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见了,人挤人的大教室
座位前排紧靠讲台,后排紧靠后墙,老师上课必须戴着扩音器,后排的学生才能听清,几年前,永州市冷水滩区梅湾小学最“大”的班级,学生人数达到95人。人挤人的大教室,束缚了学生也束缚了老师。
“化解大班额是一场一定要打赢、一定能打赢的硬仗。”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谢景林承诺。
把班额“瘦”下来。2016年,永州拉开了学位建设、班额“瘦身”的民生战役。这一年,《永州市城区学位建设三年(2017-2019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出台:三年内实施158所学校建设项目,新增学位32万个。
2018年秋季开学,永州市新增学位11.6万个,全市平稳有序消除超大班额3451个,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2018年消除2260个超大班额的任务。
再见了,人挤人的大教室。
秋季开学,从梅湾小学分流到冷水滩区映山小学的四年级学生郑诗译告诉记者:“以前,我們班上有81个同学,老师不能走下讲台,我们要侧着身子才能坐到自己的位置上。”现在,郑诗译班上只有44名同学,“教室里宽敞多了,上课的纪律更好了,老师讲着讲着就走到了我们中间。”
2017年1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开展消除大班额专项行动的通知》,确定了消除大班额的时间表、路线图和具体的工作举措。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消除超大班额18208个,超大班额比例从8.6%降至0.5%。
重视了,穷县也能办好大教育
“穷县也要办好教育!”会同县人民政府县长周立志代表政府的一句承诺成为了现实。这个位于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县,财政极为困难,教育投入却逐年增加。
“最美的地方是学校。”成了会同教育的亮丽名片。
1.45亿元的大手笔投入让城北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为山里孩子提供了读书求知的好去处,也让老师们更安心更舒心,下定决心为山区教育奉献青春。
城北学校校长饶菊芳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这位会同县唯一的在职省特级教师,每年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邀约”,去年有学校开出30万年薪,想要“挖”走她,却被她婉拒了。
是什么让饶菊芳死心踏地留在这里?
“是县委、县政府重视教育的决心,是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近年来,会同县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叫停了一些投资项目,但教育项目“一个也没有停”,老师的福利更是有增无减。财政出资为老师免费体检;大力新建教师周转房;严控其他部门的表彰活动,教师节颁奖却极为隆重;教学质量奖由2016年的80万元提高到2017年的300万元……尊师重教在会同县蔚然成风。
湖南在全国率先实施乡村教师人才津贴制度,2013年起,对43个集中连片贫困县乡村教师按学校在自然村寨、村委会所在地、乡镇政府所在地三个档次,每人每月发放700元、500元、300元的人才津贴,并于2016年将这项政策覆盖到所有贫困县。
均衡了,农村孩子同样“上好学”
州门司镇中心完小距离资兴县城50多公里,离县城的距离虽然远,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却和城里一样丰富多彩。采访时,学校的乡村青少年宫里正进行每周一次的社团活动课,舞蹈室里孩子们翩翩起舞,电脑绘画课上孩子们绘出天马行空的图画,音乐教室里飘来悠扬的葫芦丝乐曲……
不能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近年来,资兴市委、市政府坚持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为统揽,以“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个孩子,幸福每一个家庭”为目标,抓住“痛点”,打造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资兴样本”。
“村级小学是农村教育的‘根’,建好村级小学最能体现教育公平。”郴州市教育局局长庹登军说,“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提高薄弱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才是治本之策。”
近五年,资兴市共投入19.24亿元用于教育发展,重点改善边远山区、东江库区、采煤矿区的薄弱学校,建成了30所标准化农村学校。农村学生不用远离父母去求学,因为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回流”。
近年来,湖南通过农村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与“全面改薄”工作,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截至2017年底,湖南累计投入250亿元,建设合格学校1.2万余所。当前,我省完小和初中学校已全部建设成为合格学校。
座位前排紧靠讲台,后排紧靠后墙,老师上课必须戴着扩音器,后排的学生才能听清,几年前,永州市冷水滩区梅湾小学最“大”的班级,学生人数达到95人。人挤人的大教室,束缚了学生也束缚了老师。
“化解大班额是一场一定要打赢、一定能打赢的硬仗。”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谢景林承诺。
把班额“瘦”下来。2016年,永州拉开了学位建设、班额“瘦身”的民生战役。这一年,《永州市城区学位建设三年(2017-2019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出台:三年内实施158所学校建设项目,新增学位32万个。
2018年秋季开学,永州市新增学位11.6万个,全市平稳有序消除超大班额3451个,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2018年消除2260个超大班额的任务。
再见了,人挤人的大教室。
秋季开学,从梅湾小学分流到冷水滩区映山小学的四年级学生郑诗译告诉记者:“以前,我們班上有81个同学,老师不能走下讲台,我们要侧着身子才能坐到自己的位置上。”现在,郑诗译班上只有44名同学,“教室里宽敞多了,上课的纪律更好了,老师讲着讲着就走到了我们中间。”
2017年1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开展消除大班额专项行动的通知》,确定了消除大班额的时间表、路线图和具体的工作举措。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消除超大班额18208个,超大班额比例从8.6%降至0.5%。
重视了,穷县也能办好大教育
“穷县也要办好教育!”会同县人民政府县长周立志代表政府的一句承诺成为了现实。这个位于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县,财政极为困难,教育投入却逐年增加。
“最美的地方是学校。”成了会同教育的亮丽名片。
1.45亿元的大手笔投入让城北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为山里孩子提供了读书求知的好去处,也让老师们更安心更舒心,下定决心为山区教育奉献青春。
城北学校校长饶菊芳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这位会同县唯一的在职省特级教师,每年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邀约”,去年有学校开出30万年薪,想要“挖”走她,却被她婉拒了。
是什么让饶菊芳死心踏地留在这里?
“是县委、县政府重视教育的决心,是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近年来,会同县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叫停了一些投资项目,但教育项目“一个也没有停”,老师的福利更是有增无减。财政出资为老师免费体检;大力新建教师周转房;严控其他部门的表彰活动,教师节颁奖却极为隆重;教学质量奖由2016年的80万元提高到2017年的300万元……尊师重教在会同县蔚然成风。
湖南在全国率先实施乡村教师人才津贴制度,2013年起,对43个集中连片贫困县乡村教师按学校在自然村寨、村委会所在地、乡镇政府所在地三个档次,每人每月发放700元、500元、300元的人才津贴,并于2016年将这项政策覆盖到所有贫困县。
均衡了,农村孩子同样“上好学”
州门司镇中心完小距离资兴县城50多公里,离县城的距离虽然远,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却和城里一样丰富多彩。采访时,学校的乡村青少年宫里正进行每周一次的社团活动课,舞蹈室里孩子们翩翩起舞,电脑绘画课上孩子们绘出天马行空的图画,音乐教室里飘来悠扬的葫芦丝乐曲……
不能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近年来,资兴市委、市政府坚持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为统揽,以“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个孩子,幸福每一个家庭”为目标,抓住“痛点”,打造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资兴样本”。
“村级小学是农村教育的‘根’,建好村级小学最能体现教育公平。”郴州市教育局局长庹登军说,“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提高薄弱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才是治本之策。”
近五年,资兴市共投入19.24亿元用于教育发展,重点改善边远山区、东江库区、采煤矿区的薄弱学校,建成了30所标准化农村学校。农村学生不用远离父母去求学,因为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回流”。
近年来,湖南通过农村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与“全面改薄”工作,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截至2017年底,湖南累计投入250亿元,建设合格学校1.2万余所。当前,我省完小和初中学校已全部建设成为合格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