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的箱子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hu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本,电视刚出现的时候被嘲讽为“傻瓜的箱子”。
  当时还有一句名言在日本流传得很广:“电视把一亿日本人白痴化了,看电视只会让人的思考能力退化。”
  你看这口吻,像不像今天的我们在嘲讽说,看国产电影、电视剧会损害智商?
  说真的,这样的段子其实一点也不好笑,能品出来的只有苦涩、失望和恨。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原本笨重的摄像机被小型便携式摄像机取代,同时卫星传输技术也开始成熟。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日本电视新闻节目的大繁荣,各个电视台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
  可是,技术进步了,人的素质却没有跟上——这里所说的人,不光是节目制作者,也包括电视机前没有辨别能力的观众。
  拍的人不知道拍什么、该怎么拍,没有思想也没有使命感;看的人分不出好坏,有节目就看,心甘情愿地接受投喂。
  于是就出现了各种乱象。
  媒体为了抢新闻,不对事实进行确认;为了节目效果和收视率,电视台不惜添油加醋,增加戏剧效果;没有基本的人权、隐私和伦理观念,比如漠视受害者和家属的心情,行使“麦克风暴力”,强逼对方接受采访。
  在前后2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的媒体频频犯错,一次次触碰底线。
  最著名的一个例子是在1988年,日本高知县的一个学生旅游团在上海毕业旅行时,不幸遭遇火车相撞事故。
  学生的家人在机场悲痛不已地等待遗体时,日本记者却一窝蜂地冲上前问:“你现在心情如何?”
  还有一个例子是1985年的日航坠机事件。罹难者中有一个著名歌手,他的妻子沉浸在伤心欲绝的悲痛中,还要被上百名记者追问:“你们最珍贵的回忆是什么?”
  想一想,这一幕幕景象,是不是和当前的中国媒体乱象异常相似?是不是都可以在中国的媒体乱象里找到相对应的例子?
  比如2015年姚贝娜去世时,那个潜进医院太平间偷拍遗体照片引起公愤的深圳记者。
  再比如2014年马航MH370航班失联,围堵在丽都饭店,对着伤心欲绝的乘客家属肆无忌惮行使“麦克风暴力”的那上百名记者。
  再比如,肆意编造谣言煽动情绪的那些公众号,和一篇篇被疯狂转播的黑心“10万+”文章。
  其实不光是日本、中国,美国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混乱时期,然后才有了各种新闻行业自律准则和规范的制定。
  所有的国家都一样,从同样的起点出发,走过同样的混乱,然后才进化出秩序。
  不同的只是他们起步的时间比我们早一点。
  但这对我们来说反而是一种后发优势。美国、日本发展得早,他们没有任何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参考。我们跟在后面,有他们的经验和教训作为路标。
  所以,每当我对现状痛心疾首,感到失望的时候,想想美国人、日本人走过的路,就有了一些武断的乐观。
  只是进化不会自动到来,它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既需要行业中的人有羞耻感和上进心,也需要作为文化产品消费者的你我表明自己的态度。
  哪怕只是抱怨一下,骂几句,让无良信息的生产者感到一点压力,也有它的用处。更好的做法是:碰到烂片,就不去看;碰到传播谣言的文章,就点举报。
  我很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电影。如果你逆来顺受、不加选择,就别怪别人只拿猪食喂你。
  日本的电视新闻行业是怎么从一片混乱中进化的?
  就是因为每一次电视台犯下的错误,都会激起国民的思考、批判乃至抵制。各家电视台也邀请普通的民众,让他们对自己的节目无所顾忌地提出批评意见。
  美国的游戏行业也曾经有过一段粗制滥造、不堪回首的历史。最后所有消费者拒绝为烂游戏埋单,厂商只好把卖不出去的几十万个游戏卡带埋在垃圾堆里,全行业崩盘。
  原本只想捞快钱的黑心游戏厂商受到了消费者的教育,痛定思痛,然后才有了美国游戏行业在废墟中的重新崛起。
  其实不只是媒体和泛内容生产行业如此,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件让你失望的事,恐怕都是一样的道理。
  我相信中国人的聪明程度和进化能力绝不输于美国、日本,更不输于任何一个国家。
  所以,我对中国有信心。
  愿你也一样。
  (心香一瓣摘自微信公众号“假装在纽约”,勾 犇圖)
其他文献
读者读书会推荐的第三本书是《布鲁克林有棵树》。该书讲述阅读如何让卑微的生命变得高贵,知识如何改变人的修为与命运,家庭的力量如何支撑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  小姑娘弗兰西·诺兰家住纽约布鲁克林,这里被称为“树之城”。人们用“宁静”一词来形容这个有很多大树的城区。只是,弗兰西·诺兰不像一棵树,她像一根草一样被人们忽视。  弗兰西的生活看上去贫困而窘迫。她和弟弟在外捡布头、纸张、金属、橡胶等废品,然后去垃
期刊
明人谢肇淛在《五杂组》中记载,宋朝状元王十朋,有次醉酒落水,被河神扶出,说:“你命中还有三十万官俸呢,不该就这么死了。”  有个久考不第的士子,听说此事后,遂假装喝醉,也掉进河里,河神也将他扶出。此人大喜,问河神:“我俸禄有多少?”河神说:“这个倒不知,只知道你命里還有三百坛咸菜要吃呢。”这当然是个笑话。  世间效颦者,宜有此讥。  (王传生摘自《今晚报》2017年4月7日)
期刊
在潘杜里亚这个很有名的国家,有一天,一种怀疑情绪渗透进了高级军官的头脑里:书籍中包含着对军队威信不利的观点。实际上,询问和调研得出的结论是:认为军官们也可以犯错误和闯祸、战争不总是相当于完成光荣使命的这种观点,传播广泛,存在于一大批现代的和古代的、潘杜里亚的以及外国的书籍中。  潘杜里亚的参谋们集合在一起,分析情况。然而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因为他们中没有人在书目方面是内行。调查委员会成立了,由严
期刊
毕业后下乡,我在一个公社茶场插队。这里有100多号知青,100多号本地农民,分3个工区6个队,负责近6000多亩茶园和少许稻田。在地里劳动的时候,尤其是聚在树下或坡下工休的时候,聊天是解闷的主要方法。农民把讲故事称为“讲白话”,一旦喝过了茶,点燃了旱烟,就会叫嚷:“来点白话吧,来点白话吧。”    农民讲的多是乡村戏曲里的故事,还有各种不知来处的传说,包括下流笑话。等他们歇嘴了,知青也会应邀出场,
期刊
很少有人会想到,德国最大的产业是社会救助产业——从业人员200万,相当于德国汽车业、建筑业、采矿业、钢铁业、渔业、飞机制造业及能源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总和。  荒诞的“失业经济”  德国统一初期,民主德国地区失业问题严重,德国政府成立了许多就业机构,帮助失业者找工作。多年以后,统一带来的失业问题早已不复存在,但众多就业机构却延续下来,并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失业经济”——靠帮助失业者找工作,甚至人为创造
期刊
世間最天才的眼睛,不仅可以看到过去,更可以洞悉未来。克劳德·莫奈就有一双这样的眼睛。  今天,在巴黎圣拉扎尔火车站候车室的走廊上,依旧挂着莫奈1877年繪制的多幅神作的复制品。如果你凑近细看,真会大吃一惊:莫奈画的就是身边这个老火车站!  画面上,徐徐驶入车站的蒸汽机火车头喷出了浓浓烟雾,看上去如同猛兽可怕的鼻息。这幅画的画风,实在与140多年前巴黎人孱弱、纤细的审美形成巨大的反差。  为了画出火
期刊
縻在渠沿上的一头驴,一直盯着我们走到眼前,又走过去,还盯着我们看。它吃饱了没事做,看看天,眯一阵眼睛,再看几眼苞谷地,望望地边上的村子,想着大中午的,主人也不牵它回去歇凉。终于看见两个不认识的人,一男一女,走出村子,钻进庄稼地。驴能认出男人女人。有些牲畜分不清男女。大多数人得偏頭往驴肚子底下看,才能分出公母。    驴眼睛看人最真实,它不小看人,也不会看大。它只斜眼看人。鸡看人得分七八截子,一眼一
期刊
为什么我们常驯服地、不假思索地认为,海伦就是整个欧洲历史上最美的人(顶多加上之一),就像我们总是讲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人是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贵妃?  为什么“历史上最美的人”这一头衔停止于历史中远远的某一时间点?很不公平的是,稍后以及我们眼前满街的美女再也没有角逐比试、取而代之的资格?  是的,十年特洛伊之战不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一场战争,海伦也不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美人,从事实、逻辑乃至于从概率
期刊
村上春树看上去温良敦厚,被一些人尊称为大叔。但他在专栏文章《恰到好处》中说:“虽然我已经有了一定的年纪,但绝对不管自己叫‘大叔’。因为当一个人自称大叔的时候,他就变成真正的大叔了。女人也一样,当自称大婶的时候,她就变成真正的大婶了……人与年龄相称,自然地活着就好,根本就不必装年轻,但同时也没必要勉为其难,硬把自己弄成大叔大婶。关于年龄,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尽量不去想。平时忘记它就可以。”  英國老年
期刊
“星空”两个字,在复旦大学的学生生活里也是有点被滥用了。曾经有过星空讲坛、星空沙龙等,现在又有了《星空志》。但这两个字让我想到了中文系的严锋老师。很多年以前——至少有20多年了,还是杨福家校长的时代,严锋作为刚刚留校的青年教师,被学校派往挪威奥斯陆大学,跟随著名的汉学家何莫邪研究中国古籍输入电脑的工作。那个时候我们才开始用386电脑,既精通电脑又熟习国学的严锋老师就成了我们之中最前沿的学者。那时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