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经营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和特征,而发展特色农业又是区域经济优势选择的结果。农业现代化使农业生产力水平获得极大程度的提高,使农业由相对独立的家庭小生产逐步演变成关联性很强的社会化大生产。本文以梁峰村特色产业发展为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如何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梁峰村;特色产业
一、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一)梁峰村概况
南宾镇梁峰村位于县城东部,干溪子上起至万寿山以下断头山,辖区5个村民小组,现有总户数651户,总人口2810人,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总面积2760亩,其中耕田1900亩,耕地860亩,生态林2530亩,退耕还林1510亩全村幅圆面积11.2平方公里,幅圆面积大,村民居住分散。该村呈现一梁二面坡,地少荒岭多。卖菜买肥料,运输靠背磨,导致人口大量外流,土地荒芜严重,传统农业难以为继。
(二)梁峰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其具体表现为:一是土地流转不畅。村民习惯于家庭承包经营和传统稻麦种植的影响,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升级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认识不足。在他们的心里,不种粮食作物就会失去温饱、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生活的依靠。二是主导产业扩大效应弱。就全村来看,当前500亩的紫苑中药材种植示范片最具规模和最具影响力,但是当前的中药材品种已种植两年了,无论是品种还是耕地都已到了需改良换地了,并没有发挥中药材种植的示范效应和扩大效应,形成应有的产业发展氛围。三是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梁峰村的在家人口共865人,其中18~60岁有387人,60岁以上有204人。60岁以上的有很大一部分是体弱多病,多无劳动力。18~60岁的人口中主要成员是45~60岁的,他们是最正式的劳动力,但是这部分人中又有相当一部分虽然在家,但是却不在家务农。50岁以上的老人担当起了生产的重任。而这部分从事生产的人员中,几乎都是小学文化,甚至文盲,他们对传统种植倒是能轻车熟路,可是对农业产业化和特色产业的建立可就两眼一抹黑,无法有效满足产业所需劳动力。四是资金短缺。资金上的短缺制约梁峰村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和扶持力度不够。同时,农民自身虽有积极性来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但同样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
二、农村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路
梁峰村产业发展应立足市场需求按照“分土地类别的一村一品”的思路,在政府的主导下,协调区域产业、统筹人力资源、自然资源、金融资源等资源,农田水利、特别是交通等基础设施,通过流转土地,直接以“公司+大户+农户”、“大户+农户”或“公司+农户”的模式,建立自己的合作组织,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优势资源,引导农户遵循生态循环原理,促进种养良性互动,进行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在推进工程中注重协调全面产业规划和其它资源的联合开发,并通过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的策略来强化示范效应和扩大效应,通过规模化、产业化,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吸引社会资金和其他行业资金流入本村,实现资源的集聚效应,确保乡村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村发展特色产业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大力宣传发动
发展村级特色产业是提升农业竞争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村组干部要创新工作方法,把工作重心下沉到农户,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工作抓手,基层政府要加强对发展村级特色产业的组织领导,明确分管部门和工作职责,齐抓共管,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并在组织保障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宣传单、讲座、光碟、书刊等宣传工具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切实加大对特色产业的宣传,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群众氛围。
(二)制定发展规划、建立激励机制
农民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性,无法把握各方面的信息来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产业的推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村级特色产业的发展要重抓示范点、示范户,通过示范效应和扩大效应来不断扩大产业的推进实时跟踪,并辅以一定的激励措施,在规划实施期内,每年制定奖助标准,对实施规划的情况进行追踪,对成绩突出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激发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三)培育产业农民,建立合作组织
农民是特色产业发展的主体。村级产业发展,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让农民认识自我,认识本村资源优势,认识本村发展潜能,努力开发具有本村特色的产业和产品。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发展,以科技进村入户、阳光工程等为平台,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注重培训效果,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现代新型农民。
(四)注重市场信息,加快科技创新
农村信息服务终端和农产品批发市场,能让农民及时、准确把握市场动向,政府要为农业的转型提供信息引导。再就是要聘请产业专家组,聘请农业院校或市县农业专家担任技术总监或“顾问”,定期到村调研,提供技术指导,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障碍和实际问题。
(五)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产业
充分认识本村的自然资源,结合现有的产业基础,选择合适产业发展。梁峰村丰富的林业资源、土资源和山地资源加上当前最具特色和规模的中药材种植园,可以结合实际条件大力发展林下产业及农家乐生态旅游业。
参考文献:
[1]蔡根女.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張仲威.农业推广学[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
[3]郑丽.高等农业教育[J].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委托沈阳农业大学主办,1998,06.
[4]高煦照.农业产业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业经济,2007,(12):10-12.
[5]王洪清.三峡库区农业化发展对策实证研究——以昭君故里湖北省兴山县为例[J].特区经济,2009,(11):165-167.
作者简介:
秦麒麟(1974.03—),男,重庆市石柱县,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行政管理;单位:重庆市石柱县委党校。
关键词:农村;梁峰村;特色产业
一、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一)梁峰村概况
南宾镇梁峰村位于县城东部,干溪子上起至万寿山以下断头山,辖区5个村民小组,现有总户数651户,总人口2810人,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总面积2760亩,其中耕田1900亩,耕地860亩,生态林2530亩,退耕还林1510亩全村幅圆面积11.2平方公里,幅圆面积大,村民居住分散。该村呈现一梁二面坡,地少荒岭多。卖菜买肥料,运输靠背磨,导致人口大量外流,土地荒芜严重,传统农业难以为继。
(二)梁峰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其具体表现为:一是土地流转不畅。村民习惯于家庭承包经营和传统稻麦种植的影响,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升级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认识不足。在他们的心里,不种粮食作物就会失去温饱、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生活的依靠。二是主导产业扩大效应弱。就全村来看,当前500亩的紫苑中药材种植示范片最具规模和最具影响力,但是当前的中药材品种已种植两年了,无论是品种还是耕地都已到了需改良换地了,并没有发挥中药材种植的示范效应和扩大效应,形成应有的产业发展氛围。三是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梁峰村的在家人口共865人,其中18~60岁有387人,60岁以上有204人。60岁以上的有很大一部分是体弱多病,多无劳动力。18~60岁的人口中主要成员是45~60岁的,他们是最正式的劳动力,但是这部分人中又有相当一部分虽然在家,但是却不在家务农。50岁以上的老人担当起了生产的重任。而这部分从事生产的人员中,几乎都是小学文化,甚至文盲,他们对传统种植倒是能轻车熟路,可是对农业产业化和特色产业的建立可就两眼一抹黑,无法有效满足产业所需劳动力。四是资金短缺。资金上的短缺制约梁峰村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和扶持力度不够。同时,农民自身虽有积极性来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但同样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
二、农村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路
梁峰村产业发展应立足市场需求按照“分土地类别的一村一品”的思路,在政府的主导下,协调区域产业、统筹人力资源、自然资源、金融资源等资源,农田水利、特别是交通等基础设施,通过流转土地,直接以“公司+大户+农户”、“大户+农户”或“公司+农户”的模式,建立自己的合作组织,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优势资源,引导农户遵循生态循环原理,促进种养良性互动,进行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在推进工程中注重协调全面产业规划和其它资源的联合开发,并通过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的策略来强化示范效应和扩大效应,通过规模化、产业化,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吸引社会资金和其他行业资金流入本村,实现资源的集聚效应,确保乡村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村发展特色产业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大力宣传发动
发展村级特色产业是提升农业竞争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村组干部要创新工作方法,把工作重心下沉到农户,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工作抓手,基层政府要加强对发展村级特色产业的组织领导,明确分管部门和工作职责,齐抓共管,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并在组织保障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宣传单、讲座、光碟、书刊等宣传工具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切实加大对特色产业的宣传,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群众氛围。
(二)制定发展规划、建立激励机制
农民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性,无法把握各方面的信息来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产业的推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村级特色产业的发展要重抓示范点、示范户,通过示范效应和扩大效应来不断扩大产业的推进实时跟踪,并辅以一定的激励措施,在规划实施期内,每年制定奖助标准,对实施规划的情况进行追踪,对成绩突出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激发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三)培育产业农民,建立合作组织
农民是特色产业发展的主体。村级产业发展,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让农民认识自我,认识本村资源优势,认识本村发展潜能,努力开发具有本村特色的产业和产品。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发展,以科技进村入户、阳光工程等为平台,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注重培训效果,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现代新型农民。
(四)注重市场信息,加快科技创新
农村信息服务终端和农产品批发市场,能让农民及时、准确把握市场动向,政府要为农业的转型提供信息引导。再就是要聘请产业专家组,聘请农业院校或市县农业专家担任技术总监或“顾问”,定期到村调研,提供技术指导,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障碍和实际问题。
(五)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产业
充分认识本村的自然资源,结合现有的产业基础,选择合适产业发展。梁峰村丰富的林业资源、土资源和山地资源加上当前最具特色和规模的中药材种植园,可以结合实际条件大力发展林下产业及农家乐生态旅游业。
参考文献:
[1]蔡根女.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張仲威.农业推广学[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
[3]郑丽.高等农业教育[J].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委托沈阳农业大学主办,1998,06.
[4]高煦照.农业产业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业经济,2007,(12):10-12.
[5]王洪清.三峡库区农业化发展对策实证研究——以昭君故里湖北省兴山县为例[J].特区经济,2009,(11):165-167.
作者简介:
秦麒麟(1974.03—),男,重庆市石柱县,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行政管理;单位:重庆市石柱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