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舆论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和平年代,中外媒体在舆论战中持续交锋。海外媒体时常在涉华报道方面大做文章,基调多以负面为主,以期抹黑中国,达到他们长期占据舆论引导地位的目的。同一件事,其解读方式在中外报道中往往大相径庭。
然而,随着党的十八大召开、习近平当选中共最高领导人以来,外国媒体却少有地对新任领导层给予高度评价。2012年12月4日,十八大召开不到一个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下简称“八项规定”),出台了诸如“轻车简从”、“不铺红地毯”、“开短会、讲短话”、“减少交通管制”等措施。对于习近平上任以来的第一个重要政策规定,海外媒体纷纷进行了大篇幅的解读,并且绝大多数以正面为主。
相比较而言,正面报道不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读者更为关心的还是天灾人祸、突发事件等负面新闻,这是由新闻的本质决定的。如何写好正面报道也成为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试图将英国《金融时报》2012年12月5日刊发的题为《中共新规:收起红地毯》(以下简称“金融时报稿”)与新华社对外部同天播发的重点栏目稿《(中国聚焦)中共“约法八章”抓新风 民众期待落实到位》(以下简称“新华社稿”)两稿为例,结合其他外媒就八项规定的相关报道,探讨如何写好对外正面报道,让海外读者读起来也津津有味。
用细节说明问题
虽同为正面报道,但金融时报稿和新华社稿的选取角度、表现形式及解读内容都不尽相同。首先是标题迥异。金融时报稿选用了八项规定的其中一个细节作为标题,短小而精悍,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形象的画面:收起红地毯,生动地表现出新规发布背后中国“红地毯”式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华社稿的题目则套用“约法三章”的典故,衍生出“约法八章”的说法,通俗易懂,令人印象深刻。直到现在,有报道提及八项规定,都经常沿用“约法八章”的说法。此外,新华社稿的题目还有两个关键词——期盼和落实,将八项规定背后公众对落实方面的担忧与期盼直接体现在标题上。
其次是切入方式不同。金融时报稿从中国领导人“新官上任”入手,将八项规定解读为新任领导人风格的体现,并且在第一段就直截了当地将官僚作风用“低效的”和“形式化的”两个形容词来修饰,行文间流露了作者本人的解读。新华社稿则从民众对八项规定的反应开头,抢占舆论的第二落点。
需要指出的是,因为八项规定是4日通过的,相关消息新华社在当天就已经进行了全面、详尽的滚动报道,抓住了事件的第一落点。消息一经发出,就在海内外媒体中引起强烈反响,各大媒体广泛转发。以上两篇稿件则是第二天播发的,不是单纯的消息,需要寻找第二落点。金融时报稿有点评论性质,除了中间有一段华盛顿智库专家的引语外,整篇文章更多地在表达作者本人的观点。对比之下,新华社稿则更为客观地描述了官员、百姓、网友、专家在八项规定出台后的反应和评价,少有个人色彩。
此外,多家外媒报道还将规定与习近平的个人风格及其经历联系在一起。金融时报稿认为,与其前任的严肃讲话风格不同,习近平在公开讲话时富有魅力、平易近人。文章还特意指出,习近平年轻时在农村呆过多年。加拿大《温哥华太阳报》的相关报道还提到习近平的一个细节:习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任厦门市副市长时,住在单位宿舍里,自己洗衣服,并在单位食堂就餐,说明新任领导层具有很强的亲民性。
《华盛顿邮报》6日刊发的文章则留意到习近平在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与记者见面时,将其他政治局常委称为“同事”,而不是以往中共党员惯用的“同志”。文章还提到,习近平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的讲话中包含了广告词和通俗歌曲的歌词,参观国家博物馆时不系领带、只穿休闲夹克,这些细节都说明他平易近人的风格。除将习近平描述为“脚踏实地的人民公仆形象”外,香港《大公报》还指出李克强等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也曾在最艰苦、最基层的岗位经受过洗礼历练,这造就了他们浓厚的平民情怀,形成了朴实无华的工作作风,并且从基层到高层多年来一以贯之。文章说,他们对民间呼声有着深切体察,对官僚作风深恶痛绝,这也是在政治局履新不足20天就接连严办众多腐败官员、迅速出台新规、一扫陈规旧习的重要原因。
新华社稿则是从民众角度出发,通过一个普通人两年前因交通管制错失商业订单的故事折射出中国民众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深恶痛绝。
添加背景很关键
除了细节,新闻报道,尤其是对外新闻报道,还应当注意背景的添加。在涉华新闻对外报道中,由于受众多为外国人,对中国诸多方面不甚了解,因此需要添加适当的背景,帮助读者理解报道内容。
新华社稿指出,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国家的综合国力日渐强盛,但面临的外部和内在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文章说,“作为执政党,一些中共党员干部存在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贪图享受、以权谋私、骄奢淫逸等不良作风,严重损害了党与群众的关系,也影响了党的执政能力。”
这些背景不仅让读者对中国的发展现状有了清晰的了解,还阐明了中共出台八项规定的针对性和必要性。
美联社4日播发的文章第三段就指出,中国政府的官僚作风“臭名昭著”,甚至基层的县级干部也配备轿车和司机。各级官员摆“官架子”、贪污腐败等事实经常被中国网友嘲笑。路透社也称中国高层官员出行往往都有安排好的民众迎接、有化了妆的小朋友热情献花、有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等场面,几句背景让海外读者对中国长期以来的官僚主义作风有了直观的认识。
除了国内方面,金融时报稿还提及了八项规定提出的国际背景。文章说,规定是在中国南海外交紧张局势日益升温之际提出的,这说明与复杂的国际形势相比,新任中共领导层认为自己面临的更大问题是在国内。
新加坡《联合早报》7日的报道详细介绍了中国警卫分级制度,指出警卫分级是领导出行交通管制的根本原因,各种级别的官员出行交通管制已经严重影响居民生活。文章指出,在北京,由于高官和外宾众多,平均每天要出现20多次交通管制,尤其是长安街,几乎每天都要封路,一封就是一个小时,让原本就不堪重负的街道更为拥堵。文章说,“中国‘马路上的特权和腐败’十分严重,不仅高级领导出行享受‘封路’特权,甚至一些县市领导出行也清道封路,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同时,真真假假的官车、军车、警车也横冲直撞,”民众对此“深恶痛绝却无能为力”。
虽然文章并没有透露封路的数据从何得知,其准确性值得商榷。但这两段背景将百姓受交通管制之苦的状态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时再说中国民众如何拥护八项规定,海外读者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华尔街日报》报道还援引胡锦涛的十八大报告说“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利用此背景说明新任领导层出台的八项规定实质上是在与党内腐败作斗争。”《华盛顿邮报》还特意用了两个段落分别描述了李克强副总理打断官员念讲话稿以及王岐山在反腐会议上展现出来的新风。
海内外媒体对八项规定的出台都给予高度评价,并注意到规定要求“从政治局做起”的细节。新华社稿援引专家的话认为,“只有从最高一层改起,才能层层效仿,保证政策落实到最基层。”文章还采访了唐朝谏臣魏征故乡的基层干部,用“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名句说明中共的八项规定是在增加党的“亲水性。”
当然,在肯定八项规定出台的同时,各媒体也用背景添加等方式表达了规定是否能够执行的担忧。《联合早报》说,过去20多年以来,中共为改进文山会海和反腐败也做过很多规定,却收效甚微。新领导层能否恢复民众对中共的信任和信心,还要看这些规定能否真正落到实处。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时报稿除了相关背景外,还特别从独特的视角描述了八项规定出台后所产生的影响。文章说,习近平关于反腐的言论引发了人们对官员将减少宴请和赌博的预期,迅速对澳门博彩公司和高档白酒企业的股价造成冲击。从这个角度出发,新华社后期又组织策划了英文重点稿《(中国网事)中央军委“禁酒令”催跌茅台股价赢得网友赞誉》。
八项规定出台后,习近平以身作则,在随后的深圳之行轻车简从,再次赢得国内外媒体赞誉,新华社对外部又组织策划了《(中国聚焦)“车轮与舌尖上的改革”:中共顶层示范激励清明政治》,同样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总之,通过讲述故事、重视细节、添加背景等方式,也可以将正面报道写得生动有趣,给海外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然而,随着党的十八大召开、习近平当选中共最高领导人以来,外国媒体却少有地对新任领导层给予高度评价。2012年12月4日,十八大召开不到一个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下简称“八项规定”),出台了诸如“轻车简从”、“不铺红地毯”、“开短会、讲短话”、“减少交通管制”等措施。对于习近平上任以来的第一个重要政策规定,海外媒体纷纷进行了大篇幅的解读,并且绝大多数以正面为主。
相比较而言,正面报道不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读者更为关心的还是天灾人祸、突发事件等负面新闻,这是由新闻的本质决定的。如何写好正面报道也成为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试图将英国《金融时报》2012年12月5日刊发的题为《中共新规:收起红地毯》(以下简称“金融时报稿”)与新华社对外部同天播发的重点栏目稿《(中国聚焦)中共“约法八章”抓新风 民众期待落实到位》(以下简称“新华社稿”)两稿为例,结合其他外媒就八项规定的相关报道,探讨如何写好对外正面报道,让海外读者读起来也津津有味。
用细节说明问题
虽同为正面报道,但金融时报稿和新华社稿的选取角度、表现形式及解读内容都不尽相同。首先是标题迥异。金融时报稿选用了八项规定的其中一个细节作为标题,短小而精悍,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形象的画面:收起红地毯,生动地表现出新规发布背后中国“红地毯”式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华社稿的题目则套用“约法三章”的典故,衍生出“约法八章”的说法,通俗易懂,令人印象深刻。直到现在,有报道提及八项规定,都经常沿用“约法八章”的说法。此外,新华社稿的题目还有两个关键词——期盼和落实,将八项规定背后公众对落实方面的担忧与期盼直接体现在标题上。
其次是切入方式不同。金融时报稿从中国领导人“新官上任”入手,将八项规定解读为新任领导人风格的体现,并且在第一段就直截了当地将官僚作风用“低效的”和“形式化的”两个形容词来修饰,行文间流露了作者本人的解读。新华社稿则从民众对八项规定的反应开头,抢占舆论的第二落点。
需要指出的是,因为八项规定是4日通过的,相关消息新华社在当天就已经进行了全面、详尽的滚动报道,抓住了事件的第一落点。消息一经发出,就在海内外媒体中引起强烈反响,各大媒体广泛转发。以上两篇稿件则是第二天播发的,不是单纯的消息,需要寻找第二落点。金融时报稿有点评论性质,除了中间有一段华盛顿智库专家的引语外,整篇文章更多地在表达作者本人的观点。对比之下,新华社稿则更为客观地描述了官员、百姓、网友、专家在八项规定出台后的反应和评价,少有个人色彩。
此外,多家外媒报道还将规定与习近平的个人风格及其经历联系在一起。金融时报稿认为,与其前任的严肃讲话风格不同,习近平在公开讲话时富有魅力、平易近人。文章还特意指出,习近平年轻时在农村呆过多年。加拿大《温哥华太阳报》的相关报道还提到习近平的一个细节:习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任厦门市副市长时,住在单位宿舍里,自己洗衣服,并在单位食堂就餐,说明新任领导层具有很强的亲民性。
《华盛顿邮报》6日刊发的文章则留意到习近平在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与记者见面时,将其他政治局常委称为“同事”,而不是以往中共党员惯用的“同志”。文章还提到,习近平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的讲话中包含了广告词和通俗歌曲的歌词,参观国家博物馆时不系领带、只穿休闲夹克,这些细节都说明他平易近人的风格。除将习近平描述为“脚踏实地的人民公仆形象”外,香港《大公报》还指出李克强等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也曾在最艰苦、最基层的岗位经受过洗礼历练,这造就了他们浓厚的平民情怀,形成了朴实无华的工作作风,并且从基层到高层多年来一以贯之。文章说,他们对民间呼声有着深切体察,对官僚作风深恶痛绝,这也是在政治局履新不足20天就接连严办众多腐败官员、迅速出台新规、一扫陈规旧习的重要原因。
新华社稿则是从民众角度出发,通过一个普通人两年前因交通管制错失商业订单的故事折射出中国民众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深恶痛绝。
添加背景很关键
除了细节,新闻报道,尤其是对外新闻报道,还应当注意背景的添加。在涉华新闻对外报道中,由于受众多为外国人,对中国诸多方面不甚了解,因此需要添加适当的背景,帮助读者理解报道内容。
新华社稿指出,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国家的综合国力日渐强盛,但面临的外部和内在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文章说,“作为执政党,一些中共党员干部存在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贪图享受、以权谋私、骄奢淫逸等不良作风,严重损害了党与群众的关系,也影响了党的执政能力。”
这些背景不仅让读者对中国的发展现状有了清晰的了解,还阐明了中共出台八项规定的针对性和必要性。
美联社4日播发的文章第三段就指出,中国政府的官僚作风“臭名昭著”,甚至基层的县级干部也配备轿车和司机。各级官员摆“官架子”、贪污腐败等事实经常被中国网友嘲笑。路透社也称中国高层官员出行往往都有安排好的民众迎接、有化了妆的小朋友热情献花、有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等场面,几句背景让海外读者对中国长期以来的官僚主义作风有了直观的认识。
除了国内方面,金融时报稿还提及了八项规定提出的国际背景。文章说,规定是在中国南海外交紧张局势日益升温之际提出的,这说明与复杂的国际形势相比,新任中共领导层认为自己面临的更大问题是在国内。
新加坡《联合早报》7日的报道详细介绍了中国警卫分级制度,指出警卫分级是领导出行交通管制的根本原因,各种级别的官员出行交通管制已经严重影响居民生活。文章指出,在北京,由于高官和外宾众多,平均每天要出现20多次交通管制,尤其是长安街,几乎每天都要封路,一封就是一个小时,让原本就不堪重负的街道更为拥堵。文章说,“中国‘马路上的特权和腐败’十分严重,不仅高级领导出行享受‘封路’特权,甚至一些县市领导出行也清道封路,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同时,真真假假的官车、军车、警车也横冲直撞,”民众对此“深恶痛绝却无能为力”。
虽然文章并没有透露封路的数据从何得知,其准确性值得商榷。但这两段背景将百姓受交通管制之苦的状态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时再说中国民众如何拥护八项规定,海外读者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华尔街日报》报道还援引胡锦涛的十八大报告说“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利用此背景说明新任领导层出台的八项规定实质上是在与党内腐败作斗争。”《华盛顿邮报》还特意用了两个段落分别描述了李克强副总理打断官员念讲话稿以及王岐山在反腐会议上展现出来的新风。
海内外媒体对八项规定的出台都给予高度评价,并注意到规定要求“从政治局做起”的细节。新华社稿援引专家的话认为,“只有从最高一层改起,才能层层效仿,保证政策落实到最基层。”文章还采访了唐朝谏臣魏征故乡的基层干部,用“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名句说明中共的八项规定是在增加党的“亲水性。”
当然,在肯定八项规定出台的同时,各媒体也用背景添加等方式表达了规定是否能够执行的担忧。《联合早报》说,过去20多年以来,中共为改进文山会海和反腐败也做过很多规定,却收效甚微。新领导层能否恢复民众对中共的信任和信心,还要看这些规定能否真正落到实处。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时报稿除了相关背景外,还特别从独特的视角描述了八项规定出台后所产生的影响。文章说,习近平关于反腐的言论引发了人们对官员将减少宴请和赌博的预期,迅速对澳门博彩公司和高档白酒企业的股价造成冲击。从这个角度出发,新华社后期又组织策划了英文重点稿《(中国网事)中央军委“禁酒令”催跌茅台股价赢得网友赞誉》。
八项规定出台后,习近平以身作则,在随后的深圳之行轻车简从,再次赢得国内外媒体赞誉,新华社对外部又组织策划了《(中国聚焦)“车轮与舌尖上的改革”:中共顶层示范激励清明政治》,同样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总之,通过讲述故事、重视细节、添加背景等方式,也可以将正面报道写得生动有趣,给海外读者以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