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的李贽说:“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去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可见小学生作文的先天优势。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见解或说法并没有得到弘扬,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作文教学一向是公认的难题,以至惊现如此习作。
“如果我不努力复习,成绩就上不去……为了全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我要好好复习,不让悲剧发生……”近日,一篇据说出自小学生之手的作文走红网络,其强大的令人捧腹的逻辑思维让网友笑称:“小小年纪就领悟了蝴蝶效应,前途不可限量。”还有网友表示,看完后责任感油然而生。
这篇被网友称为“最牛小学生作文”的习作看上去更像一篇日记,文章最上面署名“11月7日。星期三。天气晴”,字体稚嫩。
作文一开始,小作者就表达了他的忧虑之情。文中说:“时间过得真快,一下就到半期考了,现在已经在开始紧张的复习了,我必须要开始努力了。”之后,小作者就开始他强大的“蝴蝶效应”思维,从如果不努力,成绩就上不去;到成绩上不去,就会被家长骂;之后,小作者又担心被家长骂,就会失去信心;再之后,如果不好好读书就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继而引发核战,最终导致人类消失。
文章结尾:“为了全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我要在就剩下的几天里好好复习,不让悲剧发生。”这篇作文经老师审阅,批文:“呵呵。老师看了都笑了。”
难道这真的就是小学生的生活,就是他们想表达的内容,就是他们的心声吗?不尽然。
那么,如此看来,教师是不是应该多一点实践,少一点限制,让学生童心焕发、自鸣天籁呢?
一、命题难
小学生面对命题,不管愿不愿意写,有没有东西可写都要写,还要按照一定的要求写。命题绝大多数是出于某种目的、一厢情愿的设想、规定、要求。学生先是学会对命题的意思进行一番猜测与揣摩,以求对命题的意图有一个准确的理解与把握;接着便是在命题限定的范围、数量、中心的套子里绞尽脑汁——尽力在自己的头脑中搜寻那些符合命题要求、规定的写作素材;最终写出思想健康、中心突出、段落分明、用词准确、首尾呼应、说话得体,适应批阅者口味的文章。对一位年纪还小、没有生活经验、写作能力有限、写作素材和书面语言积淀尚不丰厚的小学生来说,不编不抄,不说那些“神作文”的话来应付,还有什么好办法呢?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想一想,作文能不难么?要把自由还给学生。课内作文的命题及选材要求不可过严、过细。假如在规定的范围内学生无写作素材可选,就可以放宽至相似的题材,尤其练笔,可以更加宽松,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抒发感想,发表议论,或写突发异想都可以。学生写作,更喜欢发表自己的感想。他们心里有话藏不住,总想说出来。要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毫无保留说出来,不要总以“思想不健康”为由压制他们,学生真的在作文中流露出不健康的思想比压抑在心里而口是心非好,关键在于老师的导。
课堂上所创设的交际内容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不是成人的生活,让置身其间的学生能够十分便捷地调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言语有物,而非虚无的生编乱造。将课堂上虚拟的生活场景变成心目中的真实;让他们觉得:作文已不是“要我写”,而是“我要写”,提笔写话已不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写不可。
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不断聚焦,明确交际的对象与所要达到的交际效果,从而增加目标的吸引力。实践证明:交际的对象越明晰,交际的目的性越强,个体所能认识到的交际价值就越大,由此而诱发出来的动机就越强烈,下笔作文的时候就越有激情和信心。
思想健康、中心突出、段落分明、用词准确、首尾呼应、说话得体,这些我们要作要求,可是不能言之太早,让他们会说、想说、会写、想写之后,是不是就符合这些要求呢?我认为是的。
二、没有生活经验
叶圣陶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
古今中外的诗人作家均无例外。他们之所以能创作出流传千古的作品,主要就是因为他们都有丰富的社会经历和个人感受作为基础。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曾多次出游,经历数载,饱览了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并深刻地体验了人民的疾苦,从而写出了无数佳作,被人称为“诗仙”。
写东西如果没有经过亲身体验和观察,那么即便是名家老手,也难免要出毛病闹笑话。小学生要想写出好作文,也应当到生活中去,亲身体察、努力实践。亲自经历体验过的事感受最深,写起来也就顺畅。家长应尽可能地让孩子学着动手洗衣服、洗碗,做饭、炒菜,扫地、擦桌子,买菜、买学习用具等。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劳动能力,又丰富了孩子的生活阅历和经验,还给他写作提供了生活基础。写这类题材的作文时,孩子们可以回想出当时做这些事时的情景和过程,就会有话可说,有事可讲。其实看电视也是很好的积累生活经验的渠道。看少儿电视节目、电影时,让孩子注意多想几个“为什么”,看后把自己的想法、最喜欢地方和人物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下来。无论是有字书还是生活的无字书都能积累生活素材,积累多了,文章自然也就有了文采。
“如果我不努力复习,成绩就上不去……为了全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我要好好复习,不让悲剧发生……”近日,一篇据说出自小学生之手的作文走红网络,其强大的令人捧腹的逻辑思维让网友笑称:“小小年纪就领悟了蝴蝶效应,前途不可限量。”还有网友表示,看完后责任感油然而生。
这篇被网友称为“最牛小学生作文”的习作看上去更像一篇日记,文章最上面署名“11月7日。星期三。天气晴”,字体稚嫩。
作文一开始,小作者就表达了他的忧虑之情。文中说:“时间过得真快,一下就到半期考了,现在已经在开始紧张的复习了,我必须要开始努力了。”之后,小作者就开始他强大的“蝴蝶效应”思维,从如果不努力,成绩就上不去;到成绩上不去,就会被家长骂;之后,小作者又担心被家长骂,就会失去信心;再之后,如果不好好读书就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继而引发核战,最终导致人类消失。
文章结尾:“为了全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我要在就剩下的几天里好好复习,不让悲剧发生。”这篇作文经老师审阅,批文:“呵呵。老师看了都笑了。”
难道这真的就是小学生的生活,就是他们想表达的内容,就是他们的心声吗?不尽然。
那么,如此看来,教师是不是应该多一点实践,少一点限制,让学生童心焕发、自鸣天籁呢?
一、命题难
小学生面对命题,不管愿不愿意写,有没有东西可写都要写,还要按照一定的要求写。命题绝大多数是出于某种目的、一厢情愿的设想、规定、要求。学生先是学会对命题的意思进行一番猜测与揣摩,以求对命题的意图有一个准确的理解与把握;接着便是在命题限定的范围、数量、中心的套子里绞尽脑汁——尽力在自己的头脑中搜寻那些符合命题要求、规定的写作素材;最终写出思想健康、中心突出、段落分明、用词准确、首尾呼应、说话得体,适应批阅者口味的文章。对一位年纪还小、没有生活经验、写作能力有限、写作素材和书面语言积淀尚不丰厚的小学生来说,不编不抄,不说那些“神作文”的话来应付,还有什么好办法呢?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想一想,作文能不难么?要把自由还给学生。课内作文的命题及选材要求不可过严、过细。假如在规定的范围内学生无写作素材可选,就可以放宽至相似的题材,尤其练笔,可以更加宽松,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抒发感想,发表议论,或写突发异想都可以。学生写作,更喜欢发表自己的感想。他们心里有话藏不住,总想说出来。要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毫无保留说出来,不要总以“思想不健康”为由压制他们,学生真的在作文中流露出不健康的思想比压抑在心里而口是心非好,关键在于老师的导。
课堂上所创设的交际内容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不是成人的生活,让置身其间的学生能够十分便捷地调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言语有物,而非虚无的生编乱造。将课堂上虚拟的生活场景变成心目中的真实;让他们觉得:作文已不是“要我写”,而是“我要写”,提笔写话已不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写不可。
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不断聚焦,明确交际的对象与所要达到的交际效果,从而增加目标的吸引力。实践证明:交际的对象越明晰,交际的目的性越强,个体所能认识到的交际价值就越大,由此而诱发出来的动机就越强烈,下笔作文的时候就越有激情和信心。
思想健康、中心突出、段落分明、用词准确、首尾呼应、说话得体,这些我们要作要求,可是不能言之太早,让他们会说、想说、会写、想写之后,是不是就符合这些要求呢?我认为是的。
二、没有生活经验
叶圣陶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
古今中外的诗人作家均无例外。他们之所以能创作出流传千古的作品,主要就是因为他们都有丰富的社会经历和个人感受作为基础。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曾多次出游,经历数载,饱览了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并深刻地体验了人民的疾苦,从而写出了无数佳作,被人称为“诗仙”。
写东西如果没有经过亲身体验和观察,那么即便是名家老手,也难免要出毛病闹笑话。小学生要想写出好作文,也应当到生活中去,亲身体察、努力实践。亲自经历体验过的事感受最深,写起来也就顺畅。家长应尽可能地让孩子学着动手洗衣服、洗碗,做饭、炒菜,扫地、擦桌子,买菜、买学习用具等。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劳动能力,又丰富了孩子的生活阅历和经验,还给他写作提供了生活基础。写这类题材的作文时,孩子们可以回想出当时做这些事时的情景和过程,就会有话可说,有事可讲。其实看电视也是很好的积累生活经验的渠道。看少儿电视节目、电影时,让孩子注意多想几个“为什么”,看后把自己的想法、最喜欢地方和人物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下来。无论是有字书还是生活的无字书都能积累生活素材,积累多了,文章自然也就有了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