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媒介变革 重建深度阅读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任加州大学教授的海尔斯对美国大学生阅读做系统调研,发现“M一代”(即“媒体一代”)正在形成一种全新阅读习性,它呈现为一种越来越流行的“超級注意力”,那些学文学的大学生也不再热衷于阅读长篇小说。这一研究揭橥一个新发展趋向,公众阅读正经历某种转型,从传统“深度注意力模式”转向当下“超级注意力模式”。前者特征是长时间专注于单一目标,对单调状态有很高耐受力。此种注意力模式过去很常见,它就体现在纸质书籍阅读特性之中,可称之为“沉浸式阅读”。
  近20年来情况骤变,智能电子设备等技术新发明大量出现,深刻改变人们的信息接受方式。比如玩电子游戏,屏幕画面每秒都在发生变化,使人颇感刺激;再比如上网浏览,新信息和链接即时跳入眼帘,庞杂多样的信息流动眼花缭乱,令人兴奋。海尔斯发现,超级注意力有4个突出特点:第一,认知焦点同时在多个目标间不停跳转;第二,偏爱丰富多样信息流;第三,追求有强烈刺激性的信息;最后,无法忍受单调沉闷的认知状态。她描述一个场景,一个大二女生在读《傲慢与偏见》,她10岁的弟弟在一旁玩“飞车大冒险”电子游戏。别看年龄只相差10岁,可他们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代人,因为他们之间存在着“深度注意力主导”与“超级注意力主导”的巨大鸿沟。(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2月23日,原题为《正视媒介变革 重建深度阅读 为什么“死活读不下去<红楼梦>”》)
其他文献
据说。荣格离世前曾跟弟子说:“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作为老师要学习太阳一样,只是发出光和热,每个人接收阳光的反应有所不同,有人觉得刺眼,有人觉得温暖.有人甚至躲开阳
目前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年轻父母对幼儿的照养负担增加,家长对幼儿托育的需求逐渐增高。并且由于现代经济社会下企业的“弹性工作时间”与家长的社会分工不同导致家长工作时间与幼儿离园时间不一致从而产生托育需求。本研究以家长对“课后留园服务”需求为切入点,探究家长是否真实需要“课后留园服务”,需要什么样的“课后留园服务”,丰富我国3-6岁儿童托育服务理论,为政府与相应机构提供更完善、更有针对性的托育服
1935年,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提出了观测动作和观测结果之间关系的思维实验,被称之为”薛定谔的猫”。再此之后一直被科学界甚至文学界广泛探讨。其中最为大众接受的
查尔斯·奥珂克(Charles Okeke),43岁,三个孩子的父亲,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市,目前成为首位走出医院的人工心脏植入者。今年5月3日,奥珂克已经开始与家人一起生活,多
简述了美国吉时利公司的DAS-1802HC数据采集卡的性能及其Windows95下的VB驱动程序DriverLINX/VB,并结合产例,介绍了该卡在DMA传输方式下的编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