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学在学生的印象中是一个深奥、神秘的字眼,于是在他们看来《生活与哲学》是一门枯燥难懂的课程。如何改变学生的这一看法,使学生喜爱这一门课,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一位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方法,仅供参考。
一、导入——激发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巧的课堂导入,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为一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导入新课的方法主要有:实物导入、歌曲导入、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导入、观点讨论导入等。
实物导入。例如讲“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内容时,教师可准备一盆生长茂盛的常春藤,通过讲解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土壤、空气、水分等要素的相互配合来说明哲学道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利用一盆花来进行点拨从而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歌曲导入。例如讲“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内容时,可引入歌曲《走进新时代》,这首歌曲很好地体现了“时代发展、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知识内容。
故事导入。例如讲“主观必须符合客观”内容时,我为学生送上故事《掩耳盗铃》;讲“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内容时,为学生送上《小灰驴背盐》的故事;讲“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内容时,为学生送上《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第二块血迹》的故事。
创设情境导入。例如讲“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内容时,教师可以请学生拿出笔将教材中的重点标出来,并故意制造出“笔”与“签字笔”、“红色签字笔”的误解,从而引出主题“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观点讨论导入。常言说:“理不辨不明。”通过讨论、辩论能够明辨是非,提高认识能力。例如讲“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内容时,教师可展示古今中外的11种哲学观点请学生讨论分析,使学生从感性上辨别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不同。
教学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其核心要求为:引发兴趣、自然衔接、创设情境、导入下文。
二、教法——灵活多样
《生活与哲学》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课程,观点抽象、道理深奥。要学好这门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其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归纳论证等学习能力至关重要,教师恰当运用教学手段及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首先提供典型的案例(事例、材料),给出具体的材料,然后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该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讨论,使抽象的认识、观点或道理变得浅显易懂的教学方法。例如讲“办事情要抓住重点”内容时,教师可先讲《楚王为什么会一无所获》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白办事情要抓住事物的重点的道理。
情境创设法。要把一些抽象的理论讲解得生动透彻,教师可以通过录像、录音、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用歌曲、照片、挂图等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情感,引发学生联想,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例如讲“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内容时,教师可给学生展示“接通电源,电灯发亮”的物理现象;讲“矛盾的特殊性”内容时,可设计活动“认认明星脸”。
逐层透视法。教学中遇到概念性较强、较抽象的知识点时,可用抽丝剥茧法,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理,使学生豁然开朗。例如讲“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内容时,可先设问:“既然人的体能和生理器官的功能在很多方面比不上动物,为什么还讲人是万物之灵呢?”由此引出哲学命题“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然后接着提问:“什么是主观能动性?”之后展示三则材料:“牛顿由思考苹果落地的现象发现万有引力定律”、“21世纪的新发明”和“铁人王进喜事迹”,总结出主观能动性的三点表现。这样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主观能动性的相关知识讲解得很透彻。
对比分析法。很多哲学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非常相似,很容易混淆,需要对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对比分析以区别开来。例如“认识的根本任务”需要区分两组重要概念:“现象和本质、规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对于前者,列出表格从“含义”、“手段”等方面进行比较即可;对于后者,则需要列出表格从“含义”、“把握手段”、“程度”、“水平”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求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深入的理解。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教材的情况、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灵活运用。
三、课件——精益求精
多媒体课件融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于一体,能极大提高课堂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我们应该把握简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艺术性原则,进行反复推敲,精益求精。
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理解教学重点、难点,理清教学思路,考虑教学方法,确定课件的内容结构、表现形式及先后顺序。
其次,要根据教材的需要、教法的要求精选教学素材,并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变成可供计算机使用的数据。
再次,编写文字脚本,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师生活动,形成有序的课件框架;编写制作脚本,针对教学需要,根据多媒体的表现特点,综合编排图片、影像、声音等素材,设计课件的基本形状。
最后,制作合成,对脚本和各种多媒体素材进行有效整合,制作成符合教学目的、便于学生学习掌握的CAI课件。
总之,要改变学生对《生活与哲学》课程的认识误区并实现教学目标,我们教师必须在备课上下工夫,从教学内容的导入到教法的灵活运用,再到课件的精心制作,都应当别出心裁、独具匠心,符合学生需要,提升教学效果。[S]
一、导入——激发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巧的课堂导入,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为一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导入新课的方法主要有:实物导入、歌曲导入、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导入、观点讨论导入等。
实物导入。例如讲“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内容时,教师可准备一盆生长茂盛的常春藤,通过讲解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土壤、空气、水分等要素的相互配合来说明哲学道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利用一盆花来进行点拨从而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歌曲导入。例如讲“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内容时,可引入歌曲《走进新时代》,这首歌曲很好地体现了“时代发展、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知识内容。
故事导入。例如讲“主观必须符合客观”内容时,我为学生送上故事《掩耳盗铃》;讲“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内容时,为学生送上《小灰驴背盐》的故事;讲“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内容时,为学生送上《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第二块血迹》的故事。
创设情境导入。例如讲“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内容时,教师可以请学生拿出笔将教材中的重点标出来,并故意制造出“笔”与“签字笔”、“红色签字笔”的误解,从而引出主题“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观点讨论导入。常言说:“理不辨不明。”通过讨论、辩论能够明辨是非,提高认识能力。例如讲“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内容时,教师可展示古今中外的11种哲学观点请学生讨论分析,使学生从感性上辨别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不同。
教学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其核心要求为:引发兴趣、自然衔接、创设情境、导入下文。
二、教法——灵活多样
《生活与哲学》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课程,观点抽象、道理深奥。要学好这门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其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归纳论证等学习能力至关重要,教师恰当运用教学手段及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首先提供典型的案例(事例、材料),给出具体的材料,然后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该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讨论,使抽象的认识、观点或道理变得浅显易懂的教学方法。例如讲“办事情要抓住重点”内容时,教师可先讲《楚王为什么会一无所获》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白办事情要抓住事物的重点的道理。
情境创设法。要把一些抽象的理论讲解得生动透彻,教师可以通过录像、录音、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用歌曲、照片、挂图等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情感,引发学生联想,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例如讲“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内容时,教师可给学生展示“接通电源,电灯发亮”的物理现象;讲“矛盾的特殊性”内容时,可设计活动“认认明星脸”。
逐层透视法。教学中遇到概念性较强、较抽象的知识点时,可用抽丝剥茧法,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理,使学生豁然开朗。例如讲“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内容时,可先设问:“既然人的体能和生理器官的功能在很多方面比不上动物,为什么还讲人是万物之灵呢?”由此引出哲学命题“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然后接着提问:“什么是主观能动性?”之后展示三则材料:“牛顿由思考苹果落地的现象发现万有引力定律”、“21世纪的新发明”和“铁人王进喜事迹”,总结出主观能动性的三点表现。这样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主观能动性的相关知识讲解得很透彻。
对比分析法。很多哲学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非常相似,很容易混淆,需要对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对比分析以区别开来。例如“认识的根本任务”需要区分两组重要概念:“现象和本质、规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对于前者,列出表格从“含义”、“手段”等方面进行比较即可;对于后者,则需要列出表格从“含义”、“把握手段”、“程度”、“水平”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求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深入的理解。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教材的情况、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灵活运用。
三、课件——精益求精
多媒体课件融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于一体,能极大提高课堂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我们应该把握简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艺术性原则,进行反复推敲,精益求精。
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理解教学重点、难点,理清教学思路,考虑教学方法,确定课件的内容结构、表现形式及先后顺序。
其次,要根据教材的需要、教法的要求精选教学素材,并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变成可供计算机使用的数据。
再次,编写文字脚本,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师生活动,形成有序的课件框架;编写制作脚本,针对教学需要,根据多媒体的表现特点,综合编排图片、影像、声音等素材,设计课件的基本形状。
最后,制作合成,对脚本和各种多媒体素材进行有效整合,制作成符合教学目的、便于学生学习掌握的CAI课件。
总之,要改变学生对《生活与哲学》课程的认识误区并实现教学目标,我们教师必须在备课上下工夫,从教学内容的导入到教法的灵活运用,再到课件的精心制作,都应当别出心裁、独具匠心,符合学生需要,提升教学效果。[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