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中国发展与创新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c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实说明:历史能今世致用。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用历史眼光观察社会,了解世界,才能更好适应时代要求,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同时,历史也具有积累知识,陶冶情操,加深涵养等功能。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对这门学科的轻视,这种现象初中阶段尤为严重,学生学习历史没有兴趣,历史的功能怎么可得到发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历史教学对培养学生素质的重大作用,兴趣是求知动力,教师应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大功夫,下面笔者对这个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认识。
  
  1.以情感人,产生兴趣
  
  常言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教师,若能以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则学生就会尊重、爱戴、亲近老师,从而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就会改变学习态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在实施课堂教学中,教师上课必须建立和谐、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假如你上课过于严肃,语调冰冷,面部表情全无,甚至言语恫吓,此时的学生处在恐惧的心理状态之中,课堂气氛异常紧张,学生的积极性能提高吗?处在这种环境下的学生能去积极思考,去认真领会老师所讲的知识内涵吗?任凭教师费尽心机,讲得口干舌燥,到头来,学生收获甚微,教师的教学效果欠佳。反之,则会截然不同。如果学生犯了错误。老师只会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将会造成逆反心理,最终非但达不到教育效果,还很可能会变本加厉。以情感人,就会达到教育的目的。对此笔者深有体会。
  一次上历史课,一名学生旷课,第二天,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不分青红皂白地大声训斥:“上历史课,就逃课,不想学历史,就趁早回家。”可谁知。我的话音刚落,那个学生一言不发,扭头就走,此时的我傻跟了,怎么办?理智告诉我:错了,千万不该这样对待学生。课后,我主动找到他,首先对自己那种粗暴的极不冷静的态度向他表示诚恳的歉意。后又和颜悦色地和他进行了亲切的交谈,谈话的气氛异常轻松,谈话的内容合情合理,既阐明了逃课的危害性,又道出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情况完全有了转机,他两眼泪汪汪的对我说:“老师,别说了,都是我的错,今后你放心,我再也不会有第二次了。”果不其然,从那以后,该生不但没有逃过课,而且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了。
  实践告诉我,对学生实施高压政策,一副惟我独尊的架势,只能使教育失败,然而往往教师的一席肺腑之言,一次热情洋溢的交流,一种充满殷切期望的眼神。有时甚至一种无意识的言谈举止,都有可能促进学生对老师的亲近,对学科的钟爱,因此历史教学更应着重用情来感化学生的心灵,点燃兴趣的火花。
  
  2.积极引导,激发兴趣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来说,他们的行为很容易受兴趣支配,因为兴趣是历史入门的导向,学生有了兴趣,就能变“要他们学”为“他们要学”。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2.1 教师本人要十分热爱这门学科,授课时要表现出对这门学科浓厚的兴趣。深入其境,进入角色,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感染力。
  
  2.2 部分学生对这门学科兴趣偏低,自觉枯燥无味,上课反应呆板,情绪低落,一言不发,针对这种情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教师要在启发、引导、激发兴趣,培养学生乐学情感上加大力度。
  2.2.1 帮助学生端正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在充分认识历史的各方面功能基础上,培养学生明确而强有力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培养历史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学习兴趣能持久保持,但应注意采用生动而适合学生心理的发展水平的方式。
  2.2.2 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悬念。教师应抓住这个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初一的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新开的学科,因此,应着重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在上第一节历史课时,笔者就连设多个悬念激发学习兴趣。如你们知道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四面楚歌、霸王别姬、卧薪尝胆等成语的由来吗?陈胜是怎样当上王的?曹操是个什么人物?文化大革命又是怎么回事……等常常听到的人和事,采用这种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手法,使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有趣问题的具体由来,于是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产生了。因此,创设悬念,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灵丹妙药,它能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会由厌学历史变得好学、乐学,学而不厌。
  2.2.3 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双边工作,掌握好“学”的主体应是学生,教师应把主要工作放在引导学生思考、体会,使学生敢于发表意见,或提出问题上来,把“教”的重点放在由提供结论转移到教会思考上来。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如笔者在讲《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一课中,是这样做的,首先让学生看书阅读课文,然后提出下列问题:①日本侵略中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②本文中发生了哪两次事变?其后果各是怎样?③中国签订了哪两个协定?其内容是什么?后果是什么?④日本侵略中国,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态度?而中国人民和学生又采取了什么态度?各有何影响?⑤抗日同盟军和东北抗日游击队的领导人都是谁?⑥归纳从1931年到“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帝国主义是怎样一步步侵略中国的?等等问题,通过思考、发言、讨论,学生的胆识、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爱国主义的教育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效,教师在这个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工作只有一个,就是引导,激发兴趣,这种教学手法,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培养自身的能力,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关爱差生,培养兴趣
  
  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要注意对差生转化工作。这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那么如何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3.1 多和差生谈心,了解学习差的真正原因,对他们要多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教育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懂得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尤其在培养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上多做工作。
  
  3.2 平时要多关爱,多给这些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一旦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多表扬、多鼓励,让他们觉得自己还行,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并没有嫌弃他们,同学们一样看得起他们。有一次,在课堂上,笔者提出了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班上举手的同学很多,此时笔者突然发现这名差生也把手举得高高的,于是就把这个自我表现的机会留给了他,当他答对问题的话音刚落时,笔者高兴地示意全班同学以掌声来鼓励他,这一声高似一声的掌声拨动了那位差生心弦,他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深深体会到:老师、同学们都在关心他,都在期盼他努力学好历史。从此以后,这位差生产生了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变原先的“不学历史”为现在“爱学历史”,听学生反应说,他正在加倍努力,下届的“历史知识”竞赛他还打算参赛。
  总之,学历史离不开“兴趣”二字。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才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为祖国建设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收稿日期:2009-1-10
其他文献
在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课程,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就《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它们都是出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正确处理好道德学习与生活的关系。    1.道德源于生活实践    课程源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也是如此。品德与社会课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学习能力,要从质疑、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做起,努力实现物理教学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物理;自主研究;学习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素质教育显得特别重要,尤其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相对较高,物理教育更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学习能力。    1.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这里所说的
期刊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这是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诗歌。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李白在诗中成功地描写了闺中思妇那种难以驱遣的愁思。“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两句写景,为抒情创造环境气氛。皎洁的月光照射着长
期刊
现代教育正面临着一个改革的时代,教育模式、教育思想,乃至物理教材都在进行着全方位的改革,教学的目标,也提升到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下,课堂依然是教学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设计水平成为我们积极思考的问题。  本次参加呼伦贝尔市物理学科优质课观摩,深深体会到,搞好课堂设计,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次观摩课学习结
期刊
[摘要]数学学习中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思维深刻性的切入点成  为教师关注的问题。“三趣”成为最好的切入点之一。  [关键词]思维培养;数学“三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应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家徐利治说:
期刊
[摘要]良好习惯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成为教师在教学中非常关注的问题。文化渗透、规范表述、思维显现、归纳总结、论文写作成为数学习惯养成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数学学习;习惯养成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助学生理性精神、良好的思想模式的形成。但良好的数学习惯,并非一朝一夕能习得。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成为教师在教学中非常关注的问题
期刊
[摘要]当今教学改革正在积极推进,改革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案教学就是为学生能够主动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转变理念,在备学的基础上科学设计、灵活运用学案,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政治学案;教师角色;学案设计    2007年初,我校正式启动了学案教学教改实验,学案教学以其学练结合、稳重实效的特点,突出
期刊
一节好课,如同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裘袅不绝;又像观赏一幅名画,心动神移,流连忘返。学生,个个双眸凝视,犹如被磁铁吸引住似的听着、想着、记录着……。历史课也要达到这种境界,要想使学生享受历史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必须精讲重点,深入浅出    在一节课里,要讲的内容很多,想把一切问题都讲深讲透是不可能的。教学中,通过仔细认真地备课,力求把教材吃透;在处理教材和讲解课文时分清主次,去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  [关键词]语文教学;重视朗读;掌握语言;审美教育;发展思维  
期刊
教学目标:诵读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的能力;设置情境,引导想象,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从而把握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1.课前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是我给你们上的最后一堂课。为此,老师想给同学们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就在后面。今  天学校领导和语文组全体教师都来到了我们班,一起见证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美好时光,也为一睹我们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