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认识和反思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场域,梳理与解读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理路,可以发现从恢复和重建学科体系,开展基本建设,到探寻学
【基金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度一般项目“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30年的中国经验研究”(10YJA880140)阶段性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认识和反思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场域,梳理与解读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理路,可以发现从恢复和重建学科体系,开展基本建设,到探寻学术发展理路,加强学术规范建设,再到呼唤建立科学的学术体制,承载"知识转型"的学术担当,始终贯穿着对自主性的追求,学术自主意识正在进一步提升。在这一过程中,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在创造丰硕成果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中国经验,很值得我们认真地总结和反思。
其他文献
将城市直下型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确定地震发生概率的方法,运用到大渡河梯级大坝系统所在流域的地震发生概率研究中。以编制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所确定的潜在震源区方案数据为基础,用泊松分布建立地震发生模型,震级服从截断指数分布。以潜在震源区地震空间分布函数作为地震的一级空间概率分布,以潜在震源区内地震的均匀分布为二级空间概率分布,考虑中国西部烈度衰减关系,计算了有22个串联梯级大坝系统的大渡河流域
通过对云南、辽宁、福建遥测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分析实例,介绍了“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软件SAM(2007)的用法。通过对区域台网资料的处理分析,表明SAM(2007)是研究剪切波分裂的
本文利用34°N以南,105°E以东大陆东南地区中强地震和小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分析了震源机制解与可能的中强震发震构造及潜源区方向的关系。华南及邻区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走向和主应力轴方位分布具有明显的优势方向,大部分M≥4.0地震震源机制解中一个节面走向与主要构造走向及大多数潜源区方向对应较好,多数小震的节面走向和主应力轴方位综合统计结果也能为潜源区方向的判定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同时通过对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