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肥策略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dx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集贤县地处三江平原的高阶地,全县有耕地126万亩,主要耕地土壤类型是黑土和草甸土,其中黑土占全县耕地的41.4%,草甸土占全县耕地的37.2%,二者共占全县耕地的78.6%以上。土壤开垦年限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农业生产的开发,土壤养分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人们开始施用化肥。我县的施肥统计资料记载,从1971年全县的施肥量在2345标吨增至1979年的5726标吨,此时的施肥主要是以氮肥为主。1980年至1986年化肥的施用量从3086自然吨增至9360自然吨,此时的施肥开始出现磷肥和少量的钾肥。1986年以后,由于磷酸二铵的出现,人们开始猛增,大量施用磷酸二铵,从1986年的1605吨增至1996年的8728吨,而钾肥每年只有几百吨,從化肥的结构看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氮、磷、钾比例严重失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开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996年我县共检测土样4000多个,推广面积达到30万亩,1997年检测土样4000多个,推广面积达到70万亩。通过测土我们了解到土壤中有效磷从1982年11ppm增到1997年的25.3ppm,有一定的积累,碱解氮从1982年的175ppm降到1997年的128ppm,速效钾从1982年的205ppm到1997年的223ppm。根据这一情况,我们提出集贤县的施肥策略是,稳磷增氮,适当搭配钾肥。在我县西部和南部地势较高的黑土区,开垦较早,土壤碱解氮含量较低,化肥施用量大,速效磷有一定程度增加,要求农民在保证每年所施用的磷酸二铵的基础上,增施氮肥和钾肥;在东部和北部地势较低的草甸土区,开垦较晚,化肥施用量小,土壤碱解氮含量相对较高,速效磷增加不明显,要求农民合理搭配氮磷钾比例。一般要求玉米、水稻施肥的氮磷钾比例在2:1:0.5,大豆施肥的氮磷钾比例在1:2~2.5:0.5。
  通过二年的推广,效果非常明显。全县每年平均增产粮食3万吨,增收3000万元。这一项目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受到了双鸭山市委市政府的肯定,获得了双鸭山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今后,我们要在全县坚持不懈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彻底改变盲目施肥状况,使每户农民都能做到测土配方施肥,调整土壤氮磷钾比例,改善土壤环境,充分挖掘作物的增产潜能,实现更高的产量,让农民增产增收。
  
  (作者单位:155900 黑龙江省集贤县兴安乡农业技术推广站、集贤县福利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其他文献
由国际水协会(IWA)和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协办的第五届国际水协会膜技术大会暨展览会于2009年9月1-3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来自世界4
通过大规格高镁合金扁锭熔铸关键工艺技术研究,在试制过程针对产品出现的主要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相应解决措施,生产出合格产品,形成批量生产工艺技术标准。
采用二次水热合成法,在大孔的a-Al2O3载体上合成了连续致密的镁碱沸石膜.采用XRD,SEM以及单组分气体渗透试验对所合成的膜进行表征,并研究了不同晶化起始物料对合成镁碱沸石膜的
为了提高采油射孔培训效率,增强工人培训兴趣,解决现有射孔工序操作培训目标不清晰、培训方式单一等弊端问题。根据目标导向的层次目标特点,开发了基于目标导向的射孔培训考
一、小麦    中等肥力水平下小麦全生育周期亩施肥量为农家肥1500~2000千克(或商品有机肥250~300千克)、氮肥15~16千克、磷肥6~8千克、钾肥4~5千克。氮肥分基础和2次追肥,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可分基肥和追肥2次。  1、基肥 有机肥全部作基肥,亩施尿素6千克、磷酸二铵13~17千克、氯化钾4~5千克。提倡秸秆还田培肥地力。  2、追肥 根据小麦苗情,在返青期亩施尿素8千克,拔节
玉米杂交种的杂交优势只能利用第一代,要保证玉米持续增产,就必须年年繁殖制种。杂交种增产效果的大小与亲本纯度和制种质量关系极大。因此,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2014年5月17日,由北京膜学会主办,膜分离过程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承办,北京天地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碧水源膜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九届京
2013年10月25—27日,由大连理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同承办的“第八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在大连理工大学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近百家高校、科研院所
养猪生产经历了从户外散养转向舍内圈养,进而又到集约化规模经营与人工控制环境条件的根本性转变,对稳定供应市场起到良好作用。但是由于一些消费者青睐自然畜产品而不愿意购买
GDP增速目标,这个历年最受关注的经济指标之一,没有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个安排乍看令人意外,细想又在情理之中。首先要明白,此举是在什么背景下作出的。政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