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耕地生态足迹可以定量评价耕地可持续发展状态,而耕地的生态状况影响长远粮食安全保障.基于2018年粮食主产区各省份省域截面数据,利用“区域公顷”耕地生态足迹模型计算耕地生态足迹,采用熵值法测算粮食安全水平,运用莫兰指数进一步分析其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粮食安全水平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总耕地生态足迹存在空间负 自相关;粮食安全水平与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其中,高—高聚集区分布在黑龙江,低—低聚集区分布在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苏,高—低聚集区分布在河南、山东;粮食安全水平与总耕
【机 构】
: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生态足迹可以定量评价耕地可持续发展状态,而耕地的生态状况影响长远粮食安全保障.基于2018年粮食主产区各省份省域截面数据,利用“区域公顷”耕地生态足迹模型计算耕地生态足迹,采用熵值法测算粮食安全水平,运用莫兰指数进一步分析其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粮食安全水平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总耕地生态足迹存在空间负 自相关;粮食安全水平与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其中,高—高聚集区分布在黑龙江,低—低聚集区分布在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苏,高—低聚集区分布在河南、山东;粮食安全水平与总耕地生态足迹存在显著的空间负自相关,高—低聚集区分布在山东;降低耕地生态足迹是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文章基于面板数据回归方法,使用青岛制造业15个行业2005-2018年的数据,在固定资本投入、R&D投入、环境规制等传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引入智能工业发展水平和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研究了各因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青岛制造业生态效率经过2005-2013年的持续增长后开始呈现衰退趋势,15个行业中有12个属于高消耗高排放和低消耗高排放类型,生态形势严峻;智能工业发展对于生态效率产生了正向促进作用,在各因素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其效果在2013年后出现了明显下滑;行业间技术溢出的作用并未得到体现,环境规制和
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充分理解综合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承载力指数模型对山东省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测算,并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结合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城市综合承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山东省城市综合承载力总体水平较低且发展不均衡,呈现济南和青岛“双核”空间结构;(2)社会承载力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经济承载力、环境承载力随时间显著提升,资源承载力是最大的制约条件;(3)人均粮食产量、经济密度、公路
基于201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从产业融合视角构建文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分析文旅融合水平时空演变的基础上,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变量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2010-2018年我国文化和旅游融合水平偏低但呈上升趋势,其特征为东高西低.(2)从全国范围看,我国城镇化与文旅融合都存在依赖自身发展惯性的现象;城镇化对文旅融合具有正向影响,文旅融合对城镇化有负向影响.(3)从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看,三大地区城镇化与文旅融合发展具有地区差异,东部、西部地区为城镇
为探究长江经济带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碳减排的具体影响,研究基于2000-2017年的相关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长江经济带地区各省市在碳排放方面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某省市的产业结构升级主要是通过降低相邻省份的碳排放来促进整个长江经济带地区的碳减排;其次,长江经济带地区的碳排放存在明显的时间滞后性,前期较高的碳排放将导致本期碳排放量的增长;最后,能源消费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口规模对碳排放的综合影响显著为正,而对外贸易和金融发展的效应系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
以地方政府竞争为视角,梳理了环境规制、地方政府竞争与污染性产业转移之间的理论机制,又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0-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垂直型环境规制对污染性产业转移的影响程度.研究结论表明:环境规制对污染性产业转移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很好地解释了环境规制政策对污染性产业的驱逐现象;地方政府以环境治理目标为竞争方式,环境规制政策明显减少了污染性产业的聚集,起到较好的环境治理效果;环境规制通过地方政府竞争对污染性产业转移的绩效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东部地区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存
生态文明理论是中国对世界的巨大理论贡献,体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等一系列科学论断,统筹生态环境治理并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基本遵循.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严重、传染病流行等导致的生态环境失衡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好转,严重威胁全球人类的安全,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其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由刘经纬教授等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一书,对我国生态文明建
2021年6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气候变化对植物病虫害影响的科学综述》中指出,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破坏经济作物的植物害虫破坏力增强,对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无独有偶,芬兰阿尔托大学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到21世纪末期,全球约有30%的粮食会进入零产量状态.农业本身具有天然的弱质性,所面临的自然风险超过任何产业,降雨、温度、干旱都能够对其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粮食生产、品质、贸易等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危及全球的粮食安全.
在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提出“消耗—状态—调控—反馈”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并为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的客观评价提供一个科学、全面、易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消耗—状态—调控—反馈”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6个城市进行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分结果最高,与广州市同处于亚健康状态;重庆最低,与天津同处于不健康状态;上海和深圳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处于临界值.“消耗—状态—调控—反馈”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
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是衡量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状态的一种重要方式.文章立足于生态系统理论,结合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和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DEA)构建了一个综合的DPSIR-DEA评价模型,以新疆作为研究区,基于DPSIR模型构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超效率DEA测算2013-2018年新疆旅游生态安全指数,并使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新疆旅游生态安全的空间演变特征.研究发现:研究期内,新疆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数时间上经历“先升后降再升”的“N”型演变,空间上则呈现为经济发达地区的点状
通过分析创新驱动内涵,建立创新驱动评价指标,进而构建价值链高度评价模型,以河南省为例开展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发现:(1)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全产业链创新、金融创新均对创新驱动产生正向影响.(2)商业模式创新对制造业的影响越发重要,河南省制造业应注重商业模式创新,以获得更高的附加价值.(3)全要素变化对创新驱动的影响要大于单一因素变化,不同要素之间要相互协同,相互匹配.(4)河南省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路径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加强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分别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论文系统地剖析了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