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在多媒体与网络为主导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人类已迈入了信息社会的新纪元,而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教师,更是踏上了一条“信息高速公路”!上好每一堂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信息技术课内容更新换代很快,又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只要学生下一节是电脑课,还没到上课时间他们就会飞快地从教室飞奔到机房,赶紧把电脑打开,哪怕是多玩一分钟游戏。等我走进教室去上课的时候,就会有学生问我:“老师,这节课我们干嘛,就让我们玩游戏吧!”“老师,网线插上了吗?上会儿网吧?”……在我所教的班级中,基本上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有类似这样的想法。面对这一现象,我从最初的无奈到现在的思索—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一困窘的局面,使自己在工作中能有所得?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正视这一问题,只有对它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把它解决好。经过不断分析思考及与实际相结合,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应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去检讨,教师自古以来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说明我们教师没有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方向,这可能和教师的自身能力以及教学方法有关。还有一点我需要指出的是,在我的亲身经历以及和同行的交流中发现,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要进行学校电脑的维护,传达各种通知,分发邮件等。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干的是一个打杂的活,工作的琐碎及繁重让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
其次,我们要从受教育者,也就是对我们的学生进行分析。我所教的是初中的学生,相对来说科目比小学要多,因此当他们进入中学后疲于应付各门主课时,哪还有精力放到仅仅有五分的考核科目上?所以学生从内心就不再重视这门课了,每当上信息技术课时大家都显得比较轻松,认为这是一门可以放松娱乐的课程。
最后,应该从学校、家长和社会进行分析。学校一般都对信息技术课不怎么重视,因为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下,信息技术课这五分,占整个升学分数比例太小太小,只有狠抓主课学校才能出成绩,学校也可以说是很无奈。在我上课的时候,有的同学被班主任留到班级干其他的,或是惩罚学生不让上信息课,感觉信息技术课就是玩的!再加上家长和社会对信息技术课的淡漠和不了解,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就显得更加尴尬,常被误解为网吧类型。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该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为了改变种种不正常和不健康的课堂现象,下面我就试着谈一些自己的浅见。
一、改善教学方法,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论哪种教材,都会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看上去似乎简单易懂,却又枯燥乏味的内容,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师,要巧妙处理好这些内容,防止学生上课时松弛,注意力不集中。例如,讲Word这一章,如果直接讲Word的基本知识,让学生自己输入文字,然后再来进行编辑排版等操作,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并且在很短时间内输入一段文字,也有畏难情绪,降低了学习兴趣,而对其它学生感兴趣的操作产生负面影响。我是这样处理内容进行教学的,首先我在课前输入一段文字,将其复制一份进行编辑排版,配上动态的标题和优美的彩色文字等各种效果存盘备用。上课时先展示编辑好的文字,让学生看清示范操作,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再把我输入的文件让学生复制使用,要求学生根据示范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再穿插一些编辑方法、文档存放等,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表现欲极强,都愿意在大家面前来展示自己。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精心组织活动,让学生参与,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每堂课我都要选出小帮手,来帮我给学生讲解、指导,或评出小先生,给全班学生示范,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理解和掌握了知识,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
二、全面了解学生,有效进行分层教学。
由于来自不同小学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差异,及家里有无电脑的现实情况,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教学方式无法再沿用旧的方式,因此要利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这分层教学体现在多个方面:教学目标的分层、课堂教学的分层、课堂练习的分层、测验的分层和教学评价的分层等等。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的分层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不同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就应该要明确哪一层次的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达到什么程度。比如,高层次的学生要求在知识目标上,能够透彻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有较大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标上,主要提高在理论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方面的实践能力,重点培养操作技能,通过自学掌握如书本中的开动脑筋、亲身体验或者课后的高层次习题;中层次的学生,在知识目标上,要求能够比较透彻地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略微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标上,重点培养操作技能,掌握的知识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践上要求能模仿完成相关的操作。
其次是课堂教学的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有所收获。例:在教学八年级《电子邮件》这一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采用几种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演示一种用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计论、研究其他收发方式就可以了,必要时再作一些指导和点拨。而对于中层次的学生,演示一种用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的方式之后,就要求列出并讲解其他一、二种收发电子邮件的详细步骤,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对低层次的学生,采用的方法则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先作一些演示和讲解,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Web方式后,再给出几个任务,让学生去尝试练习,必要时还要再做一些演示。 最后是课堂练习分层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规定,一堂课学生的操作时间要占整堂课的70%,做到多练。可见课堂操作练习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处理得好,学生的操作能力将会得到飞速提高。因此,在分层教学中应注重这方面的思考和实践。比如:在做一个文件从A盘复制到D盘题目时,针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不同的要求,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利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粘贴”命令进行复制,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3种以上的复制方法,中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2到3种方法。凡是提前完成本堂课操作任务的同学,可以让其担任老师的助手或者辅导员,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帮助,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将有效的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有效的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深入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任务。
1.布置任务隐藏相关的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的每一章设计一个大任务,同一章内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小任务,每一节又由一个或几个小任务组成。例如学习第三章“设计应用文档”这一章时,给同学们布置一个大任务,即要求每一位同学完成一份非常精美的欢度国庆的电脑小报。此任务中隐含着本章的几个知识点:
(1)Word的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
(2)文字、段落的编辑;
(3)Word的表格功能;
(4)图文混排的方法;
(5)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
把这五个知识点又隐含在五个小任务中,每一节课完成一个小任务,可以分别把任务设计为学录课文、学排小论文、学修饰小报和学打印小报。又把一节课的小任务分成更小的几个任务。如第一节课的任务是按要求对现有文档精心修改。要求中隐含着三个知识点,即:①Word的基本概念;②文档的建立、打开与关闭;③编辑文档。这三个知识点分别设计在三个更小的任务中。每一个任务的确立都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状况,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而定。
2.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并提出问题
每一个任务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想如何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当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时,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此时老师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例如讲Excel电子表格时,要求学生完成一份漂亮的全班期中考试学生成绩汇总表。给出任务后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这个时候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提出的问题中,一些是以前已经学习过的,如数据的输入、格式设置等,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如函数的使用、页面设置等,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
3.根据提出的问题,及时讲授新知识
问题提出后,就需要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老问题学生自己解决,新问题要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索得出。每次授课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然后让学生动手进行一个与刚才授课内容有关的练习或活动(即完成一个小任务)。学生们听了一段课刚要开始走神,思路立刻又被下一个活动拉了回来。活动(任务)做完,接着刚才的兴奋劲儿,下一个部分的授课又开始了。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思路始终跟着老师的授课内容进行,同时他们学会的每个知识点也能得到及时的强化。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在成功地完成任务时获得了一种成就感。例如,在讲Word的图形功能时,将此节课设计为三个小任务:(1)在原有的文档上插入一张经过修饰的图片;(2)将一段文档的标题用艺术字,以立体,带阴影效果、波浪形出现;(3)做一份宣传单。每一个任务布置、分析完成后,学生动手在机器上实践完成。每一个小任务分析完成后及时让学生上机操作,当场巩固。
总之,要解决初中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改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这种现象,作为教师要首先自我肯定,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确定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同时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因素,根据课程本身的特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将学生吸引到有意义的学习上面来,逐步改变他们信息技术课就是玩的科目的这一观念,从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 顾小清、祝智庭、庞艳霞.教师的信息化专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电化教育研究,,2004.1
[2] 孙建国.课堂差异分层教学策略.中国教育报,2002.9.20
[3] 钟和军.中学信息技术课分层导学模式的构建和实现,2001.6
[4] 辛结容.分层教学实验报告,2004.8
[5] Carol Ann Tomlinson著.刘颂译.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6] 史亚娟、华国栋.论差异教学与教育公平[J].教育研究,2007.1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6-19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只要学生下一节是电脑课,还没到上课时间他们就会飞快地从教室飞奔到机房,赶紧把电脑打开,哪怕是多玩一分钟游戏。等我走进教室去上课的时候,就会有学生问我:“老师,这节课我们干嘛,就让我们玩游戏吧!”“老师,网线插上了吗?上会儿网吧?”……在我所教的班级中,基本上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有类似这样的想法。面对这一现象,我从最初的无奈到现在的思索—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一困窘的局面,使自己在工作中能有所得?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正视这一问题,只有对它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把它解决好。经过不断分析思考及与实际相结合,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应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去检讨,教师自古以来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说明我们教师没有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方向,这可能和教师的自身能力以及教学方法有关。还有一点我需要指出的是,在我的亲身经历以及和同行的交流中发现,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要进行学校电脑的维护,传达各种通知,分发邮件等。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干的是一个打杂的活,工作的琐碎及繁重让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
其次,我们要从受教育者,也就是对我们的学生进行分析。我所教的是初中的学生,相对来说科目比小学要多,因此当他们进入中学后疲于应付各门主课时,哪还有精力放到仅仅有五分的考核科目上?所以学生从内心就不再重视这门课了,每当上信息技术课时大家都显得比较轻松,认为这是一门可以放松娱乐的课程。
最后,应该从学校、家长和社会进行分析。学校一般都对信息技术课不怎么重视,因为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下,信息技术课这五分,占整个升学分数比例太小太小,只有狠抓主课学校才能出成绩,学校也可以说是很无奈。在我上课的时候,有的同学被班主任留到班级干其他的,或是惩罚学生不让上信息课,感觉信息技术课就是玩的!再加上家长和社会对信息技术课的淡漠和不了解,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就显得更加尴尬,常被误解为网吧类型。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该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为了改变种种不正常和不健康的课堂现象,下面我就试着谈一些自己的浅见。
一、改善教学方法,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论哪种教材,都会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看上去似乎简单易懂,却又枯燥乏味的内容,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师,要巧妙处理好这些内容,防止学生上课时松弛,注意力不集中。例如,讲Word这一章,如果直接讲Word的基本知识,让学生自己输入文字,然后再来进行编辑排版等操作,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并且在很短时间内输入一段文字,也有畏难情绪,降低了学习兴趣,而对其它学生感兴趣的操作产生负面影响。我是这样处理内容进行教学的,首先我在课前输入一段文字,将其复制一份进行编辑排版,配上动态的标题和优美的彩色文字等各种效果存盘备用。上课时先展示编辑好的文字,让学生看清示范操作,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再把我输入的文件让学生复制使用,要求学生根据示范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再穿插一些编辑方法、文档存放等,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表现欲极强,都愿意在大家面前来展示自己。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精心组织活动,让学生参与,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每堂课我都要选出小帮手,来帮我给学生讲解、指导,或评出小先生,给全班学生示范,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理解和掌握了知识,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
二、全面了解学生,有效进行分层教学。
由于来自不同小学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差异,及家里有无电脑的现实情况,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教学方式无法再沿用旧的方式,因此要利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这分层教学体现在多个方面:教学目标的分层、课堂教学的分层、课堂练习的分层、测验的分层和教学评价的分层等等。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的分层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不同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就应该要明确哪一层次的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达到什么程度。比如,高层次的学生要求在知识目标上,能够透彻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有较大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标上,主要提高在理论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方面的实践能力,重点培养操作技能,通过自学掌握如书本中的开动脑筋、亲身体验或者课后的高层次习题;中层次的学生,在知识目标上,要求能够比较透彻地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略微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标上,重点培养操作技能,掌握的知识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践上要求能模仿完成相关的操作。
其次是课堂教学的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有所收获。例:在教学八年级《电子邮件》这一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采用几种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演示一种用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计论、研究其他收发方式就可以了,必要时再作一些指导和点拨。而对于中层次的学生,演示一种用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的方式之后,就要求列出并讲解其他一、二种收发电子邮件的详细步骤,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对低层次的学生,采用的方法则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先作一些演示和讲解,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Web方式后,再给出几个任务,让学生去尝试练习,必要时还要再做一些演示。 最后是课堂练习分层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规定,一堂课学生的操作时间要占整堂课的70%,做到多练。可见课堂操作练习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处理得好,学生的操作能力将会得到飞速提高。因此,在分层教学中应注重这方面的思考和实践。比如:在做一个文件从A盘复制到D盘题目时,针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不同的要求,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利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粘贴”命令进行复制,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3种以上的复制方法,中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2到3种方法。凡是提前完成本堂课操作任务的同学,可以让其担任老师的助手或者辅导员,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帮助,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将有效的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有效的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深入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任务。
1.布置任务隐藏相关的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的每一章设计一个大任务,同一章内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小任务,每一节又由一个或几个小任务组成。例如学习第三章“设计应用文档”这一章时,给同学们布置一个大任务,即要求每一位同学完成一份非常精美的欢度国庆的电脑小报。此任务中隐含着本章的几个知识点:
(1)Word的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
(2)文字、段落的编辑;
(3)Word的表格功能;
(4)图文混排的方法;
(5)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
把这五个知识点又隐含在五个小任务中,每一节课完成一个小任务,可以分别把任务设计为学录课文、学排小论文、学修饰小报和学打印小报。又把一节课的小任务分成更小的几个任务。如第一节课的任务是按要求对现有文档精心修改。要求中隐含着三个知识点,即:①Word的基本概念;②文档的建立、打开与关闭;③编辑文档。这三个知识点分别设计在三个更小的任务中。每一个任务的确立都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状况,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而定。
2.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并提出问题
每一个任务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想如何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当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时,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此时老师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例如讲Excel电子表格时,要求学生完成一份漂亮的全班期中考试学生成绩汇总表。给出任务后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这个时候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提出的问题中,一些是以前已经学习过的,如数据的输入、格式设置等,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如函数的使用、页面设置等,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
3.根据提出的问题,及时讲授新知识
问题提出后,就需要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老问题学生自己解决,新问题要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索得出。每次授课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然后让学生动手进行一个与刚才授课内容有关的练习或活动(即完成一个小任务)。学生们听了一段课刚要开始走神,思路立刻又被下一个活动拉了回来。活动(任务)做完,接着刚才的兴奋劲儿,下一个部分的授课又开始了。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思路始终跟着老师的授课内容进行,同时他们学会的每个知识点也能得到及时的强化。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在成功地完成任务时获得了一种成就感。例如,在讲Word的图形功能时,将此节课设计为三个小任务:(1)在原有的文档上插入一张经过修饰的图片;(2)将一段文档的标题用艺术字,以立体,带阴影效果、波浪形出现;(3)做一份宣传单。每一个任务布置、分析完成后,学生动手在机器上实践完成。每一个小任务分析完成后及时让学生上机操作,当场巩固。
总之,要解决初中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改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这种现象,作为教师要首先自我肯定,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确定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同时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因素,根据课程本身的特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将学生吸引到有意义的学习上面来,逐步改变他们信息技术课就是玩的科目的这一观念,从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 顾小清、祝智庭、庞艳霞.教师的信息化专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电化教育研究,,2004.1
[2] 孙建国.课堂差异分层教学策略.中国教育报,2002.9.20
[3] 钟和军.中学信息技术课分层导学模式的构建和实现,2001.6
[4] 辛结容.分层教学实验报告,2004.8
[5] Carol Ann Tomlinson著.刘颂译.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6] 史亚娟、华国栋.论差异教学与教育公平[J].教育研究,2007.1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