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医疗设备的使用已经成为现代医院诊疗业务正常开展的必要保障。随着现代工程技术和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设备检查的准确度、高精确度和高效率等可以说为人类健康带了福音。目前,我国的医疗单位为了提升医疗水平技术,大量引进使用了国内外先进的医疗设备,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也成为了医院管理的难题。因此,为保证医疗工作的质量,医疗单位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医疗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本文将针对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工作展开研究。
【关键词】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
一、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的重要性
医疗设备的是否能够正常运转,决定着医疗诊疗工作的质量。如何发挥医疗设备在诊疗工作中的优势作用,这是设备管理面临的新课题。医疗设备的技术性能及精度是否符合标准、设备是否能够稳定运行是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中重点关注的重点。提高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水平,正确地科学使用医疗设备不仅可以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也可以来带来经济效益。
预防性维护和保养工作主要的目的是让医疗设备操作人员熟悉掌握使用办法和操作规程,对相关的医疗设备定期进行保养,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做好相关的开机检查、使用记录、运行状态记录、出现故障的医疗设备进行及时地维护或更换。如果出现了故障,有对应的故障处理流程,根据相关的医疗设备的报警信息,维修人员快速找出原因,进行快速处理,保障医疗设备的使用要求,保障医院的诊断检查工作可以正常运转。
二、医疗设备正确使用方法和规范
2.1、了解医疗设备操作人员对相关医疗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操作规程掌握程度;可以通过调查或者实际操作考核的方式了解情况,再根据调查或考核的结果有针对性的对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指导,避免不熟悉设备和误操作而损坏设备。
2.2、对于新引进的医疗设备,在采购阶段应要求设备生产厂家提供医疗设备的操作和相关维护保养、常见故障排除的培训。在设备安装的阶段,也要指定安排有经验的维护人员进行现场学习,了解安装的相关注意事项,为后期设备投入使用后的规范化保养做好准备工作。在设备引进后,要培训相关医疗设备使用人员,培训中要特别重视现场的实操培训,通过培训后考核合格的操作人员才能使用操作设备。
2.3、在医疗设备投入正常使用后,在对患者临床检查、诊断或者治疗前要向患者告知注意事项,保障患者的安全是第一位。要注意观察患者在检查或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当出现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安抚患者或者中断检查、诊断或者治疗工作。
三、建立科学的维护保养制度和管理流程
3.1制定医疗设备维护与保养制度。推进维护保养的日常管理,避免出现多头管理或者无人管理的现场,医院务必明确各个部门在医疗设备维护和保养过程中的职责和义务,具体要落实到人。
3.2建立医疗设备操作人员培训制度。做好定期设备保养计划并执行,根据相关考核标准对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进行考核,考核成绩纳入到年度考评项,有针对性的加强保养维护知识和实操指导的培训工作。
3.3建立完善的维护保养流程。该流程明确说明了故障维修、设备日常保养以及预防性保养的详细流程,可参考图1。比如:预防性保养要进行医疗设备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的风险进行制定PM计划,维修人员按照计划对设备进行检修、校验和保养,并填写维修保养记录,最终形成PM报告存档。
四、设备类型划分和预防性维护内容
4.1医疗设备类型划分
医院的设备种类很多,各类设备的保养和维护的要求各不相同,在实际的设备管理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医疗设备的类型进行划分,根据划分的类型,再区别管理。
1、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这类设备在医院的管理当中应该重点管理。主要有: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设备,这类设备在急救过程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的管理当中,就要加强这类设备的维护保养,尽可能的实时监控设备良好状况,确保设备随时可以使用。
2、消毒灭菌类设备。消毒灭菌是医院必备的设备,可以优化医院的空气环境,防止传染等疾病的传播。这类设备主要是定期检查和保养,做好日常保养的记录,对于压力表、压力阀等监控仪器要做好记录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3、检查类设备。这类设备为医生给患者诊断提供了帮助,如影像学检查、生化指标检查、CT、X光等检查;而生化检验指标这类,主要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仪、血液分析仪等。这类设备主要是定期检查,做好质控,确保设备检查的准确性。
4.2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主要内容如下:
1、外观检查: 如按钮、开关、插头插座损坏或者接触不良等现象,是否存在氧化、老化、生锈等。
2、清洁保养。对于仪器的表面、过滤网及有关通道清洁、消毒,防止接觸不良,对于机械部位要按时添加润滑油、防锈油等
3、更换易损件。在长期使用设备后,个别零部件会提前老化,会影响到设备的检测或诊断效果。该类设备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定期更换相关元件,避免发生故障或者影响检测质量,避免发生误诊等情况的发生。如配置有储备电池的设备,要督促有关人员做好充电工作。
4、功能检查。功能检查是医疗设备开始正常工作前必须展开的工作,通过检查指示灯、各类显示信息是否正常,对调节、开关和按钮逐个检查,按照正常检测进行检查设备是否可以正常运转,必要时要通过模拟测试,检测检查结果是否正常,如果存在偏差,要根据相关流程通知维护人员,根据说明书校准和调整,确保各项指标正常后方可投入到正常的工作中,也要确认设备的报警板块是否出现异常,确保医疗检测的质量。
5、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包括设备的外观部位、固定机架、配合的螺栓是否松动等。设备正常运转是否有异常振动,各连接部件有无松动、脱落或破裂现象。另外,也要重视用电的安全,设备的使用环境是否符合湿度、温度要求。电路、电压是否满足设备要求,各类电线是否破损、接地电阻和漏电电流是否在安全范围内,以免因为短路等引起火灾,造成更大的损失。
五、建立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信息化共享平台
推动互联网+医疗设备相结合,在医疗设备预防维护板块,建立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信息化共享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快速查询到医院内所有需要保养的设备的信息;包括保养记录,责任人以及保养的内容等。可设置提醒,对于快到保养时间的设备通过信息提醒维修人员。在医疗设备使用过程当中,如果出现了医疗设备故障等情况,操作人员通过该平台发出故障信息给相关维修人员,维修人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对有问题的设备进行维护、维修,并在维护、维修后上传相关处理信息。各个科室都可以查看设备的维修情况和进度,了解医疗设备的情况,在进行诊断或治疗时可迅速寻找到目标设备,使医疗服务更加高效。
小结
现代化医疗设备的大量使用有利于促进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正确、科学使用医疗设备,并根据相关维护保养制度和流程加强医疗设备的保养、维护工作,有利于医疗单位诊疗工作的正常运转。因此,相关的医疗管理部门要意识到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的重要性,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相关工作,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提升维护保护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银英.探讨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维护维修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8,33(S1):139-140.
[2]梁爽.医疗设备维修成本分析与控制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4):118,125.
[3]左智,明珉.大型医疗设备保养和维修新思路[J].中国医学装备.2014(03).
[4]苏嘉伟.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维护对策初探[J].技术与市场.2016(04).
[5]陈立志.大型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风险[J].医疗装备.2018(05).
[6]张永勤.大型医疗设备评标标准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7(02).
【关键词】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
一、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的重要性
医疗设备的是否能够正常运转,决定着医疗诊疗工作的质量。如何发挥医疗设备在诊疗工作中的优势作用,这是设备管理面临的新课题。医疗设备的技术性能及精度是否符合标准、设备是否能够稳定运行是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中重点关注的重点。提高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水平,正确地科学使用医疗设备不仅可以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也可以来带来经济效益。
预防性维护和保养工作主要的目的是让医疗设备操作人员熟悉掌握使用办法和操作规程,对相关的医疗设备定期进行保养,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做好相关的开机检查、使用记录、运行状态记录、出现故障的医疗设备进行及时地维护或更换。如果出现了故障,有对应的故障处理流程,根据相关的医疗设备的报警信息,维修人员快速找出原因,进行快速处理,保障医疗设备的使用要求,保障医院的诊断检查工作可以正常运转。
二、医疗设备正确使用方法和规范
2.1、了解医疗设备操作人员对相关医疗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操作规程掌握程度;可以通过调查或者实际操作考核的方式了解情况,再根据调查或考核的结果有针对性的对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指导,避免不熟悉设备和误操作而损坏设备。
2.2、对于新引进的医疗设备,在采购阶段应要求设备生产厂家提供医疗设备的操作和相关维护保养、常见故障排除的培训。在设备安装的阶段,也要指定安排有经验的维护人员进行现场学习,了解安装的相关注意事项,为后期设备投入使用后的规范化保养做好准备工作。在设备引进后,要培训相关医疗设备使用人员,培训中要特别重视现场的实操培训,通过培训后考核合格的操作人员才能使用操作设备。
2.3、在医疗设备投入正常使用后,在对患者临床检查、诊断或者治疗前要向患者告知注意事项,保障患者的安全是第一位。要注意观察患者在检查或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当出现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安抚患者或者中断检查、诊断或者治疗工作。
三、建立科学的维护保养制度和管理流程
3.1制定医疗设备维护与保养制度。推进维护保养的日常管理,避免出现多头管理或者无人管理的现场,医院务必明确各个部门在医疗设备维护和保养过程中的职责和义务,具体要落实到人。
3.2建立医疗设备操作人员培训制度。做好定期设备保养计划并执行,根据相关考核标准对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进行考核,考核成绩纳入到年度考评项,有针对性的加强保养维护知识和实操指导的培训工作。
3.3建立完善的维护保养流程。该流程明确说明了故障维修、设备日常保养以及预防性保养的详细流程,可参考图1。比如:预防性保养要进行医疗设备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的风险进行制定PM计划,维修人员按照计划对设备进行检修、校验和保养,并填写维修保养记录,最终形成PM报告存档。
四、设备类型划分和预防性维护内容
4.1医疗设备类型划分
医院的设备种类很多,各类设备的保养和维护的要求各不相同,在实际的设备管理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医疗设备的类型进行划分,根据划分的类型,再区别管理。
1、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这类设备在医院的管理当中应该重点管理。主要有: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设备,这类设备在急救过程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的管理当中,就要加强这类设备的维护保养,尽可能的实时监控设备良好状况,确保设备随时可以使用。
2、消毒灭菌类设备。消毒灭菌是医院必备的设备,可以优化医院的空气环境,防止传染等疾病的传播。这类设备主要是定期检查和保养,做好日常保养的记录,对于压力表、压力阀等监控仪器要做好记录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3、检查类设备。这类设备为医生给患者诊断提供了帮助,如影像学检查、生化指标检查、CT、X光等检查;而生化检验指标这类,主要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仪、血液分析仪等。这类设备主要是定期检查,做好质控,确保设备检查的准确性。
4.2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主要内容如下:
1、外观检查: 如按钮、开关、插头插座损坏或者接触不良等现象,是否存在氧化、老化、生锈等。
2、清洁保养。对于仪器的表面、过滤网及有关通道清洁、消毒,防止接觸不良,对于机械部位要按时添加润滑油、防锈油等
3、更换易损件。在长期使用设备后,个别零部件会提前老化,会影响到设备的检测或诊断效果。该类设备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定期更换相关元件,避免发生故障或者影响检测质量,避免发生误诊等情况的发生。如配置有储备电池的设备,要督促有关人员做好充电工作。
4、功能检查。功能检查是医疗设备开始正常工作前必须展开的工作,通过检查指示灯、各类显示信息是否正常,对调节、开关和按钮逐个检查,按照正常检测进行检查设备是否可以正常运转,必要时要通过模拟测试,检测检查结果是否正常,如果存在偏差,要根据相关流程通知维护人员,根据说明书校准和调整,确保各项指标正常后方可投入到正常的工作中,也要确认设备的报警板块是否出现异常,确保医疗检测的质量。
5、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包括设备的外观部位、固定机架、配合的螺栓是否松动等。设备正常运转是否有异常振动,各连接部件有无松动、脱落或破裂现象。另外,也要重视用电的安全,设备的使用环境是否符合湿度、温度要求。电路、电压是否满足设备要求,各类电线是否破损、接地电阻和漏电电流是否在安全范围内,以免因为短路等引起火灾,造成更大的损失。
五、建立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信息化共享平台
推动互联网+医疗设备相结合,在医疗设备预防维护板块,建立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信息化共享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快速查询到医院内所有需要保养的设备的信息;包括保养记录,责任人以及保养的内容等。可设置提醒,对于快到保养时间的设备通过信息提醒维修人员。在医疗设备使用过程当中,如果出现了医疗设备故障等情况,操作人员通过该平台发出故障信息给相关维修人员,维修人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对有问题的设备进行维护、维修,并在维护、维修后上传相关处理信息。各个科室都可以查看设备的维修情况和进度,了解医疗设备的情况,在进行诊断或治疗时可迅速寻找到目标设备,使医疗服务更加高效。
小结
现代化医疗设备的大量使用有利于促进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正确、科学使用医疗设备,并根据相关维护保养制度和流程加强医疗设备的保养、维护工作,有利于医疗单位诊疗工作的正常运转。因此,相关的医疗管理部门要意识到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的重要性,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相关工作,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提升维护保护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银英.探讨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维护维修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8,33(S1):139-140.
[2]梁爽.医疗设备维修成本分析与控制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4):118,125.
[3]左智,明珉.大型医疗设备保养和维修新思路[J].中国医学装备.2014(03).
[4]苏嘉伟.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维护对策初探[J].技术与市场.2016(04).
[5]陈立志.大型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风险[J].医疗装备.2018(05).
[6]张永勤.大型医疗设备评标标准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7(02).