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作为现代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法治代表了当下社会群众共同认同的核心秩序。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融合是我国现代社会对于法律与道德的反思过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是基于一种现代教育情况下对于法律意识与道德完善的一种普及性教育活动。而儿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接班人,有必要也有义务了解我国社会对于道德与法治的思考。在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科学合理地考虑到处于儿童期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还必须以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方式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达到“以法育人”与“以德育人”中双重教学方法共同实现同一个教学目标的结果,从而为我国教育领域中道德与法治的融合思考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融合;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1-01-193
儿童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未来与希望,因此国家、社会、学校与家庭都有着对其相应的引导义务与责任。在我国现代社会中道德与法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群众意识共同认同的秩序,作为社会接班人的儿童有必要在小学起接受自觉遵循法律与道德行为的规范。而法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在儿童时期起对社会的秩序与内涵、公民的义务与责任起到一个基本了解的思路,从而避免学生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中误入歧途。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实施途径核心概念界定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实施途径核心概念界定最早可追溯于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普法规划。至今为止,我国社会已经处于第七个五年规划阶段的末期。自普法运动的三十年发展以来,我国全社会各个阶层在党的领导下统筹兼顾地对法律知识进行了深入的宣传与落实。通过循序渐进地推动全民普法活动,逐步构造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的法律普及框架。而在2014年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中,我国“法治教育”厚积薄发,历经近四十年的发展,终于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实施途径核心概念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一次完善的阐述[1]。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途径的过程演变分析
法治教育是随着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复苏而开展。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整个社会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关键时期,此时,我国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途径并没有一个完善的概念,乃至对于其中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两个元素认知不足,而此时我国对于国外的教育经验也并无深入研究过,因此,在这一特殊时期,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是以小学生学校、家庭等生活环境作为开展范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途径则是使得公民从儿童时期开始培养法律与道德的主观意识,并将其作为以后转化为具象化的实践与表达能力,通过这种转化,可以对我国往秩序性的法治社会发展道路上起到極大的推进作用。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途径不仅要对其界定与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还需要与时代紧密联系[2]。
二、关于完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
(一)重视政策机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配套与完善
政策机制是维系社会秩序、推动事物有序发展的重要管理工具,因此配套与完善的政策机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实现过程中,不仅能在学校外部保障融合的实现效果,还能在融合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里提供支持点。例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该如何将法治教育落实,教师与学校应该如何操作等环节,都离不开配套与完善的政策机制支持。政策机制不仅能确保法律的权威性,还能通过对法治教育落实的反响,在深层次上保障法治教育评估体系的完善。通过反响与完善两个环节,国家与社会可以观察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执行有效的教育手段或通过调整合适的教育目标及时做出反应[3]。
(二)凸显实践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关键性作用
凸显实践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关键性作用,学校与教师可以通过增加校内实践活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与引导。而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其执行成本低,受益人数大而成为许多学校进行法治教育的首选模式,但传统课堂教学途径对教师负担较大,而许多学生通过课堂对于法治概念仍然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这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学并不是法治教育的最优选择。而通过凸显实践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设计活动、模拟法庭等方式,锻炼学生逻辑组织能力与阐述思考能力,并达到法治教育的目的[4]。
三、结束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不仅涉及教育课程、学校师资与教师素质,最主要的还会涉及法治资源、实践教学、政策机制等方面。政策机制決定了我国小学法治教育发展方向;实践教学则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起到了推行作用;而法治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则对学生本人未来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君妍.中小学法治教育实施途径有效性的实证研究[M].陕西师范大学,2018.
[2]庄丽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实例研究[J].现代交际,2018(3):115-117.
[3]尚延敏.活动型道德与法治课校本课程实施中的问题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2017(4):16-20.
[4]石雨欣.法治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探究[M].西南大学,2017.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融合;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1-01-193
儿童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未来与希望,因此国家、社会、学校与家庭都有着对其相应的引导义务与责任。在我国现代社会中道德与法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群众意识共同认同的秩序,作为社会接班人的儿童有必要在小学起接受自觉遵循法律与道德行为的规范。而法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在儿童时期起对社会的秩序与内涵、公民的义务与责任起到一个基本了解的思路,从而避免学生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中误入歧途。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实施途径核心概念界定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实施途径核心概念界定最早可追溯于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普法规划。至今为止,我国社会已经处于第七个五年规划阶段的末期。自普法运动的三十年发展以来,我国全社会各个阶层在党的领导下统筹兼顾地对法律知识进行了深入的宣传与落实。通过循序渐进地推动全民普法活动,逐步构造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的法律普及框架。而在2014年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中,我国“法治教育”厚积薄发,历经近四十年的发展,终于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实施途径核心概念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一次完善的阐述[1]。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途径的过程演变分析
法治教育是随着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复苏而开展。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整个社会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关键时期,此时,我国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途径并没有一个完善的概念,乃至对于其中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两个元素认知不足,而此时我国对于国外的教育经验也并无深入研究过,因此,在这一特殊时期,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是以小学生学校、家庭等生活环境作为开展范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途径则是使得公民从儿童时期开始培养法律与道德的主观意识,并将其作为以后转化为具象化的实践与表达能力,通过这种转化,可以对我国往秩序性的法治社会发展道路上起到極大的推进作用。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途径不仅要对其界定与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还需要与时代紧密联系[2]。
二、关于完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
(一)重视政策机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配套与完善
政策机制是维系社会秩序、推动事物有序发展的重要管理工具,因此配套与完善的政策机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实现过程中,不仅能在学校外部保障融合的实现效果,还能在融合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里提供支持点。例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该如何将法治教育落实,教师与学校应该如何操作等环节,都离不开配套与完善的政策机制支持。政策机制不仅能确保法律的权威性,还能通过对法治教育落实的反响,在深层次上保障法治教育评估体系的完善。通过反响与完善两个环节,国家与社会可以观察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执行有效的教育手段或通过调整合适的教育目标及时做出反应[3]。
(二)凸显实践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关键性作用
凸显实践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关键性作用,学校与教师可以通过增加校内实践活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与引导。而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其执行成本低,受益人数大而成为许多学校进行法治教育的首选模式,但传统课堂教学途径对教师负担较大,而许多学生通过课堂对于法治概念仍然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这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学并不是法治教育的最优选择。而通过凸显实践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设计活动、模拟法庭等方式,锻炼学生逻辑组织能力与阐述思考能力,并达到法治教育的目的[4]。
三、结束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不仅涉及教育课程、学校师资与教师素质,最主要的还会涉及法治资源、实践教学、政策机制等方面。政策机制決定了我国小学法治教育发展方向;实践教学则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起到了推行作用;而法治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则对学生本人未来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君妍.中小学法治教育实施途径有效性的实证研究[M].陕西师范大学,2018.
[2]庄丽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实例研究[J].现代交际,2018(3):115-117.
[3]尚延敏.活动型道德与法治课校本课程实施中的问题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2017(4):16-20.
[4]石雨欣.法治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探究[M].西南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