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幕式的前一天,我在新开通的北京地铁十号线里遇到了大卫。他的个头足有一米九以上,满脸的胡须和黑色墨镜让人看不出他的实际年龄,只是从已经花白的胡须中觉得他应该有50岁了,异常宽厚的上身穿着一件印有悉尼奥运标志的蓝色T恤,帽子上也有明显的2000年悉尼奥运会LOGO图案。他的左肩上有一个布袋,里面装了一个非常中国化的折叠小櫈—马札。吸引我的是他胸前的一个塑料牌和它上面的文字—“你好,我叫大卫,我来自澳大利亚,我来观看北京奥运会,我想与你交换奥运徽章”徽章两个字最初写成了“别针”然后被修改过来的。我马上掏出相机,向大卫示意,他同意了我给他拍照。恰好,我身上还戴着两枚奥运纪念章,掏出一个给他看,他很开心的拿出一个挂满各式纪念章的夹克出来,并取过一个印有松下标志的徽章与我交换。我们都知道,彼此拿出的纪念章只是最普通的那种,但这并不妨碍语言不通的两个人的交流沟通,一切源于奥林匹克运动,和那一枚小小的奥运会纪念章。
我所认识另外一个对于奥运纪念章的疯狂爱好者也叫大卫,这个大卫是美国人,他有一位名叫“兰兰”的美国夫人,兰兰的丈夫全名叫做鲁大卫。有一天,鲁大卫把很多记者邀请到了可口可乐公司,作为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奥林匹克项目部总经理,鲁大卫用好的一塌糊涂的中文向一帮中国人介绍可乐与奥运徽章的渊源及其故事。在鲁大卫看来,奥运会纪念章利益于多年的运行,奥运会纪念章交换已成为亿万奥运会全球观众们非常乐于参与的一项活动。因为纪念章具有独特的含义,它也代表着百年奥林匹克运动文化中的一部分,而这些纪念章由于发行量大,价格便宜,比较起紧俏的奥运会门票来说,属于人人都能买得起也能买得到的奥运会元素。更有趣的是,你可以把你自己的徽章拿出来,挂在自己帽子或者身上,这就说明你希望与人分享你的藏品,与别人交换你所没有的纪念章。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通过小小的徽章来彼此交流,感受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的影响力,这就是奥运会纪念章的魅力所在。
而这样一种已经全球化了的奥运会活动之一,已经深深地被打上了可口可乐的印记,因为奥运会纪念章之所以能随着奥林匹克运动一起深入人心并广泛流传,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可口可乐公司在多年来不遗余力的推广。在1980年美国普雷斯特湖奥运会上,可口可乐首次向公众发行奥运纪念章和奥运推广产品。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上,可口可乐公司建造了第一座“可口可乐”官方纪念章交换中心,为表彰可口可乐推广奥运纪念章文化做出的贡献,国际奥委会正式授权可口可乐主办此后的各界奥运会纪念章交换活动。此后的每届奥运会上,可口可乐在奥运宣传方式上,又多了一个其他赞助商所没有的载体—纪念章交换中心。虽然各赞助商企业都有权利制造和发布自己的纪念章,但大多只是寥寥几枚,与可口可乐动辄几百枚不同的款式来讲,完全不具有可比性。多年以来,可口可乐牢牢占据着奥运会纪念章官方合作的身份,并一步步将纪念章文化发扬光大。如今,纪念章交换活动已经非常成熟,并成立了奥运会纪念章协会。喜爱纪念章的人们成千上万,其价值也从一枚小小的徽章转变为价格不菲的收藏品。据悉,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发行的一款刻有洛杉矶奥运吉祥物山姆老鹰和一只“可口可乐”瓶子的限量纪念章,如今已值1500美元。最值得一提的是,可口可乐在赛事期间限量发行的“每日一章”,从奥运会开幕式日起,每天发行一枚徽章,奥运会结束后,这些每日一章正好可以拼凑成一个可乐瓶子的形状。1994年“每日一章”首次发行就成为纪念章爱好者疯狂的追捧,据鲁大卫介绍,最近几届奥运上他每次在当届纪念章发行的时候都可以碰到几个熟面孔,后来才知道这几位属于骨灰级的纪念章收藏家,每次奥运会期间,他们都会来举办地,目的就是为了购买可乐推出的“每日一章”。“今年的奥运会,一定还能看到他们!”鲁大卫的语气斩钉截铁。
不过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讲,奥运会纪念章还是个新鲜货。与在国内已经有了众多粉丝的可乐纪念罐不同,奥运会纪念章在前几年还是很少被人们所知。所以,如何将纪念章文化介绍给更多的中国人,是可口可乐首要解决的问题。在可口可乐看来,纪念章交换活动本身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只要参与其中,你就会喜欢上这一简单而有意义的活动,所以,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纪念章是最重要的一点。可乐公司出手不凡,2006年8月8日,奥运会倒计时两周年的时候,可口可乐的纪念章推广活动就已经展开。在盛大的开幕式上,可口可乐请来了国内最当红的运动员刘翔助阵,2008年奥运会第一枚纪念章也是以刘翔为主题所命名的。其后,奥运会倒计时纪念章、鸟巢拼图、水资源保护、奥运图标等一系列鸟巢钢限量版徽章也相继问世。本届奥运会,一共发行50多套大约500多款纪念章,这些纪念章里,蕴涵着深厚的奥运会气息,中国传统文化气息,西方前卫式的演绎方式,都包含在一枚小小的徽章里。如同可口可乐给中国的消费者所建立起的感觉—饱含着运动、时尚、古典、前卫的品牌文化,似乎在告诉所有喜爱可口可乐的人们,选择可口可乐,就是选择一种最前卫的奥林匹克文化,选择一种最古老的现代生活方式。
现在,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是奥运会的气息,随处可闻的是中国文化的味道,随处可见的是可口可乐,地铁里的广告,小商店的遮阳伞,大幅的户外牌,电视里热播的畅爽迎奥运广告片,网络上参与人数上千万的在线火炬传递……人们早已经习惯了可乐公司的无孔不入,但红色的可乐却从来没有放松过一丝宣传自己的脚步。他们在北京开设了三个奥林匹克文化广场,奥运会期间组织了众多的观众互动节目,并邀请了成龙、SHE等当红明星与观众一起参加中国队员获得奥运金牌的活动。在奥运会及残奥会期间,这样的活动始终能在可口可乐的各个文化广场中看见。而每个文化广场,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可以让普通观众亲身参与其中,感受可口可乐无处不在的文化与品牌氛围。
正如可口可乐的奥运主题歌名那样,可口可乐的品牌与理念已经《红遍全球》,而它们堪称无孔不入的营销手段,也一定可以让这个价值650亿美元的品牌红遍奥运!
我所认识另外一个对于奥运纪念章的疯狂爱好者也叫大卫,这个大卫是美国人,他有一位名叫“兰兰”的美国夫人,兰兰的丈夫全名叫做鲁大卫。有一天,鲁大卫把很多记者邀请到了可口可乐公司,作为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奥林匹克项目部总经理,鲁大卫用好的一塌糊涂的中文向一帮中国人介绍可乐与奥运徽章的渊源及其故事。在鲁大卫看来,奥运会纪念章利益于多年的运行,奥运会纪念章交换已成为亿万奥运会全球观众们非常乐于参与的一项活动。因为纪念章具有独特的含义,它也代表着百年奥林匹克运动文化中的一部分,而这些纪念章由于发行量大,价格便宜,比较起紧俏的奥运会门票来说,属于人人都能买得起也能买得到的奥运会元素。更有趣的是,你可以把你自己的徽章拿出来,挂在自己帽子或者身上,这就说明你希望与人分享你的藏品,与别人交换你所没有的纪念章。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通过小小的徽章来彼此交流,感受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的影响力,这就是奥运会纪念章的魅力所在。
而这样一种已经全球化了的奥运会活动之一,已经深深地被打上了可口可乐的印记,因为奥运会纪念章之所以能随着奥林匹克运动一起深入人心并广泛流传,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可口可乐公司在多年来不遗余力的推广。在1980年美国普雷斯特湖奥运会上,可口可乐首次向公众发行奥运纪念章和奥运推广产品。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上,可口可乐公司建造了第一座“可口可乐”官方纪念章交换中心,为表彰可口可乐推广奥运纪念章文化做出的贡献,国际奥委会正式授权可口可乐主办此后的各界奥运会纪念章交换活动。此后的每届奥运会上,可口可乐在奥运宣传方式上,又多了一个其他赞助商所没有的载体—纪念章交换中心。虽然各赞助商企业都有权利制造和发布自己的纪念章,但大多只是寥寥几枚,与可口可乐动辄几百枚不同的款式来讲,完全不具有可比性。多年以来,可口可乐牢牢占据着奥运会纪念章官方合作的身份,并一步步将纪念章文化发扬光大。如今,纪念章交换活动已经非常成熟,并成立了奥运会纪念章协会。喜爱纪念章的人们成千上万,其价值也从一枚小小的徽章转变为价格不菲的收藏品。据悉,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发行的一款刻有洛杉矶奥运吉祥物山姆老鹰和一只“可口可乐”瓶子的限量纪念章,如今已值1500美元。最值得一提的是,可口可乐在赛事期间限量发行的“每日一章”,从奥运会开幕式日起,每天发行一枚徽章,奥运会结束后,这些每日一章正好可以拼凑成一个可乐瓶子的形状。1994年“每日一章”首次发行就成为纪念章爱好者疯狂的追捧,据鲁大卫介绍,最近几届奥运上他每次在当届纪念章发行的时候都可以碰到几个熟面孔,后来才知道这几位属于骨灰级的纪念章收藏家,每次奥运会期间,他们都会来举办地,目的就是为了购买可乐推出的“每日一章”。“今年的奥运会,一定还能看到他们!”鲁大卫的语气斩钉截铁。
不过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讲,奥运会纪念章还是个新鲜货。与在国内已经有了众多粉丝的可乐纪念罐不同,奥运会纪念章在前几年还是很少被人们所知。所以,如何将纪念章文化介绍给更多的中国人,是可口可乐首要解决的问题。在可口可乐看来,纪念章交换活动本身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只要参与其中,你就会喜欢上这一简单而有意义的活动,所以,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纪念章是最重要的一点。可乐公司出手不凡,2006年8月8日,奥运会倒计时两周年的时候,可口可乐的纪念章推广活动就已经展开。在盛大的开幕式上,可口可乐请来了国内最当红的运动员刘翔助阵,2008年奥运会第一枚纪念章也是以刘翔为主题所命名的。其后,奥运会倒计时纪念章、鸟巢拼图、水资源保护、奥运图标等一系列鸟巢钢限量版徽章也相继问世。本届奥运会,一共发行50多套大约500多款纪念章,这些纪念章里,蕴涵着深厚的奥运会气息,中国传统文化气息,西方前卫式的演绎方式,都包含在一枚小小的徽章里。如同可口可乐给中国的消费者所建立起的感觉—饱含着运动、时尚、古典、前卫的品牌文化,似乎在告诉所有喜爱可口可乐的人们,选择可口可乐,就是选择一种最前卫的奥林匹克文化,选择一种最古老的现代生活方式。
现在,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是奥运会的气息,随处可闻的是中国文化的味道,随处可见的是可口可乐,地铁里的广告,小商店的遮阳伞,大幅的户外牌,电视里热播的畅爽迎奥运广告片,网络上参与人数上千万的在线火炬传递……人们早已经习惯了可乐公司的无孔不入,但红色的可乐却从来没有放松过一丝宣传自己的脚步。他们在北京开设了三个奥林匹克文化广场,奥运会期间组织了众多的观众互动节目,并邀请了成龙、SHE等当红明星与观众一起参加中国队员获得奥运金牌的活动。在奥运会及残奥会期间,这样的活动始终能在可口可乐的各个文化广场中看见。而每个文化广场,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可以让普通观众亲身参与其中,感受可口可乐无处不在的文化与品牌氛围。
正如可口可乐的奥运主题歌名那样,可口可乐的品牌与理念已经《红遍全球》,而它们堪称无孔不入的营销手段,也一定可以让这个价值650亿美元的品牌红遍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