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心开始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j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情不自禁地吟诵着这句诗。父亲是一位教师,每一本笔记的扉页上都工工整整地写着这十二个字,也是因为父亲的缘故,我选择了教师职业。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父亲送给我一本《陶行知文集》,这是一本教育著作,初读感觉书很厚,枯燥无味。父亲告诉我:“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了晓庄师范,提出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影响中外。”带着对陶行知先生的崇敬之情,我和父亲一起,挑一些感兴趣的章节来读,并密密麻麻地书写下当时的感受。那段时光是那么的充实、甜蜜,也是从那时候起,我感悟到教育要从心开始,并立志做一个有良心、有进取心的好老师。
  教育是一件有良心的事
  翻开《陶行知文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对教育的热爱和执著。陶先生一生都致力于教育改革和教学工作,他的教育理念被后人誉为早期教育的楷模。但陶行知先生最令人尊敬的地方是他的大爱之心,对国家、民族、社会有着强烈的热爱,并由此衍生出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正如他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里的“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不正是教师责任心和良心的体现吗?凭良心做教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的父亲就是老百姓心目中有良心的好老师。他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一个很平常的事情,能在父亲的笔下变得妙趣横生。他经常给乡亲们写家书,学生们很喜欢上他的课,父亲辅导学生的作文,曾获过国家级奖项。父亲很爱他的学生,时常很早就到学校,很晚才回家,常常挑灯夜战,备课、批改作业到深夜。父亲所带的班级,年年考试都名列全乡第一。他整个身心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从来没有为升职或评职称计较过什么,因为,他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学生身上,花在教学上。用父亲的话说,什么事都可以耽误,就是不能耽误学生,这是教师的良心。
  这么多年,我成功过,失败过,彷徨过,但我一直坚持教育的良心,我用心对待每一节课,用心对待和学生的每一次沟通,用心批改每一次作业,用心灵影响心灵,用人格培育人格,让同学们每一天都在期待和惊喜中度过。正是因为我的格外用心,学生都很喜欢我,喜欢上我的课。记得在一次全县的教导主任会议上,有一位教导主任感慨道:“自从担任教导主任,根本没心思放在教学上,但周主任所教的班级,每次考试都在全县名列前茅。”我很自豪地告诉他:“有些事情可以不花心思,但是对待学生的教育,要凭良心做事。”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教学,班级很难管理,课堂教学更是难组织,一个问题说了一遍又一遍,一件事情提醒了一次又一次。同事都佩服我心态好,说自己带一年级的时候,整天都发愁,但是,你却整天乐呵呵。我说:“这么可爱的学生,批评他于心何忍?”
  教师要有积极的进取心
  随着课改春风的吹入,我发现教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光有良心还不够,还要深入钻研教育,不断改革。面对《陶行知文集》,我不再是被动的阅读者,而是带着问号——对现行教育进行了审视,并努力践行陶先生的教育理念。
  书中那篇《创造儿童教育》,陶先生特别强调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并提出“六个解放”理念,即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社会里获取更丰富的知识;解放他们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填满,不逼迫他赶考,要给他一些空闲的时间消化所学,并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陶先生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对生命的尊重,唤起了我对现行教育的思考,写下了第一篇教研论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浅谈创新教育》,该文获得了市一等奖。随后,我撰写的《“生活教育”不可忽视》《课堂因生动而精彩》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获奖。
  对于广大教师,清新质朴如春雨的理念,可能要比高深莫测的理论,更容易让人接受,更容易产生“效应”。还有什么比聆听教育家的教诲,感受教育的真谛更亲切呢?《陶行知文集》就是这样一本让人感受亲切的书。
  《陶行知文集》不仅帮助我把握教育的脉搏,让我不再成为迷途的羔羊,给了我教学上很多的启示,更重要的是它告诉我,教师要与时俱进,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面对课改,我不再犹豫,而是迎难而上。我积极参加每一次教研活动,主动承担教改研究任务,我申报的省级立项课题,于去年12月得到了专家组鉴定,顺利结题。
  我再次翻开《陶行知文集》,虽然封皮泛黄,但我惊奇地发现它的光彩依旧,而当初读它时,密密麻麻地写下的批注,显得那么幼稚,由此感叹岁月流逝。但也正是这样的流逝,才让我深切地体会到: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它曾是那么温暖地陪伴我成长,并深深地影响了我的教育历程的书。做教师不易,做一个用心的好教师更难。虽不能做到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界,但当自己垂垂老矣的时候,回味自己的从师之路:无愧于学生,无愧于社会。
  (作者单位: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
  新桥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我校致力于学生评价体系项目的实践研究,并以此促进教师的教学研究,促进学校建设教师学习型团队。“一评两备”是我校以学生学业研究促进老师教研文化研究的一个项目。“一评两备”,“评”,指的是我校实行的学生学业“月质量监控”项目。“两备”,指的是我校高年级语文备课组以学校“月质量监控”为中心,探索出的“单元常规备课”和“主题特色备课”备课模式。学校语文组以“常规+特色”的集体备课模式,大力推行“
期刊
读罢《小学创意写作》,在我脑海中跳出三个词语——神奇、唤醒、好玩。  神奇  从一个橘子入手,能上出什么样的习作课?你一定会脱口而出:学习描写一件物品呗。是也?非也!翻开《小学创意写作》一书,你会发现,一个小小的橘子,在老师的创意设计下,习作课竟然可以上状物篇——橘子素描;可以上记叙篇——做橘灯;可以上童话故事篇——橘子历险记……在《小学创意写作》一书中,一个普通的橘子竟然能焕发出如此神奇的魔力。
期刊
一、 对话交流“追剧”  师:我想采访你们一下,最近你们追过什么剧?  生:《名侦探柯南》。  师:你为什么追这部动画片呀?  生:它里面的推理内容很吸引人。  师:有趣的情节吸引你。你追过什么剧?  生:《郑文杰》。  师:你为什么追这部剧呢?  生:我觉得这里面的人物很勇敢。  师:人物的魅力吸引你。  师:据我所知呀,我们班的同学在追一本书,哪本书?  生:《小水的除夕》。  二、 讲述小水
期刊
很多时候,语文课堂教学是要“放慢脚步”的,因为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里,有太多的“沿途风景”需要我们去细细欣赏;因为知识结构的形成,审美情绪的生成,价值标准的建立,与世界的关系等,都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这就势必有一个“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感知形成经验——生成体悟——走向思想。如果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过程,语文教学也就开始走向 “慢而有味”的境界了。  追寻“慢而有味”的教学境界,教师首先要
期刊
一、 梳理功能  1. 文章大意的梳理。《课标》要求中高年级的学生“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叙事性作品中,了解事件梗概”,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以及概括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概括还存在困难,有的冗长抓不住重点,有的简洁缺乏核心。教师应让他们抓住关键词语,帮助学生梳理文路,说清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例如,在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时,出示如下一组词串:  嫉妒 礼貌 激怒
期刊
“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苏霍姆林斯基道出了读书之于教师的重要性。教育界,也早就形成了“教师应是读书人”的这样一个共识。然而,基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应该阅读什么,怎样阅读,许多青年教师似乎还处于一种雾里看花,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他们的阅读生活需要专业的引领与指导。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期刊
苏教版三上《习作7》的主题是“摆玩具,编童话”,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然后编一个童话故事,看谁编的故事有意思。对三年级的同学来讲,“童话故事”并不陌生,小时候耳濡目染,接受了许多童话的浸润和熏陶,再加之在本学期又学习了《蒲公英》《三袋麦子》《小露珠》《小稻秧脱险记》等童话故事,这几篇童话都属于“拟人体童话”,这种类型也是低年级学生最喜闻乐见的。结合三年级同学的特点,我们可以把本次写作的目标定
期刊
一、 基本笔画,形象书写  纵观小学语文课本,书后习题都有按笔顺描红书写的要求。把握生字的结构,认清汉字的笔顺,对于初学汉字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按照笔顺要求,写好每一个汉字,才能为将来自学汉字埋下伏笔,为写出遒劲有力、美观大气的汉字打下基础。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基本笔画的教学尤为重要,教师应尽量用直观的手段,提高基本笔画教学的形象化和趣味性。  苏教版一上《识字1》中,要求掌握书
期刊
【案例背景】  这是一节让我绞尽脑汁而不得其解的公开课,我选择了六上说明类文章——《麋鹿》。在选课文时,同事们就提醒我:“这节课不好上哦……”词语的对比品析,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的“自主学习单”填写,说明方法的对比及拓展延伸……我极尽所能地思虑着、周全着……可是接连几次试上的结果,都不令人满意。我陷入了瓶颈。这时,听我试上的研训员朱老师一语点醒梦中人:“这些字词、说明方法的准确运用,
期刊
苏教版四上《春联》一课,以短小精悍的篇幅、通俗活泼的形式、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以及读背春联的好处。  一、 在师生交流中走进春联  上课伊始,教师和学生聊起了春联:有的学生说春联起源于桃符,有的学生说春联有“春帖”“门对”等别称,有的学生说春联对仗的特点,有的学生说明太祖朱元璋除夕之前的圣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还有的学生说春联在明清盛行,并成为中华民族特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