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所以对阅读理解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小学语文的阅读文章有着不同的分类,不同文章的分析方法也有所不同,同时,语言要素、能力要素、情感体验要素这三部分也影响着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理解 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037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字词、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每一个层面上的教学共同构成了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只有将每个部分都完成得比较好才能保证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是合格的。在这些不同的教学内容中,阅读教学尤其关键,它是在承接字词教学的基础上延伸的部分,也是写作教学不可分割的影响要素。学生掌握阅读理解能力是学好整个语文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对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有正确的分析和把握。
一、小学语文阅读内容的分类
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就要对阅读的内容有正确认识和了解,其中对文章进行分类是剖析阅读理解的关键,根据不同的标准,有着不同的划分方法。
(一)以课内课外为标准
拿到一张语文试卷仔细观察其中的阅读理解题目不难发现包含着两大部分的内容,即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这两部分题目设计目的是不同的。课内阅读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和理解情况,主要包括字词的考察、重点句段表达的含义、学生阅读感想等方面。对于小学生来说,课文比较短小,掌握起来较为容易,这部分内容很容易作答。
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重难点部分都要反复的强调。有些老师在教学中甚至要求学生将某些固定的答案背诵下来,这会降低课内阅读的难度,但同时可以看出,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帮助。所以,这就需要有课外阅读进行补充。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可以看出对于课外阅读题目的重视,尤其在小升初考试中,课外阅读是重要的考查部分,能体现出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文化素养能方面的能力,是了解学生、考查学生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理解的教学过程中不能总是只讲解考卷中出现了的课外阅读,更应该在平时日常教学中是让引入课外阅读的教学内容。
(二)以阅读内容为标准
阅读理解还可以从阅读内容上进行分类,这主要是以文章的体裁和题材分类。阅读文章的题材无外乎人物、状物、风景、故事等,体裁方面多为散文,其中又以记叙文为主。掌握这几大类阅读理解类型,阅读起来就会游刃有余。教师在平时练习中可以重点强调一些关于文章分类方面的内容,并将每种分类大体会出现的题型的答题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学生在碰到同样题材的文章时就不会盲目乱答。比如在风景类的阅读文章的教学中可以告诉学生,许多作者写景的目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景物描写,在文章中总会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在拿到写景的阅读文章时会重点在阅读中寻找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素分析
阅读理解有着自己固有的要素和组成部分,这些要素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只有在明确了阅读理解要素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将教学效果最大化。
(一)语言要素
阅读任何一篇作品都是建立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的,不同的文字构成了一个个有意义的词语,词语加关联词又构成了句子,句子的叠加构成了段落、文章。阅读理解就是在阅读字、词、句、段。也就是说,学生的阅读理解是在掌握了一定语言、词汇基础上才能进行的。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阅读水平有限,只能在文章中理解字词含义和进行生字识别学习。中年级的学生可以在巩固字词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简单的阅读训练,理解组成该文章的语言含义。高年级的学生要专注于文章内涵,不能过多的纠结在字词方面,如果花费太多的时间在确定某些拿不准的字词意思方面,就会导致无法顺畅的理解整篇文章。所以说,教师在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教学中,要合理把握语言要素。
(二)能力要素
能力是指使人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所需要的个人心理特征或人格特质,在不同的领域或者在解决不同问题的过程中是需要不同的能力来完成的。这些能力是需要慢慢培养,并在学习、实践中逐渐发展和完善的。有些能力是基础性的,也就是说在进行日常活动或者大部分事件中都需要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更加专业和高难度能力培养的基础,而阅读能力就是这样的基础能力。
曾经听到过这样的说法:数学学不好很有可能是语文成绩差。这就是说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存在很大影响的,不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就很难在其他学科和其他方面做出成绩。阅读的能力在不同年级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一二年级的学生要求能够在掌握简单字词的基础上理解短小文章的内容;三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文章的长度、字词的难度等方面要求则要高一些;五六年级的学生需要在感知语言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调动起想象、感受等各方面的心理活动。
三、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经验和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设计和采用,其中较为合理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有两点,分别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以及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
(一)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对于文字的感知能力是不同的,在现如今的班级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较为优秀的学生和学困生来说,根本没有得到合理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感受力在不同的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果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一概而论,就会抹杀很多学生的文字感受力和创造力,而对另一些学生来说,则显的太过于困难。这就凸显出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虽然在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中,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的顾及到学生的个人发展。
(二)读写结合
阅读教学不仅仅是阅读,正如上文所说,阅读是在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它可以巩固字词,又可以指导写作。这就要求在阅读理解的教学过程中既要复习字词又要链接作文,读写结合是培养写作方式的重要一步,可以进行阅读后的写作练习,比如读后感、缩写、改写等,也可以根据阅读的中心思想重新写作。总之,将阅读和写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能有很好的锻炼。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小学语文的阅读理解教学必须充分重视,通过不断探索积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理解 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037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字词、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每一个层面上的教学共同构成了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只有将每个部分都完成得比较好才能保证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是合格的。在这些不同的教学内容中,阅读教学尤其关键,它是在承接字词教学的基础上延伸的部分,也是写作教学不可分割的影响要素。学生掌握阅读理解能力是学好整个语文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对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有正确的分析和把握。
一、小学语文阅读内容的分类
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就要对阅读的内容有正确认识和了解,其中对文章进行分类是剖析阅读理解的关键,根据不同的标准,有着不同的划分方法。
(一)以课内课外为标准
拿到一张语文试卷仔细观察其中的阅读理解题目不难发现包含着两大部分的内容,即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这两部分题目设计目的是不同的。课内阅读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和理解情况,主要包括字词的考察、重点句段表达的含义、学生阅读感想等方面。对于小学生来说,课文比较短小,掌握起来较为容易,这部分内容很容易作答。
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重难点部分都要反复的强调。有些老师在教学中甚至要求学生将某些固定的答案背诵下来,这会降低课内阅读的难度,但同时可以看出,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帮助。所以,这就需要有课外阅读进行补充。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可以看出对于课外阅读题目的重视,尤其在小升初考试中,课外阅读是重要的考查部分,能体现出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文化素养能方面的能力,是了解学生、考查学生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理解的教学过程中不能总是只讲解考卷中出现了的课外阅读,更应该在平时日常教学中是让引入课外阅读的教学内容。
(二)以阅读内容为标准
阅读理解还可以从阅读内容上进行分类,这主要是以文章的体裁和题材分类。阅读文章的题材无外乎人物、状物、风景、故事等,体裁方面多为散文,其中又以记叙文为主。掌握这几大类阅读理解类型,阅读起来就会游刃有余。教师在平时练习中可以重点强调一些关于文章分类方面的内容,并将每种分类大体会出现的题型的答题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学生在碰到同样题材的文章时就不会盲目乱答。比如在风景类的阅读文章的教学中可以告诉学生,许多作者写景的目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景物描写,在文章中总会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在拿到写景的阅读文章时会重点在阅读中寻找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素分析
阅读理解有着自己固有的要素和组成部分,这些要素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只有在明确了阅读理解要素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将教学效果最大化。
(一)语言要素
阅读任何一篇作品都是建立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的,不同的文字构成了一个个有意义的词语,词语加关联词又构成了句子,句子的叠加构成了段落、文章。阅读理解就是在阅读字、词、句、段。也就是说,学生的阅读理解是在掌握了一定语言、词汇基础上才能进行的。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阅读水平有限,只能在文章中理解字词含义和进行生字识别学习。中年级的学生可以在巩固字词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简单的阅读训练,理解组成该文章的语言含义。高年级的学生要专注于文章内涵,不能过多的纠结在字词方面,如果花费太多的时间在确定某些拿不准的字词意思方面,就会导致无法顺畅的理解整篇文章。所以说,教师在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教学中,要合理把握语言要素。
(二)能力要素
能力是指使人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所需要的个人心理特征或人格特质,在不同的领域或者在解决不同问题的过程中是需要不同的能力来完成的。这些能力是需要慢慢培养,并在学习、实践中逐渐发展和完善的。有些能力是基础性的,也就是说在进行日常活动或者大部分事件中都需要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更加专业和高难度能力培养的基础,而阅读能力就是这样的基础能力。
曾经听到过这样的说法:数学学不好很有可能是语文成绩差。这就是说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存在很大影响的,不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就很难在其他学科和其他方面做出成绩。阅读的能力在不同年级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一二年级的学生要求能够在掌握简单字词的基础上理解短小文章的内容;三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文章的长度、字词的难度等方面要求则要高一些;五六年级的学生需要在感知语言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调动起想象、感受等各方面的心理活动。
三、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经验和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设计和采用,其中较为合理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有两点,分别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以及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
(一)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对于文字的感知能力是不同的,在现如今的班级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较为优秀的学生和学困生来说,根本没有得到合理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感受力在不同的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果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一概而论,就会抹杀很多学生的文字感受力和创造力,而对另一些学生来说,则显的太过于困难。这就凸显出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虽然在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中,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的顾及到学生的个人发展。
(二)读写结合
阅读教学不仅仅是阅读,正如上文所说,阅读是在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它可以巩固字词,又可以指导写作。这就要求在阅读理解的教学过程中既要复习字词又要链接作文,读写结合是培养写作方式的重要一步,可以进行阅读后的写作练习,比如读后感、缩写、改写等,也可以根据阅读的中心思想重新写作。总之,将阅读和写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能有很好的锻炼。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小学语文的阅读理解教学必须充分重视,通过不断探索积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