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布氏腺腺瘤内镜下电切除1例

来源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GOUSIYM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患者资料患者男性,45岁,因黑便3d入院,患者3d前无诱因出现黑便,柏油样,每天两次,每次量约100ml,伴有反酸、烧心,无呕血,无腹痛。既往体健。查体:BP120/70mmHg,神情,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听诊未见异常,上腹无压痛。电子胃镜提示:十二指肠球部类圆形增生,单发,分叶状,直径约2.5cm,亚蒂,蒂直径约1.0cm,长约0.8cm,表面光滑,顶部充血、水肿,有出血斑(图1)。
其他文献
合成了2个新的铱配合物[Ir(ppy)(qbiH)]NO3 (1·NO3)和[Ir(ppy)(qbi)](2)。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NO3和2中的[Ir(ppy)2]+单元分别与苯并咪唑基的中性配体qbiH与
具有生物活性的铜(Ⅱ)离子与临床抗病毒药物喷昔洛韦(PCV)配位,合成了首个喷昔洛韦的金属配合物[Cu(PCV)2(H2O)3]SO4 (1),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方法
通过改变金属离子的浓度比例,采用连续控制结晶法制备出镍钴锰金属元素连续浓度梯度变化的前驱体[Ni0.85Co0.08Mn0.07](OH)2。再与LiOH·H2O混合,通过高温固相法得到全梯
以4′-(2-苯并噻唑基)苯并-9-冠-3(BTZ9C3)为主配体,用2,2′-联吡啶(bpy)及3-三氟甲基-5-(2′-吡啶基)-1,2-二唑(Hfppz)辅助配体分别合成了离子型铱配合物[Ir(BTZ9C3)2(b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