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感悟诗词形象美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qui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诗人总是在创作中选择和描绘适合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景物,并借生动的画面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应把握诗词的形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陶冶审美情趣,发展学生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关键词 :入境激情;以境解疑; 拓境想象 ;形象美
  诗人总是在创作中选择和描绘适合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景物,并借生动的画面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雄壮的泰山;如“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优美宁静的景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怡然自得的诗人,都具有一种形象美,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诗词描绘的这种形象美。
  一、 入境激情,感知形象美
  古诗词教学时,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设一种新鲜、好奇的情境,使学生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很快投入到古诗词的学习中去,这就要精心设计好新课导入。新课导入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出示图片或实物,播放录音或运用多媒体创设意境,最常用的是凭借语言直观,靠精心设计的导语迅速地引起学生的审美注意。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手段一般是综合运用,为入境激趣服务,引起学生注意整体感知诗词所描绘的形象美。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王安石的《梅花》时,先带来几盆梅花,让学生看看、摸摸、闻闻,引起学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然后放一段有关梅花的录像,教师配乐解说:“梅花,是我国的名花。它的颜色主要有红、白两种,红的似霞,白的如雪。与别的不同,她在万花凋零的冬末春初开放,不怕寒冷,不怕风欺雪压,是一种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花。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有许多仁人志士对梅花推崇备至,有的以梅花自比,有的以梅花赞人,留下了数不清的名篇名章。今天,我们学习的古诗《梅花》就是其中一篇。”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进入情境,初步感知了梅花形象之美。
  如教学《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时,我让学生感悟诗的前二句,第一句是写春的背景:蒙蒙春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雨滋润着春草,一片朦胧;第二句写早春的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而这一句恰是全篇的绝妙佳句。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都不见,但若下过一场雨后,春就悄悄地来了,小草就是春的使者,作者抓住早春小雨和春草初萌两个典型特征,写出了早春景色和初见春色的欣喜,生动传神。
  二、 以境解疑,揣摩形象美
  如教学王维的《使至塞上》时,学生对被王维称为“千古奇观”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演示这种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然后帮助学生理解。试想,那茫茫无边的背景之上,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浑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燃烧起的一股浓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醒目,也只有“孤烟”二字才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一下子变得坚韧挺拔,刚直有力。“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贯穿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长”字便自然涌上作者心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这里的“圆”与前面的“直”,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正如《红楼梦》里香菱所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找不出两个字来。”再如教学《雁门太守行》这首诗时,我抓住“黑云”、“压”等几个字来展开,“黑云”指什么?为什么“压”,“黑云”一词形容敌军的来势凶猛,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汹汹,以及敌我双方力量的悬殊,守军将士的处境艰难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出来。学生也只有细细揣摩,才能进一步理解诗词所创造的那种形象之美。
  三、 拓境想象,感悟形象美
  诗词大多篇幅短小,思维跳跃性大,教师只有充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去对诗词的空白加以充分的发挥和利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学识才智、趣味情感来充实,拓宽诗词画面。只有这样,诗中的意象才会纷纷呈现在我们眼前,诗中的意象才会形成优美动人的画面,才会使学生有如见其人,如历其事,如临其境的感受,才能使学生感受更丰富、更新鲜、更美好的图景,得到新的感悟和收获。
  如在教学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应一边分析该词优美的画面,一边引导学生对每个画面展开想象。如在分析“江山如画”时,教师娓娓叙来,向学生展示那美丽的画面:长江两岸怪石林立,直插云霄,江中江水滔滔,汹涌澎湃,被击碎的巨浪在江面上形成千万朵洁白的浪花。这样,学生不知不觉中体会了这幅画面既雄奇又壮美的特征,深切领会了“江山如画”的内涵。在《行路难》这首诗中,诗人的浪漫主义体现在夸张的描写和象征手法的运用上,这首诗里,诗人运用了“黄河”、“太行山”、“沧海”这些壮美的意象,通过丰富的想象表现人生道路的艰难,也表现自己的雄心壮志,诗人用极夸张的笔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场珍贵的盛宴,却笔锋一转,道出了自己“不能食”的苦闷,又巧用典故来表明自己的信念,更丰富了诗的内容,短短的几句诗却似乎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面以及穿越千年依然在向我们自信微笑的诗人形象,加上诗歌跳动的韵律和节奏,使全诗情感一波三折,跃宕起伏,无不体现出古典诗词所具备的意境美、形象美、韵律美和情感美,教者在教学时应用心引导。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出口洲中学 415602)
其他文献
研究〔I2 Br〕-络阴离子与乙基紫、结晶紫、维多利亚蓝 4R等碱性三芳基甲烷染料在聚乙烯醇存在下的离子缔合反应的条件、分光光度特征和分析化学性质。结果表明 ,在稀磷酸介
本文通过地衣植物藻类细胞微核检测技术测定了分布于天山菊花台和后峡地区地衣藻类细胞微核千分率 (MCN‰ )及环境污染指数 ,并进行了t检查。结果表明 (MCN‰ )有明显差异。从两个分布区 2种地衣细胞观察分析来看 ,后峡地区地衣藻类细胞的污染指数都在 3.5以上 ,通过t检查也可以看到 ,差异极度显著。所获得的数据表明 ,后峡区受到严重的污染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一些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怕写作文学生的思维不敏捷、缺乏对事物的认识和分析能力、想象力匮乏等一直困扰着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优先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系统的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以增强创造思维能力呢?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一、开阔学生视野,引导他们到大自然、生活中寻找作
作文是历年中考语文最亮丽的一道风景,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占分比例最大,含金量最高。“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是关键。写文章也是如此,一篇文章云云千言,开头便是文章的门面,好的开头可使文章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很糟糕的文章开头,会让读者一眼看出破绽,那么他便会觉得兴趣顿无、索然无味,当然也就不会再看下去了。即使文章后面再精彩,也只能让人扼腕叹息。实践中,学生因作文开头不理想而影响作文整体面貌的例子并不
对木垒繁殖区波斑鸨秋季迁飞前种群动态的研究发现 ,秋季波斑鸨有集群现象 ,多以家族或成体与亚成体组成小群 ,数个小群集合形成大的迁飞群。秋季波斑鸨的警觉性非常高 ,距观察者 30 0 - 10 0 0m甚至更远 ,即惊飞。与夏季分布区相比 ,秋季波斑鸨分布区向西南移动约14km至E90°36’。
一、语文诗歌教学现状  1.学生阅读诗歌存在障碍  一是学生兴趣淡薄。目前,大多数学生对诗歌缺乏兴趣,笔者曾对所教高二两个班级124名学生喜爱诗歌程度做过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喜欢阅读诗歌的学生所占比例不足10%,60%以上的学生不喜欢诗歌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诗歌的故事性不强,70%以上的学生学习诗歌的原因是为了“应付考试”,近半的学生对学不学诗歌持“无所谓”态度。上述事实表明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还只是停留
小学生的阅读,是人生阅读学习的起始阶段,是“一张白纸画最新最美画图”的良机,但也极易被不慎的笔墨所涂损。小学生阅读的启蒙性及系列性主要是从识字、词到句、到段、到篇。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思想内容,必须循序渐进,才有利于掌握系统知识,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欠缺生活经验,更不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所以,小学生的阅读需要精心,具体地培养和指导。  一、小学阶段阅读教育现状分析  大多数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高,甚至是
依托院线提升计划,华南理工大学以张振刚教授为首的战略研究中心团队对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管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对广东省内外众多先锋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深入调研的基础
摘要:本文就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者谈了几点经验:形象地使用肢体语言;多途径地使用直观教学;适时地创设语境;让游戏贯穿课堂;经常性地使用多媒体教学。  关键词:英语课堂 ; 培养兴趣 ;寓教于乐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课堂的艺术性是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保证。教师“独霸讲台”而形成的“一 言堂”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打了折扣。因此,课堂教学教师要根
本文对 1 0 4只快步麻蜥人工断尾和再生能力 ,断尾愈合 ,芽基形成及生长和在生尾表皮分化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快步麻蜥断尾后 ,一般都能再生 ,长出再生尾 ,再生尾长约 1 1 - 2 8mm。断尾再生过程包括伤面愈合 ,再生芽基形成 ,芽基生长和分化等四个阶段。断尾发后在距肛孔 5mm以内 ,则没有再生 ,只是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