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学生是创新教育的承担者与体现者,是
创新教育的主体,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教学观念
落后,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方法过死,"满堂灌
"、"注入式"的现象依然存在;对学生的评价单一死板……这些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造能
力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知识经济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一名
体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使每个学
生的良好个性得到全面张扬,使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发展,从而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创
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一、创设创新的学习环境
长期以来,我们的师生关系一直维系在"师道尊严"的局面上,师生关系实际成了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体育教学中存在着统得过多、过死,整个课堂气氛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现象,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民主的教学思想,努力营造创新的环境,最大
限度地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
性,使学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气氛中,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为他们提供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
比如允许学生打断老师讲话;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等,这样,学生
就能以健康的心态、生动活泼地参与学习,他们就能全面、自由、富有个性、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言堂"的教学不是素质教育,更不会有创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体育课堂教学已从过去
的"要我练"到"我要练"进行转变,学生的主体作用日益突出,这时,教师要抓住大好时机,及时引导学
生向"我要怎么练"的更高层次发展,真正把权利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展示自己的才华,树立良好的
创新意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好奇、质疑是学生的天性,是探索知识海洋的摇篮。面对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突发奇想产生的问题要耐
心解释,正确引导;对提出古怪离奇问题的学生不能采取训斥、嘲笑或不屑一顾的态度,大搞"听话教育
",要积极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并以学生的质疑为突破口,捕
捉学生的智慧的火花与灵感,及时给学生以鼓励和肯定,以此推动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
使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树立"不惟书、不惟上"的探究精神。如前滚翻可变化为双手抱膝、手放胸
前、两腿交叉、分腿、直腿、双人、鱼跃前滚翻等动作。也可重点介绍一些难度较大动作和体操、武术
编排成套动作的简单知识。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他们自行组合编排成套动作
,并让编排有特色的学生上台演示,学生进行分析、交流、评价,教师则充分鼓励,提出改进建议。这
样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无疑会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学生的个性决定了他们的主体意识,没有个性创新就失去了基础。而人的个性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十
分重要的影响。我们的体育教学应该为具有不同秉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提供一个
开发潜能、勇于创新的机会,培养其创新品质。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呢?
1.尊重学生,发现个性。对有"棱角"的学生,教师要见"怪"不怪,要主动接近他们,了解其个性,以求
健康发展。每位教师必须善于"不拘一格看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做新时代的"
伯乐"。
2.创造"育场",培养个性。当学生的个性、特长表现得很明显、很强烈的时候,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创造
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发展学生这些积极的个性与特长。反对强求划一的教学,坚持面向全体和发挥个
性、特长相统一的教育原则,使学生的创新个性得到积极有效的培养。
3.因势利导,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个性,形成创造精神。对于有特殊兴趣和才能
的学生,应积极为他们开辟创造性的学习途径,如组织课外竞赛活动,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四、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空间
创新必须求变求异,而求变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
案的思维过程,它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创新思维空间,引导学生
善于发现和多角度考虑问题,用与众不同的方法质疑、解惑。如:在舞蹈的练习中,学生在完成掌握规
定动作的学习后,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创编动作方法,自己选择音乐曲目。如让学生先实践后进行总结、
归纳,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在教"弯道跑"技术时,教师让学生体验
动作练习后,再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身体向内倾斜是物理中学习的离心力原理,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
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教师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注重创设宽松、民
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营造愉悦、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创新的
欲望,不断鼓励学生去发现、去认识、去创造,使学生得到足够表现自己才华和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机
会,养成认真思考,求异求新的习惯,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的主体,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教学观念
落后,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方法过死,"满堂灌
"、"注入式"的现象依然存在;对学生的评价单一死板……这些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造能
力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知识经济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一名
体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使每个学
生的良好个性得到全面张扬,使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发展,从而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创
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一、创设创新的学习环境
长期以来,我们的师生关系一直维系在"师道尊严"的局面上,师生关系实际成了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体育教学中存在着统得过多、过死,整个课堂气氛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现象,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民主的教学思想,努力营造创新的环境,最大
限度地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
性,使学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气氛中,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为他们提供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
比如允许学生打断老师讲话;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等,这样,学生
就能以健康的心态、生动活泼地参与学习,他们就能全面、自由、富有个性、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言堂"的教学不是素质教育,更不会有创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体育课堂教学已从过去
的"要我练"到"我要练"进行转变,学生的主体作用日益突出,这时,教师要抓住大好时机,及时引导学
生向"我要怎么练"的更高层次发展,真正把权利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展示自己的才华,树立良好的
创新意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好奇、质疑是学生的天性,是探索知识海洋的摇篮。面对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突发奇想产生的问题要耐
心解释,正确引导;对提出古怪离奇问题的学生不能采取训斥、嘲笑或不屑一顾的态度,大搞"听话教育
",要积极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并以学生的质疑为突破口,捕
捉学生的智慧的火花与灵感,及时给学生以鼓励和肯定,以此推动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
使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树立"不惟书、不惟上"的探究精神。如前滚翻可变化为双手抱膝、手放胸
前、两腿交叉、分腿、直腿、双人、鱼跃前滚翻等动作。也可重点介绍一些难度较大动作和体操、武术
编排成套动作的简单知识。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他们自行组合编排成套动作
,并让编排有特色的学生上台演示,学生进行分析、交流、评价,教师则充分鼓励,提出改进建议。这
样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无疑会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学生的个性决定了他们的主体意识,没有个性创新就失去了基础。而人的个性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十
分重要的影响。我们的体育教学应该为具有不同秉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提供一个
开发潜能、勇于创新的机会,培养其创新品质。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呢?
1.尊重学生,发现个性。对有"棱角"的学生,教师要见"怪"不怪,要主动接近他们,了解其个性,以求
健康发展。每位教师必须善于"不拘一格看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做新时代的"
伯乐"。
2.创造"育场",培养个性。当学生的个性、特长表现得很明显、很强烈的时候,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创造
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发展学生这些积极的个性与特长。反对强求划一的教学,坚持面向全体和发挥个
性、特长相统一的教育原则,使学生的创新个性得到积极有效的培养。
3.因势利导,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个性,形成创造精神。对于有特殊兴趣和才能
的学生,应积极为他们开辟创造性的学习途径,如组织课外竞赛活动,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四、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空间
创新必须求变求异,而求变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
案的思维过程,它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创新思维空间,引导学生
善于发现和多角度考虑问题,用与众不同的方法质疑、解惑。如:在舞蹈的练习中,学生在完成掌握规
定动作的学习后,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创编动作方法,自己选择音乐曲目。如让学生先实践后进行总结、
归纳,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在教"弯道跑"技术时,教师让学生体验
动作练习后,再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身体向内倾斜是物理中学习的离心力原理,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
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教师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注重创设宽松、民
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营造愉悦、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创新的
欲望,不断鼓励学生去发现、去认识、去创造,使学生得到足够表现自己才华和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机
会,养成认真思考,求异求新的习惯,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