,落实内部控制职责。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抛弃任人唯亲的旧模式,完善用人机制,注重人才选拔、培训和考核,使企业各业务能配备专业技术强、经验丰富、综合能力强的人员,充分发挥企业人员的主创性。此外,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实施惩戒分明制度,对优秀人员表扬、升职、发奖金、给予一定福利补贴,对行为不当的人员批评、降职、扣工资甚至调换或解雇人员。
(二)构建风险评估体系
风险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无法避免,但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有利于提高风险识别、评估和防范能力。民营企业应根据自身优劣势以及外部环境存在的威胁,分析自己面临的风险,进行事项识别。对识别出来的风险事项进行评估,了解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之后,对风险制定应对措施,从而防范和控制风险,帮助企业减少风险损失。
(三)改善信息系统建设
保持信息流通畅通,减少信息不对称,有利于民营企业加强信息披露,保证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准确化。
一方面,民营企业内部要定期召开会议,各部门管理者将工作进度情况、经营利润达标情况及时向上层汇报,由上级领导总结工作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制定调整计划,再向各部门下达指令,重新规划部署;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要注重保管客户和供应商档案资料,建立信息联网,减少信用危机,主动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报告,主动与外部审计者沟通,主动与同行的其他优秀民营企业、大型企业、国外先进企业交流,吸取经验,取长补短。
(四)加强内部控制活动
一是要明确职责分工与权力牵制,对必要岗位实行轮番换岗制。
二是要加强对实物资产的控制。与审计师联系,定期盘点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对各业务循环中的会计资料、记录、账本严格保存监管,保证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防止信息失真,防范舞弊行为。并进行账账核对、账项核对等,对资金调度、物资使用实行全程监控,防止权力滥用现象出现。为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民营企业还应考虑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问题。
三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标准。在风险管理战略指导下制定明确的控制目标,并加以分解,根据总体目标以及具体分目标及时纠正偏差,使中小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评估调整及进行审计时有依据保障。
(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通过内部审计控制及外部政府监管、社会公众监督,有利于促进企业规范行为,增强经营管理。
内部审计制度应遵守独立性原则,内部审计人员应设置两名以上,不应由亲属担当,应独立于审计部门,保证权力牵制和审计公正。联系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并由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及时进行信息披露。
四.结束语
研究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仅有助于会计人员更深入了解内部控制的特点,也有利于治理层、管理层、会计人员从多方面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本文分析了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作用,针对内控的五大要素探讨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根据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为民营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防范风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许永斌,张宜霞.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其建设框架研究[J].会计之友,2013(29).
[2]薛国友,宋杰.民营小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24).
[3]白洁.浅谈中小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必要性[J].江苏商论,2014(2).
[4]许永斌,张宜霞.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其建设框架研究[J]会计之友旬刊,2013(29).
[5]刘清香.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
[6]蒲林昌.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08(5).
[7]霍欣,冯雯静.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商,2013(20).
[8]管仁强.浅析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商论,2011(5).
[9]颜炜,谢丽丽.民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对策[J].经营与管理,2010(5).
[10]宋海燕.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六步法”[J].中国总会计师,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