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着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对于学生个性的培养越来越突出,发展学生的个性,塑造完美的人格,成为了体育教学发展的新目标,本文结合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探讨如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生个性的培养。
大学体育教学学生个性养成所谓个性主要是指个体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和稳定性的心理特征总和。主要是针对心理方面的差异性而言的。就一个人个性的养成而言,既包括先天的因素,也包括后天教育环境的影响。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一个重要场所,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学生的个性而言,一定要客观地加以分析和看待。事实上,也正是由于学生之间所具有的各自不同的个性才使赋予了他们以不同的性格特点,使他们成为了一个个独一无二的个体,这也是教育的目标。这也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和成才。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在则主要就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养成提出了建设的意见,旨在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和途径。
一、体育“个性品质”的内涵
就体育中的“个性品质”而言,主要是指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和行为能力特点。这种“个性品质”主要包括思想品质、行为品质、心理品质三种。
二、大学体育在培养大学生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1.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化适应能力
大学是学生面临着的一个新圈子,与之前的初高中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大学中不仅会接触到来自形形色色的个体,而且环境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面对这一现状,学生如果处理不好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的话,那么他便很难融入到大学这一集体生活中,最终便会造成他们孤僻、内向等品质特点的出现。
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学生日常锻炼的重任,有助于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气氛,培养他们体育运动的爱好。从教学角度上讲,体育教学最突出的特点便是活动场所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学生能够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自由地与其他成员组合完成教师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与其他课程的教学相比也更为自由、直接,且还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更容易克服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性心理,从而使其更好地融入到集体活动中。使他们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也逐渐扩大了自身的交际范围,也学会了人际交往的能力,懂得了互助与团结。
2.有助于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
体育运动最大特点之一便是竞争性。事实上,这也是体育活动最大的魅力特征之一。对于学生而言,要想获得最终的胜利,首先要具有顽强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自身在运动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诸如田径赛场上的风吹日晒,越野赛场上的长途跋涉等等,如果没有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的话,最终便很难获得成功,更达不到自身所指定的理想的目标。此外,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会情不自禁地受到比赛气氛的影响,由于比赛结果也具有瞬息万变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想获得最终的胜利,除了要具有过硬的运动技术以外,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当自己在比赛中处于弱势的时候,不要气馁,要坚持到最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比分拉平;当自己处于优势地位时,也要时刻保持冷静,争取将这种优势保持到最后。这些都是通过体育教学所能够给学生带来的,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
三、大学体育教学中个性化教育的实施
1.正视学生个体差异,在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
就当前的教学模式而言,受传统思维教学观念的影响依然比较严重。表现在教学中教师依然将自身看作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则处于被动的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而且也不利于他们的学习,更不利于他们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此,我们必须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被动性地位,在对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身的身体现状、运动兴趣,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从而全面建立新型的教学观和师生观。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联系在一起,将体育教学的育体和育心功能结合起来,营造生动、活泼积极的课堂气氛。
2.体育教学内容设置要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统一
高质量教学效果的实现是在保证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学生个性发展一致的基础上实现。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只有学生对体育项目产生了兴趣以后,他们才能主动地投入到该体育项目的运动之中,并与其他学生积极配合,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教学内容。而他们在这一运动中也感受到了运动给他带来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的愿望;第二,根据学生的性格进行分类。体育运动包括团体性项目和个体性项目两种,对于团体性项目而言需要在学生相互配合的基础上才能完成,这也需要一些性格外向型的学生参与到这一运动中。而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而言,则可以向他们推荐那些个体性的运动项目。此外,还要大胆鼓励学生参与与其性格相反的运动项目中,逐步健全他们的性格。
3.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从本质上讲,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基本的运动技能,但是这一运动技能的掌握的程度和速度又和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为他们创作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上一定要合理的掌握时间,而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要强调内容的活泼和时代性和层析性等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练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活动中逐步获得满足感。
4.构建平等师生关系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作为主导者,应该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与学生一起练习、游戏、比赛,共享运动所带来的快乐,并且能够经常换位去审视自己,了解学生,不断改变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学牛观,与学生民主、平等地合作交流。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敬从而提升其人格魅力,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最佳的教育情境。只有这样的体育教师,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自主创新,进一步促进个性的发展。
总之,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了如指掌,熟悉体育教学在学生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方面的重要影响,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健全个性品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单继伟.体育合作教学对增进高职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研究[J].运动,2011,(01).
[2]孙志平.高职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对策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2).
大学体育教学学生个性养成所谓个性主要是指个体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和稳定性的心理特征总和。主要是针对心理方面的差异性而言的。就一个人个性的养成而言,既包括先天的因素,也包括后天教育环境的影响。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一个重要场所,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学生的个性而言,一定要客观地加以分析和看待。事实上,也正是由于学生之间所具有的各自不同的个性才使赋予了他们以不同的性格特点,使他们成为了一个个独一无二的个体,这也是教育的目标。这也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和成才。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在则主要就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养成提出了建设的意见,旨在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和途径。
一、体育“个性品质”的内涵
就体育中的“个性品质”而言,主要是指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和行为能力特点。这种“个性品质”主要包括思想品质、行为品质、心理品质三种。
二、大学体育在培养大学生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1.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化适应能力
大学是学生面临着的一个新圈子,与之前的初高中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大学中不仅会接触到来自形形色色的个体,而且环境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面对这一现状,学生如果处理不好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的话,那么他便很难融入到大学这一集体生活中,最终便会造成他们孤僻、内向等品质特点的出现。
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学生日常锻炼的重任,有助于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气氛,培养他们体育运动的爱好。从教学角度上讲,体育教学最突出的特点便是活动场所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学生能够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自由地与其他成员组合完成教师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与其他课程的教学相比也更为自由、直接,且还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更容易克服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性心理,从而使其更好地融入到集体活动中。使他们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也逐渐扩大了自身的交际范围,也学会了人际交往的能力,懂得了互助与团结。
2.有助于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
体育运动最大特点之一便是竞争性。事实上,这也是体育活动最大的魅力特征之一。对于学生而言,要想获得最终的胜利,首先要具有顽强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自身在运动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诸如田径赛场上的风吹日晒,越野赛场上的长途跋涉等等,如果没有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的话,最终便很难获得成功,更达不到自身所指定的理想的目标。此外,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会情不自禁地受到比赛气氛的影响,由于比赛结果也具有瞬息万变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想获得最终的胜利,除了要具有过硬的运动技术以外,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当自己在比赛中处于弱势的时候,不要气馁,要坚持到最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比分拉平;当自己处于优势地位时,也要时刻保持冷静,争取将这种优势保持到最后。这些都是通过体育教学所能够给学生带来的,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
三、大学体育教学中个性化教育的实施
1.正视学生个体差异,在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
就当前的教学模式而言,受传统思维教学观念的影响依然比较严重。表现在教学中教师依然将自身看作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则处于被动的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而且也不利于他们的学习,更不利于他们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此,我们必须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被动性地位,在对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身的身体现状、运动兴趣,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从而全面建立新型的教学观和师生观。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联系在一起,将体育教学的育体和育心功能结合起来,营造生动、活泼积极的课堂气氛。
2.体育教学内容设置要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统一
高质量教学效果的实现是在保证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学生个性发展一致的基础上实现。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只有学生对体育项目产生了兴趣以后,他们才能主动地投入到该体育项目的运动之中,并与其他学生积极配合,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教学内容。而他们在这一运动中也感受到了运动给他带来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的愿望;第二,根据学生的性格进行分类。体育运动包括团体性项目和个体性项目两种,对于团体性项目而言需要在学生相互配合的基础上才能完成,这也需要一些性格外向型的学生参与到这一运动中。而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而言,则可以向他们推荐那些个体性的运动项目。此外,还要大胆鼓励学生参与与其性格相反的运动项目中,逐步健全他们的性格。
3.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从本质上讲,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基本的运动技能,但是这一运动技能的掌握的程度和速度又和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为他们创作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上一定要合理的掌握时间,而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要强调内容的活泼和时代性和层析性等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练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活动中逐步获得满足感。
4.构建平等师生关系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作为主导者,应该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与学生一起练习、游戏、比赛,共享运动所带来的快乐,并且能够经常换位去审视自己,了解学生,不断改变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学牛观,与学生民主、平等地合作交流。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敬从而提升其人格魅力,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最佳的教育情境。只有这样的体育教师,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自主创新,进一步促进个性的发展。
总之,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了如指掌,熟悉体育教学在学生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方面的重要影响,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健全个性品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单继伟.体育合作教学对增进高职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研究[J].运动,2011,(01).
[2]孙志平.高职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对策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