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丁冬贬低郭沫若的手法

来源 :郭沫若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tig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丁冬贬低郭沫若的手法周九香从《读者》杂志1996年第10期上读到丁冬先生的《逢场作戏的悲哀》一文。文章的要害是说郭沫若不能享有与鲁迅并肩的美誉。文章使用的手法,不外乎“权威论证法”,“以点代面法”,“从郭氏论著求证法”,“扬此抑彼法”一、“权威论证...
其他文献
传统精神的现代化──也谈郭沫若泛神论的背后税海模《郭沫若学刊》1994年第3期发表的《在“泛神论”背后──郭沫若早期哲学思想再探》,对学术界几成定论的郭沫若泛神思想提出质疑
郭沫若按照时代要求治史的原则干树德在郭沫若一生的业绩中,他的史学成就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虽然他不是专门的史学工作者,并且只时断时续地探讨一些史学问题,但却在史学领域中
论郭沫若小说创作的现代文化品格张恩和/也许因为郭沫若在诗歌创作和历史剧创作方面成就太突出.也许因为人们对郭沫若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看法和评价不同,总之,迄今研究者对郭沫若
必要的一辩水谷刘祖春同志在《忧伤的遐思》(《新文学史料)>1991年第1期)中,对郭老在1948年的《斥反动文艺》一文中指称沈从文是“反动派”一事,表示了很大的不满,激愤之情,溢于言表。我以为,刘
郭沫若与日本文学唐世贵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沙湾人,祖上因贩运货物最后从福建来川购置产业定居。郭沫若自幼喜爱文学,在母亲辅导下,开始习诵古典诗词,同时在求学之初便已
抛家舍生为救国邢淼郭沫若的伟大在于他的文学,在于他的史学,在于蕴含在他的文史巨著中的爱国主义精神。郭沫若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体现在他的著作里,更存在于他的行动中。
《孔雀胆》主题的积极意义李向阳郭沫若对他所创作的史剧偏爱的是《孔雀胆》,而颇受非议的也是《孔雀胆》。围绕《孔雀胆》主题的是非争论延续至今似尚无定论。说到《孔雀胆》
喧嚣与寂寞──重识郭沫若阎延文进人所谓“后新时期”的90年代,热潮热点的纷至迭来、此消彼长已成为具有符码意义的文坛动向。不必说“陕军东征”、“大师骤起”,也不谈“专栏火
让郭学的光焰燃烧得更旺──兼谈郭沫若与抗战文化黄云万,钟力生一翻开历史画卷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两本平凡而伟大的画册,一是在陕北延安窑洞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
《黄山探梅四首》赏析失实王寿林中国和平出版社,为纪念郭沫若诞辰100周年而编辑出版的《郭沫若名诗鉴赏辞典》终于出版了.放在案头时时诵读,爱不释手。《郭沫若名诗鉴赏辞典》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