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情不自禁地吟诵着这句诗。父亲是一位教师,每一本笔记的扉页上都工工整整地写着这十二个字,也是因为父亲的缘故,我选择了教师职业。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父亲送给我一本《陶行知文集》,这是一本教育著作,初读感觉书很厚,枯燥无味。父亲告诉我:“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了晓庄师范,提出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影响中外。”带着对陶行知先生的崇敬之情,我和父亲一起,挑一些感兴趣的章节来读,并密密麻麻地书写下当时的感受。那段时光是那么的充实、甜蜜,也是从那时候起,我感悟到教育要从心开始,并立志做一个有良心、有进取心的好老师。
教育是一件有良心的事
翻开《陶行知文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对教育的热爱和执著。陶先生一生都致力于教育改革和教学工作,他的教育理念被后人誉为早期教育的楷模。但陶行知先生最令人尊敬的地方是他的大爱之心,对国家、民族、社会有着强烈的热爱,并由此衍生出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正如他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里的“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不正是教师责任心和良心的体现吗?凭良心做教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的父亲就是老百姓心目中有良心的好老师。他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一个很平常的事情,能在父亲的笔下变得妙趣横生。他经常给乡亲们写家书,学生们很喜欢上他的课,父亲辅导学生的作文,曾获过国家级奖项。父亲很爱他的学生,时常很早就到学校,很晚才回家,常常挑灯夜战,备课、批改作业到深夜。父亲所带的班级,年年考试都名列全乡第一。他整个身心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从来没有为升职或评职称计较过什么,因为,他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学生身上,花在教学上。用父亲的话说,什么事都可以耽误,就是不能耽误学生,这是教师的良心。
这么多年,我成功过,失败过,彷徨过,但我一直坚持教育的良心,我用心对待每一节课,用心对待和学生的每一次沟通,用心批改每一次作业,用心灵影响心灵,用人格培育人格,让同学们每一天都在期待和惊喜中度过。正是因为我的格外用心,学生都很喜欢我,喜欢上我的课。记得在一次全县的教导主任会议上,有一位教导主任感慨道:“自从担任教导主任,根本没心思放在教学上,但周主任所教的班级,每次考试都在全县名列前茅。”我很自豪地告诉他:“有些事情可以不花心思,但是对待学生的教育,要凭良心做事。”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教学,班级很难管理,课堂教学更是难组织,一个问题说了一遍又一遍,一件事情提醒了一次又一次。同事都佩服我心态好,说自己带一年级的时候,整天都发愁,但是,你却整天乐呵呵。我说:“这么可爱的学生,批评他于心何忍?”
教师要有积极的进取心
随着课改春风的吹入,我发现教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光有良心还不够,还要深入钻研教育,不断改革。面对《陶行知文集》,我不再是被动的阅读者,而是带着问号——对现行教育进行了审视,并努力践行陶先生的教育理念。
书中那篇《创造儿童教育》,陶先生特别强调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并提出“六个解放”理念,即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社会里获取更丰富的知识;解放他们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填满,不逼迫他赶考,要给他一些空闲的时间消化所学,并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陶先生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对生命的尊重,唤起了我对现行教育的思考,写下了第一篇教研论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浅谈创新教育》,该文获得了市一等奖。随后,我撰写的《“生活教育”不可忽视》《课堂因生动而精彩》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获奖。
对于广大教师,清新质朴如春雨的理念,可能要比高深莫测的理论,更容易让人接受,更容易产生“效应”。还有什么比聆听教育家的教诲,感受教育的真谛更亲切呢?《陶行知文集》就是这样一本让人感受亲切的书。
《陶行知文集》不仅帮助我把握教育的脉搏,让我不再成为迷途的羔羊,给了我教学上很多的启示,更重要的是它告诉我,教师要与时俱进,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面对课改,我不再犹豫,而是迎难而上。我积极参加每一次教研活动,主动承担教改研究任务,我申报的省级立项课题,于去年12月得到了专家组鉴定,顺利结题。
我再次翻开《陶行知文集》,虽然封皮泛黄,但我惊奇地发现它的光彩依旧,而当初读它时,密密麻麻地写下的批注,显得那么幼稚,由此感叹岁月流逝。但也正是这样的流逝,才让我深切地体会到: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它曾是那么温暖地陪伴我成长,并深深地影响了我的教育历程的书。做教师不易,做一个用心的好教师更难。虽不能做到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界,但当自己垂垂老矣的时候,回味自己的从师之路:无愧于学生,无愧于社会。
(作者单位: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
新桥中心小学)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父亲送给我一本《陶行知文集》,这是一本教育著作,初读感觉书很厚,枯燥无味。父亲告诉我:“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了晓庄师范,提出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影响中外。”带着对陶行知先生的崇敬之情,我和父亲一起,挑一些感兴趣的章节来读,并密密麻麻地书写下当时的感受。那段时光是那么的充实、甜蜜,也是从那时候起,我感悟到教育要从心开始,并立志做一个有良心、有进取心的好老师。
教育是一件有良心的事
翻开《陶行知文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对教育的热爱和执著。陶先生一生都致力于教育改革和教学工作,他的教育理念被后人誉为早期教育的楷模。但陶行知先生最令人尊敬的地方是他的大爱之心,对国家、民族、社会有着强烈的热爱,并由此衍生出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正如他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里的“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不正是教师责任心和良心的体现吗?凭良心做教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的父亲就是老百姓心目中有良心的好老师。他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一个很平常的事情,能在父亲的笔下变得妙趣横生。他经常给乡亲们写家书,学生们很喜欢上他的课,父亲辅导学生的作文,曾获过国家级奖项。父亲很爱他的学生,时常很早就到学校,很晚才回家,常常挑灯夜战,备课、批改作业到深夜。父亲所带的班级,年年考试都名列全乡第一。他整个身心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从来没有为升职或评职称计较过什么,因为,他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学生身上,花在教学上。用父亲的话说,什么事都可以耽误,就是不能耽误学生,这是教师的良心。
这么多年,我成功过,失败过,彷徨过,但我一直坚持教育的良心,我用心对待每一节课,用心对待和学生的每一次沟通,用心批改每一次作业,用心灵影响心灵,用人格培育人格,让同学们每一天都在期待和惊喜中度过。正是因为我的格外用心,学生都很喜欢我,喜欢上我的课。记得在一次全县的教导主任会议上,有一位教导主任感慨道:“自从担任教导主任,根本没心思放在教学上,但周主任所教的班级,每次考试都在全县名列前茅。”我很自豪地告诉他:“有些事情可以不花心思,但是对待学生的教育,要凭良心做事。”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教学,班级很难管理,课堂教学更是难组织,一个问题说了一遍又一遍,一件事情提醒了一次又一次。同事都佩服我心态好,说自己带一年级的时候,整天都发愁,但是,你却整天乐呵呵。我说:“这么可爱的学生,批评他于心何忍?”
教师要有积极的进取心
随着课改春风的吹入,我发现教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光有良心还不够,还要深入钻研教育,不断改革。面对《陶行知文集》,我不再是被动的阅读者,而是带着问号——对现行教育进行了审视,并努力践行陶先生的教育理念。
书中那篇《创造儿童教育》,陶先生特别强调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并提出“六个解放”理念,即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社会里获取更丰富的知识;解放他们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填满,不逼迫他赶考,要给他一些空闲的时间消化所学,并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陶先生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对生命的尊重,唤起了我对现行教育的思考,写下了第一篇教研论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浅谈创新教育》,该文获得了市一等奖。随后,我撰写的《“生活教育”不可忽视》《课堂因生动而精彩》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获奖。
对于广大教师,清新质朴如春雨的理念,可能要比高深莫测的理论,更容易让人接受,更容易产生“效应”。还有什么比聆听教育家的教诲,感受教育的真谛更亲切呢?《陶行知文集》就是这样一本让人感受亲切的书。
《陶行知文集》不仅帮助我把握教育的脉搏,让我不再成为迷途的羔羊,给了我教学上很多的启示,更重要的是它告诉我,教师要与时俱进,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面对课改,我不再犹豫,而是迎难而上。我积极参加每一次教研活动,主动承担教改研究任务,我申报的省级立项课题,于去年12月得到了专家组鉴定,顺利结题。
我再次翻开《陶行知文集》,虽然封皮泛黄,但我惊奇地发现它的光彩依旧,而当初读它时,密密麻麻地写下的批注,显得那么幼稚,由此感叹岁月流逝。但也正是这样的流逝,才让我深切地体会到: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它曾是那么温暖地陪伴我成长,并深深地影响了我的教育历程的书。做教师不易,做一个用心的好教师更难。虽不能做到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界,但当自己垂垂老矣的时候,回味自己的从师之路:无愧于学生,无愧于社会。
(作者单位: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
新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