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6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疾病中作用研究

来源 :中外医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stalym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讨论KL-6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CTD-ILD)疾病中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就诊于该院的CTD-IL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共计纳入45例,选取同期该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人群(对照组)45名进行对照研究,对其进行KL-6水平检测.根据研究组患者的胸部高分辨CT影像学特点将其分为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和未定型3种类型,同时根据影像学分级将其分为Ⅰ、Ⅱ、Ⅲ级,比较影像学不同分级以及不同分型之间KL-6的表达情况和差异的.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血清KL-6水平(2.74±0.36)U/mL,对照组为(2.21±0.84)U/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0,P<0.001);UIP类型的KL-6水平为(3.16±0.32)U/mL、NSIP类型的KL-6水平为(2.71±0.35)U/mL、未定型类型的KL-6水平为(2.55±0.46)U/mL,UIP类型的KL-6水平高于NSIP和未定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21,P0.05);Ⅰ级KL-6水平为(2.66±0.46)U/mL、Ⅱ级KL-6水平为(2.53±0.62)U/mL、Ⅲ级KL-6水平为(3.18±0.94)U/mL,胸部高分辨率CTⅢ级KL-6水平高于Ⅰ级和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542,P0.05);硬皮病的KL-6水平为(2.83±0.84)U/mL,血管炎的KL-6水平为(3.33±0.18)U/mL,系统性红斑狼疮的KL-6水平为(2.65±0.41)U/mL,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干燥症的KL-6水平为(3.22±0.58)U/mL,皮肌炎的KL-6水平为(3.45±0.12)U/mL,类风湿关节炎的KL-6水平为(2.72±0.62)U/mL,CTD-ILD患者的KL-6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21,P=0.012<0.05),CTD-ILD各类疾病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血清KL-6水平相比水平相比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血清KL-6水平可观察到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的严重程度,从影像学角度来看,其在UIP型患者以及Ⅲ级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其对于本病的病情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2019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全方位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神经功能缺损水平评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神经功能缺损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生活活动
目的 分析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8年10月—2020年4月收治的60例COPD合并OSAH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性治疗后常规鼻导管吸氧治疗)和观察组(基础性治疗后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安全性、肺功能、血气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和观察组比较均
目的 研究影响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形成的相关因素,以此因素建立风险概率预测模型,以协助判断宫颈癌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20年12月收治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的203例宫颈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用Logistic回归法筛选出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建立Logistic风险概率预测模型,并算出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经过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总胆固醇、血浆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病理类型、抗凝为影响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