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编者按 -
2021年是北京市及各区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回顾和梳理“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各区在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上所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更关注的是——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各区教育描绘了怎样的发展蓝图?又将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本期,我们走进石景山区,看一看石景山区教育如何立足实际、科学谋划、守正创新,确保“十四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
“十三五”时期,石景山区教育系统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总体要求下,教育改革与管理能力不断增强,教育布局结构持续优化,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基本建成“空间布局、公共服务、育人模式、人才保障、教育治理”五位一体的高端教育体系。
1.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形成教育发展重大问题的跨部门、跨行业协调解决机制。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重大问题及时协调解决、重点工作统筹高效推进。聚焦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品质提升,召开全区教育大会,出台《石景山区关于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2019-2025年)》《石景山区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5年)》和《石景山区深化“五育”并举,提升育人质量实施方案(2019-2025年)》,明确新时期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2.进一步优化升级教育资源配置
以集团化发展引领教育布局结构升级,组建完成八大教育集团,覆盖全区所有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形成“四个学区横向交接、八个集团纵向引领”的发展格局,建立以高中校引领的纵向基础教育资源发展模式和人才培养链条。推进名校办分校,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区域内共享,推动学区之间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持续推进“大学-区域-学校”合作,与首都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通过专家团队和高校资源辐射带动学校特色优质发展。投入近5亿元提升学校硬件设施水平,改善师生教学环境与生活环境。初步形成资源优化、结构合理、优质均衡的教育布局结构体系,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水平不断提升。
3.规范健全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增加学前学位2250个,全区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9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从45%提升至87%,基本形成以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和“一园一品”文化特色格局。增加小学学位960个,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率达到100%,形成公平有效的义务教育入学机制,100%学校达到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高考高招录取率稳步提升,普通高中形成“竞争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特色突出”的发展格局。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终身学习教育体系不断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民办教育管理进一步规范。全区基本形成数量充足、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4.稳步提高“五育”融合育人质量
坚持立德树人,深入踐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1 8 3”校园文明、家校协同两大文明风景线。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科研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和显著成就,教师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启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育苗工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行动,校园冰雪运动全面普及,全面开展生命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武术、非遗、中医药进校园,校内外合作推进艺术教育发展,打造学生艺术节、校园好声音等区级艺术品牌,编订《生活实践》手册,以任务驱动方式引导学生在寒暑假家务劳动中丰富劳动实践。
5.有效提升教育人才队伍综合素质
不断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树立师德榜样,引导广大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学、管理、服务各项工作中。干部队伍培养工作全面升级,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持续推动“校长工作室”“书记工作室”建设。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多元学习与发展平台,深化教师“六阶”培养体系,深入推进“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工作室”等名师培育项目,实现骨干教师八大教育集团全覆盖,形成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骨干、区骨干组成的名师人才梯队,共有13名正高级教师、21名特级教师、67名市级骨干和学科带头人、326名区级骨干教师、10名市级骨干班主任、18名区级首席班主任。
6.不断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增强学校、家庭、社区联动教育的有效性,推进多方共同治理。中小学“一校一章程”,健全学校内部治理体系。中小学、幼儿园100%达到平安校园建设标准,校园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深化教育督导改革,形成督政、督学、评价监测“三位一体”的督导体系,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
7.“十四五”时期教育规划
“十四五”时期,石景山区将建设高质量现代化教育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建立高素质专业化干部教师队伍,构建“五育”并举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家国情怀、首都气派、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一是“办一流教育”,建立高质量区域教育供给体系。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适龄儿童入园率保持在9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学前教育教师接受专业教育比例超过85%,基本形成科学的保教体系。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就近入学率保持在100%,优质义务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均衡,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超过96%。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发展,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在文化底蕴、培养体系、课程特色、办学活力、国际视野等多维度形成一批高品质学校,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育人方式基本确立。职业教育深化转型升级发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明显提升,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88%。国际教育服务资源丰富,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符合区域特色的教育交流品牌项目。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发展,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和特殊教育体系不断健全。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二是“建一流学校”,形成高质量学校资源配置体系。教育资源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高位契合,教育设备设施全部达到教育现代化标准。人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十一学校石景山学校、景山学校远洋分校等引进名校和区级优质学校在学区和集团内均衡分布,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权持续扩大。学校依法治校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现代学校制度。数字教育深入推进,智慧校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更加绿色、安全,全区中小学100%达到绿色学校创建要求,平安校园达标率保持100%。融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美丽校园为一体,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人民群众对区域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三是“带一流队伍”,完善高质量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体系。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显著提升,建立现代化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和专业化培养培训体系,建成一支政治可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新时代教师队伍和一支引领教育教学前沿改革的研修队伍。幼儿园、中小学校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达到23.5%,培养引进数十名在全市全国有影响力的名校长名教师、100名左右教育拔尖人才、1000名左右优秀教师,正高级、特级、市级骨干、学科带头人等名师资源实现八大教育集团全面覆盖,区级骨干教师实现所有学校100%覆盖。形成名校、名校长、名师相互映衬、相互促进的良性教育发展生态。
四是“育一流人才”,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扎根中国、国际视野、面向未来、立足区域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模式深入推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协调、紧密合作,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学生品德修养、综合素质、运动技能、审美情趣、劳动实践能力全面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优良率超过70%,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区域育人质量位于北京市先进区行列。
2021年是北京市及各区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回顾和梳理“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各区在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上所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更关注的是——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各区教育描绘了怎样的发展蓝图?又将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本期,我们走进石景山区,看一看石景山区教育如何立足实际、科学谋划、守正创新,确保“十四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
“十三五”时期,石景山区教育系统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总体要求下,教育改革与管理能力不断增强,教育布局结构持续优化,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基本建成“空间布局、公共服务、育人模式、人才保障、教育治理”五位一体的高端教育体系。
1.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形成教育发展重大问题的跨部门、跨行业协调解决机制。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重大问题及时协调解决、重点工作统筹高效推进。聚焦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品质提升,召开全区教育大会,出台《石景山区关于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2019-2025年)》《石景山区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5年)》和《石景山区深化“五育”并举,提升育人质量实施方案(2019-2025年)》,明确新时期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2.进一步优化升级教育资源配置
以集团化发展引领教育布局结构升级,组建完成八大教育集团,覆盖全区所有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形成“四个学区横向交接、八个集团纵向引领”的发展格局,建立以高中校引领的纵向基础教育资源发展模式和人才培养链条。推进名校办分校,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区域内共享,推动学区之间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持续推进“大学-区域-学校”合作,与首都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通过专家团队和高校资源辐射带动学校特色优质发展。投入近5亿元提升学校硬件设施水平,改善师生教学环境与生活环境。初步形成资源优化、结构合理、优质均衡的教育布局结构体系,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水平不断提升。
3.规范健全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增加学前学位2250个,全区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9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从45%提升至87%,基本形成以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和“一园一品”文化特色格局。增加小学学位960个,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率达到100%,形成公平有效的义务教育入学机制,100%学校达到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高考高招录取率稳步提升,普通高中形成“竞争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特色突出”的发展格局。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终身学习教育体系不断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民办教育管理进一步规范。全区基本形成数量充足、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4.稳步提高“五育”融合育人质量
坚持立德树人,深入踐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1 8 3”校园文明、家校协同两大文明风景线。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科研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和显著成就,教师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启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育苗工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行动,校园冰雪运动全面普及,全面开展生命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武术、非遗、中医药进校园,校内外合作推进艺术教育发展,打造学生艺术节、校园好声音等区级艺术品牌,编订《生活实践》手册,以任务驱动方式引导学生在寒暑假家务劳动中丰富劳动实践。
5.有效提升教育人才队伍综合素质
不断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树立师德榜样,引导广大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学、管理、服务各项工作中。干部队伍培养工作全面升级,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持续推动“校长工作室”“书记工作室”建设。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多元学习与发展平台,深化教师“六阶”培养体系,深入推进“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工作室”等名师培育项目,实现骨干教师八大教育集团全覆盖,形成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骨干、区骨干组成的名师人才梯队,共有13名正高级教师、21名特级教师、67名市级骨干和学科带头人、326名区级骨干教师、10名市级骨干班主任、18名区级首席班主任。
6.不断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增强学校、家庭、社区联动教育的有效性,推进多方共同治理。中小学“一校一章程”,健全学校内部治理体系。中小学、幼儿园100%达到平安校园建设标准,校园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深化教育督导改革,形成督政、督学、评价监测“三位一体”的督导体系,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
7.“十四五”时期教育规划
“十四五”时期,石景山区将建设高质量现代化教育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建立高素质专业化干部教师队伍,构建“五育”并举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家国情怀、首都气派、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一是“办一流教育”,建立高质量区域教育供给体系。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适龄儿童入园率保持在9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学前教育教师接受专业教育比例超过85%,基本形成科学的保教体系。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就近入学率保持在100%,优质义务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均衡,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超过96%。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发展,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在文化底蕴、培养体系、课程特色、办学活力、国际视野等多维度形成一批高品质学校,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育人方式基本确立。职业教育深化转型升级发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明显提升,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88%。国际教育服务资源丰富,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符合区域特色的教育交流品牌项目。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发展,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和特殊教育体系不断健全。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二是“建一流学校”,形成高质量学校资源配置体系。教育资源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高位契合,教育设备设施全部达到教育现代化标准。人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十一学校石景山学校、景山学校远洋分校等引进名校和区级优质学校在学区和集团内均衡分布,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权持续扩大。学校依法治校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现代学校制度。数字教育深入推进,智慧校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更加绿色、安全,全区中小学100%达到绿色学校创建要求,平安校园达标率保持100%。融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美丽校园为一体,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人民群众对区域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三是“带一流队伍”,完善高质量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体系。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显著提升,建立现代化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和专业化培养培训体系,建成一支政治可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新时代教师队伍和一支引领教育教学前沿改革的研修队伍。幼儿园、中小学校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达到23.5%,培养引进数十名在全市全国有影响力的名校长名教师、100名左右教育拔尖人才、1000名左右优秀教师,正高级、特级、市级骨干、学科带头人等名师资源实现八大教育集团全面覆盖,区级骨干教师实现所有学校100%覆盖。形成名校、名校长、名师相互映衬、相互促进的良性教育发展生态。
四是“育一流人才”,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扎根中国、国际视野、面向未来、立足区域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模式深入推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协调、紧密合作,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学生品德修养、综合素质、运动技能、审美情趣、劳动实践能力全面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优良率超过70%,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区域育人质量位于北京市先进区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