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具有高度的自主权,国家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企业迫切需要完善自身的控制系统,强化内部约束机制。内部审计便成了企业内部控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来帮助企业减少损失,堵塞漏洞,提高经济效益。
为建立健全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有力的保证。为了适应WTO环境下的新形势,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内审人员有必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内控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计,风险审计及计算机审计,揭示并建议改正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控制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内部审计人员应重视生产经营情况,对企业资产状况做到心中有数,随时随地开展内部审计督察,提出有效措施,经济有效地使用资产,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降本增效,维护财政纪律。有效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和关键。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维护财政纪律是经济效益审计的出发点。
重视内部审计的制约作用。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活动及其经营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对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按照审计工作规范,揭示企业的违法乱纪行为,维护企业的经济秩序。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制止违规违纪现象,保护国家财产和企业利益。通过检查监督被审计单位执行国家财经纪律情况,制止违规行为,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二是披露经济活动资料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真实、正确、及时、合理合法地反映事实,纠正经济活动中的不正之风。事实上,不少单位的信息资料不仅存在错误,而且存在着具有造假性质的“账外账”和“两本账”及私设“小金库”现象。因此,有必要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查错防弊,提高会计和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三是配合纪检部门,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开展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发现问题,查明损失浪费、贪污腐化行为,及时向纪检检察部门提供证据和信息,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审计“经济警察”的特殊作用。
服务宏观,发挥建设性作用。通常,审计人员埋头于某个审计项目,找出了问题、提出了意见就算完成了任务。实际上,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一员,不应过多地把自己局限于查账对账、纠错防弊等低级的审计业务上。而应发挥优势,面向宏观管理,提出对策和建议供领导参考。内部审计对于促进宏观管理水平提高具有诸多优势:第一,审计工作接触到本单位的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对于存在的共性问题有直观完整的认识;第二,超脱的地位,审计建议客观公允,容易被领导采纳;第三,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以上优势决定了内部审计能够立足宏观,对经济管理中的共性及深层问题通过建议或调查报告等形式及时反映给企业决策层,促进政策的出台或旧有制度的改善。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现代企业制度还在完善中,客观上存在着违法违纪的土壤。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及时发现问题,深入基层,广泛调研,举一反三,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勇于创新,提高审计效率。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首先对企业的计划、决策进行审计,审查其是否可行;然后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边审核边分析边纠正,保证经济活动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结束后对计划、决策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或重点的分析、审核或评价,总结经验,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同时,为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把经常性的财务收支审计与工程审计、专项审计、经济责任制审计结合起来,把内审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的日常工作成果结合起来,达到资源共享。这样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审计的时效性,而且也提高了审计质量,降低了审计风险。
改善内审人员结构,提高内审人员素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将出现各种纷繁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内审人员的队伍建设。一是要改善内审人员的结构。由于内审领域的扩展和审计层次的提升,单纯的财会人员结构已不能适应内审工作的需要。内审人员的结构要合理配置,不仅配备会计人员,还要配备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风险管理人才等。二是要加强内审人员的培训和交流,使内审人员不仅精通财会、审计,还要具有企业管理、工程技术、法律和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三是内审人员必须认识到新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方式的特点及风险,要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如熟悉企业所使用计算机专业软件的设置和使用情况,评价软件系统的内部控制,进而采用有效的方法从机构上获取需要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以此提高审计质量。在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和建设过程中,内审人员不仅要懂得利用计算机审计与跟踪网上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信息,而且要帮助企业选择合适的通讯网络、数据库、操作系统,保证系统能够留下充分的审计线索,为促进内部审计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审计局)
编辑/王芳
为建立健全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有力的保证。为了适应WTO环境下的新形势,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内审人员有必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内控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计,风险审计及计算机审计,揭示并建议改正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控制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内部审计人员应重视生产经营情况,对企业资产状况做到心中有数,随时随地开展内部审计督察,提出有效措施,经济有效地使用资产,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降本增效,维护财政纪律。有效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和关键。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维护财政纪律是经济效益审计的出发点。
重视内部审计的制约作用。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活动及其经营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对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按照审计工作规范,揭示企业的违法乱纪行为,维护企业的经济秩序。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制止违规违纪现象,保护国家财产和企业利益。通过检查监督被审计单位执行国家财经纪律情况,制止违规行为,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二是披露经济活动资料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真实、正确、及时、合理合法地反映事实,纠正经济活动中的不正之风。事实上,不少单位的信息资料不仅存在错误,而且存在着具有造假性质的“账外账”和“两本账”及私设“小金库”现象。因此,有必要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查错防弊,提高会计和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三是配合纪检部门,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开展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发现问题,查明损失浪费、贪污腐化行为,及时向纪检检察部门提供证据和信息,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审计“经济警察”的特殊作用。
服务宏观,发挥建设性作用。通常,审计人员埋头于某个审计项目,找出了问题、提出了意见就算完成了任务。实际上,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一员,不应过多地把自己局限于查账对账、纠错防弊等低级的审计业务上。而应发挥优势,面向宏观管理,提出对策和建议供领导参考。内部审计对于促进宏观管理水平提高具有诸多优势:第一,审计工作接触到本单位的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对于存在的共性问题有直观完整的认识;第二,超脱的地位,审计建议客观公允,容易被领导采纳;第三,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以上优势决定了内部审计能够立足宏观,对经济管理中的共性及深层问题通过建议或调查报告等形式及时反映给企业决策层,促进政策的出台或旧有制度的改善。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现代企业制度还在完善中,客观上存在着违法违纪的土壤。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及时发现问题,深入基层,广泛调研,举一反三,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勇于创新,提高审计效率。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首先对企业的计划、决策进行审计,审查其是否可行;然后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边审核边分析边纠正,保证经济活动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结束后对计划、决策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或重点的分析、审核或评价,总结经验,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同时,为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把经常性的财务收支审计与工程审计、专项审计、经济责任制审计结合起来,把内审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的日常工作成果结合起来,达到资源共享。这样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审计的时效性,而且也提高了审计质量,降低了审计风险。
改善内审人员结构,提高内审人员素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将出现各种纷繁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内审人员的队伍建设。一是要改善内审人员的结构。由于内审领域的扩展和审计层次的提升,单纯的财会人员结构已不能适应内审工作的需要。内审人员的结构要合理配置,不仅配备会计人员,还要配备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风险管理人才等。二是要加强内审人员的培训和交流,使内审人员不仅精通财会、审计,还要具有企业管理、工程技术、法律和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三是内审人员必须认识到新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方式的特点及风险,要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如熟悉企业所使用计算机专业软件的设置和使用情况,评价软件系统的内部控制,进而采用有效的方法从机构上获取需要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以此提高审计质量。在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和建设过程中,内审人员不仅要懂得利用计算机审计与跟踪网上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信息,而且要帮助企业选择合适的通讯网络、数据库、操作系统,保证系统能够留下充分的审计线索,为促进内部审计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审计局)
编辑/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