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是小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抽象理解能力及注意集中力持续性都差一些,为了弥补学情的不足,增强课堂的实效,“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就应运而生。
【关键字】教学模式;体验式;小学
小学生来自不同家庭,生活环境不同,受到的德育影响也不相同。有的孩子从小家教严格,对人彬彬有礼,有的孩子家长溺爱,导致任性妄为。学生个体家庭背景的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个性特征也各不相同,由此造就了千差万别的生命个体。而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将德育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德育,在实践中提升德育知识。
体验式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及特点,以生活实际或情境为切入点,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某些事件或情感,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感受性。“体验式”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学生的思想建设,启发学生要尊重生命、热爱生活、注重环保意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体验式教学应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弥补学生理解能力弱的不足,让教学活动更顺利地展开。
《小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教师“既要重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浅显的道理;同时也要相应提出一些合理、适度、具体、明确的行为要求,引导他们在道德行为实践中逐渐加深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指导,促使其个性在集体中得到充分发展,并初步培养他们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体验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自己教育自己,逐步提高自律水平。那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该如何将体验式教学有效运用到道德与法制课堂中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情境,增强学习体验
情境教学是新课改后,强调学生自主性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教学方法。它以心理学中情绪感染力以及集体暗示等理论为基础,以多媒体、语言、活动等手段为媒介,营造出符合本课教学内容的情境,方便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同时用这种方法进行导入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奠定一节课的感情基调,方便教师之后教学活动的展开。
在《最美是家乡》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在上课之初,利用多媒体进行了情境的创设。在上课前,教师收集所在市的著名景点以及当地的民俗、特产,以及学生春游等活动时的图片,并将其制作成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学生看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看视频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熟悉的内容。之后出示国家地图以及所在行政区的地图,让学生试着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所在位置。利用地图和当地学生熟悉的内容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又如在《祖国真美好》中,教师一开始创设情境,采用课件形式,播放视频“我们的祖国风光”,让学生从祖国地理、历史、杰出人物等方面全方位了解祖国的变化。接着出示中国地图“祖国有多大?它像什么?”“祖国地大物博,那到底有多大?”孩子们纷纷动脑筋,有的说查阅资料,有的说可以用测量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积极进行体验式的教学,亲自动手在地图上进行测量,按照地图上的示范比例,算出中国的大致面积。孩子们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学会了看中国地图,学会了看图例,了解了比例尺的含义。他们通过地图不但知道了祖国的大致面积,还了解了祖国的行政区划,知道自己在哪个省,国家有多少个省和直辖市。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亲自感受到了祖国的疆域辽阔,物产富饶,在心中升起由衷的自豪。
利用情境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促进学生快速地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上,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增强学习体验。体验式教育,在教师精心创设的德育情境中,孩子们通过体验,逐渐理解德育知识,获得好的学习品质,渐渐形成积极主动的情绪,使的德育学习不再枯燥无味,而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提高了生活技能和社会认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学生们生活也丰富多彩。教师有必要按照预定的德育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或者“心临其境”,在体验中学习,自觉感悟生活的真谛、生命的美好、祖国的强大,产生积极情绪。
二、发现生活,促进学习感知
生活化教学也是近年来比较倡导的教育理念,个人觉得这种教育理念也应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只不过其更侧重于唤醒学生的现实感受。这需要教师在生活中注重发掘素材、积累素材,这样才能将生活实际准确地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才能在课堂上通过语言表达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全身心地投入。
在《维护集体荣誉》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利用生活中的场景,增强了学生的感受。在上课之前教师先问学生记不记得上次运动会我们取得第一时的心情?记不记得我们在默写比赛中取得名次的心情?记不记得我们取得班级流动红旗的心情?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选择一个方面说说,进而总结道:“我们为什么会在集体获奖的时候特别开心、激动,那都是因为我们有一种集体荣誉感”。教师设置问题,唤醒学生曾经的感受,让学生以更具体的方式感受到了集体荣誉感。
又如在一年级品德课程《今天吃什么》中,教师给孩子们准备了好多食品,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每种食品的味道一样吗,都是什么味道?” 吃,孩子们都喜欢,他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甜的草莓,辣的辣条,酸的柠檬,苦的苦瓜。 孩子们不但说出了各种食物的特征,还将他们分别放到了相应的味篮里,按照酸、甜、苦、辣的标记给它们分类。孩子们完成任务后,教师提问“你們怎么知道是甜味,是酸味的?什么器官帮的忙?”从而引出“神奇的舌头”。孩子们先拿出镜子自己观察自己的舌头,摸摸舌头上的小突起点,教师及时介绍,那是味蕾。孩子们边观察边用不同的食物,接触舌头不同的部位,体验舌头不同部位上的味蕾,对味觉的感受程度的不同。体验式教学,把德育蕴含生活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感知生活的美好,产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内容更偏向于习惯的养成与情感的体验。如果单纯地让学生理解抽象的词语是很困难的,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件相结合,可以起到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
三、勇于实践,提升學习效率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指出,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行,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增强学生感受的重要途径。教师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以及学习内容,设置相应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上的知识,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课堂上比较常用的实践活动有绘制宣传报、进行社会调查并完成报告、搜集相关资料等等,这些都要求教师要提前做好课堂预设。
在完成《遵守交通秩序》一课的教学后,教师便带领学生利用课堂剩余时间,绘制了关于号召大家了解交通规则的宣传报。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绘制的内容,教师提供了两个主题以供学生选择,第一个为“我们应该知道的交通信号”,第二个为“认识交通标志及标线”。告诉学生可以采用文字与图画相结合的形式,可以独立完成也可小组合作完成。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将教材内容重新进行了梳理与整合,在展示时又完成了内容的输出,这既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课本内容的学习,又起到了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
又如在《祖国真美好》中,教师不仅注重情境的创设,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式实践。有的孩子对中国行政省份不了解,教师给孩子们准备好中国行政区拼图材料,鼓励学生进行中国政区图拼图比赛,看谁能第一时间掌握内容。为了让孩子们感受边界线的漫长,教师组织孩子们玩游戏“徒步旅行”,带领孩子们边看图例,边认识国界和海岸线。孩子们在游戏式的体验中,知道了中国的最南边、最西边、最北边、最东边分别在哪里,都是什么地方。在放松环节,教师让孩子们欣赏了儿歌《我们的祖国真大》,诗歌中“在同一个时候,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孩子们看看地图,得出结论,那是因为祖国很大很大,疆域辽阔,再一次对祖国的疆土有了深刻理解。
总之,体验式教学的理论还在不断成熟,具体的实践也须我们一线教师不断地探索。将体验式模式与学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情上存在的不足,为实现高效课堂及活跃学习氛围提供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邹瑜梅.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J].学苑教育,2019(03):18-19.
[2]周雪梅.让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J].文理导航(下旬),2019(01):90-91.
【关键字】教学模式;体验式;小学
小学生来自不同家庭,生活环境不同,受到的德育影响也不相同。有的孩子从小家教严格,对人彬彬有礼,有的孩子家长溺爱,导致任性妄为。学生个体家庭背景的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个性特征也各不相同,由此造就了千差万别的生命个体。而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将德育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德育,在实践中提升德育知识。
体验式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及特点,以生活实际或情境为切入点,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某些事件或情感,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感受性。“体验式”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学生的思想建设,启发学生要尊重生命、热爱生活、注重环保意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体验式教学应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弥补学生理解能力弱的不足,让教学活动更顺利地展开。
《小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教师“既要重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浅显的道理;同时也要相应提出一些合理、适度、具体、明确的行为要求,引导他们在道德行为实践中逐渐加深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指导,促使其个性在集体中得到充分发展,并初步培养他们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体验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自己教育自己,逐步提高自律水平。那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该如何将体验式教学有效运用到道德与法制课堂中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情境,增强学习体验
情境教学是新课改后,强调学生自主性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教学方法。它以心理学中情绪感染力以及集体暗示等理论为基础,以多媒体、语言、活动等手段为媒介,营造出符合本课教学内容的情境,方便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同时用这种方法进行导入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奠定一节课的感情基调,方便教师之后教学活动的展开。
在《最美是家乡》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在上课之初,利用多媒体进行了情境的创设。在上课前,教师收集所在市的著名景点以及当地的民俗、特产,以及学生春游等活动时的图片,并将其制作成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学生看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看视频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熟悉的内容。之后出示国家地图以及所在行政区的地图,让学生试着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所在位置。利用地图和当地学生熟悉的内容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又如在《祖国真美好》中,教师一开始创设情境,采用课件形式,播放视频“我们的祖国风光”,让学生从祖国地理、历史、杰出人物等方面全方位了解祖国的变化。接着出示中国地图“祖国有多大?它像什么?”“祖国地大物博,那到底有多大?”孩子们纷纷动脑筋,有的说查阅资料,有的说可以用测量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积极进行体验式的教学,亲自动手在地图上进行测量,按照地图上的示范比例,算出中国的大致面积。孩子们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学会了看中国地图,学会了看图例,了解了比例尺的含义。他们通过地图不但知道了祖国的大致面积,还了解了祖国的行政区划,知道自己在哪个省,国家有多少个省和直辖市。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亲自感受到了祖国的疆域辽阔,物产富饶,在心中升起由衷的自豪。
利用情境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促进学生快速地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上,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增强学习体验。体验式教育,在教师精心创设的德育情境中,孩子们通过体验,逐渐理解德育知识,获得好的学习品质,渐渐形成积极主动的情绪,使的德育学习不再枯燥无味,而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提高了生活技能和社会认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学生们生活也丰富多彩。教师有必要按照预定的德育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或者“心临其境”,在体验中学习,自觉感悟生活的真谛、生命的美好、祖国的强大,产生积极情绪。
二、发现生活,促进学习感知
生活化教学也是近年来比较倡导的教育理念,个人觉得这种教育理念也应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只不过其更侧重于唤醒学生的现实感受。这需要教师在生活中注重发掘素材、积累素材,这样才能将生活实际准确地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才能在课堂上通过语言表达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全身心地投入。
在《维护集体荣誉》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利用生活中的场景,增强了学生的感受。在上课之前教师先问学生记不记得上次运动会我们取得第一时的心情?记不记得我们在默写比赛中取得名次的心情?记不记得我们取得班级流动红旗的心情?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选择一个方面说说,进而总结道:“我们为什么会在集体获奖的时候特别开心、激动,那都是因为我们有一种集体荣誉感”。教师设置问题,唤醒学生曾经的感受,让学生以更具体的方式感受到了集体荣誉感。
又如在一年级品德课程《今天吃什么》中,教师给孩子们准备了好多食品,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每种食品的味道一样吗,都是什么味道?” 吃,孩子们都喜欢,他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甜的草莓,辣的辣条,酸的柠檬,苦的苦瓜。 孩子们不但说出了各种食物的特征,还将他们分别放到了相应的味篮里,按照酸、甜、苦、辣的标记给它们分类。孩子们完成任务后,教师提问“你們怎么知道是甜味,是酸味的?什么器官帮的忙?”从而引出“神奇的舌头”。孩子们先拿出镜子自己观察自己的舌头,摸摸舌头上的小突起点,教师及时介绍,那是味蕾。孩子们边观察边用不同的食物,接触舌头不同的部位,体验舌头不同部位上的味蕾,对味觉的感受程度的不同。体验式教学,把德育蕴含生活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感知生活的美好,产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内容更偏向于习惯的养成与情感的体验。如果单纯地让学生理解抽象的词语是很困难的,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件相结合,可以起到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
三、勇于实践,提升學习效率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指出,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行,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增强学生感受的重要途径。教师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以及学习内容,设置相应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上的知识,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课堂上比较常用的实践活动有绘制宣传报、进行社会调查并完成报告、搜集相关资料等等,这些都要求教师要提前做好课堂预设。
在完成《遵守交通秩序》一课的教学后,教师便带领学生利用课堂剩余时间,绘制了关于号召大家了解交通规则的宣传报。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绘制的内容,教师提供了两个主题以供学生选择,第一个为“我们应该知道的交通信号”,第二个为“认识交通标志及标线”。告诉学生可以采用文字与图画相结合的形式,可以独立完成也可小组合作完成。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将教材内容重新进行了梳理与整合,在展示时又完成了内容的输出,这既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课本内容的学习,又起到了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
又如在《祖国真美好》中,教师不仅注重情境的创设,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式实践。有的孩子对中国行政省份不了解,教师给孩子们准备好中国行政区拼图材料,鼓励学生进行中国政区图拼图比赛,看谁能第一时间掌握内容。为了让孩子们感受边界线的漫长,教师组织孩子们玩游戏“徒步旅行”,带领孩子们边看图例,边认识国界和海岸线。孩子们在游戏式的体验中,知道了中国的最南边、最西边、最北边、最东边分别在哪里,都是什么地方。在放松环节,教师让孩子们欣赏了儿歌《我们的祖国真大》,诗歌中“在同一个时候,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孩子们看看地图,得出结论,那是因为祖国很大很大,疆域辽阔,再一次对祖国的疆土有了深刻理解。
总之,体验式教学的理论还在不断成熟,具体的实践也须我们一线教师不断地探索。将体验式模式与学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情上存在的不足,为实现高效课堂及活跃学习氛围提供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邹瑜梅.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J].学苑教育,2019(03):18-19.
[2]周雪梅.让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J].文理导航(下旬),2019(0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