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教学历史是阅读教学的重点、难点,如果只是枯燥的讲解和乏味的分析,则会使学生与诗歌距离越来越远。只有在诗歌教学模式中大胆尝试创新,使用想象入境法、音乐触动法、诗歌朗诵比赛法,使诗歌教学生动化,才能让诗歌真正走入学生的心中。
诗歌——文学殿堂里高雅的女神却并不受学生的青睐,为什么?因为在传统教学里,教师只注重诗歌意象、艺术技巧、主题思想的讲解,显得僵化教条,枯燥乏味,往往忽略了诗歌的韵味、情趣。怎样将诗歌教学生动化,使学生易于接受,重焕其艺术魅力呢?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我获取了一些心得,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想象入境法
诗歌往往通过跳跃性的语言来描绘意象。如《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望西都,意踌躇。伤心奏汉径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要深入理解诗歌的主旨,我要求学生通过想象进入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情境中,“望西都,意踌躇”是写作者驻马远望,思绪万千。“宫阙万间”是昔日景象,“做了土”是今日所见,其间有多少威武悲壮的史实。因此透过诗歌形象的语言展开想象,甚至可达到身临其境的程度,这样是有利于对诗歌的理解的。
二、音乐触动法
音乐本身就有一种潜移默化、染精悦性的作用。诗歌、音乐、舞蹈自古就是一家,艺术是相通的。因此在诗歌教学中融入音乐的手段的确可以取得较佳的效果。比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古诗的内容是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弟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由产生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而是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表现出热爱人间生活的旷达情怀。执教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确切地体会诗句,我特意选放了古筝曲《高山流水》中的一段,其乐曲节奏变化恰好与诗句描写相符,不仅让学生欣赏了一段美妙的音乐,同时还让学生更能融入诗中所描绘的情境,对苏轼的心理变化、感情变化及描写技巧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体会与把握,真可谓一举多得。又如我在教《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时,我也运用了音乐手段,在范读本诗时,我选放的音乐是一段舒缓、优美的乐曲《在水边的阿狄丽娜》,一边范读,一边播放音乐,有音乐伴奏的范读似乎更加声情并茂,学生深深地浸润在舒缓、优美的氛围中,仿佛置身于诗歌情境中,与诗人郭沫若漫步于天上街市,与其浅吟低唱,沉醉其中,自然而然对诗人追求自由美好的幸福生活的情怀体会就更深了。
三、诗歌朗读比赛法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性,朗读一可增强语感,二可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而如果在朗读中仅是以“齐读、带读、教师范读”的形式则显得单一,效果平平,而如果以比赛的形式来进行,效果则大大增强。首先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这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在准备的过程中他们会更加重视诗歌的朗诵。于是,在诗歌这一单元即将结束时,我在班里组织了一次诗歌朗诵比赛,并从学生中选出评委,由科代表担任主持,我担任主评,安排在多媒体教室,给需要伴奏的学生提供伴奏。果然学生都作了精心的准备,有的选读课内的作品,有的选读课外的作品;有的选择热情奔放的音乐,有的则选舒缓深沉的,有的独自吟诵,有的甚至来个二重吟诵。当音乐响起,平日里“动口不动情,用嘴不用心”的朗读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丰富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教室里活跃了,学生们积极了,我也会心地微笑了……
当课堂上真正响起学生们对诗的用心吟唱时,我不禁感叹,这才是诗歌女神应有的风采,这才是真正的诗歌教学。
诗歌——文学殿堂里高雅的女神却并不受学生的青睐,为什么?因为在传统教学里,教师只注重诗歌意象、艺术技巧、主题思想的讲解,显得僵化教条,枯燥乏味,往往忽略了诗歌的韵味、情趣。怎样将诗歌教学生动化,使学生易于接受,重焕其艺术魅力呢?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我获取了一些心得,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想象入境法
诗歌往往通过跳跃性的语言来描绘意象。如《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望西都,意踌躇。伤心奏汉径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要深入理解诗歌的主旨,我要求学生通过想象进入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情境中,“望西都,意踌躇”是写作者驻马远望,思绪万千。“宫阙万间”是昔日景象,“做了土”是今日所见,其间有多少威武悲壮的史实。因此透过诗歌形象的语言展开想象,甚至可达到身临其境的程度,这样是有利于对诗歌的理解的。
二、音乐触动法
音乐本身就有一种潜移默化、染精悦性的作用。诗歌、音乐、舞蹈自古就是一家,艺术是相通的。因此在诗歌教学中融入音乐的手段的确可以取得较佳的效果。比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古诗的内容是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弟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由产生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而是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表现出热爱人间生活的旷达情怀。执教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确切地体会诗句,我特意选放了古筝曲《高山流水》中的一段,其乐曲节奏变化恰好与诗句描写相符,不仅让学生欣赏了一段美妙的音乐,同时还让学生更能融入诗中所描绘的情境,对苏轼的心理变化、感情变化及描写技巧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体会与把握,真可谓一举多得。又如我在教《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时,我也运用了音乐手段,在范读本诗时,我选放的音乐是一段舒缓、优美的乐曲《在水边的阿狄丽娜》,一边范读,一边播放音乐,有音乐伴奏的范读似乎更加声情并茂,学生深深地浸润在舒缓、优美的氛围中,仿佛置身于诗歌情境中,与诗人郭沫若漫步于天上街市,与其浅吟低唱,沉醉其中,自然而然对诗人追求自由美好的幸福生活的情怀体会就更深了。
三、诗歌朗读比赛法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性,朗读一可增强语感,二可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而如果在朗读中仅是以“齐读、带读、教师范读”的形式则显得单一,效果平平,而如果以比赛的形式来进行,效果则大大增强。首先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这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在准备的过程中他们会更加重视诗歌的朗诵。于是,在诗歌这一单元即将结束时,我在班里组织了一次诗歌朗诵比赛,并从学生中选出评委,由科代表担任主持,我担任主评,安排在多媒体教室,给需要伴奏的学生提供伴奏。果然学生都作了精心的准备,有的选读课内的作品,有的选读课外的作品;有的选择热情奔放的音乐,有的则选舒缓深沉的,有的独自吟诵,有的甚至来个二重吟诵。当音乐响起,平日里“动口不动情,用嘴不用心”的朗读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丰富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教室里活跃了,学生们积极了,我也会心地微笑了……
当课堂上真正响起学生们对诗的用心吟唱时,我不禁感叹,这才是诗歌女神应有的风采,这才是真正的诗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