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空间较狭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较淡薄,他们集长辈的疼爱于一身,一般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久而久之,在幼儿的心目中只有我,没有他人,缺乏合作精神,对于他们的将来发展很不利。因此,我们幼教工作者要对他们的合作能力的培养要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培养和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他们的思想品德走向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合作,是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而进行的协调行动。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是微观的而不是宏观的,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有意识的而不是简单道理的说教。我们要把孩子的合作的内涵理解得宽泛些、实际些,把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的分工、交流与分享、互助与支持,甚至认知冲突,都可视为一种合作。针对我国幼儿教育中有关合作能力培养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当前对幼儿合作能力培养要进行以下教育和研究工作。
一、 让幼儿在学习中合作
对于独生子女来说,他们在家许多游戏都是一个人来玩,很少有与人合作的机会,所以在幼儿园不可能要求他们非常自觉地去合作,更不可能要求他们逻辑严密的讨论和分工复杂的协作。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知识经验的增长,我们在设计教育活动时适当增加教育任务难度,为他们完成任务过程中制造问题,迫使独生子女在活动中协商、配合、互助,在合作中学习合作。例如,我在进行区域活动,带幼儿玩角色游戏“超市”时,不是像以前那样把超市里的物品准备齐全,而是先让幼儿参观超市,回来后讨论超市里都有哪些区,每区物品自己收积、制作,把问题复杂化,增加游戏难度,使游戏活动过程中研究的因素增多。同时,也使合作成为一种需要、一种必然。所以说“问题难度的增加”是引起合作的重要条件。
二、让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培养合作能力
众所周知,一个活泼开朗、乐于与人相处的孩子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成人的喜爱,而且容易适应新环境。孩子是在与伙伴交往中逐渐学会合作的。在交往中幼儿自身就会产生合作的需要,感到合作的愉快,从而逐步学会合作。例如在幼儿园里A孩子在津津乐道地玩一辆玩具坦克车,B孩子看他玩的那么開心就想同他一起玩,便走上前去同A商量,但A始终不肯撒手。无奈,B说:“你不和我一起玩那我就不跟你好了。”转身要离开,这时,A感到如果不和B一起玩,将失去小伙伴,于是转而用恳求的口吻说:“咱俩一起玩吧!”并立即将坦克车给了B,两个小伙伴都非常高兴。这时,教师应该强化他们的合作意识,表扬和鼓励他们的这一做法,使他们在与伙伴的交往中養成合作的习惯。然而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孩子因缺少同龄伙伴,接触面较窄而产生了诸如自我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许多社会方面的问题。
因此,要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鼓励他们去找小朋友玩,同时也要允许孩子到别人家做客或带小朋友回家来玩,多给孩子创造结交小伙伴的机会。孩子之间有种天然的亲和力,他们也非常喜欢在一起游戏,所以家长、幼儿园要尽量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和谐、自由自主的交往环境。正如兰本达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所提出的,同伴间的交流,不仅有利于他们分享经验、交流各自的结论,还有助于幼儿重新思考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澄清自己的观点,有助于同伴间相互修正、补充和强化各自的观点;丰富所发现的事物间的关系;有助发发现新问题,从而激发进一步探究。
三、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合作能力
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提高国民素质,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幼儿教育,必须由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的教育。也就是说,只有将社会、家庭及幼儿园三方面的教育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才能保证幼儿教育的质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幼儿茁壮成长的阳光雨露,家长是阳光雨露的散播者。《儿童权利公约》指出:“儿童身心尚为成熟,他们需要社会特殊的保护和照料。”家庭是幼儿最亲密的环境,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和影响最深,尤其是在幼儿个性发展过程中,家庭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超过幼儿园。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家庭这去不可低估的力量,其中在家庭生活中注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家长是教育的有心人,就可以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活生生的“教材”。例如,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看见蚂蚁搬家,就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对孩子进行合作意识教育,孩子常常会长时间地蹲在那里观看。这时家长也可以与孩子一起看,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看蚂蚁怎样搬动较大的食物。一只蚂蚁是无法搬动较大食物的,但许多蚂蚁一块儿搬较大块食物就能搬走了,这就是合作的力量。同时,家长要对孩子的合作能力要给予表扬,使孩子在合作中感到幸福、愉快。
四、在社会交往中培养合作能力
社会是一本书,每个人读懂需要不断探索、研究,而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探索、研究人类社会的途径。因此,在社会交往中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未来社会的一员要从小学习与人交往的恰当方式,学习服从规定和遵守秩序。首先,引导孩子礼貌待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这里家长是他的第一任老师。例如:坐公共汽车时,家长能把自己的座位主动让给老弱病残者,别人说声谢谢时,那么孩子首先觉得很光荣、自豪,常了他也会学着家长的做法。这样,使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学会关心他人,与人为善的美德。为孩子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后,在社会交往中培养孩子处理矛盾的能力。幼儿年龄小,可能不明白有爱、帮助、合作等词汇的含义。所以,我们幼教工作及家长不要再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后简单的告诉他们要合作、谦让,而应在平时通过图书、绘画、电视或在孩子发生矛盾时,通过具体时间生动形象地向他们讲明什么是友爱互助,什么是分享合作,还可以针对孩子在交往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如有两个小朋友,可只有一个玩具怎么办,小朋友打你时,应该怎么办,引导孩子归纳总结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总之,注意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
合作,是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而进行的协调行动。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是微观的而不是宏观的,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有意识的而不是简单道理的说教。我们要把孩子的合作的内涵理解得宽泛些、实际些,把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的分工、交流与分享、互助与支持,甚至认知冲突,都可视为一种合作。针对我国幼儿教育中有关合作能力培养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当前对幼儿合作能力培养要进行以下教育和研究工作。
一、 让幼儿在学习中合作
对于独生子女来说,他们在家许多游戏都是一个人来玩,很少有与人合作的机会,所以在幼儿园不可能要求他们非常自觉地去合作,更不可能要求他们逻辑严密的讨论和分工复杂的协作。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知识经验的增长,我们在设计教育活动时适当增加教育任务难度,为他们完成任务过程中制造问题,迫使独生子女在活动中协商、配合、互助,在合作中学习合作。例如,我在进行区域活动,带幼儿玩角色游戏“超市”时,不是像以前那样把超市里的物品准备齐全,而是先让幼儿参观超市,回来后讨论超市里都有哪些区,每区物品自己收积、制作,把问题复杂化,增加游戏难度,使游戏活动过程中研究的因素增多。同时,也使合作成为一种需要、一种必然。所以说“问题难度的增加”是引起合作的重要条件。
二、让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培养合作能力
众所周知,一个活泼开朗、乐于与人相处的孩子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成人的喜爱,而且容易适应新环境。孩子是在与伙伴交往中逐渐学会合作的。在交往中幼儿自身就会产生合作的需要,感到合作的愉快,从而逐步学会合作。例如在幼儿园里A孩子在津津乐道地玩一辆玩具坦克车,B孩子看他玩的那么開心就想同他一起玩,便走上前去同A商量,但A始终不肯撒手。无奈,B说:“你不和我一起玩那我就不跟你好了。”转身要离开,这时,A感到如果不和B一起玩,将失去小伙伴,于是转而用恳求的口吻说:“咱俩一起玩吧!”并立即将坦克车给了B,两个小伙伴都非常高兴。这时,教师应该强化他们的合作意识,表扬和鼓励他们的这一做法,使他们在与伙伴的交往中養成合作的习惯。然而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孩子因缺少同龄伙伴,接触面较窄而产生了诸如自我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许多社会方面的问题。
因此,要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鼓励他们去找小朋友玩,同时也要允许孩子到别人家做客或带小朋友回家来玩,多给孩子创造结交小伙伴的机会。孩子之间有种天然的亲和力,他们也非常喜欢在一起游戏,所以家长、幼儿园要尽量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和谐、自由自主的交往环境。正如兰本达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所提出的,同伴间的交流,不仅有利于他们分享经验、交流各自的结论,还有助于幼儿重新思考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澄清自己的观点,有助于同伴间相互修正、补充和强化各自的观点;丰富所发现的事物间的关系;有助发发现新问题,从而激发进一步探究。
三、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合作能力
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提高国民素质,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幼儿教育,必须由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的教育。也就是说,只有将社会、家庭及幼儿园三方面的教育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才能保证幼儿教育的质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幼儿茁壮成长的阳光雨露,家长是阳光雨露的散播者。《儿童权利公约》指出:“儿童身心尚为成熟,他们需要社会特殊的保护和照料。”家庭是幼儿最亲密的环境,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和影响最深,尤其是在幼儿个性发展过程中,家庭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超过幼儿园。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家庭这去不可低估的力量,其中在家庭生活中注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家长是教育的有心人,就可以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活生生的“教材”。例如,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看见蚂蚁搬家,就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对孩子进行合作意识教育,孩子常常会长时间地蹲在那里观看。这时家长也可以与孩子一起看,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看蚂蚁怎样搬动较大的食物。一只蚂蚁是无法搬动较大食物的,但许多蚂蚁一块儿搬较大块食物就能搬走了,这就是合作的力量。同时,家长要对孩子的合作能力要给予表扬,使孩子在合作中感到幸福、愉快。
四、在社会交往中培养合作能力
社会是一本书,每个人读懂需要不断探索、研究,而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探索、研究人类社会的途径。因此,在社会交往中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未来社会的一员要从小学习与人交往的恰当方式,学习服从规定和遵守秩序。首先,引导孩子礼貌待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这里家长是他的第一任老师。例如:坐公共汽车时,家长能把自己的座位主动让给老弱病残者,别人说声谢谢时,那么孩子首先觉得很光荣、自豪,常了他也会学着家长的做法。这样,使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学会关心他人,与人为善的美德。为孩子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后,在社会交往中培养孩子处理矛盾的能力。幼儿年龄小,可能不明白有爱、帮助、合作等词汇的含义。所以,我们幼教工作及家长不要再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后简单的告诉他们要合作、谦让,而应在平时通过图书、绘画、电视或在孩子发生矛盾时,通过具体时间生动形象地向他们讲明什么是友爱互助,什么是分享合作,还可以针对孩子在交往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如有两个小朋友,可只有一个玩具怎么办,小朋友打你时,应该怎么办,引导孩子归纳总结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总之,注意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