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这不仅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促进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这不仅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提出严峻的挑战,而且也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而且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有着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一、网络为数学教学虚拟现实情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里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实践表明,抽象概念规则的学习往往无法灵活适应具体情境的变化,而网络可以为学生实现学习对象的情境化、活动化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突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满足了学生发现、研究、探索的心理需求,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享受、体验----成功,发现了自己的力量,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通过教师设定的教学情景,在任务驱动下,自主探索。有效地观察,思考,分析,收集数据,提出假说,用软件进行验证,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二、网络为数学教学提供丰富资源
网络具有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载体于一体的特点,它可以利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这远比单调的教学手段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网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打破了以前老师靠一本教学参考上课,学生凭一本教材听课的局面,为我们学习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这是“教”的一种突破,也是“学”的一种突破。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既加大了每节课的课堂容量,又能让全体学生平等地享有了教育资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三、网络为数学教学建构理想平台
网络强大的交互功能为数学教学建构一种理想的平台——“互动式学习”。它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的“教”、学生枯燥的“学”,而转变为“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技术性等方面的问题,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间还可以发生交互作用,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合作交流,有利于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作用,进行“互动式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交流能力。
多媒体在历经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显现出了它的“全貌”,既有阳光的一面,也有令人“郁闷”的地方。
四、教师层面的缺失
1、为用而用,以辅代主现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教师是越来越多了,这种教学手段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但是如果仔细的观察一下,那你就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许多人认为只有选用先进,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才显气派,才紧跟潮流。往往置教学内容不顾而追求形式,纯粹是为了使用而使用。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也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枝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只能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甚至一个小小的提问,以及本应由教师做出的反应也由电脑代劳了,从而造成多媒体独霸课堂,教师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的局面。
2、重视课件,轻视教法
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仅要求教师有非常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且要求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1)许多青年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不再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导致课堂应变能力差,一旦电脑异常,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2)教师过分依赖课件授课,完全放弃了直观的形态教学模具、板书,使得课堂教学缺少新意;(3)少数教师把以前做好的课件拿来使用,课前不再注重教学内容的演练,导致课堂上出现教学错误;(4)有的教师为了把课件做得漂亮,在课件的制作上付出高倍的时间和精力,相反忽略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对教学模式的选择,本末倒置,以至于取得的效果并不与其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正比,失去了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五、学生层面的缺失,全盘灌输,不利思维。
由于使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节奏加快,知识容量增多,往往使一节课由以前的“满堂灌”变成“满堂电”,过多的知识点以及多媒體图片播放较板书速度快,使学生应接不暇,使学生根本无法多作停留,更不能深入思考。这样,学生无法把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课堂教学更不能由传递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但知识容量、密度不够,课堂就显得松散、脱节,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也不易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较多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虽然知识变得较为直观,学生更易理解,但却降低了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的培养明显不利,使学生往往不易理解一些图表等要表达的本质性内涵。斯宾塞说过:“教学要从直观开始,以抽象结束”。所以,如果单纯地把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只有动眼动耳的份,而无动脑的份,就少了思维、想象的余地。所以应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呈现方式,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而非直接浅层次的呈现。
六、课件本身的缺失
1、内容花哨,喧兵夺主
在数学课件的制作中,一些教师为了使学生产生兴趣,往往追求背景设计的华丽,有时还插入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动画,同时频繁跳转切换画面,甚至还配上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大段标题背景音乐,这种只求装饰不求效果的课件,结果导致学生的注意力迟迟不能集中到需要关注的蕴含着潜在数学内容和关系的对象上。本想吸引学生,实际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到教学中来,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层次内涵反而理解不深,影响了对整体教学内容的掌握。
2、形式繁琐、环节机械
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参差不齐,有的课件只是让书本搬家,把教材、教案、图片简单地“搬”到电脑上,重形式而轻内容,用电脑玩花样,使多媒体课件看上去像一块块美观漂亮却内容贫乏的黑板报。计算机课件的优势在于超文本功能、人机互动功能和网络功能。但许多已制作出来的课件都不能体现这三大功能,都只不过是把图片、影视或文本简单地转换为计算机演示罢了。
总之,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不要盲目地追求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生搬硬套,而是应该仔细研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利与弊,选择适合的媒体去表现教学内容,寻求其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和效果。如何使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需要广大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继续不断地进行探索。
一、网络为数学教学虚拟现实情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里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实践表明,抽象概念规则的学习往往无法灵活适应具体情境的变化,而网络可以为学生实现学习对象的情境化、活动化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突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满足了学生发现、研究、探索的心理需求,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享受、体验----成功,发现了自己的力量,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通过教师设定的教学情景,在任务驱动下,自主探索。有效地观察,思考,分析,收集数据,提出假说,用软件进行验证,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二、网络为数学教学提供丰富资源
网络具有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载体于一体的特点,它可以利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这远比单调的教学手段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网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打破了以前老师靠一本教学参考上课,学生凭一本教材听课的局面,为我们学习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这是“教”的一种突破,也是“学”的一种突破。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既加大了每节课的课堂容量,又能让全体学生平等地享有了教育资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三、网络为数学教学建构理想平台
网络强大的交互功能为数学教学建构一种理想的平台——“互动式学习”。它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的“教”、学生枯燥的“学”,而转变为“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技术性等方面的问题,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间还可以发生交互作用,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合作交流,有利于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作用,进行“互动式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交流能力。
多媒体在历经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显现出了它的“全貌”,既有阳光的一面,也有令人“郁闷”的地方。
四、教师层面的缺失
1、为用而用,以辅代主现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教师是越来越多了,这种教学手段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但是如果仔细的观察一下,那你就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许多人认为只有选用先进,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才显气派,才紧跟潮流。往往置教学内容不顾而追求形式,纯粹是为了使用而使用。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也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枝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只能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甚至一个小小的提问,以及本应由教师做出的反应也由电脑代劳了,从而造成多媒体独霸课堂,教师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的局面。
2、重视课件,轻视教法
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仅要求教师有非常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且要求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1)许多青年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不再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导致课堂应变能力差,一旦电脑异常,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2)教师过分依赖课件授课,完全放弃了直观的形态教学模具、板书,使得课堂教学缺少新意;(3)少数教师把以前做好的课件拿来使用,课前不再注重教学内容的演练,导致课堂上出现教学错误;(4)有的教师为了把课件做得漂亮,在课件的制作上付出高倍的时间和精力,相反忽略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对教学模式的选择,本末倒置,以至于取得的效果并不与其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正比,失去了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五、学生层面的缺失,全盘灌输,不利思维。
由于使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节奏加快,知识容量增多,往往使一节课由以前的“满堂灌”变成“满堂电”,过多的知识点以及多媒體图片播放较板书速度快,使学生应接不暇,使学生根本无法多作停留,更不能深入思考。这样,学生无法把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课堂教学更不能由传递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但知识容量、密度不够,课堂就显得松散、脱节,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也不易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较多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虽然知识变得较为直观,学生更易理解,但却降低了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的培养明显不利,使学生往往不易理解一些图表等要表达的本质性内涵。斯宾塞说过:“教学要从直观开始,以抽象结束”。所以,如果单纯地把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只有动眼动耳的份,而无动脑的份,就少了思维、想象的余地。所以应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呈现方式,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而非直接浅层次的呈现。
六、课件本身的缺失
1、内容花哨,喧兵夺主
在数学课件的制作中,一些教师为了使学生产生兴趣,往往追求背景设计的华丽,有时还插入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动画,同时频繁跳转切换画面,甚至还配上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大段标题背景音乐,这种只求装饰不求效果的课件,结果导致学生的注意力迟迟不能集中到需要关注的蕴含着潜在数学内容和关系的对象上。本想吸引学生,实际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到教学中来,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层次内涵反而理解不深,影响了对整体教学内容的掌握。
2、形式繁琐、环节机械
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参差不齐,有的课件只是让书本搬家,把教材、教案、图片简单地“搬”到电脑上,重形式而轻内容,用电脑玩花样,使多媒体课件看上去像一块块美观漂亮却内容贫乏的黑板报。计算机课件的优势在于超文本功能、人机互动功能和网络功能。但许多已制作出来的课件都不能体现这三大功能,都只不过是把图片、影视或文本简单地转换为计算机演示罢了。
总之,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不要盲目地追求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生搬硬套,而是应该仔细研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利与弊,选择适合的媒体去表现教学内容,寻求其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和效果。如何使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需要广大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继续不断地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