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利用全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西南地区数据,测度家庭贫困脆弱性水平,并实证分析政府转移支付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在我国西南地区,收入处在每人每天1.25美元与2美元贫困线之间的家庭较多;2.农村地区相对城市地区贫困脆弱性更高;3.政府转移支付对贫困脆弱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较高的教育水平更能有效地抵御家庭风险,医疗保险是贫困家庭福利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政府转移支付;贫困脆弱性;CFPS微观数据
贫困是各国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努力推进新一轮的扶贫攻坚任务,实施一系列的精准扶贫政策,但现有的扶贫政策多是以贫困线为标准,精准扶贫的对象可以将贫困线以下的绝对贫困人群纳入其中,以及与绝对贫困人群收入相近的人群纳入,但有很大一部分人游离在贫困线上下,在遭受到风险冲击后,很可能再次陷入贫困,抵御风险冲击的能力较差。2000年世界银行在《世界发展报告》中提出贫困脆弱性概念,指出个人或家庭在受到风险冲击后,抵御风险并致使福利受到损失的可能性。贫困脆弱性具有前瞻性,能够对贫困进行预测及评估。截止2017年我国的贫困人口降低至3100多万,累计减少7亿。2000年以来转移性收入在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由此也引发了学者对转移性收入特别是公共转移性收入的关注,作为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重要来源的政府转移支付,其政策目标就是减少贫困、保障低收入群体利益,同时降低市场无法避免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因此持续增加的公共转移性收入,是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世界银行指出中国贫困的减少原因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第一,中国经济的加速增长;第二,政府转移支付的扩大对贫困人口提供的福利保障。因此,研究政府补贴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对我国的扶贫政策有多方面的指导作用。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历史、人口、地理环境等因素,贫困集中且呈连片式发展,西南地区贫困人口较多,生态环境较为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等,一直影响着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地区。
因此本文以CFPS西南地区数据为基础,分析该地区贫困脆弱性水平,及政府转移支付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对我国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一、文献综述
在2000年,世界银行提出贫困脆弱性的概念,指出贫困脆弱性可以识别出现阶段贫困或非贫困的人口未来陷入贫困的可能性。从世界银行贫困脆弱性的定义可以看出,低脆弱性指家庭受到风险冲击,并能较好的抵御冲击;高脆弱性指受到的冲击已经超过自身能够抵御并承受的能力[1]。Christiaensen
关键词:政府转移支付;贫困脆弱性;CFPS微观数据
贫困是各国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努力推进新一轮的扶贫攻坚任务,实施一系列的精准扶贫政策,但现有的扶贫政策多是以贫困线为标准,精准扶贫的对象可以将贫困线以下的绝对贫困人群纳入其中,以及与绝对贫困人群收入相近的人群纳入,但有很大一部分人游离在贫困线上下,在遭受到风险冲击后,很可能再次陷入贫困,抵御风险冲击的能力较差。2000年世界银行在《世界发展报告》中提出贫困脆弱性概念,指出个人或家庭在受到风险冲击后,抵御风险并致使福利受到损失的可能性。贫困脆弱性具有前瞻性,能够对贫困进行预测及评估。截止2017年我国的贫困人口降低至3100多万,累计减少7亿。2000年以来转移性收入在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由此也引发了学者对转移性收入特别是公共转移性收入的关注,作为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重要来源的政府转移支付,其政策目标就是减少贫困、保障低收入群体利益,同时降低市场无法避免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因此持续增加的公共转移性收入,是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世界银行指出中国贫困的减少原因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第一,中国经济的加速增长;第二,政府转移支付的扩大对贫困人口提供的福利保障。因此,研究政府补贴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对我国的扶贫政策有多方面的指导作用。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历史、人口、地理环境等因素,贫困集中且呈连片式发展,西南地区贫困人口较多,生态环境较为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等,一直影响着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地区。
因此本文以CFPS西南地区数据为基础,分析该地区贫困脆弱性水平,及政府转移支付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对我国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一、文献综述
在2000年,世界银行提出贫困脆弱性的概念,指出贫困脆弱性可以识别出现阶段贫困或非贫困的人口未来陷入贫困的可能性。从世界银行贫困脆弱性的定义可以看出,低脆弱性指家庭受到风险冲击,并能较好的抵御冲击;高脆弱性指受到的冲击已经超过自身能够抵御并承受的能力[1]。Christiaen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