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少年一旦踏上吸毒道路不仅摧残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威胁了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我们亟需预防青少年遭受毒品危害。有针对性地从教育引导青少年进行毒品防范、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关键词:青少年;实证调查;毒品防范
根据《2017年中国禁毒报告》中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吸毒人员滥用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人数比例有所下降,而滥用合成毒品的人数比例则呈现上升趋势;青少年倾向于滥用合成毒品,如今吸毒人员的年龄分布具有明显的低龄化趋势。”根据2016年底的数据统计,我国目前掌握有250.5万名吸毒人员。其中不满18岁的吸毒人员人数为2.2万,18岁至35岁吸毒人员人数为146.4万。这些触日惊心的数据反映出青少年群体日趋呈现涉毒高危态势。我们亟需加强青少年毒品防范的教育,提高青少年自身抗毒意识,预防青少年遭受毒品的危害,帮助青少年远离毒品、健康成长。
一、青少年毒品犯罪的原因探析
(一)涉毒青少年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法律意识较淡薄
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青春期,他们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富于创新,又同时理性不足,自制力差,容易冲动。青少年吸毒人员绝大部分都是小学或初中毕业,毒品防范的法律意识较淡薄,极易受好奇心驱使和外在环境以及周围朋友影响而受到毒品侵害。一旦染上毒瘾难以戒除。不少青少年为r能够获取毒资参与盗窃、抢劫等刑事案件,泥足深陷,无法自拔。现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拓展了“毒友圈”,参与互联网毒品交易的趋势不断蔓延。
(二)涉毒青少年的家庭破碎,教育缺失
调查显示,问题家庭或不良教育方式与青少年涉毒犯罪有很大关联。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或暴力型、放纵型的家庭教育,使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疏于管教或厌弃家庭而沉迷酒吧、网吧这些娱乐场所,更容易结交不良的朋友或采用极端方式发泄情绪。一旦涉毒哪怕深知毒品害人害己但心瘾太大再难回头。甚至个别涉毒青少年的家人本身就从事吸毒贩毒,这样的家庭环境更容易使青少年吸食毒品、参与毒品犯罪。
(三)社会监管涉毒青少年不力,不良风气影响
青少年一旦离开学校,就独立走向社会,难以全而管理。他们主要集中在KTV、酒吧、网吧这些娱乐场所里。由于酒吧、KTV这些娱乐场所内新型毒品隐蔽性较强,监管难度大,很难有效防范毒品犯罪。常在这些新型毒品高发地带游走,青少年他们极易为了满足自身好奇心或在贩毒分子的诱骗下吸食毒品。青少年群体日趋呈现涉毒高危态势
(四)针对涉毒青少年的监管欠缺,执法水平滞后
毒品犯罪不同于其他犯罪活动。吸毒一旦成瘾难以根除。我们又如何对这些人实施监管。正是由于我国对青少年毒品犯罪的立法较为缺乏,执法监管不到位,在实际操作中就存在着对青少年吸毒人员“重罪轻判”的现象,以致不少青少年吸毒人员仍然徘徊在边缘,青少年毒品犯罪不断蔓延。从现实状况来看,青少年毒品犯罪同时伴随着贩毒、抢劫、盗窃等犯罪行为屡见不鲜,青少年吸毒成瘾的危害件不容忽视。
二、当前青少年毒品防范机制的构建
(一)加强青少年的毒品防范的教育引导
青少年毒品防范,教育引导是关键。创新青少年乐于接受的特色方式宣传引导。例如:毒品预防宣传网站、微博、微信、微电影、电视、广播或者开发网络游戏等有鲜明特色的方式来宣传青少年毒品防范。青少年在毒品防范教育中不仅能科学了解吸毒成瘾的机理以及吸毒后果,而且能了解和掌握“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受到毒品的诱惑”、“身边什么样的人会诱使吸毒”、“如果自己不慎吸收新型的毒品后应该怎么办”等实际问题。让青少年不再受好奇心驱使涉毒或者在初期不慎吸食毒品时能及时抽身。另外,我国司法机关还可以跟中小学及高校、社区合作,安排青少年参观一些戒毒场所,通过真人真事直观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从而远离毒品侵害。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重点关注单亲、留守儿童等家庭存在问题的青少年。学校、社区、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定期通过家访、家长座谈会等方式分享经验,引导家长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方式和家庭关怀,从而降低青少年接触毒品的概率。做到预防在先。并由专门的机构为牵头,结合社区等结构,共同出面解决家庭纠纷,尽量减少家庭纷争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三)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首先,切实保证青少年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完成,未来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将九年义务制教育升级为十二年义务制教育。青少年的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的提高有助于他们更理性地解决自身问题和积极抵制外在环境的诱惑。其次,学校可以通过设置课程或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禁毒知识和毒品防范技能的常态化教育,将中小学禁毒教育普及化、常态化。最后,学校应当时刻关注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主动帮助青少年适时调适内心空虚、压力过大等心理问题,以期其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工作。
(四)加强刑事立法和执法工作
针对青少年毒品犯罪给与明确的规定。制定相关的单行条例,从定义、类型和与之相关的犯罪定罪量刑等方面出发,重点加强如何具体实施青少年毒品防范措施、如何加强青少年毒品查处工作以及建设防范青少年人群的专业禁毒队伍等问题。从现实状况来看,有关部门就当地青少年毒品犯罪责任互相推脱、监管混乱、“重刑轻判”等问题导致青少年毒品犯罪不断蔓延,大大增加了各级公安禁毒部门的工作难度。因此,应当将各个地方应当采取的具体措施以及监管人员各自职责和具体责任以明文形式规定下来,针对不同程度的青少年吸毒人员可以拓宽多种形式的替代惩罚措施。如可以要求轻微违法青少年吸毒者不定期到康复中心接受戒毒治疗或是义务参加帮教活动的。司法部门应加强与专业社会组织的合作,为青少年戒毒成功,回归社会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和心理支持。
青少年毒品防治,预防是关键。青少年毒品防治的工作。是一项长期又复杂的工程。青少年毒品防治机制的建立有赖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等部门的多方联动,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不断探索和切实落实青少年毒品防范的有效機制,从而预防青少年遭受毒品侵害。我们相信毒品防范机制的建立一定可以有效预防青少年涉毒,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青少年;实证调查;毒品防范
根据《2017年中国禁毒报告》中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吸毒人员滥用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人数比例有所下降,而滥用合成毒品的人数比例则呈现上升趋势;青少年倾向于滥用合成毒品,如今吸毒人员的年龄分布具有明显的低龄化趋势。”根据2016年底的数据统计,我国目前掌握有250.5万名吸毒人员。其中不满18岁的吸毒人员人数为2.2万,18岁至35岁吸毒人员人数为146.4万。这些触日惊心的数据反映出青少年群体日趋呈现涉毒高危态势。我们亟需加强青少年毒品防范的教育,提高青少年自身抗毒意识,预防青少年遭受毒品的危害,帮助青少年远离毒品、健康成长。
一、青少年毒品犯罪的原因探析
(一)涉毒青少年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法律意识较淡薄
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青春期,他们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富于创新,又同时理性不足,自制力差,容易冲动。青少年吸毒人员绝大部分都是小学或初中毕业,毒品防范的法律意识较淡薄,极易受好奇心驱使和外在环境以及周围朋友影响而受到毒品侵害。一旦染上毒瘾难以戒除。不少青少年为r能够获取毒资参与盗窃、抢劫等刑事案件,泥足深陷,无法自拔。现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拓展了“毒友圈”,参与互联网毒品交易的趋势不断蔓延。
(二)涉毒青少年的家庭破碎,教育缺失
调查显示,问题家庭或不良教育方式与青少年涉毒犯罪有很大关联。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或暴力型、放纵型的家庭教育,使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疏于管教或厌弃家庭而沉迷酒吧、网吧这些娱乐场所,更容易结交不良的朋友或采用极端方式发泄情绪。一旦涉毒哪怕深知毒品害人害己但心瘾太大再难回头。甚至个别涉毒青少年的家人本身就从事吸毒贩毒,这样的家庭环境更容易使青少年吸食毒品、参与毒品犯罪。
(三)社会监管涉毒青少年不力,不良风气影响
青少年一旦离开学校,就独立走向社会,难以全而管理。他们主要集中在KTV、酒吧、网吧这些娱乐场所里。由于酒吧、KTV这些娱乐场所内新型毒品隐蔽性较强,监管难度大,很难有效防范毒品犯罪。常在这些新型毒品高发地带游走,青少年他们极易为了满足自身好奇心或在贩毒分子的诱骗下吸食毒品。青少年群体日趋呈现涉毒高危态势
(四)针对涉毒青少年的监管欠缺,执法水平滞后
毒品犯罪不同于其他犯罪活动。吸毒一旦成瘾难以根除。我们又如何对这些人实施监管。正是由于我国对青少年毒品犯罪的立法较为缺乏,执法监管不到位,在实际操作中就存在着对青少年吸毒人员“重罪轻判”的现象,以致不少青少年吸毒人员仍然徘徊在边缘,青少年毒品犯罪不断蔓延。从现实状况来看,青少年毒品犯罪同时伴随着贩毒、抢劫、盗窃等犯罪行为屡见不鲜,青少年吸毒成瘾的危害件不容忽视。
二、当前青少年毒品防范机制的构建
(一)加强青少年的毒品防范的教育引导
青少年毒品防范,教育引导是关键。创新青少年乐于接受的特色方式宣传引导。例如:毒品预防宣传网站、微博、微信、微电影、电视、广播或者开发网络游戏等有鲜明特色的方式来宣传青少年毒品防范。青少年在毒品防范教育中不仅能科学了解吸毒成瘾的机理以及吸毒后果,而且能了解和掌握“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受到毒品的诱惑”、“身边什么样的人会诱使吸毒”、“如果自己不慎吸收新型的毒品后应该怎么办”等实际问题。让青少年不再受好奇心驱使涉毒或者在初期不慎吸食毒品时能及时抽身。另外,我国司法机关还可以跟中小学及高校、社区合作,安排青少年参观一些戒毒场所,通过真人真事直观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从而远离毒品侵害。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重点关注单亲、留守儿童等家庭存在问题的青少年。学校、社区、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定期通过家访、家长座谈会等方式分享经验,引导家长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方式和家庭关怀,从而降低青少年接触毒品的概率。做到预防在先。并由专门的机构为牵头,结合社区等结构,共同出面解决家庭纠纷,尽量减少家庭纷争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三)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首先,切实保证青少年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完成,未来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将九年义务制教育升级为十二年义务制教育。青少年的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的提高有助于他们更理性地解决自身问题和积极抵制外在环境的诱惑。其次,学校可以通过设置课程或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禁毒知识和毒品防范技能的常态化教育,将中小学禁毒教育普及化、常态化。最后,学校应当时刻关注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主动帮助青少年适时调适内心空虚、压力过大等心理问题,以期其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工作。
(四)加强刑事立法和执法工作
针对青少年毒品犯罪给与明确的规定。制定相关的单行条例,从定义、类型和与之相关的犯罪定罪量刑等方面出发,重点加强如何具体实施青少年毒品防范措施、如何加强青少年毒品查处工作以及建设防范青少年人群的专业禁毒队伍等问题。从现实状况来看,有关部门就当地青少年毒品犯罪责任互相推脱、监管混乱、“重刑轻判”等问题导致青少年毒品犯罪不断蔓延,大大增加了各级公安禁毒部门的工作难度。因此,应当将各个地方应当采取的具体措施以及监管人员各自职责和具体责任以明文形式规定下来,针对不同程度的青少年吸毒人员可以拓宽多种形式的替代惩罚措施。如可以要求轻微违法青少年吸毒者不定期到康复中心接受戒毒治疗或是义务参加帮教活动的。司法部门应加强与专业社会组织的合作,为青少年戒毒成功,回归社会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和心理支持。
青少年毒品防治,预防是关键。青少年毒品防治的工作。是一项长期又复杂的工程。青少年毒品防治机制的建立有赖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等部门的多方联动,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不断探索和切实落实青少年毒品防范的有效機制,从而预防青少年遭受毒品侵害。我们相信毒品防范机制的建立一定可以有效预防青少年涉毒,帮助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