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教育治理的背景和走向

来源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拔尖创新人才是我国高水平科研队伍的后备力量.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尽早发现拔尖创新人才并为其提供脱颖而出和顺利成长的通道是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北京八中、人大附中、镇海中学等高中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多层次人才成长提供个性化的通道;高品质高中和未来学校是英才儿童成长的客观条件保障,高品质高中凝练立意高远的理念系统,构建“一二三四五”发展引领框架、建构与时俱进的实践体系、突出校情的独特优势为英才儿童提供客观条件;未来学校具备共建共管共享的教育共同体、建立智能化教学环境、云端教育活动成为常态、线上管理成为常态、基于数据管理成为常态、家校协同管理成为常态、多元团队学习评价管理成为可能等属性,是高品质学校发展的新方向.
其他文献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数据,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考察2769名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异质性及其人口学特征,分析不同抑郁情绪类别青少年的人际信任差异.结果发现:青少年可分为高抑郁情绪、中抑郁情绪与低抑郁情绪3种潜在类别,占比分别为6.68%、22.03%、71.29%;乡村,小学、初中、不在学,学业成绩在班级后25%等特征的青少年在中抑郁情绪型与高抑郁情绪型中所占比例更高;青少年人际信任表现为熟人信任与陌生人信任的差序结构,3类抑郁情绪类别青少年的熟人信任均处于中上水平,且低抑郁情绪型的信任水
伴随着流动人口“家庭化”和“年轻化”趋势,3—6岁儿童跟随父母来到流入地生活和学习,形成城市的特殊群体.为了解不同城市学前流动儿童受教育的社会支持情况,选取上海市、南京市和南通市的644名学前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量性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多维度比较不同城市此类儿童受教育的社会支持的异同.从宏观的角度看,当前学前流动儿童受教育的社会支持呈现良好的趋势,但也面临着种种困境,包括社会支持责任主体缺位、社会支持供不应求、社会支持合力不强且社会支持理念出现偏差.基于不同城市学前流动儿童受教育的社会支持有其
为考察新冠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心理韧性与焦虑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在其中的作用,使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采取问卷星线上的方式共得到1198份有效问卷.结果发现:1198份数据中无焦虑症状762人(63.6%),轻度焦虑398人(33.2%),中度焦虑30人(2.5%),重度焦虑8人(0.7%);女生在焦虑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学历、年级和居住地在焦虑上的得分并无显著性差异;大学生心理韧性及其各维度与焦虑存在显著水平的负相关,心理韧性及其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